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乘法說課稿範文(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6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乘法說課稿(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乘法說課稿範文(通用8篇)

國小乘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分數乘法》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分數乘法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內容中,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整整數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只是這裡的相同加數變成了分數,同時分數乘整數又是分數乘分數、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基於以上原因,我確定瞭如下目標。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過程與方法:探索並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嘗試探究,合作學習的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

在教法的運用上,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並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採用觀察比較法,實踐操作法,合作交流法,並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輔助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已有,並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節課,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練一練"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體現"做數學"的樂趣。

三、說學法

本節課的學習依據知識的遷移,應用轉化的思想,通過學生嘗試自主探究,把新知識轉化為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進一步瞭解知識之間的聯絡,適時點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教師讓學生嘗試、觀察、討論、探究中獲取知識,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四、說學情: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有的學生並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經會計算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式。但是,這節課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多餘。因為很多學生可能憑藉經驗只知道怎麼算,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算。尤其是對於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為什麼直接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而分母不變,學生不一定明確。因此,這節課不能僅僅滿足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理解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通過兩組計算題:9+9+9+9= 12+12+12+12+12=   1/7+2/7+3/7= 1/5+1/5+1/5=

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法的計算。以舊知揭示課題,為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出示情境:首都北京嚴重缺水,節水意識不足是其中原因之一。做過這樣一個測試:一個漏水的水龍頭每時滴水 桶,3時滴水多少桶?十時呢?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各自有效的辦法。

出現三種不同的解題方法,(1)用圖形表示(2)用加法:(3)用乘法

我既要肯定前兩種的解題思路,又要引學生到教學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同時適時滲透節約意識:人人節約每一滴水,相信北京的旱情會有所改善)

(三)、基礎訓練,形成認知

1、塗一塗,算一算

(1)2個的3/7和是多少?

(2)3個的5/16和是多少?

師生一起分享交流過程。師:你列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義呢?對這個演算法,你是怎麼理解的,別的同學還有什麼問題嗎?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把加法的板書和乘法的板書有機的結合起來。並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用乘法計算。

2、試一試:

適時引導簡化計算過程

通過討論,小結出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四)、鞏固訓練,理解算理

1、練一練:

從交流中進一步熟練分數乘整數的方法,發現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並體驗如果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單。

2、火眼金睛辨一辨,進一步鞏固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五)、反思學習,體驗策略

讓同學們談談都有哪些收穫?我抓住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再計算等知識點再一次讓知識完整的展現給學生,加深學生記憶。

(六)、拓展延伸

小烏龜百米長跑:教科書第4頁"數學故事"。

讓數學課堂變苦學為樂學,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歡愉之情走出課堂,也迷戀於課堂。

六、說預設效果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通過突破難點達到突出重點的教學思路,教學難點的突破主要是給學生充足的嘗試探究的空間,學生在探究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練一練"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國小乘法說課稿2

一、教材

1、教學內容:

《6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的第十一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重、難點:

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學生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法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裡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音樂是陶冶人心靈的神丹妙藥,是調節情緒的有效工具。也為了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樂曲中進行操作。並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表意見。

三、學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2、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具準備

寫有算式的卡片、蘋果;寫有口訣的盒子;主題圖、表格、蘋果樹。

五、教學程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讓全班同學回憶“2—5的乘法口訣”。這不但是為了檢測他們是否掌握並記憶了,還可以為本堂課的教學做一些鋪墊。

(二)設定情境,探討新知。

在這一環節裡,我設計了三塊教學活動:

1、編寫口訣。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加以記憶。根據教材的主題圖,我逐一出示小魚(1條小魚由6個全等三角形組成,一共出示6條)。學生觀察圖畫,思考並完成下面的問題:

①、填表。

魚(條)

三角形(個)

②根據表格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③根據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④根據“口訣”還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嗎?

前面已對“2—5的乘法口訣”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索,本課的難點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2、學以致用。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如:

①61頁“做一做”,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鞏固6的乘法口訣;

②63頁第6題,填空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隻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

③怎樣很快地算出在上課的學生的人數(每6人一組,共6組)

3、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和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設計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遊戲”(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遊戲中有所鞏固,有所收穫。如:

①開火車:讓同組的同學按順、逆時針的方向,接下去說“口訣”;

②投信:把寫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寫有口訣的盒子裡;

③摘蘋果:先說出想要摘那個蘋果(6乘幾或幾乘6),再說出其相關的口訣,說對了就把蘋果摘走,否則不能。

(三)結課。

1、結束語(師):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答。板:6的乘法口訣]這不僅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揭示課題。

2、知識伸展。這時,課以接近尾聲,為了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可以這樣提問:“你們還想知道什麼?”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學生帶到另一個高潮。

國小乘法說課稿3

一、說教材

《7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

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教學的。7的乘法口訣的編排,與一年級(下冊)6的乘法口訣類似,包括例題、想一想和想想做做。在例題中編出乘法口訣,在想一想中用乘法口訣算乘法。由於學生在學習1——6乘法口訣時已有編制口訣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教材在這裡創設了活動情境,預留了需要學生思考和填寫的“空白”,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經歷推導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並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正確計算7的乘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認識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學生自編乘法口訣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能用7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7的乘法。

教學難點: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並記住7的乘法口訣。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7的乘法口訣和討論怎樣記憶時分別運用直觀演示、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絡來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舊知 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1——6的乘法口訣是怎麼編的嗎?(通過提問,啟用學生已有的舊知)

2、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7的乘法口訣。

(二)動手操作 自主探究

1、學具操作,用 擺小船,數一數,擺一隻小船用幾個 ?

2、提問:如果擺2只小船、3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要多少個 呢?你們能完成這個表格嗎?

船的只數 1 2 3 4 5 6 7的個數

3、擺1只小船用了7個的個數的個數 ,就是1個7,擺3只小船是幾個7相加?誰能列乘法算式?你還能編出乘法口訣嗎?想一想,這句口訣還能計算哪個乘法算式?

板書:3個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4、你還能編出7的其它口訣嗎?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展開自主學習)

5、完善7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把口訣補充完整。

6、自己看乘法算式,讀乘法口訣。

比較乘法算式和口訣,引導學生髮現幾個幾的積比它前面的幾個幾多幾,比它後面的幾個幾少幾,即“是幾的口訣相鄰之間的積就相差幾”的規律,為學生記憶乘法口訣作準備。

(這裡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在交流時,不僅要讓學生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還要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思維過程。)

(三)練習

1、根據口訣寫出兩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

2、給小動物找家

三七二十一 二七十四 五七三十五 一七得七 七七四十九 四七二十八 六七四十二

7×2 7×1 7×4 7×7 6×7 7×3

4×7 7+7+7|+7+7+7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五七三十五里面沒人住)

小兔子住在五七三十五里面,你認為他符合什麼條件?

3、有一隻小動物只記得口訣五七三十五,四七( )、六七( ),它都不記得了,怎麼辦?誰來幫幫它?

4、( )×7=( ) 5×( )( )

127×( ) 37

整個練習設計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小乘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感受教學規律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計算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和概括能力,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運算的前提和依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義。

二、說教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將遵循國小生的認識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並綜合應用情境教學法,操作實驗法,討論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合作探究的空間,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創設愉悅的生活情境,寓教於樂,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著觀察、交流、類比、歸納的思路,由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激、感、探、固、評“五字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相互評價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會新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體現數學學習使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五字教學法,制定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借比賽來激趣

新課伊始,我先和同學們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課件出示)讓學生在兩道題中任選一題,教師全做,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當有了結果後,我設定疑問:想知道老師算得又對又快的祕密嗎?當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時,我順勢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學習積極性這麼高,老師送給大家一些笑臉,(出示課件)你們知道這上面一共有多少張笑臉嗎?你是怎樣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4 5*4+3*4]

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來的結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線起來。(板書=)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又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既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又能使學生樂學、易學。

我感到,一個規律的`得出應該通過一組算式的觀察得到,只是一個例子就顯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課件出示)學校準備購買校服,上衣每件35元,褲子每條25元,要購買三套這樣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同學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根據大螢幕上的資訊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我適時板書:[35*3+25*3 (35+25)*3]這時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總價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線起來。

這樣,由生活情境產生數學問題,由淺入深,不斷地創境設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慾望,這樣就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三)據探究知規律

當學生產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慾望時,我將引導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合作探究。首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上兩個算式的左邊和右邊,你發現了什麼?我並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讓他們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裡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將進一步的達成共識,學生可能會發現:左邊是兩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是把左邊的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當所有學生都有所發現時,我將繼續引導他們: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再舉一些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這一過程學生將會舉出大量的例子,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我問:同學們,在以上的學習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通過以上的合作探究、觀察交流,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進行歸納,(課件出示並板書課題)這時可讓學生在小組裡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定律的?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出字母公式,(教師板書)結合公式教師說明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過來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樣一層深入一層的探究過程,能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會採用各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對有特殊見解的我將予以充分肯定。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把第四個環節設計為:

(四)憑練習固新知

當學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後,我將設計以下的闖關練習:

第一關是一般性練習,數字找家。(出示課件)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蔘與,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幫數字找準自己的家。

第二關是小判官。這一關中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我將讓學生通過打手勢的方式來進行判斷並說明理由,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關是提高性練習,我能行。這一關練習我將引導學生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定律的能力。

第四關是開放性練習,我最棒。根據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這一過程我將採用各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20個足球20個籃球一個多少元?如果學生提出20個足球比20個籃球貴多少元時,可以進一步推廣到乘法和減法的性質[(a—b)*c=a*c—b*c],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在以上的闖關練習中,循序漸進,學生在用中鞏固了新知,最後一個環節是:

(五)借評估促發展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改進教學以及反思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將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探究氣氛。在課的最後,我將讓學生做最後的自我評估: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幫你?讓學生自我梳理,最後佈置作業。

國小乘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冀教版第三冊《七的乘法口訣》。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有了1~6的乘法口訣作為基礎,本節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並能夠運用在生活中,也為後面的口訣的學習做一個更好的鋪墊。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主要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學習,歸納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記住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

3、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並運用口訣。

四、說教具、學具

本課我使用的教具、學具主要有多媒體課件和找朋友卡片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算一算,數一數,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1、巧設遊戲,複習匯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鞏固提高,應用深化。

六、說總體設計

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談談本節課的總體設計

(一)巧設遊戲,複習匯入。

在這個環節中,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我們玩個開火車背口訣的遊戲好嗎?老師叫到哪個同學就從哪個同學往後背誦一至六的乘法口決,每行為一列火車,各列火車比勝負。”二年級學生對遊戲、活動充滿了熱情,從遊戲中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複習已有的舊知識,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七的乘法口訣的信心。遊戲後我進行如下小結,一至六的乘法口訣大家學的都不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從而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這是本節課其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和解決這個難點,教學中我將以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一基本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數一數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生活情景,引入交流

在這個步驟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昆蟲為切入點,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昆蟲?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我在奶奶家的院子裡見過毛毛蟲。有的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在花朵上見過蜻蜓,蝴蝶。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各式各樣,這時,我適時的引入有關七星瓢蟲的知識窗,(出示課件知識窗)使學生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同時也為後面觀察主題圖作好鋪墊。

第二步驟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學生了解了昆蟲的有關知識之後,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出示課件主題圖)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見過的昆蟲可真多,老師這裡有一副畫,你在圖中發現了什麼?”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圖中的昆蟲——小瓢蟲,去發現一個七是七,兩個七是十四……。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也許不會很快能找到,但我不想一開始就給學生某些暗示。因為只有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的,動手數過的印象才會深刻。如果學生仍然發現不了,同時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爭當一名小考官的環節:利用主題圖讓學生互相提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順著學生的思維走,可能有學生提出,一棵絲瓜秧上有五隻七星瓢蟲,另一棵絲瓜秧上有兩隻七星瓢蟲,一共有幾隻七星瓢蟲?也可能有學生提出:“一隻七星瓢蟲身上有七個點兒,兩隻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點?”學生的這種提問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於是我追問:“那三隻呢,四隻呢?七隻呢?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種多樣,對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結論,只是想通過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求知慾。顯然這一目的已經達到,於是待學生回答後我引出學生喜歡的兔博士。(出示課件兔博士)。通過觀察主題圖,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七的乘法口訣搬到小組交流中,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當小組成員遇到了交流的困難時,教師可及時加以引導(出示課件瓢蟲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並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第三步驟是歸納總結,鞏固記憶

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後,引出學生喜愛的藍靈鼠,(出示課件藍靈鼠)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發言交流。此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這個組是怎麼算的?有什麼發現?通過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編的乘法口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述可能不夠準確,於是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小瓢蟲自學結果(出示小瓢蟲的自學結果)加以修正補充。並讓學生議一議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口訣。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記憶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學生表達清楚意思就應該加以鼓勵,重要的是以此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態度。接著讓學生讀一讀七的乘法口訣。熟記七的乘法口訣,最後,水到渠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提高,靈活運用。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難點,為此,我安排瞭如下四組練習。

第一個練習是對口令的小遊戲,(出示課件對口令小遊戲)兩人一組,一個人說口訣,一個人說得數。第二個練習是找朋友的小遊戲,(出示課件找朋友的小遊戲)每個同學手裡拿一張卡片,(出示學具找朋友卡片)有的同學手裡拿的是算式,有的同學手裡拿的是得數,然後大家自由的下座找朋友。遊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課堂上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第三個練習是孔雀開屏。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後,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色彩鮮豔的孔雀圖,(出示課件孔雀圖)然後,將7乘幾和6乘幾的算式展示出來,(出示課件孔雀習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結果及口訣,出現錯誤及時引導,回答正確給予鼓勵和讚揚。(播放孔雀開屏課件)這樣,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七的乘法口訣的知識。

第四個練習是身邊的數學,(出示課件身邊的數學)1個星期有7天,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4個星期……7個星期呢?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師

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並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附板書設計

七的乘法口決

1個77×1=7一七得七

2個77×2=14二七十四

3個77×3=21三七二十一

4個77×4=28四七二十八

5個77×5=35五七三十五

6個77×6=42六七四十二

7個77×7=49七七四十九

國小乘法說課稿6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7的乘法口訣》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材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第一節課的內容。這一課在學習口訣部分的中間。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口訣的經驗。也能熟記1至6的乘法口訣。學好這一課也能為學習8和9的乘法口訣打好基礎。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寫七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7的乘法口訣是怎麼來的。

2、使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正確計算乘法。

3、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編寫口訣,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7的乘法口訣編寫過程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與靈活性。

教學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用七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教法與學法

本課主要採取教師引導法和演繹概括法教學。在推導7的乘法口訣時,採用實教師引導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交流總結時採用演繹概括法,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特點。具體的教學中還注意兩點:一是發揚教學民主,用讚許、激勵、表揚,體驗,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應用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求知的慾望。

課標中提出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不論是整體設計還是各環節的細節處理上都體現這一理念,本課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3、養成善於與同學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索問題的習慣。學生在課堂中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與同學合作中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來探求新知,生成新知。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出示同學們經常愛玩的七巧板並向他們介紹相關知識。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擺出可愛的圖案學生彙報接著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還可以擺出哪些可愛的圖案師出示例一的七種圖案和統計表的放大圖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想知道拼擺這些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讓他們想辦法並說出理由其次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算出統計表的填寫接著在回憶過去學習五和六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編寫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每一幅圖然後根據加法的結果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據乘法算式自己編出乘法口訣。然後寫出另一個算式通過自主地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3、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通過多種練習(如對口令、、大轉盤搶答聽記口訣花瓶連線用口訣計算七言詩生活中與七有關係的應用題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活動中熟練運用7的乘法口訣,同時注重與生活相聯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應用能力。

4、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談收穫,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用自己智慧的雙眼發現更多的有趣數學。

國小乘法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0頁的教學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通過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計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編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後面,這樣的安排既能夠使學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夠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估算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當掌握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估算活動對於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應用設定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還列舉了多種估算方法,切實體現了“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理念。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並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4、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過渡語:如何把教材的內容以生動活潑、清楚明瞭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是重中之重。這涉及到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當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徵的素材。例如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選用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素材內容,相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應該創設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體會估算的意義,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探索和嘗試不同的估算方法,發展學生靈活運用不同計算策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法:

學生在輕鬆、開放的課堂氣氛紅,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於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因此,本節課在探索新知識之前,創設了去超級市場購物的情境。 同學們,下午我們將會舉行一個聯歡會,我們還要買很多很多水果,讓我們一起去超市購物吧! 今天特價:柚子每個3元。假如要買21個,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這是學生以往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是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進行估算的。這個環節不僅使學生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點進行了複習,也為新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還讓學生熱情地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從而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新知識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學參加聯歡會,這個小禮堂能坐得下嗎? 在實際生活當中,像這樣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它的實際資料,可以運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資料就行了。 現在就讓我們估一估350名同學能不能坐得下? 這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葉聖陶先生說過:“當教師就像幫助小孩走路一樣,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學中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經驗會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進行估算,我估計學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不成問題,我運用知識遷移這個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在積極主動參與中領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獨立思考,想一想你會怎樣估算?

2、然後小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鄭毓信教授曾經這麼說過:“沒有經過個體深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我們的課堂需要靜思默想,表面的熱鬧只會掩蓋學生的思維,學生有自己想才會有交流的慾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3、讓學生彙報估算方法,並引導說出估算思路。(一邊展示演算法,一邊小結估算方法。)我估計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幾種估算方法: 把兩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範圍。 ①18×22≈400(個) 20 20 把其中一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範圍。 ②18×22≈440(個) 20 ③18×22≈360(個) 20 當學生說出估算思路時,老師可以及時適當進行賞識性的表揚。 與此同時,教師對各種估算方法都不急於評價,而是積極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演算法。在劉兼教授的訪談錄中,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在提倡演算法多樣性的同時,老師要不要提出一種最好的解法呢?所謂最好的方法,要和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沒有適合全體學生的方法。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不能以一個或一批學生的思維準則來規定全體學生必須採用的所謂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個性的思維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探究新知後,我安排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估算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增強估算信心。

(三)、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

學以致用”,學習新知識後的練習是學生內化知識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估算方法的環節。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頁。 A、看圖並獨立完成,選用自己喜歡的估算方法。 B、完成後請與同桌互相說說估算策略。 讓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及時反饋,鞏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練習

如果脫離了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練習後我把提高練習設定在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景中靈活運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頁,7、8題) 用生動活潑的動物園圖片把學生帶進動物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估算,再在小組內進行介紹。 在這道練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點:“1分鐘”與所給條件的單位名稱不一致,老師在這關鍵處應及時提醒學生。 第8題的練習比第7題更深一個層次,文字中沒有把數學資訊列舉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圖中找數學資訊。培養了學生蒐集數學資訊的能力,還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設定“玩”的環節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及教學目的所考慮的。學生在遊戲競賽中表現自己,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搶答比賽,以組為單位,答對一題獎一個蘋果,答錯一題倒扣一個蘋果。 通過遊戲,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寓練習於遊戲之中,學生將會帶著激情參與活動,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開放練習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能力展現的空間,更能照顧到全班每一個學生。 乘法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經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現在就請同學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編一道乘法估算的應用題。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課雖盡,而意無窮。”有助於學生繼續保持學生的興趣,增強估算意識,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參與總結,既便於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寫一篇與乘法估算有關的數學日記

小結

本節課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種方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喜歡了估算。在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興趣高漲,積極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獲得共同發展。課堂就像廣闊的天空,每個學生能在這片天空中領略乘法估算的無窮奧妙。

國小乘法說課稿8

一、說課內容

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P54—55頁的內容

二、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重點,在此之前,學生已經過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及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進一步學習乘法分配律,不僅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整數範圍內的基本運算律,而且有利於他們更靈活地解決計算問題,通過用兩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列出的兩道算式,發現它們的內在聯絡,再讓學生照例子列舉出同類算式,分析共同特點,並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識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發現過程,並在合作與交流中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積累探索數學規律的經驗,感受不完全歸納法,又有利於學生髮展符號感,進一步感受數學表達的嚴謹與簡練。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3、使學生能聯絡現實問題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塵埃,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三)教學重點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教學難點及關鍵

自主發現規律,抽象歸納,並能用符號、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規律。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我們每一堂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從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教學方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教學,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誰知規律,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設計一些易混題,最後設計一個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積極參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指導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出示了學生的生活情景圖,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並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乘法分配律。

合作交流,體會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開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提升思維品質,發展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

五一就要舉行藝術節的比賽了,為了這次藝術節,教師和同學們都花了很多的精力,這不,施老師正利用星期天,去為舞蹈組的小演員們挑選漂亮的演出服呢?(課件出示商店場景)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充滿現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資訊,並主動積極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展開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買這些些服裝,施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錢呢?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

(2)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3)交流反饋:你是怎麼想的,怎樣列式

板書:65×5+45×5

(65+45)×5

請生交流解題思路,並比較哪種解法更簡便。

(4)列成等式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這兩種解法雖列式不同,但都能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在這兩個算式之間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得數是相等的呢?

小結:雖然這兩個算式樣子不同,但是計算結果是相等的。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2、類比展開

(1)提出類比問題:如果施老師選擇選擇的是另兩種服裝,買的數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還能用兩種方法來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2)要求:每一小組編一題,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並計算出結果,比一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交流反饋,相機板書: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4)觀察算式,引導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隨意舉例像這樣的情況,是偶然巧合還是有其中的規律呢?大家不妨再舉幾個例子,再算一算。

舉例,小組交流,挑選幾組板書。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在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通過觀察、類比列舉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也掌握了一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驗感悟

(1)觀察這些算式,或小聲地讀一讀這些算式,這中間隱藏著什麼規律呢?

學生有自己的語言描述發現的規律。

(2)修改算式,感悟規律

通過觀察,同學們或多或少都發現了一些規律,現在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據你剛才的觀察,你覺得這些算式中,哪兩個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就把它們挑出來,如果有爭議可以算一算來驗證一下。

課件出示:(3+4)×6

3×6+4×6

3×17+3×5

3×(17+5)

20×(5+13)

20×5+5×13

(13+7)×4

13×4+7

(13+7)×4

13×4+7

交流反饋有哪幾組等式。讓生想辦法修改那些不能組成等式的,使它們變成等式。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類比列舉、觀察感悟、反思糾錯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動活潑地建構起對數學富有個性理解的過程。

4、揭示規律

(1)遊戲“交朋友”

課件出示:(80+2)×4,誰是它的好朋友?(80和20打著傘,一塊去和4交朋友,4可最熱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80和20高興地把傘都丟掉了)

出示:6×(10+20)(A+100)×5,(42+45)×▲,請生幫它們交朋友

(2)揭示規律

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各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看,你們反著讀一讀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能給下面兩個算式找到朋友嗎?35×8+65×8

9×12+9×282

【設計意圖】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要比生活更重要。數學畢竟不是生活經驗的“照片”,而是對生活經驗進行重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數學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它來源於生活而又遠遠高於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學環節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時,及時數學化,有效地引導學生小結規律,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三)鞏固內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報,全班共同校對。

明確:根據什麼這樣填寫?第1題和第2題在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己判斷。然後請生說說判斷的依據。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每位學生都用兩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指名板演。

明確:這兩種演算法有什麼聯絡?符合什麼規律?

小結:通過長方形周長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也說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看到,乘法分配律我們早已不自覺地在運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各自按運算順序計算,指定兩人板演,共同訂正。

提問:每組兩道算式有什麼聯絡?哪一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小結:有時是先乘再求和比較簡便,有時是先求兩數的各再乘比較簡便,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靈活對待。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重練習的層次和坡度。基本練習形式多樣,達到了雙基訓練紮實的效果。由於剛剛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為使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納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識體系裡,必須進行一定量的、針對性強、有實效的基本練習。

(四)總結回顧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發?

【設計意圖】“收穫”既有知識的習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