古詩說課稿(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3.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說課稿(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說課稿(精選6篇)

古詩說課稿1

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21課《古詩兩首》。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這一課安排了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門山》和號稱東坡居士的北宋詩人蘇軾所著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兩首古詩。兩者相比,都是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前者寫所見,抒發讚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後者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說理,借物喻理,詩中有理。根據本組教材安排2課時教完,我想第一課時先教《望天門山》。下面我就重點分析《望天門山》這首古詩。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句。全詩從“望”字著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字詞來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非身歷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水點綴得活潑了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境,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的之一。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二)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對詩的初步感受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和默寫課文(課後要求兩首古詩任選一首默寫,可在第二課時再讓學生作選擇。)

五年級了,學生對學習古詩已不再生疏。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為理解詩句含義,準確解釋字義,合理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應該做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的難點就是通過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幻燈、掛圖、錄音機、

課件等)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如繪畫、配樂呤誦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並用舉一反三法來開拓學生視野,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更加喜愛祖國語言文字,更加熱愛祖國,以此來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通過讀讀畫畫,讀讀講講,做嘗試的練習,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教學程式

這首詩的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遷移運用”這一模式作為教學步驟。

下面,我就側重地作個解說。

1、詩人解題意。

我首先以《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匯入,(幻燈出示詩句和插圖)。學生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同是李白

所著,又是從“望”字著眼,這樣讓學生結合回憶匯入新的古詩《望天門山》的學習當中,既可複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結點,為學習新課作平穩的鋪墊。接著(板書課題),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李白詩人的瞭解,對課題的解釋也自然明瞭。

2、抓字眼明詩意。

①小組合作通讀全文,感知古詩。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幻燈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討論。

與此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如:斷、開、回、出等)討論、品味,領悟詩意,這是本模式中關鍵的一步。字詞是古詩肌體的“建築材料”,只有體會詞義的豐富性,才能創設想象的氛圍。②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這一環節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想意境悟詩情。

①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並把自己的想到的畫面試著畫出來。(學生乘興作畫,再現詩境,加深理解,落實了重點)

②請學生(組內推薦代表)結合自己畫的畫面,敘述美景。我尊重他們的不同的閱讀感受,把大概的詩意敘述好就行。(我在此也可根據他們的敘述,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讓他們也評一評)

③運用多媒體課件,邊播放長江壯麗景色,邊出示劃好節奏線的整首古詩,聽朗誦示範,以此創設他們想象的氛圍,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享受中。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動的字裡行間的深信深邃雋永的思想和委婉複雜的感情。最後配樂誦讀,學生置身於詩的美境,體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誦。

4、遷移運用。

最後,我用幻燈出示古詩《早發白帝城》、《登鶴雀樓》、《山行》等等,讓學生按上述方法配上音樂呤誦,讀中悟,悟中讀,以悟促讀,舉一反三,擴寬視野,每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想像著畫面,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色,達到與本文詩人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突破了難點。教育學生抓緊時間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古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七年級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國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至於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為重點。學生分析。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學目標

1、美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和掌握對偶、排比、頂針、互文等常用的修辭格。

3、通過木蘭形象分析,體會木蘭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依據“三有利”原則,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教法:誦讀法複述法鑑賞法討論探究法競賽法

2.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裝置輔助教學。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古詩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詩中“爆”“屠”“符”三個生字,知道“爆竹、屠蘇、曈曈、桃符”等詞語的意思,進而瞭解整首詩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入情入境地誦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3、瞭解古詩所描述的畫面和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感受祖國風俗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課件出示春節喜慶畫面,問:這些畫面一般是在什麼節日裡出現?生答:春節。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節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國在過春節時有哪些習俗?生自由述說。師交流總結:放鞭炮、貼窗花、掛燈籠等都是我國在過春節時的習俗,當然也是現代人過春節的習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們是怎麼過春節的呢?大家想知道嗎?

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古詩《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有什麼想法?

對於王安石,你們瞭解什麼?

2、學習古詩五步驟大家還記得嗎?這既是學習古詩的目標也學

習古詩的方法。

3、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古詩大家有信心沒有?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一:明詩意、誦詩文

1、同學們,王安石在詩中描繪了大年七年級什麼情景?開啟書,自由讀詩,邊讀邊圈難懂或不懂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2、生自主學習。

3、檢查初讀:

(1)出示詩,指生讀,讀準字音即可;

(2)詩中生字加紅點,再指生讀,問識記方法;

(3)詩讀通了,也讀順了,但是詩是有節奏的,七言詩怎麼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讀第一、二、四行的最後一個字,找出韻腳,讀出韻味,指名讀,齊讀。

(5)釋疑:爆竹、歲、除、屠蘇、曈曈、總、桃符

(6)嘗試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7)再讀詩。

(二)任務二:賞詩畫、悟詩情

1、再讀古詩,發揮想象。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古人過春節的哪些畫面?分別出自哪句詩?

2、生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預設一:放爆竹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

(1)讀詩後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春節那天大傢什麼時候放鞭炮?誰來說說為什麼放鞭炮?

(3)感受“熱鬧”,讀詩。

(4)感受“快樂”再讀詩。

預設二:飲屠蘇畫面“春風送暖入屠蘇”

(1)讀詩後想象:人們在喝酒時會說什麼?

(2)詩中哪個字寫出了人們飲屠蘇酒時的感覺?(暖)

說說你的理解。

A:品味身體之暖。讀詩。

B:品味內心之暖:年輕人想到……,心裡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老年人想到…….,心裡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孩子們想到……,心裡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3)小結: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溫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再讀詩!

預設三:瞳瞳日畫面“千門萬戶曈曈日”

(1)讀詩後彷彿看到了什麼?

(2)哪個詞語帶給你這樣的感覺?(曈曈)

(3)古詩的詞語追求精煉,這裡卻捨得筆墨,兩個疊詞的使用,是為了強調什麼?

(4)出示王安石的簡介,想一想這句話的背後隱含了王安石什麼樣的情感?

(5)是啊,新年的一輪暖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多麼溫暖!一切都充滿著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樣!齊讀這句。

預設四:換桃符畫面“總把新桃換舊符”

(1)出示插圖的春聯,師引導讀,表達了哪方面的祝願呢?

(2)我們都知道春聯的來歷以及它的特點和作用,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幅春聯,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適合送給誰?

(3)把舊的春聯換下新的春聯,把美好的祝願進行表達,

讓我們再看看王安石的簡介。“舊”指什麼?“新”指什麼?

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內心的想法?為什麼?讀詩;

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除舊佈新的決心?為什麼?讀詩;

哪個詞最能表達詩人的雄心壯志?為什麼?讀後兩句詩。

哪些詞最能代表詩人的希望?為什麼?讀完整的詩。

(4)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王安石?

三、檢測導結

1、從古至今,寫春節的詩數不勝數,咱們一起來積累。課件出示。

我們發現詩中春節里人們都會()、()、()等

2、師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氣象,王安石用幾個畫面、幾句詩寥寥數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人們歡度春節的喜慶場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除舊佈新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這份心繫百姓的情懷讓我們感動!直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王安石的《元日》

讓我們一起背誦!

古詩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說課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第二冊的第七單元第3課古詩兩首中的《元日》。

這首詩描繪了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的熱鬧氣氛。表現出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

這一課是一首七言絕句,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精練、節奏鮮明、韻律和諧。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為本節課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我打算設計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是使學生能夠理解詩句所表達的內容

二是通過學習,領會作者通過本詩所要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作者以新年的熱烈為背景,抒發自己情感的方法。

(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語文學科課程教學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在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2、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積極投入,樂觀自信的改革精神。

(說教法.學法)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實現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打算選用講授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達到深入理解和體會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準備)

為了保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在課堂教學前做好以下一些準備工作:

一、做一個教學課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春節的熱烈場面的圖片、詩句內容的解析等內容。

二、課前設計一個預習:讓學生收集作者的資料和創作背景,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本內容的教學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實施教學。

(說教學過程)

根據“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思想和《語文課程標準》“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個環節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第一個教學環節:通過預習檢測匯入教學

一上課,我就提問:課前我們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和查考有關資料,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元日是什麼意思?與我們今天什麼日子相對應?這時學生們會根據預習的知識積極回答:古代的大年七年級叫作“元日”。這時我會給予積極評價,然後繼續引導:那麼在我們今天的“元日”這一天你們會在做什麼,想什麼?學生會各抒己見。在大家對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學習內容:下面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一首描寫元日的詩,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寫元日,又在這一天想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元日(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學生課前預習為背景,從談話法入手,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第二個教學環節:補充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

我準備提出問題:詩人是誰,你對詩人有多少了解。學生結合預習的成果回答問題之後,我就繼續提問:那麼你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瞭解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說,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可以檢查出預習的情況。在學生介紹完之後,我就學生的介紹對作者和寫作背景進行一些適當的補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個教學環節:逐句講授和理解詩句內容

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在古詩中抒發的情感,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回憶學法,閱讀理解,初步感知詩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問: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麼基本辦法呢?並幫助引導學生回憶起之前古詩的學習方法,為後面的自主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在得到先讀準字音,接著讀通詩句,然後理解意思,最後展開想象的答案後,我將給予積極評價。接下來要求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時強調讀準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內容

(1)自由朗讀結束後,我打算提問:要讀懂古詩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學生說出自己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後,我就接著問: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這時會有學生提出疑問,比方說屠蘇的意思不理解,我就請其他同學為她解答。對於這些敢於提問和幫助解答的同學我都會給予表揚和肯定。針對大家都不理解的內容,我以啟發式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

通過這樣的相互學習,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2)在掃清詞語的障礙之後,我請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同學負責一句詩句的理解,並提出小組比賽的要求:同學們對詩中的詞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們接下來把詞語與詩句聯絡起來,看看哪組同學能解釋清楚詩句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種競賽氣氛,充分調動班級的學習氛圍。對於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將給予啟發性指導。

第四個教學環節: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內容

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我將出示春節的熱鬧場面的圖片,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請同學試著結合圖片,更直觀形象的說整首詩的意思。

第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

1.描述詩描繪的場景。我讓學生找出古人是怎樣過春節的詞句,有學生回答:燃爆竹,飲屠蘇,迎紅日,換新符。接著我會提問:這樣的過節會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學生會立刻回答:熱鬧。

2.聯絡作者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回憶作者的介紹: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3.體驗作者當時當地的心情。在這個環節,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導學生想象:同學們在這個熱鬧,祥和的節日裡,你作為政治家你會有怎樣的想法,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在學生通過情境體驗作者的情感後,揭示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本詩就是作者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第六個教學環節:通過朗讀背誦進行鞏固性訓練

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我將設計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讀一讀: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2、背一背: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小組能根據理解將古詩背誦出來。最後我採用歸納式的課堂總結:

課堂的小結應該組織學生自己來完成,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體現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自主學習,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讓學生總結學習的體會,教師從中瞭解學生的學習得失。

最後,讓我來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出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的說課結束了,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古詩說課稿5

一、說教材(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元日》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首詩,作者王安石在詩中通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永珍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這首詩就是通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融,洋溢著節日的'歡快氣氛。教材在出示古詩的同時,還精心繪製了一幅人們歡快過年的圖畫。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就會被圖畫中的熱鬧場景所吸引。四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會將詩中的畫面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理解,從而能夠感受到詩中洋溢著的歡快氣氛,也能夠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後蘊含著人們對幸福美好來的期盼之情。而對於王安石的執政理想,四年級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讀課文,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在交流中學習古詩,並以讀悟情。

3、培養學生運用資料自學古詩的能力。

其中教學目標2是本課重點,教學目標1、3是難點。

本課的教學1課時完成,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準備課件及寫有古詩的小黑板。

下面我就說一下本課的設計思路。

二、說設計理念

在新基礎的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走進詩的天地呢?我嘗試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在教學中用多層次的吟誦、多層次的問、拎出一條主線等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字世界,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並收集其他詩句,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立足古詩文校本課程的大背景,讓學生課上品析、課後創作,從中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整堂課以問為針,以讀為線,力求建立語感共生的課堂,詩意的課堂。在這樣的設計思路下,我們將通過以下教學環節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調先有情”,要讓學生走進詩的情境,就要調動他的生活體驗,喚醒他的情感積累。為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同學們,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將迎來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知道是什麼節嗎?春節到啦,過年啦!哦,大家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為什麼這麼開心呀?”緊接著,學生就會說到在春節裡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而這些快樂的事是由過年時那豐富多彩的習俗帶來的。老師在評價時也要運用多種方式營造快樂的氛圍,令學生感受到春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如讓學生模擬爆竹聲、引導學生想象使用壓歲錢的情景等。這裡,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聊出春節的特色,春節的氣氛,既有利於激發學習情趣,又能為學生後面的學習做好心理鋪墊。隨後揭示課題,

這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有“韻”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轉承合轍的韻律,遵循這一文體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帶著字音、節奏兩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圓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讀古詩,接著在反饋時注意運用激勵性評價和劃分節奏符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並落實這兩個層次的朗讀要求,紮紮實實讀好詩。由“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的初讀要求使學生明白詩所特有的節奏魅力,並掌握了讀出韻味的基本方法——劃分停頓符號。經過四年古詩文大環境的薰陶,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讀詩僅字正腔圓板有眼是不夠的,還要讀得有感情,這就向學生提出了朗讀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接著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巧問促“悟”

首先讓學生輕聲地讀這首詩,讀的時候結合插圖和有關注釋,想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並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在讀和想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看註釋、看插圖,是對他們運用資料自學古詩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理解詩意、感悟情境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學生的弱項,有些學生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隨後在交流古詩意思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而是提出了兩個大問題。

第一問:“在這一歲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換了?”並要求學生用“在一歲之首的元日,——換成了——”的句式說一說。學生很自然地會說到舊符換成了新桃、寒風換成了春風、舊歲換成了新年這些辭舊迎新的景象,接著引導學生快說辭舊迎新的心情,進而讓學生帶著那樣的心情齊讀《元日》,通過這第一問完成了感悟性朗讀上的第一次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當學生交流到寒風換成了春風時,要引導學生理解“曈曈日”,可以這樣問學生:“春風吹拂在我上暖洋洋的,你從詩中的哪裡還可以感受到這股暖意呢?”學生接著便會提到“曈曈日”的意思,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之一。

第二問:“冬盡春來,萬物更新,人們心中都充滿著辭舊迎新的喜悅,那麼人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辭舊迎新的呢?”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很快就會說到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方式。這時陡然一轉,以一個追問“咦,人們怎麼都選擇這些方式來辭舊迎新呢?”激發學生再次運用註釋、探索文字的熱情。學生便會發現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春節習俗中所傳達出的人們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緊接著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人們還會期盼些什麼呢?”在想象說話的環節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說話注意完整性的同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亮點(如用得好的四字詞語)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說話逐步有質量上的提升。隨後引導學生讀出企盼、讀出祝願就水到渠成了。通過第二問又進行了朗讀的第二次提升。

最後教師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想象,並結合整首詩說一說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通過這最後一問引導學生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在前面兩個問題的鋪墊下,學生說的難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帶著感情說。隨後就分別從把祝福送給詩中的人們,送給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及自己和送給全世界的人這三個角度朗讀《元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通過有層次的問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讓他們很自然地進入詩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以問串起一條主線,打破了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增強了討論交流的有效性;讓學生依靠想象走進詩境,增強了體驗的有效性。一首《元日》,僅僅是學習春節詩篇的開始,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繪春節場景的其他詩句(3句),要求學生按照初讀《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讀這些詩句,讀到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交流從這些詩句中分別可以看到怎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隨後引導學生課後也試著寫一寫關於過年的詩句或詩篇。拓展閱讀讓學生觸類旁通,感悟更深,課後讓學生嘗試創作,使學生“我口寫我心”,寫出積累的情感體驗,萌發一種我是“詩國人”的自豪感!

古詩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這篇文章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教材有意創設具體生活情境,既學習對話的語言表達形式,又感悟古詩教學的內涵,深入淺出,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一舉而數得。

課文還配有兩幅插圖,課題右邊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對話圖,可以利用它創設對話情境,使教學更加直觀、富有趣味;文後下面一幅是與《靜夜思》相配的插圖,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人物抬頭的動作、沉思的神態,並展開想象,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體會詩句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併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3.學會四個生字“意、照、層、代”,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悉課文內容,感悟詩句意思,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難點:藉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並達到朗讀是內心的表達。

四、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主要通過圖文結合、詩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我重點指導朗讀,讓孩子們以讀感悟詩句的深刻涵義。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注重老師主導地位作用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思考,學生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從而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出示生字,指名讀。本環節注意關注學困生。

2.評讀課文

(1)指名讀,大家評。(整體讀得怎麼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2)全班對半讀,先互評後教師點評。

(二)學習課文

1、初讀,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知道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對話,英英學了故事《靜夜思》、作者是李白等。

2、再讀,分清課文敘述的層次

通過指導學生各自朗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引出了古詩《靜夜思》的詩句;第二次說出了詩句的含義;第三次告訴奶奶古詩的作者是李白。這一環節我以讀為主,以理解、講解為輔,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中熟悉課文內容,讀出課文的敘述層次。

3、細讀課文,背誦詩句,體味詩情

突出誦讀古詩的重點,採取“在情境中朗讀”的方法,利用題頭插圖創設生活場景,讓學生分角色練讀,充分朗讀第二次對話內容。在讀的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疑”、“霜”、“舉頭”等詞語的意思。可以讓學生讀一句古詩,再讀一句英英解釋詩句的意思,兩相對照,懂得詩意。

(三)寫字指導

10個生字分散教學,隨讀書過程相機進行子音的認讀、字形的識記和字意的理解。“英、教、靜”三個字要認真指導學生按筆畫順序描紅。“教”是左右結構且左右等寬。“靜”字要注意偏旁“青”的變化,“月”字的撇要改為豎。“靜”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四)創設情境,體驗角色

1.課文學完了,文中的英英學古詩學得多好呀,你們想不想學著英英和奶奶的樣子也來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與同桌練習對話,要求把話說正確、說連貫。)

2.師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誰願意與老師合作來演一演英英?(師指名一學生與老師角色示範引路。)

3.指名學生上臺來演一演,其餘做導演。

4.作為導演,你觀看了表演後有什麼要對他們說的嗎?

(我會從說話的語氣是否自然、流利來評價。)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感受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2、鞏固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