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七篇

來源:才華庫 2.7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模板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節課是中國地圖出版社高中資訊科技中第1單元第1課的內容。本課主要內容是關於資訊的定義以及資訊的特徵和資訊的素養,由於理論性知識比較枯燥乏味,在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結合生活例項,總結資訊的定義和資訊的特徵並在學習後促進良好資訊素養的養成。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的思想已經接近成熟,是有能力進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並且抽象邏輯思維很強,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資訊,本節課是更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知識的遷移,很有利於學生快速掌握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在本節課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資訊的定義,資訊的特徵以及資訊的素養。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生活理解資訊的定義並說出資訊的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資訊,以及養成良好的資訊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特點的基礎,在本課中,我將資訊的定義,資訊的特徵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將結合生活例項說出資訊的特徵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問題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教師說出古詩塞外音書無資訊,道傍車馬起塵埃”——《寄遠》唐代詩人杜牧。體現了古人對資訊的企盼,請同學們思考思考,說說有關“資訊”的唐詩、宋詞吧!學生回答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理解資訊的概念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資訊,那麼,今天我們對資訊這一概念是什麼如何理解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通過創設情境的匯入方法,讓學生從古詩詞中感受資訊並引導學生自己來發現還有哪些資訊在學生的周圍,通過學科間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將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找到資訊的定義,並發表看法。我來引導目前還沒有一種被各方面都認可的權威性定義。雖然各個領域對資訊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是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和描述,通過對這些描述的分析與理解,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資訊的含義。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和閱讀教材知道定義為資訊是反映一切事物屬性及動態的訊息、情報、指令、資料和訊號中所包含的內容。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資訊定義的眾多,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老師總結,突出教學的層次性。

我來引導學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認識:資訊的含義、資訊的表現形式、資訊的載體,並填寫表格。10分鐘的時間設定同桌兩人為一組的討論。

學生小組討論資訊的含義:資訊所傳達的內容。資訊的表現形式:資訊的內容通過什麼表達出來,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認識資訊的。資訊的載體:資訊依附於什麼存在,通過什麼傳遞。並填寫表格天氣預報含義明天的天氣,表現形式電視的視訊,載體聲音,影象。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

我利用教材的馬陵之戰為過渡講解資訊的特徵並結合生活例項輔助講授,並會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各個特徵所對應的真實案例。我會提問:同學們在上學的路上有哪些發現呢?你怎麼知道要上課呢?其實這些都是資訊,說明資訊具有普遍性。學生認真聆聽,學生說過馬路時紅綠燈,校園裡的花草,指示牌等。通過老師的總結知道了資訊的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們思考,古代如何傳遞資訊以及現代又是如何呢?古時候的烽火狼煙、飛鴿傳信、快馬傳書,現在的電話、傳真、網路。這些全都為我們傳送了資訊。學生思考我們的傳遞資訊的方式不同。我利用龐涓的歷史典故,讓學生同桌討論,獲取錯誤情報。體現了資訊的什麼特徵?以及如果他早一些知道這些資訊的話,結果又會如何?這又體現了資訊的什麼特徵?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能夠回答出是資訊的不完整性,和資訊時效性的體現。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去感受資訊,發現資訊。這樣的設計可以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化成學生易接受易懂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於理論課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於資訊的特徵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著我會利用古代電視劇引導提問:武俠小說裡的經常在爭一種神祕的書,裡面記載練功方法這樣寶貴的資訊。但是有個叫令狐沖學到的各派劍法卻不在書上,誰知道哪裡記載著這些資訊?如果沒有這個記載的物體呈現會有劍法資訊嗎?學生回答思過崖山洞的牆上,並體會到老師所說的資訊的依附性。

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在最後做出總結歸納,讓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充分體現他們的求知探索的特點。

然後我會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閱讀知識擴充套件的內容,並且4人為小組的形式10分鐘的時間動手製作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在證明的過程中發現總結資訊素養是如何體現的。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總結:形成良好的資訊素養,可以養成良好的資訊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同時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思考,併合作交流的方式著手製作,並總結資訊素養的體現。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是獲取資訊的過程,由現象推導定理是資訊的加工、處理。結論一旦形成就儲存在大腦裡,這體現了資訊的管理。需要使用的時候能夠準確的表述出來,是資訊的表達。

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和學生合作交流證明的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又進行了團隊合作,互相之間共同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鞏固提升

我利用實踐與思考的問題來提問學生體現了資訊的什麼特徵?並詢問他們還能舉出生活中的資訊存在哪些特徵?

學生進行分析思考:體現了資訊的不完整性。觀看天氣預報看明天的體現了資訊的時效性。

通過舉例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

(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教師補充的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進行。我的作業是課後思考資訊還具有哪些特徵,以及資訊素養應該怎樣更好的體現。

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並在課後延伸本課的教學內容。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地位:本節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及管理例項。這些內容既是對前一節學生形成資訊資源標準思想的實踐,又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為後續資料庫管理思想作下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當前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資訊資源分類管理辦法和數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和學生自己的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分類和掌握數字化資源、管理工具的使用。

(3)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資訊資源管理的思想,合理選擇工具管理個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資訊資源,體驗與自己相關的各種活動中所涉及的個人資訊資源管理的意義,養成良好的資訊資源管理習慣。

3、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資訊資源分類管理方法和和標準化思想的理解,能獨立地選擇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管理方法。

4、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將個人數字資訊資源管理方法應用到生活中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二、 說媒體

1、多媒體網路教室 教學課件大量的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數字化資訊資源

2、物件:高一學生在前面六章的學習實踐中已積澱了基本的資訊素養:如什麼是資訊、資訊的獲取、加工、傳輸、處理等基本技能,也掌握了與此相關的一些方法,但在學習及生活中,對生成的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存放隨意性較大,尤其在管理時還缺少方法,從這個角度講,學生有對資訊化資源管理的需求,只是管理意識較淡薄。

3、時間:45分鐘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本課的內容,我選擇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即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中去,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意識;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即化解難點,突出重點,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分層教學。

(3)演示法教學即通過教師的現場操作講解,讓學生掌握資訊資源分類管理方法和數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學法

(1)動手實踐即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獨立思考、實踐操作;

(2)討論法即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3)自主探究法即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對資訊分類整理的思想;

四、說教學思路和過程(分五個步驟)

1、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時間:2分鐘

升入高中以來,與國中最大的不同:一是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計劃安排,二是學校對於學生學業進行非常詳細的科學評估,學校對學生如何評價?學生在校的各種學習表現是如何管理的?(通過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些繁雜的不同種類的資訊如何管理?為下面的學習任務的開展埋下伏筆)

2、分析問題 明確任務 時間:3分鐘

針對上述問題,師生共同進行探討,並提出,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個人數字資訊資源非常多,如何將他們分門別類的進行管理也是一種資訊技能,這節課,我們將主要研究三類個人資訊的管理辦法。(出示任務,呼應教學目標)

3、自主探究,逐步實施

任務一:整理自己的學習資料夾-----資源管理器

要求:將學習檔案至少進行兩種不同形式的分類(如按課時分類、按作業主題分類、按作業儲存型別分類)

時間:6分鐘

學習指導:利用課前提供的自學指導自主實踐。

應用的技能是:檔案及資料夾的建立、移動、複製、貼上、重新命名等基本操作。

此處的可能問題是:學生對檔案分類還存在著疑義,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任務二:從老師提供的日常教學管理表中統計出本期自己作業上交、出勤、課堂表現記錄、加分、提交的研究性學習資料等方面的資訊。-------電子表格

要求:選擇自己掌握最好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

時間:15分鐘。

學習指導:教師建議同學們應用EXECL進行統計,如有問題可參閱自學指導,此時教師也根據學生選擇該項工具的多少及出現問題的情況進行統一指導。

應用技能:EXECL的資料的統計、彙總及分類等,是這個環節中的難點,教師可根據情況進行演示指導。

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些學生可能會選擇計算器和手工統計辦法相結合的處理方法,課堂中教師根據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

任務三:分類整理自己機器上收藏夾內的網站。

要求:對照教材,結合資源管理器的操作動手實踐,熟悉收藏夾管理網站的基本方法。將自己收藏的網址按照一定的主題分類。

時間:5分鐘

學習技巧:在收藏夾下進行資料夾的建立,然後進行移動、和資料夾的改名等操作。

目的:通過三個任務的分解,從心理上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抓手,即給學生了目標,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積極的思考,發展了學生的管理資訊的能力。

4、上傳作品 總結方法

時間:8分鐘

要求:讓學生將三類作業抓圖後上傳到教師機。

老師從每組中任選兩個同學的作業進行展示,組織同學對這三種類型的管理資訊的方法進行評價(一突出管理的技能、二是關注學生使用的方法,三是關注學生將個人資訊整理後的效果)

通過評價總結出管理的目的和每一種管理方法的特點:教師畫出一個框圖幫助學生梳理學習目標。

目的: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及自己在本節課發展的狀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總結幫助學生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5、延伸拓展走進生活 時間:6分鐘

本節課,我們獲得了管理個人數字資訊的三種方法,他們都是以檔案單位進行管理的。我們稱之為檔案管理方式。如果全校每位學生的資訊我們都需要進行處理,應用這些方法還能有效地解決嗎?還有沒有更好的資料管理方式呢?下一節課的學習將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

目的:與前面情境呼應,讓情境一體化,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生活中,掌上電腦已日益成為人們常用的個人資訊管理工具,學生對掌上電腦是否瞭解和熟悉?可以安排學生通過網路搜尋相關資料進行了解,並與學生共同交流。另外,本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已基本做好,放在班上的部落格裡,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登入並留下給其他同學鼓勵的話,看一看我是怎樣管理班級部落格的?下學期,我將部落格的管理許可權交給學生。

目的: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根據學生情況,我做了這樣的處理,起到靈活使用教材的作用。

說課稿 篇3

一、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國中數學幾何部分一節十分重要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兩個方面。從知識技能上講,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一個回顧和延伸,又是以後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礎,同時它還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和圖形遷移能力;從思想方法上講,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滲透了化歸思想。綜上所述,本節課不論從知識技能還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節十分難得的素材,它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應用意識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學生探索到:“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和“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這兩種判別方法後,由邊和對角線數量關係分別判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就比較容易解決,並且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所經歷的“觀察—猜想—驗證—說理—建模”的思維過程也是以後學習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所以本節課的重點為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兩種判別方法,由於從理論上說明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對於幾何邏輯思維尚處於起始階段的八年級學生來講,認知難度較大,所以本節課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的理解和應用,突破難點的關鍵是:採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及化歸的教學思想。

二、目標分析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學習過程、情感態度”三個角度考慮,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目 標 分 析
1、通過閱讀課標,分析教材,本節課的重點為平行四邊形兩種判別方法的探索,而作為解決重點的方法不是被動記,而是主動探索。 2、課標要求“能在理解基礎上,把物件還回到新的情境中。”所以在理解掌握兩種判別方法後,再把它應用具體問題情境中。
目 標 分 析
八年級學生對幾何說理缺乏足夠深度和廣度,只有通過“探索”這樣特定數學活動,獲取一些經驗方法,逐步形成較為完善嚴密的幾何說明體系。
目 標 分 析
與新舊教材設計不同,八年級學生較之以往,推理邏輯能力有所下滑,對判別條件說理有一定難度,但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變強,那麼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就成為突破教學瓶頸和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有效手段,這也成為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關鍵
知 識 技 能 目 標
過 程 目 標
情 感 態 度 目 標
目 標 分 析
1、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條件: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2.掌握應用上面兩種判別方法對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判別進行說理。
目 標 分 析
經歷平行四邊行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在有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使學生逐步掌握說理基本方法。
目 標 分 析
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培養學生面對挑戰,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教學過程的設計體現了建構主義的以創設“學習環境”為主要任務的理念。體現了以主動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操作策略,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以學生主動性的知識建構為中心的思想。 本教學過程設計體現以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原則,突出多媒體這一教學技術手段在輔助知識產生髮展和突破重難點的優勢。基於這種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按以下流程展開:

教學過程流程圖

創設情境
實物情境
設問質疑
建立模型
複習猜想
實驗驗證
說理嘗試
抽象建模
概念明晰
應用拓展
例題學習
變式學習
反饋拓展
小結作業
互動回顧
佈置作業

下面我將從每一個環節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和教學目的控制等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教學環節教 學 程 序教 學 設 想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塊,假如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聰明的技師拿著細繩很快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畫了出來,你知道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嗎?第一階段 感知階段材料是:給出生活例項教法是:觀察討論理由是:創設數學問題情景,產生認知衝突,快速吸引學生注意,立刻置學生於情景中問題裡。目的是:(1)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發現數學;(2)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引發思考、提出議題(此環節可分為四步)第一步“憶”——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1)從邊看: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2)從角看:兩組對角分別相等 四組鄰角互補 (3)從對角線看:對角線互相平分第二步“說”——說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逆命題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定義) (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形四邊形 (4)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第三步“猜”——這些逆命題可否成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第四步“引”——從中選出兩個逆命題,即: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作本節課研究的中心議題材料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逆命題。教法是:引導討論,歸納概括。理由是:通過複習提問可以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也比較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題,以及研究的中心議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為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的進一步探索作好鋪墊。
教學環節教 學 程 序教 學 設 想
三、實驗論證,得出判定(此環節分成四步)第一步“驗”——用動手實驗的方式驗證前面的猜想。實驗一:學生以四人為小組進行活動,用課前發放準備好的兩長兩短的木條做成一個四邊形。教師問:1、將四根木條怎樣擺放能拼接成平行四邊形? 2、轉動這個四邊形,使它的形狀改變,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它一直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實驗二:將兩根細木條中點重疊,用小釘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連線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教師問:1、做成的這個四邊形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轉動兩根木條,它一直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第二步“證”——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從理論上證明實驗結果。學生結合圖形,已知和求證,寫出並講解其證明過程。第三步“得”——得到平行四邊形的兩個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二: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第四步“練”——利用三道練習題進一步明明晰判定。練一練:1、如圖,若AD=8c, AB=4c,那麼BC= c, CD= c時,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2、如圖,AD=BC=16, AB=CD=15,CF=DE=9,圖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線段?3、如圖,若AC=10c, BD=8c,則AO= c, DO= c時,則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第二階段:探索階段材料:兩個判定定理教法:實驗式教學法,探 索式教學法理由:本環節為這節課的 重點所在考慮到學生認知上的困難,設計了“觀察一猜想一驗證一說理一抽象”這一過程,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經歷從實踐活動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並將從實踐中探索得到的結論再應用到實踐中去。目的:(1)注重學生動手實驗,探索過程並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2)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初步向理性認識過渡。
教學環節教 學 程 序教 學 設 想
四、例題變式,應用判定例:在□ABCD中,點E, F分別為OA, OC的中點,四邊形BEDF為平行四邊形嗎?請說明理由。這是教材上的一道例題,此例題既用到性質,又用到判別,所以有一定綜合性,但學生略加思考,是可以作答的。在此我會分三步走:第一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全班同學,第一組用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定義法證明;第二組用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判定定理1說理;第三組用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判定定理2論證;各小組完成後各派一代表上臺展示本小組的解法。教師提問:哪種解法是最佳解法? 由教師書寫步驟起示範作用。第二步多種變式,啟用思維:從條件角度對例題進行3次變式,再從結論角度進行一次變式。變式1:由例題中特殊點E, F推廣到較一般的,若AE=CF,結論有改變嗎?為什麼?變式2:若E, F為直線AC上兩點,且AE=CF,結論成立嗎?為什麼?變式3:若E, F,G,H分別為AO, CO, , BO, DO的中點,四邊形EGFH為平行四邊形嗎?為什麼?變式4:若變式3的條件成立,那麼EG, FH有什麼位置關係?第三步自編自練,化為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對例題繼續從條件和結論角度進行變式,自己編題給大家做。徹底啟用學生思維,將本課引向高潮。第三階段:縱深發展階段材料:教材上例題教法:啟發引導,探索歸 納。理由:(1)讓學生通過己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把探索出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條件逐步應用於問題的解決中去,把知識形成過程,變為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創造過程,實現要領理解和結論掌握的感性到理性的自然深化; (2)對例題的變式是培養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思維能力的一種較好形式,源於此理念對例題從條件、結論角度進行變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以使學生初嘗成功的喜悅; (3)三種解法多次變式,且變式3和變式4之間有一個“問題解決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因此一步步加大題目的開放性,增加題目挖掘的深度和廣度,全面認識“利用對角線互相平分來判別平行四邊形”,實現學生認識的螺旋上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目的: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加深對判定方法應用的理解。
教學環節教 學 程 序教 學 設 想

再回到課前問題:同學們想想看,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重新畫出來?(讓學生思考討論,再各自畫圖,畫好後互相交流畫法,教師巡迴檢查。對個別後進生稍加點撥,最後請學生回答畫圖方法)學生想到的畫法有:(1)分別過A,C作BC,BA的平行線,兩平行線相交於D; (2)分別以A,C為圓心,以BC, BA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於D,連線AD,CD; (3)這一種方法學生不易想到,即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特性,引導學生得出連線AC,取AC的中點O,再連線BO,並延長BO到D,使BO=DO,連線AD,CD。此題看似簡單實則較難,容量也較大,教師應從判別方面加以引導;通過師生互動討論交流,共同得出答案。自然賦予本課判定實際性,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生活化和生活的數學化。
五、小節本課,佈置作業聊一聊: 教師給方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回顧本節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 情境:觀察、猜想、驗證、說理、抽象論 →判別方法 →應用 →拓展 判別方法:(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2)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思想方法:化歸、探究法。 佈置作業: 書面作業:P100習題19.1中第4. 5題。 大作業:寫調查小報告((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研究》第四環節鞏固完善階段。材料:課堂小結與作業佈置。教法:交流、發言。理由: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重要的知識和思想方法,養成“學習一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佈置作業對本節的認知技能進行檢測和反饋。目的: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大作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法、學法分析(一)本課在教法上突出了三個特點 1、動(師生互動):老師通過多媒體呈現問題情境,給學生足夠時間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與老師共同探究判別方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變(多層變式):通過多層次、多角度例題變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引(適當引導):在教學中對思維受阻的地方,教師通過層層鋪墊,給予必要的引導,做到“引而不灌”,教師的引是為學生更好地學。 通過這三個方面師生雙邊活動,最終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落實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採用動畫的形式,變抽象為直觀,變複雜為簡單,有效的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同時加快了教學節奏,擴大了課堂容量。 五、評價分析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滲透。與此同時,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啟用學生的思維,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這正如英國的大教育家斯賓塞所說的:“教育中應儘量鼓勵個人發展,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去發現。”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山水遊記),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單元的主題為“學會讀書”,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是要學生學會分析獨立思考。教學本文,除讓學生讀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誦默寫,更要學生學會從字裡行間欣賞祖國山河之美,學會如何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學會描寫景物。

2、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法,點撥法。多媒體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分組教學是此次課改的教學模式,加上本課較短,理解難度不是很大,適宜合作探究,要適當指導探究方式方法;對難點問題教師適度點撥。

學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高。組長要指導組員如何看課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較正確的結果來(哪些問題粗讀,哪些問題細品;什麼問題適宜看篇首,什麼問題適宜讀主體);展示交流、點評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導。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然後匯入: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眾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字,掌握文章的結構框架及內容安排。在此環節中,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各組組員在組長的指導下獨立思考,然後形成共識,以初步解決知識目標3。

(三)再度課文,重點研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走近文字。各小組組織組員讀第二段文字,進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層次多角度寫景的,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3的要求。通過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感悟,讓學生明白: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洗滌,境界變得高尚;感覺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情趣得以表現,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至於對作者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探討主要是為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句式整齊,富有變化或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甚至兩個句子賞析,一是感知語言的整齊美,二是感知語言的參差錯落之美。

(五)達標檢測

把本節學習的內容通過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教學意圖基本實現,但在小組探討問題的方法指導上還不夠;點化關鍵知識點時強調不很到位,少數同學還較模糊;教師調控課堂能力略顯欠缺,氣氛不熱烈,個別學生沒進入學習狀態。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分餅”,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做本節課的闡述。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所執教的《分餅》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節。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己經學習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但學生不知道它們叫真分數。在進一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材又安排真分數與假分數的認識,在“分餅”活動中具體體會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實際含義,為了引出和幫助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教材創設了“分餅”的情境活動,並分成兩個層次展開教學。

2、說我的思考和思路:

第一個活動是“3張餅分給四個”這個問題比較抽象,要組織學生展開活動來探索理解。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再交流,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動手中培養了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得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和特點,我特意改變了順序,每學完一種,就介紹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和特點,這樣安排是防止學生把帶分數與真分數,假分數並列看作是一類,因為教參特意指出,帶分數只是假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防止學生混淆。課後作業為三題,我經過研究發現第一題與第三題主要介紹帶分數和假分數的關係是為下一節新課假分數帶分數互化打下基礎的,所以,我安排作為下一節課的匯入,因此補充了新的鞏固作業。

3、說學生分析:

一部分學生對假分數和帶分數可能並不陌生,但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的學生可能不多。那麼本堂課的一個重點就在讓學生理解其意義。感受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係。會讀寫假分數、帶分數。

二、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瞭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係,理解帶分數與整數的聯絡。

2、在探索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3、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分餅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係。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圓形紙若干片、剪刀

三、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激發學生興趣)—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放(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問題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並讓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與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帶著問題學—在動手操作中學——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的思想。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己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創境激疑。(4分鐘)

1.我通過情境圖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出了3張餅如何分給四個人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 2、揭示課題:分餅

(設計意圖:在一上課開始,通過讓學生看熟悉的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動畫片來創設故事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有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探索與思考。)

3、大家估計一下每個人能分到一個完整的餅麼?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16分鐘)

活動操作一,4張餅平均分3個人。(8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多種思維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去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

2、各小組彙報分法及分得的結果。

3、課件演示學生兩種分法的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一動,想一想,說一說,在整個活動中感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要求學生上臺演示不同的方法從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與學生大膽發言問題的能力。

4、概括真分數的概念。

(1)每個人分到的餅不夠一個,與我們估計的一致,也就是說比1小,你們能說出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2)像 , , ,,?這樣的分數叫作什麼分數?有什麼特點?

(三)啟思導疑(5分鐘)

1.理解概念,辨析特徵。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懂得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真分數比1小;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比1大;由整數和真分陣列成的分數叫帶分數,帶分數大於1。

(四)實踐應用。(13分鐘)

1、說出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哪些是帶分數?

2、判斷題

①真分數比1小( ) ②所有的假分數都大於1( )

③假分數的分子都大於分母。( ) (五)填空題:讓學生加深理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特點

(六)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加深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係。 (七)拓展題。比較分數的大小。加強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鍛鍊,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理解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特點。這樣的練習既注重了基礎,也可以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會的回答積極性。

(八)總結知識,自我評價。(2分鐘)

這節課,都學到了什麼,讓同學們進行總結,以便於鞏固所學知識。對於學生疑問的地方,教師可以採取同學互助的方式進行解決,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像。

(九)板書設計

分餅(真分數和假分數)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1,如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1如

由整數和真分陣列成的分數叫帶分數,帶分數>1。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力求簡潔、直觀、形象、突出重點,對學生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加以突出,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北師大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分餅》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層次展開教學。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瞭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係。

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在小組彙報階段,大家積極發言。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於課前的結構化預習,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於彙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後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統觀這節課我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小故事,提出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概念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容易理解。習題設計力求有梯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上節課認識了不等式,知道了什麼叫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本節主要學習不等式的解集,這是學好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同時要求學生會用數 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使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的作用。並且本課也通過讓學生經歷實驗、觀察、分析、概括過程,自主探索不等式的解集等概念,培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含義,明確不等式的解是在某個範圍內的所有解。

教學難點:對不等式的解集含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突破辦法:

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概括過程,使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後通過數軸直觀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採用複習法查缺補漏,引導發現法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嘗試指導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2、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究每一個問題,而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結論。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學習方法:

1、學生要深刻思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養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2、合作類推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並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學習。

教學步驟設計如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實驗:將如下重量的砝碼分別放入天平的左邊。

請大家仔細觀察,哪些砝碼放入天平左邊後能使天平向左邊傾斜?如果砝碼重x克,要使x+2>5,即:天平左邊放入x克砝碼後使天平向左邊傾斜。那麼這樣的x取應取什麼數?這樣的數是有限個還是無限個?

學生活動:1、讓學生觀察實驗,尋找數量關係回答問題;2、讓學生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二)講授新課

通過實驗、討論、交流、歸納得到:大於心不甘的每個數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小於3的每一個數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因此不等式x+2>5的解有無限多個,它們組成集合,稱為一元不等式x+2>5的解集。即表示為x>3.

由例項概括出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一個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陣列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麼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2>5的解集x>3呢?

不等式解集x>3,在數軸上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1

如果某個不等式x≤-2,也可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2

說明:8.2.1在表示範表演的點畫空心圓圈,表不包括這一點,表示大時就往右拐;圖8.2.2在表示-2的點畫黑點表示包括這一點,表示小時不向左拐。

(三)知識拓展

將數軸上x的範圍用不等式來表示:

(四)嘗試反饋:

課本第44頁"練習"第1、2題。

(五)歸納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不等式的解集的有關概念,並會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六)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我們都是公民》是粵教版教材八年級第五單位第一課的內容,第五單元式八年級下冊的單元,學好本課既有助於瞭解以後各課的內容,更有利於從總體上把握各課之間的內在聯絡。本課內容是本冊書的理論基礎部分,學好本課知識對掌握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憲法的作用相當重要和關鍵。

2.結構分析

本課題的主題是講述公民身份的內涵,圍繞這個主題,全文分為兩個部分、三個小節:

第一部分(第一、二小節):簡要地說明公民身份的確認和公民

身份的內涵。

第二部分(第三小節):從四個方面指導學生樹立公民意識。

3.邏輯關係

我是中國公民——公民與國傢俱有的法律關係——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質。

4.目標分析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掌握法律所規定的“公民”身份的含義,瞭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國公民身份,並懂得運用相關的法律規定去分析一些與公民身份有關的情境問題和簡單材料。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園”中的“情境研討”文例分析等活動,觀察、分析、思考公民的內涵,對怎樣樹立公民意識進行剖析。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自主學習和引導性教學,喚起和強化學生對自己中國公民身份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增強法律觀念,養成學法、守法、護法的好習慣。

5.教學重、難點

本著八年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些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重點——公民身份的確認與公民身份的內涵

本課的課題是我們的公民,要講好這個問題就要從公民的含義、國籍的含義以及公民資格的確認這幾個角度入手,明確公民的含義以後展開公民的內涵的講解,在講公民身份的內涵時,不僅講公民身份表示著個人與國家的法律的關係,更要重點講公民具有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義務,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權利,這一重點講解為以後學習第2、3課奠定基礎。

②難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這一難點不是理論知識上的難點,而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難點,學生的公民意識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因素,難就難在學生如何培養公民意識,並把它落到實處,在突破時,我準備從公民與國家、社會的關係上來展開說明國家的安危、社會的穩定對公民的積極作用,從而培養這種意識。

二、學情分析

我認為對學生的分析很重要,不瞭解學情就無法對症下藥,我任課的八年級兩個班級層次明顯,一班學習氛圍較好,學生整體素質較高,接受較快,但學生普遍發言不積極,我在教學中主要引導他們把知識拓寬、學精,引導他們積極發言;二班的尖子生較少,中等偏下的較多,我認為對他們的教學主要抓牢基礎,適當擴充套件,尤其要培養一部分差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式

1、教法分析

我們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問題引入法、討論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並與下面的教學模式緊密聯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模式:疑—解—導—悟

疑:疑問。疑從何而來?一是教材之疑;二是教師設疑;三是學生質疑。“疑”是教和學的先導和起點。

解:解答。誰解?誰答?解什麼?答什麼?一是教師解疑,解教材之疑,解教師設疑,解學生質疑。二是學生答疑。答教材之疑,答教師設疑,答自己之疑。這一環節注重學生常規知識的掌握,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

導:引導。導什麼?導學,導思,導解,導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導課堂氣氛,導思路開放,導思維靈活,導知識深化,導認識昇華。這一環節注重培養思維的創新,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悟:悟知,悟理。悟是解和導的結果,是課堂創新教學的歸宿,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知識深化,認識昇華,會學會用的重要表現。

3、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本課對八年級學生而言,理論性較強,知識難度較大,我在教學中會採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採用大量的事例,增強教學直觀性,把抽象內容具體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學法分析

現代學習方式適應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開放體系。針對我所任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他們進行這集中學習方法的培養:一是以學案為載體的自主學習法,重在突出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二是以問題為載體的探究學習方法,重在培養學生自覺發現問題的能力。三是以活動為載體的合作學習法,重在培養學生溝通、表達、競爭、合作的現代學習意識。

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故事:“探究園”中的“情景研討”

〔問〕以上說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這裡出現的問題補要求學生回答,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疑”進入新課,在教學中來解來悟。

第二環節:講授新課

〔多媒體展示〕我們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確認

〔問〕什麼是公民?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找出公民的含義

結論: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深化理解:這個概念有兩個要點:一是個人具有某國國籍就是該國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國家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

〔問〕公民與國籍

關於“公民”與“國籍”兩個概念都比較抽象,只需要學生識記即可。

〔問〕我們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資格嗎?

參照第五頁“小連結”學生討論後明白: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是中國公民,在中國的領土上出生,那麼一出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多媒體展示〕鞏俐已加入新加坡國籍

〔問〕她還是中國公民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參見相關的法律規定:我國法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因此,她已不是中國公民。

回顧“探究園”中的“情景研討”中的問題,此刻,學生基本能準確的判斷。

活動:新聞回放—當中國遊客被困國外機場

分組討論:中國遊客為什麼能順利擺脫困境?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小組代表發言:

結論: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這些權利的享受沒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國家都要義不容辭地提供保護和幫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公民身份的內涵—

(二)公民身份的內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著個人與國家的法律關係。

⑵作為公民,我們具有國家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公民的義務。

⑶作為公民,我們享有平等的權利。

結合具體事例說明。

〔多媒體展示〕錢學森事蹟

從錢老的身上你感悟倒了說明?

引導學生感悟: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公民,應樹立國家觀念,培養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問〕做一個好公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後:

(三)樹立公民意識,做合格公民

⑴要樹立國家觀念(要有愛國意識)

⑵要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識

〔多媒體展示〕材料

〔問〕人們為什麼回讚揚那個孕婦?那個偷孕婦提包的人為什麼會受人唾罵?

〔問〕什麼是道德?為什麼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通過事例分析使學生明白:道德是規範人們行為的一種基本行為準則,它對於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每個公民應自覺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⑶要增強法律意識,遵守國家法律。

〔多媒體展示〕材料

〔問〕是什麼幫助青年討回了公道?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事例?

由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法律是國家和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公民的生活也離不開法律,每個公民都要知法、守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自覺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第三環節:本課小結

和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的知識

第四環節:自我檢測

六:板書設計

我們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確認

(二)公民身份的內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著個人與國家的法律關係。

⑵作為公民,我們具有國家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公民的義務。

⑶作為公民,我們享有平等的權利。

(三)樹立公民意識,做合格公民

⑴要樹立國家觀念(要有愛國意識)

⑵要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識

⑶要增強法律意識,遵守國家法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