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3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範文

《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1

一、說課標

新《課標》提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新課標實施後,數學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為彰顯。最明顯的表現在於每冊教材多了“數學廣角”這一單元,通過“數學廣角”來進一步滲透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加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並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學情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得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四、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發現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探索、實驗、直觀演示、觀察、討論等方法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植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有效降低難點,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現代教育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嘗試探索”的教學法,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操作,實際驗證。並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學,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嘗試探索,形成概念,積極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說學法: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引導發現的學習模式:即: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學生操作、例項驗證、總結規律、鞏固練習,這種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嘗試探索、實驗、直觀演示、觀察、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六、說教學設計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從以下四個環節設計教學: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檢測提升應用反饋;

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新課開始,我直接引出課題——植樹問題,然後出示教學目標,接著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的間隔問題:馬路上的燈柱和樹木、廣場上燈籠、校園裡同學排隊做操時的隊伍,讓學生說說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間隔,從而認識什麼叫間隔,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學生靈巧的小手為載體,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具有植樹問題本質特徵的事件很多,要想了解植樹問題,必須要知道間隔的問題。

2、問:3月12日是什麼節日?

出示一幅校園圖,提出問題:學校想在這條路上種樹,你願意來思考植樹中的問題嗎?

然後出示題目:學校要在全長12米的一條路上,每隔4米種一棵樹,如果你是園林設計師,你想怎樣種?有幾種情況?

路長設為12米,我認為資料較小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和動手操作,如此修改的意圖是,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突現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

3、自主探究感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通過畫一畫得出三種不同的植樹方法;通過用課件直觀地顯示三種不同情況,讓較差些的學生也能理解:植樹方法不同,需要的樹也不相同,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

4、補充課題。

在實際的植樹過程中,“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和“兩端都不種”三種情況都存在,我們必須仔細審題,弄清是哪一種情況。今天,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

師板書:“植樹問題(兩端都種)”

5、介紹概念:

師問:這裡的12是什麼?(師:我們稱為“總長”)

這裡的“4”是什麼?(師:我們也可以稱為“間隔”)

每兩棵樹間的這一段叫什麼?(師指著“間隔”說:這是“間隔”)

這裡有幾個“間隔”?(師:我們說“3”是“間隔數”)

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答:

總長÷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讓學生明確我們本節課只研究兩端都種的情況。

1、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學生在前面有了畫圖的基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以畫圖的形式填表,理解總長、間隔、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使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探索這些數學概念之間的數量關係。

通過彙報交流,小結髮現:

總長÷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

2、根據規律填一填:(兩端都種)

(1)15棵樹之間有(、)個間隔。

(2)從第一棵樹到最後一棵樹之間有30個間隔,一共有(、)棵樹。

“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是學生最難理解的,有了前面概念的理解,再加上這兩道簡單的練習,使學生加深了對這兩者之間關係的認識,進一步突破學習的難點。

3、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指名讀題。

(2)自主列式計算:100÷5=20(個)、20+1=21(棵)。

(3)指名板書並彙報想法。

(要求“棵數”必須先求“間隔數”。用“總長÷間隔=間隔數”用“間隔數+1=棵數”)

4、讓學生看書P117質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由於有前面概念和概念之間數量關係的理解,學生已經能獨立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在這個例題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列式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三)檢測提升,應用反饋

1、基礎練習:P118的做一做。

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讓學生知道已知什麼,求什麼?用哪些數學關係式?)

2、變化練習:

5路公交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學生獨立做,做完後讓學生說想法)

3、選擇題。

(1)課間操時,四(1)班23個男同學站成一列縱隊,如果每相鄰的兩個同學相距一米,四(1)班男同學隊伍長(、)米。

22米、23米、24米

(2)老師從一樓底層去某教室,每走一層樓有24個臺階,共走了48個臺階。你知道老師去了幾樓教室?(、)

2樓、3樓、4樓

這些練習題,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使課內的學習活動得以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通過求“總長”“棵數”“間隔”的變化練習,鍛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有餘力的同學學得更有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擴大視野:“植樹問題”不僅僅用於“植樹”,還有很多的問題解決方法與“植樹問題”一樣。

3、總結提煉:

(1)、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說一說:老師或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

讓學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同時,通過自評、互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兩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讓學生說出與例題有什麼變化?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下思考,下一節來交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更易於學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七、說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都種)

總長÷間隔=間隔數、例1:間隔數:100÷5=20(個)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棵數: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樹苗。

這樣的板書設計整齊、美觀、合理,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總之,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與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強化操作意識,實現了知識的再創造。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2

一、說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第一課時。

二、說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說學習重點:

讓學生髮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學習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學習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匯入:我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做操,上體育課都少不了要排隊,你會不會派隊呢?

現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按照老師的要排隊,誰願意來?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師排成一路縱隊

2、每兩位同學之間相隔一米

告訴學生: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叫隊伍的長,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叫間隔。

提問:這路縱隊長几米?你是怎麼知道的?如果我們把剛才的三位同學看成三棵樹苗的話,那麼三棵樹苗之間有幾個間隔?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排隊人數比間隔多一,間隔比人數少一

2、過度語: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3、再次感悟: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說說手指與間隔之間的關係。比如: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如果我們把五個手指當成五棵小樹苗的話,五棵樹苗之間應有幾個間隔呢?四個間隔在

幾棵樹苗之間呢?你能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

提問找生回答:如果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幾個間隔?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那你們再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那20棵樹呢?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藉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7、剛才我們要求路的兩端都要栽時,得出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知道了怎樣求路的長度。如果知道了棵數與間隔數,你呢感求出路的長度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如果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棵樹與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還以這道題為例來研究一下:

(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分小組交流,也可以藉助線段圖分析

(3)反饋

(4)展示結果:兩端不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方法解決,如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等

三、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1、一根木頭長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段要8分鐘,共要花多長時間?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杆,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3、每隔6米種一棵樹,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有多遠?

4、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電線杆(包括兩端)共10根,求路長?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不只在植樹當中才有,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和兩端都不栽時的情況。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七、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但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隊人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抽象出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之間的關係,既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材在編寫時,都是給出路的長度,求間隔或棵數,但在練習時,很多題都是給出間隔和棵數,求路的長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杆,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練習題3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還不能融匯貫通,所以做起來有些難度。他們不明白從一樓到二樓算一層,很多學生認為樓梯的拐角處也該算一層,後來我在另一個班上課之前就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去觀察,體驗,感受,然後討論,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就不會出現前面的問題了。還有一道時鐘的問題,五時時鐘敲響5下,需要8秒,12時時敲響12下,需要幾秒?要想做好這類題,就得讓學生明白,需要的時間應該是第一次鐘響與第二次鐘響間隔的時間。避免上節課出現問題的同時我還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對學生提出質疑,讓生生互評或師生互評,重點表揚大部分學得好的同學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植樹問題》的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剖析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平均分成了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的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就把這類題統稱為植樹問題。

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國一端栽,或是兩端都不栽。本單元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總結出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

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例2討論的是兩端都不栽樹的情形。根據編者的意圖,要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從簡單的情況入手解決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以及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等。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並總結出“棵樹=間隔數+1”的關係。

難點: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並運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3、課時安排: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中簡單規律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認識其中的簡單規律,並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方式探索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和現象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合理安排開支的習慣。

三、說學情

學生在學這個內容之前,已經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由於這種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學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原型,因而也比較容易體會到探索規律的樂趣和成功感。

四、說教法

五、說教學程式

說教學流程:本節課我分四個流程進行教學推進,

一、情境匯入

“用以改變和淨化我們生存環境的‘植樹活動’裡面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發現了?”

設計意圖: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原本就來源於生活實踐。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題1。

⑴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造成認知衝突,激發學生尋求可行性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數學猜想。

2、動手繪製線段圖,通過線段圖來理解題意,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向學生滲透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⑵學生彙報,初步建模。大多數學生在這一環節意識到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但教師不要急於求成,要讓學生明白任何科學的結論都要建立在普遍性的基礎上。

3、學生自己解決路長和樹的間距,比較間隔數和棵數的關係,進而總結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式。給全體學生創設水到渠成的境界

4、重新審視例題1的不同解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探索出的規律解決他們認知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此自然而然的化解開來,所有的學生都會豁然開朗。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