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來源:才華庫 2.4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此活動的目標是:

1、啟發幼兒嘗試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增進環保與創新意識。

2、鞏固幼兒練習不同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3、學習與同伴合作製作玩具,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說活動準備

人們常說:成功總是伴隨有準備的人。所以,我為本活動做了充分、細緻的準備工作。1、VCD、電視機、CAI課件。2、一次性物品:快餐盒、紙杯、塑料袋、一次性快子、輔助材料等,即時貼、毛線等(人手多份)、剪刀、漿糊。3.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說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思維向抽象邏輯性思維過渡,所以科學地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地創造是活動重點。而幼兒的抽象邏輯性思維正在發展,因此,訓練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 ,連貫地講述.是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

本課我採用了遊戲法、啟發提問法、討論法、操作練習等教學方法。

1、遊戲法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

2、我運用啟發性提問法來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大膽創作。

3、討論法可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法、形式來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操作練習法不僅能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學習能力,

五、說學法

根據上面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幼兒去怎樣學。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引導_觀察實踐_討論評價_活動延伸的學習過程來進行。

六、說活動程式

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本活動設立四個環節

1、匯入:在欣賞中入情。 2、深入:在創造中激情

3、鞏固:在情景中生情。 4、評價:在擴充套件中抒情

(1)、匯入:古人云: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用美觀的課件來吸引幼兒,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激起了幼兒創作慾望,為活動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2)深入:幼兒在激情中去創造美,老師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啟發幼兒根據廢舊物品的外形特徵,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技能大膽地創新制作,讓幼兒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這樣不僅能展現幼兒現有的操作水平,又給幼兒一定的挑戰性,符合新綱要的原則。此時老師應根據新綱要的精神,照顧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個別啟發性指導。(放輕音樂,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活動)。

(3)鞏固:鼓勵小朋友根據操作結果,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要及時鼓勵那些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幼兒,也要激勵內向膽小的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組織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創作方法。,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

(4)評價延伸:老師對活動進行小結評價,並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不同的廢舊物品進行製作。根據新綱要提出的: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指導精神來開展作品表演遊戲: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創編表演。(放輕音樂,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預測效果: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並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看、聽、想、說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多數幼兒會積極參與活動,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如:黃捷、謝曉彬無法完成作品。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課的內容和地位

課標要求:理解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並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選用教材:選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第3節。課題是《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課時為1課時。

主要內容: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法則: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教材地位:本課學習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對學生國中階段學好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起到基礎作用,在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平方差與完全平方公式的應用以及楊輝三角等後續教學內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能夠按步驟進行簡單的多項式乘法的運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創設情景中的問題的探索,體驗數學是一個充滿觀察、歸納的過程;

2、通過整體處理,再利用分配律的結果與幾何圖形面積的結果進行比較,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數學的意識;

3、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練習的活動空間,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4、藉助具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探索法則和拓展探索等的學習活動,領悟轉化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的理解和應用;

4、教學難點:將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轉化為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防止漏乘、重複乘和看錯符號。

二、教學物件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演算法則,因此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複習舊知上,而是讓學生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新知。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總結規律,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選配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

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

四、學法

1、自主學習歸納

2、小組討論

五、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學活動說明

一、複習鋪墊

1、 計算

回答

抽潛能生回答

讓後進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信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2、問題

觀察羽毛球場地,是如圖所示的形狀嗎?為了知道其大小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需測算它面積,現量得羽毛球場地一邊如圖所示,那麼,你有幾種計算這個場地的面積的途徑,可有幾種不同的算式呢?他們間有什麼聯絡嗎?

根據左圖列出表示這個圖形的總面積的代數式,能列幾個就列幾個。

參與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思考角度,引導學生得出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

(a+b)(m+n)=am+an+bm+bn

用生活問題創設問題情境,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再利用分配律的結果與幾何圖形面積的結果進行比較得出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提醒學生多x多可以將其中一個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轉化成單x多,再單x單,分步走。也可一步到位,用法則直接計算

三、新知運用

3、計算

嘗試練習(由4名學生上臺板演,其餘學生嘗試練習)資訊反饋,突出計算過程的注意事項嘗試練習,在於發現應用新知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四、反饋練習自主練習,形成技能著重關注後進生。通過反饋訓練,讓學生在掌握法則的同時形成技能;關注後進生,是為了讓後進生獲得成功。而在例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例題的配備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字母和因式由少到多,體現出梯度。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展。五、拓展探索。

5、在一張長a釐米、寬b釐米的長方形紙片上,因為設計的需要,需裁剪掉多餘部分,要求長剪去m釐米,寬剪去n釐米,請問剩下部分的面積有多少平方釐米?

6、小東找來一張掛歷畫包數學課本。已知課本長a釐米,寬b釐米,厚c釐米,小東想將課本封面與封底的每一邊都包進去m釐米。問小東應在掛曆畫上裁下一塊多大面積的長方形?

1、畫出示意圖,並用陰影表示剩下部分;

2、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剩下部分的面積。

3、將書展開實踐觀察、發現掛曆的長、寬,然後表示。

1、交待活動要求;

2、參與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道探索、實踐;

以設計問題作為背景,在於觸動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並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實踐中發現、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六、探索與創新。(學生任選一組題計算,然後分組討論探索規律。)

7、計算

① (x+3)(x+4)

② (x+4)(x+8)

③ (x-2)(x-3)

④(x-4)(x-6)

⑤(x+5)(x-9)

⑥(x+3)(x-8)

⑦ (x-3)(x+10)

⑧ (x-1)(x+7)

問題:你在計算時都用到了哪些知識?你發現其中的x的一次項是怎麼得來的?有什麼規律可循嗎?在什麼情況下,一次項x的係數才有這樣的規律?

1、探索思考設計的問題。

2、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規律。引導、發現並提煉

藉助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品質。

(x+p)(x+q)=x2 +(p+q)x+pq

七、綜合運用

①(2a-1)2

②(x+y+z)(x+y-z)

③(x-y)(2x+y)-(x+y)(x-y)

師生一起探索談論讓學生樹立數學思維的整體的思想,綜合應用一個多項式乘多項式減去另一個多項式乘多項式而是一個整體減去另一個整體,而出現忘記變號的現象.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應用不受多項式項數的限制,結果要化為最簡形式

八、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談談本課的收穫和體會

在本節課的小結部分,首先小結本課重點與難點,然後向學生強調一些注意點,

1、解題前先確定多項式的每一項

2、防止漏乘;

3、注意符號問題;

4、同類項需要合併

最後結果應化成最簡形式。

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九、作業設計

1、教材第80頁習題14.2第6、7題。2、教學設計的6、7如果不能完成可作為課外作業。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並使知識順利遷移,每個例題後均配有相應的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發現不足,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檢查教學效果,採取相應措施。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多項式乘多項式

1. 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

2. 重點: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理解及應用

3. 難點:漏乘、重複乘、看錯符號

4. 注意事項: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在孩子的眼裡,成人是多麼的了不起。每個孩子都希望快快長大,儘快進入成人世界:他們是誰?在做些什麼?我能像他們那樣做一做嗎?模仿成人勞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所以順應孩子的需要,讓他們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顯示自己的潛能,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創造了良機。

打擊樂《做麵包》是從中班"小鬼顯身手"這個主題中生成的一節音樂課。在這個主題中,孩子們已有了解制作麵包主要工序的經驗,加之《做麵包》這首節奏兒歌簡單、明快,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又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所以打擊樂就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拍打,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自由選擇節奏樂器,產生不同節奏的聲音,從而有興趣地創造性地來表現音樂。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如下:

1、認知目標: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自選樂器伴奏,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情感目標:能夠注意並努力追求集體合奏活動中的聲音和諧與情感默契。

3、能力目標:學習創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

活動重點:

1、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自選樂器伴奏,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能夠注意並努力追求集體合奏活動中的聲音和諧與情感默契。

活動難點:學習創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瞭解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打擊樂器若干: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做麵包》多媒體課件:為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3、心理的準備:幼兒希望走進成人的世界,模仿他們的勞動過程,在"小鬼顯身手"這個主題中,幼兒模仿的願望已得以實現。

四、說學情:

中班幼兒年齡在4-5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幼兒有意行為開始發展,注意力較以前更集中了,規則意識萌芽,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喜歡唱歌、念兒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因此,針對這一學情,我會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幼兒進行教學。

五、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操作嘗試法、感受體驗法、啟發聯想法和直觀演示法。

1、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節活動主要是奧爾夫音樂活動裡的節奏教學,是什麼把音樂,舞蹈,語言等聯絡到一起來呢?那就是節奏。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分就是節奏,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中班幼兒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而《做麵包》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

2、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 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通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裡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

3、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幼兒通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兒歌的節奏與性質。首先我引導幼兒充分運用聽覺,激發幼兒展開想象去感受體驗節奏兒歌的性質。其次,引導幼兒運用運動覺、視覺和聽覺進行節奏的感知。

4、啟發聯想法: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

5、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首兒歌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這五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做到了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節奏兒歌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六、說學法:本次活動,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主要採用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通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4、欣賞法:通過欣賞《做麵包》多媒體課件,使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七、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想象到理解,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學流程:激發興趣--念兒歌自編相應動作--自選樂器為兒歌伴奏--創編兒歌節奏詞。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音樂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讓我們一起來玩《小手伸伸》的遊戲吧!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陳鶴琴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不能為了教而教,而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的特點。此環節需要3分鐘。

第二環節:念兒歌,幼兒配上自編的動作。

1、你們見過麵包師傅做麵包嗎?麵包是怎樣做出來的?(和麵團、做麵包、烤麵包、吃麵包)。

2、老師把做麵包的過程編成了一首兒歌,想聽聽嗎?

和 麵糰|和 麵糰|和 和|和 -|

做 麵包|做 麵包|做 做|做 -|

烤 麵包|烤 麵包|烤 烤|烤 -|

吃 麵包|吃 麵包|吃 吃|吃 -|

3、欣賞課件,直觀感受做麵包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4、請幼兒自編相應的節奏動作,然後大家一起念兒歌。

5、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和麵團、做麵包、烤麵包"最後大家一起說"吃麵包",邊說邊做相應動作。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奧爾夫音樂活動裡的節奏教學,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分,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中班幼兒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而《做麵包》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

此環節中,我還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幼兒通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兒歌的節奏與性質。比如說把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和麵團、做麵包、烤麵包"最後大家一起說"吃麵包",邊說邊做相應動作。在學法中,我運用了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個環節中我還運用了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首兒歌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在學法中運用了欣賞法:通過欣賞《做麵包》多媒體課件,使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此環節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第三環節:自選打擊樂器為兒歌伴奏。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分成三組,看指揮,邊說兒歌,邊按節奏齊奏。

2、幼兒互換樂器進行演奏。

此環節中,我運用了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通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裡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比如說: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分成三組,看指揮,邊說兒歌,邊按節奏齊奏。在學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通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我還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學法中,我運用了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此環節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3、幼兒創編兒歌節奏詞,並配上樂器伴奏。

(1)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編哪些有節奏又有趣的兒歌?

(2)幼兒自編節奏詞如:

坐 火車|坐 火車|坐 坐|坐 -|

玩 沙子|玩 沙子|玩 玩|玩 -|

3、幼兒齊說並配上樂器伴奏。

此環節中,我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在學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通過想想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創編兒歌節奏詞進行節奏練習。此環節是難點,需6分鐘左右。

說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放置一些打擊樂器,供幼兒平時念節奏兒歌用,鼓勵幼兒創編出更多更有趣的兒歌。

2、提供給幼兒一個新節奏,請幼兒自己創編節奏詞。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們逐漸產生了較明顯的逆反心理,易與父母發生誤解、矛盾,甚至衝突,導致雙方關係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授如何與家長溝通商量以及溝通的要領,進而講與父母交往的藝術。這對化解父母孩子之間的衝突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索解決親子衝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後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2、【能力目標】:

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的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強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發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並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材處理、資源分析

依據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我對教材作了如下處理:大部分引用的是教材中的文字資源,但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教學的直觀性,我給學生播放了動畫《父女經典對話》,展示了兩張幸福的家庭生活照片,從而激發了學生對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嚮往;為了更好地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能,除了教材中介紹的與父母交往的藝術和學生互動時交流與父母交往的經驗竅門外,我還向學生介紹了八招與父母交往之神功,使這一重難點內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由於本課內容淺顯,不涉及更多理論,主要是情感和實踐問題。為提高教育實效,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法,輔之以教師必要的點撥。

(二)學法設計

學法與教法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現代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法指導。由於本課內容淺顯,主要是情感與實踐問題,即把課上所學內容,運用到與父母交往的實踐中,故本課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實踐探究法,既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很好地貫徹了“學以導行”的教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1、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與家長教育(交往)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1)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希望平等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喜歡包辦學生的一切事。

(2)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子女與父母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

(3)當代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與父母固有觀念所造成的衝突。

2、中學生在家庭中存在的問題:

(1)相當數量的中學生不瞭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學生不知父母生日。

(2)相當數量的中學生缺乏反哺意識。

調查發現:中國學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沒有自己的爸爸、媽媽。

(3)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弱。

(4)出現矛盾只會吵鬧,不善溝通。

故國中思品課針對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要求安排這一教育內容。

(四)手段選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

三、說教學程式

基於上述說明,本課教學設計如下:

(一)匯入 (1分鐘)

教師語言匯入,自然進入主題

(二)架起溝通的橋樑 (25分鐘)

1、播放動畫《父女經典對話》,學生談啟示

2、出示兩張幸福、溫馨的家庭照片,學生談感受

3、辨析兩種家庭觀,正視家庭衝突

4、幫小冰處理家庭矛盾,探求解決衝突的方法

5、踐行方法,總結要領:

(1)認識與自己父母發生過的一次矛盾,當時是怎樣處理的?

(2)分析小陳的故事,設想小陳會怎樣做?

(三)交往講藝術 (11分鐘)

1、談平時與自己父母交往的經驗和竅門兒,得出認識:交往是要講究藝術的

2、介紹與父母交往之神功(八條)

(四)小結 (1分鐘)

(五)設計親情計劃 (5分鐘)

讓學生制定一個計劃,今後應該怎樣和父母相處,昇華本課所學,併為佈置實踐作業做鋪墊

(六)課後實踐,陽光行動 (2分鐘)

給父母寫一封信

說課稿 篇5

一、課程設定

1、課程基本資訊

課程名稱:計算機基礎

學 時:60學時

授課物件:煤礦開採技術

課程型別:公共基礎必修課,為其他專業技能的學習及應用打基礎。

《計算機基礎》入學第一學期開設,通過這門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辦公軟硬體操作技能,為後續課程以及頂崗實習中的文件處理、論文寫作、PPT製作打下基礎。本課程的開設為後續課程實施、畢業設計、就業等提供強大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2、課程性質與定位

《計算機基礎》是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及職業素養的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是一門集知識性、實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獲得“資訊素養”的教育,即具備“資訊獲取、資訊分析和資訊加工”的能力。本課程是眾多職業、眾多崗位從業人員工作、學習及生活的得力工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進行工作和學習,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圖1為課程與專業核心能力的對應關係。

圖1 課程與核心能力的對應關係

本專業培養面向社會企事業單位生產一線,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能從事煤礦生產管理、採礦工程與生產設計、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高階技術應用性人才。主要開設煤礦地質學、岩石力學、煤礦開採學、機械製圖、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現代企業管理、採掘機械、礦山電工、礦井運輸與提升、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繪圖、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井巷課程設計、通風課程設計、煤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就業面向煤礦工程技術部門。這些崗位的任職要求都包含了軟體技術文件撰寫、產品(技術)彙報、產品設計演示等職業技能。

本課程作為必修基礎課程,主要完成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Office計算機基礎、利用搜索引擎搜尋網路資源、熟練使用傳真機、掃描器、印表機、影印機等各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完本課程,能完全獨立進行公文(技術文件)撰寫、專案(技術)彙報、企業宣傳海報製作、企劃方案設計、產品銷售情況統計、企業資訊管理、職位競聘簡報等工作;可以參加CEAC(中國資訊化計算機教育認證)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國際資訊化人才資格認證,併為後續課程學習、頂崗實習實施、就業等提供強大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3、課程的培養目標

在對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與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序化,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

為強化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意識,培養學生Windows作業系統的使用,Office辦公軟體的使用、利用搜索引擎搜尋和工具軟體搜尋並獲取網路資源、網路安全等綜合應用的能力。特設定知識、能力、素質目標。

知識目標:①熟悉Windows作業系統,並掌握一種及多種輸入方法;②熟悉Microsoft Office整合辦公軟體的安裝、功能、組成;③掌握Word 20xx、Excel 20xx、PowerPoint 20xx軟體的使用;④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如網路的分類、IP設定、IE瀏覽器、搜尋引擎、電子郵件的使用等。⑤熟悉防毒軟體對計算機定期防毒,升級,維護等操作。

能力目標:①能熟練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並掌握一種輸入方法;②能用Word 20xx編寫簡歷、雜誌、報紙編輯等;③能用Excel 20xx製作表格,並對錶格資料進行管理、分析和維護;④能用PowerPoint 20xx製作動態簡報,

如宣傳廣告、賀卡、會務須知、彙報文稿、演講文稿等;⑤能利用搜索引擎搜尋網路資源並能較好的利用網上資源;⑥能使用防毒軟體對計算機定期防毒,升級,維護等。

素質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重要性,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際操作環節,讓學生們吸取以往學生的經驗,並從中受到啟發,懂得刻苦學習所得到的收穫才是最珍貴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圍繞課堂教學展開研究;重點關注課堂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形式、效果;用心設計學生活動、創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的作品評價(學生作品展示、作品評價標準、表現性評價的開展、實驗操作技能測試、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課程教學設計

1、課程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源於煤炭,服務於煤礦。”以煤礦企業生產區隊煤礦開採技術的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立足煤礦大型機電裝置購買、安裝、使用、維護和管理技術崗位,基於煤礦開採技術就業實際工作過程進行內容的選取與組織,圍繞煤礦開採技術裝置的安裝、使用、維護和管理崗位實用技術文件運用過程為載體實施課程整體設計。具體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具有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

圖2 “煤礦開採技術”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思路

職業性:廣泛調研,瞭解煤礦機電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由煤礦工程技術人員、技術骨幹和能工巧匠組成的專家論證會討論確定課程面向的工作崗位,對課程面向的主要崗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充分考慮職業資格取證的需要,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考核中與煤礦機械裝置有關的技術文件處理應知應會內容納入課程中。以煤礦典型建井裝置的購買、安裝、使用、維護和管理精心選取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專案,形成15個學習任務,在教學中實行“專案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實踐性: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實訓基地裝置的資源優勢,實現教學場所與工作場所一體化教學。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工作的環境的虛擬,把學生分組,組內設定“組長”、“組員”。講解任務後,“組員”分頭去做任務,最後組內集體評議“組員”作品成績,由“組長”決定最終成績,報給指導教師,由教師稽核,並在班級評比每組成績,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能力。

開放性:(1)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調查、研討、企業人員參與,以崗位要求為標準選取課程內容;(2)採用角色扮演、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參觀訪問這些形式多樣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3)學生可以通過網路課程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通過QQ、微薄、微信和教師進行交流;(4)採取過程性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創新作品成績的考核由師生共同參與。

2、教學內容的選取依據

煤礦開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礦校一體,工學結合”的“2+1”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適應生產、建設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專業服務面向煤炭行業,為生產廠礦一線機電技術崗位服務。目標崗位(群)包括礦井維修電工、機電技術員等。這些崗位的任職要求都包含了機電裝置操作規程撰寫、機電裝置維修除錯報告、機電裝置管理等職業技能。因此,本課程的開設為後續課程實施、等級證書、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崗位等提供強大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課程內容選取的依據,是以“任務”為主線,以“運用”為主題,通過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分析和學生個體差異分析,以解決顯性知識與默會知識、必備知識與拓展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關係。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簡析

《品質》是長春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這篇小說寫於1911年,小說寫的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技藝的鞋匠格斯拉,他寧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的質量,以此表現出底層勞動者高尚的勞動道德。”(教師教學用書)

課文所處位置看,《品質》是外國小說版塊的第一篇課文,起到開啟和引領的作用;從學情角度看,學生有過學習小說的經驗,知道小說的三要素,對小說需要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瞭解,第一次接觸本文作者,對其創作風格並不瞭解。

結合課文特點和小說教學的基本要求,設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預習,流利讀文,準確識記文中字詞;瞭解作者簡要生平和主要作品,初步瞭解作者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特點。

2、學習作者精巧的描寫藝術,通過文字解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點。

3、理解標題的雙重意義,從小說人物偉大的精神品質中汲取精神營養。

教學重點

分析小說主人公的每一次出場,細讀人物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感受主人公內心世界,提煉人物形象。

難點:

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法設定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自我發現,獨立掌握。”針對本課教學目標,我確定如下教學方式:

1.合作探究,讓學習自主。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廣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閱讀,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細節描寫,展開多角度探究。

2.多樣閱讀,關注人文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關於本文題目“品質”無疑有雙重含義;對於格斯拉的死因,也會探究到多重含義,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鑽研文字的興趣,應引導學生通過潛心閱讀,積極探尋文字意義,建立個性閱讀體驗。

三、學法指導

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學法設定如下:

1.查閱資料法。蒐集和處理資訊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對於本文作者生平及創作風格,學生鮮有耳聞,需要在預習環節用心查閱資料,擴大閱讀視野,增進對作者的瞭解。

2.自主合作探究。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有科學正確的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建立依託於教師的良好的問題引領,本文情節一波三折,但線索清晰,主旨雖深刻但只要用心研讀“卒或有所聞”,因此,要有意識地設定能激發興趣的問題,帶領學生通過細讀文字,廣泛爭鳴,求同存異,合作討論取得基本共識。

3.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法:有人說:讀、思、議是閱讀教學的三種重要手段。我認為,讀是前提,思是重要保證,議是提煉和總結。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讀。要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到文字中,與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運。本文可以細讀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格拉斯幾次出場的細節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不加刻意雕琢卻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字裡行間體現出作者的描寫藝術,值得品味和研讀。

四、教學流程

(1)設計思路

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為: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教學本文,根據小說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點,我的設計思路如下:

資料精選,情境匯入——整體感知,複述瞭解——提出問題,精讀細節——自主研討,求同存異

(2)具體程式

根據設計思路,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資料精選,情境匯入

(1)教師匯入:

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的賢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用生命護衛公正的良知,如文天祥;也總有無數平凡的人,以誠實的品格守護著社會的正義準繩,恪守著人性的底線。今天,我們要來感受來自“底層的光芒”——《品質》(請學生板書題目、作者)

(2)介紹本文作者生平及主要創作。

要求每個發言者對所擁有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出最重要的文學常識。

2.整體感知,複述瞭解

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藉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是小說的基本特徵。

(1)請問: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提示:這是一個鞋匠,大家認為他的手藝怎麼樣? 這麼好的手藝,他的生意應該很好吧? )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後來就餓死了。

(2)速讀歸納:文章敘述了我和格斯拉先生的幾次見面?

3.提出問題,精讀細節

(1)仔細閱讀作者與格斯拉兄弟七次見面的情形,品味人物的形象特點,感受作者的描寫藝術。

第一次:(3-8段)介紹人物基本情況,重點讀對人物的外貌描寫。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過程,重點品讀格斯拉先生工作時的動作、情態。

第三次:(13-22段)“我”對格斯拉先生說散步時的靴子咯吱咯吱響,重點品讀人物對話。

第四次:(23-28段)介紹鞋店生意狀況。重點品讀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鋪發生變化,重點描寫格斯拉先生的出場。

第六次:(36-43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

(2)試用一句話歸納格斯拉的形象。(完善板書)

總結:這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質量,在紛繁的世界裡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3)作者分七次來描述人物,有什麼好處?

運用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個性和命運,有助於讀者全面立體構建人物形象。

七次見面,各有側重,豐富了情節和人物內涵。增強可讀性。

4.自主研討,求同存異

(1) 格斯拉有著最好的手藝,卻遭受最悲慘的命運。請同學們從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麼?

格斯拉雖然貧窮,但寧可餓死也恪守職業道德的個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具體表現:他親手製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製作,不惜時間;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不預收工資……

資本壟斷,機器作坊,社會風化變壞的社會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體表現:機器生產,工業壟斷,擠壓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間,人民追求時尚,把質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劇命運也成為必然。

教師歸納:格斯拉的悲劇真是由自身和社會兩個原因造成的。

(2)其實這樣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還可以從前文的鋪墊中看出來。請找找看。

第10段:我訂做一雙靴子要半個月;第28段,他的店鋪外邊兩個櫥窗的一個漆上了另一個人的名字了;第40段,他變得更加蒼老、消瘦;第43段,僅一年時間,60歲的格斯拉彷彿已經75歲了;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第53段,最後一次收到學習時候,意外收到了賬單;第54段,當他的店鋪沒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時,我們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3)文題“品質”有什麼雙重含義?(完善板書)

(4)對於格斯拉的堅守,你贊同麼?作者持什麼態度?有什麼現實意義?

5.小結:

就像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質的進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背反,在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質卻在消失,高爾斯華綏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帶著無限的傷感塑造了堅守傳統美德的鞋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用這個執著而本分的手藝人在無奈的現實社會被淘汰、被毀滅的悲劇驚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喚品質。這部短篇小說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嘆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6.板書設計:

誠實敬業

熱愛手藝

恪守職業道德

鞋品一流

品質

誠實的底層勞動者

人品一流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課文語言簡潔、風趣,清楚明瞭地向我們介紹了古代人類記事和通訊的方法。在介紹記事通訊方法的時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讀來更有趣味性。編者選編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並能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4個生字,寫會 7個生字。積累部分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簡單的書、信的發展歷史。

3、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4、瞭解創造文字之前人們記事和通訊的方法,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 智,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瞭解與熱愛。

教學的重點:

瞭解簡單的書信發展歷史,難點是學習一些簡單的說明方法。

說教法學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藉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定來啟用課堂的教學氣氛。比如:採用情境教學、快速默讀、合作探究、對比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

說教學程式:

為了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把本譚的教學程式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瞧!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待學生回答是“一本書”和“一封信”時,我及時把“書”和“信”兩字板書在黑板上。繼而又問題:“書和信”裡都寫滿什麼?當學生回答“文字”時,我又在“書”和“信”字前補充板書“文字”。然後引導學生說:人類在沒有創造文字之前,人們是如何來記事的?又是如何來通訊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本節課要探討的問題--“不用文字和書和信”。這裡,我將用紅筆在黑板上著重補充“不用”二字,使課題完整。最後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對課題進行質疑。有的學生馬上就會心生疑問:“什麼書不用文字呢?沒有文字的信該如何閱讀呢?……” 如此設計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好奇心強,求知慾望,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和探索。

二、自讀課文,讀中解惑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進矣。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在小組內解決質疑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讀書體會,同時自學並掌握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的基礎上,我再作些材料補充,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此環節的教學重在幫助學生初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這個環節我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說說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麼?

當學生明瞭“結繩記事”的方法後,我再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接著學生彙報。 這時我及時抓住“結繩”一詞,(出示各色繩子)讓學生邊說邊動手實驗。明白“大結記大事,小結記小事,綠繩記――”的含義。 這裡通過用實物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既直觀、形象,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於學生理解“結繩記事”的方法。

古代人類除了用“結繩記事”,還用什麼方法來記事?讓我們繼續讀課文。 此時我又課件出示貝殼,引導學生想象不同色,不同形的貝殼代表什麼?讓學生的想象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 然後我: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默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組內提出,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出來,全班一起幫你。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本環節通過理清課文結構,使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著我總結寫法:文章一二段通過舉例:結繩記事和貝殼記事來說明古代不用文字的書和信,這種說明方法叫舉列子?你還知道哪些說明方法?{課件出示表格,讓學生歸納複習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說明、打比方說明、下定義、列圖表等等}。接下來,讓學生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瞭解古代人類通訊方式的同時,抓住“不但如此……”這個句子來學習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古今對比,暢想未來

剛才我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了遠古時代,瞭解了古代人類記事和通訊的方式,是那麼新奇有趣。現在科學進步了,

人們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你們知道有哪些?(這時可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後個別彙報) 學生一定會說:有電話,有網際網路,有電報,有傳真機,有手機簡訊,有BP機……

2.想一想,將來人們還會用什麼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進行交流?(同桌互說,之後個別彙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只有想得多遠,才會做得多遠,才能有發展。大家的設想真棒,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老師相信你們的設想都能成為現實,為理想的實現努力奮鬥吧! [設計說明: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關心身邊的事,留意新生事物,這樣安排既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遐想,又較好地體現了大語文觀的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