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說課稿(通用3篇)

來源:才華庫 6.93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說課稿(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蛙看海》說課稿(通用3篇)

《青蛙看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發人深思的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導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課文言近旨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耐人尋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形象鮮明生動。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學生

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漢字的經驗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讀寫姿勢。他們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演讀更受他們歡迎。他們想象豐富、愛好畫畫、樂於表演,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慾,但他們的問題意識不強,雖然他們也能圍繞某一內容提出較有深度的問題,但往往不能獨立的、主動地提出問題。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深入理解課文、體驗課文內容。

2、對學生進行四能訓練,即讀、說、畫、想的語文綜合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喜愛閱讀,在樂讀中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難點:朗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活動讓學生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愛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學中應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不斷朗讀、評價、感悟中批文入境。把閱讀與口語交際聯絡起來,邊積累、邊運用,在語文實踐中學會運用語言,圍繞這一理念,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識字教學,關注經驗積累。

《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所以,在開課伊時,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複習生字、新詞,並讓學生在認讀後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和識記經驗,用這種方式複習生字新詞,不僅讓學生加深對生字新詞的認識與瞭解,還在學生介紹經驗和方法時培植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和信心,也鍛鍊了說話能力。

2、利用各種資源,加深理解、培養想象。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由於我們地處剛剛開始實施課改的落後地區,各種教輔資料、工具不可能一應俱全,有些教具有了也未必方便適用。所以,我在教學中儘量開發一些方便易行的資源。如沒有教學掛圖,就用簡筆畫代替。沒有朗讀帶就用教師範讀、學生朗讀來代替,沒有動畫帶就用學生演出來代替。

另外課文插圖和文字也是質量高、使用極為方便的文字資源。本文的插圖貼近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充滿童真童趣、很好地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服務。本節課,我採用簡筆畫和圖片相結合的方法將課文插圖再現在黑板上,使課文內容變得直觀形象,為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創設了情境,使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對話水到渠成,也幫助學生正確把握了文章的價值觀。如在導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陡峭、聳入雲霄的大山和一條通向大山山頂的石階,當學生看到這座大山和這無數的.石階時就會自然地感受到青蛙登山之艱辛,對青蛙傷心、失望、驚訝的心情倍感同情,同時也為學生理解青蛙勇於攀登的精神打下了基礎。

本課的語言含蓄、耐人尋味。如課文結尾寫到“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眼前”時就戛然而止,對大海的景象和青蛙、松鼠的舉動隻字未提。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利用作者的這一寫作技巧,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大膽描繪自己胸中的大海,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想象繪製在黑板上,將語言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他們的語文能力。接著,我提醒學生站在山頂看著眼前的大海,青蛙最想說什麼?它又會對青蛙說什麼?對於這樣的提問,孩子們會眾說紛紜。他們在無拘無束中學會了欣賞美景,讚美大自然和感謝他人。這就是童話的魅力,當課堂變成了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當孩子們變成童話中的小主人時,那智慧的火花就會在孩子們的心中點燃,孩子們就會看到和青蛙所看到的一樣的廣闊無垠的大海。

四、創設閱讀情境,體現閱讀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對話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兩個方面的閱讀理念。

首先,努力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為對話創設輕鬆和諧的氛圍,在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不是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而是進行和風細雨地引導,敞開心扉與學生思與思碰撞、心與心接納、情與情交融。當孩子們的理解獨特時,就表示贊同;當孩子們遇到困惑時,就熱情指導,耐心點拔,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一定會願讀、愛想、樂說、喜動的。

其次,創設情境、促進美讀。孩子們喜歡在充滿形象、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生動、逼真的課文情境,如在教學青蛙和松鼠對話這一部分時,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演讀課文、跳臺階等,這些活動實現了語言和精神的相互交融,使他們自由地傾吐創意的想法,激情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幸福地體驗心靈的快樂。

五、重視情感教育,恰當使用激勵手段。

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自信。對於孩子來說,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聲激勵的話語、一下讚許的點頭、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樹起的大拇指、一次熱情地握手。都會使他們得到一種成功感,於是就會對你的課堂倍感興趣,自然你的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他使孩子終身受益,所以,本節課,我將力求恰當地使用激勵性語言,讓孩子們的心田得到暖流的澆灌,得到細雨的滋潤。

六、教學流程:

1、複習字詞,積累經驗。

2、情境匯入,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加深體驗。

4、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5、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6、課外實踐,學會合作。

《青蛙看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第9課《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在蒼鷹的指引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雖然這篇文章文字表面淺顯易懂,但文字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卻是深厚的。這也正是二年級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二年級學生理解水平還很有限,讀了課文學生能夠體會山高,但是與小青蛙爬山難卻聯絡不起來。因此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嘗試跳臺階,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從真實的體驗中讓學生領悟文中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出青蛙為什麼能看到海的原因,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中我以青蛙心情的變化為主線:蒼鷹的指引讓青蛙看到了目標,可是山是那麼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失望;松鼠的出現和鼓勵卻給青蛙帶來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終實現了看海的願望。

本課著重要達成的目標是:通過朗讀、表演來體驗青蛙登山看海那麼艱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難、努力想辦法去解決並能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 說教學流程

一、板畫體驗,感受山高。

(板畫:高山)這高山,對於小青蛙來說,確實是高不可攀。體會山高其實也是讓學生看到青蛙登山的艱難。教學中我就抓住“天哪,這麼高的山!”這一句話讓學生反覆朗讀,由此感悟青蛙驚訝、害怕、擔心的心理。讓學生用動作來演示一下“吸了口涼氣”來幫助學生體會青蛙的憂愁與無奈,讓學生真切的瞭解青蛙當時的心情——失望。

二、實踐體驗,突破難點。

就在青蛙深感失望的時候,松鼠出現了,在松鼠的鼓勵與陪伴下,青蛙經歷了看到海的辛苦,為了讓學生也能深切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從四個方面著手的:

第一、 生活體驗。 課前先讓學生嘗試跳臺階,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

第二、 情景體驗。 把課前的體驗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跟著青蛙一起來跳一跳,我們跳78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之所以讓他們跳78下,一是讓他們感受跳一下兩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麼多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為我們學校教學樓一共有78個樓梯,剛才只不過跳了教學樓的四層樓那麼高,跟直插雲霄的山相比,青蛙還要跳好長時間呢。這樣以表演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切地體會青蛙為了看海付出的努力。

第三、 文字型驗。在學生有所感受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出示課文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理解“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詞句的含義。從文字中加深學生的體驗。

第四、 動畫體驗。 課件欣賞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動畫。將課文內容以動畫的形式顯現於學生面前,生動形象的畫面使他們深深記住課文內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堅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

三、創設情境,昇華體驗。

以“小烏龜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會遇到那麼多困難,有點退縮了。”為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鼓勵鼓勵小烏龜。通過這樣一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遷移訓練,促使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讓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在學生心中得到昇華。

《青蛙看海》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童話故事《青蛙看海》講的是一隻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個自然段,分兩部分。第1~3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講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須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對能否登上高山沒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講了青蛙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向上攀登,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

課文言近旨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形象鮮明生動,插圖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利於學生的觀察想象。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像。

二、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大海嗎?(出示大海圖)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麼的藍,那麼的清澈,那麼的一望無邊。你們喜歡大海嗎?(喜歡)

3.不僅我們喜歡大海,一隻住在湖邊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10課《青蛙看海》。(揭題,板書。)

一起來聽聽,青蛙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它看到海了嗎?(學貴有疑,有疑亦有變通,有變通才有創造。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動機和情感,使學生具有最佳的閱讀心境,同時自然而然把教學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二)整體感知。

聽故事。

故事裡出現了幾個人物?(生答,師出示小動物頭像。)

(通過聽,讓學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內容,又激發了學生自讀的強烈慾望。)

(三)、精讀感悟。

1.哦,原來青蛙身上發生了那麼多的事呢!接下來,我們細細地來學習一下。(課件出示1~3自然段)

⑴自由讀1~3自然段。

⑵指名讀蒼鷹和青蛙的對話:邊聽邊想:青蛙要怎樣才能看到海?

⑶蒼鷹對它說了什麼呢?這對青蛙來說容易嗎?你是怎麼知道的?(相機板書)

⑷那山能不能不過呢?咱們來看蒼鷹後來說的話。

⑸分角色朗讀1—3自然段。(教學時我特別抓住關鍵語句:“天哪,這麼高的山!”

“我沒有……也沒有……?怎麼上得去呢?”讓學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卻又怕登不上山頂的害怕、失望的語氣。)

(6)如果你是小青蛙,聽了蒼鷹的話又會怎樣呢?

(我設計這個換位訓練是因為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在努力為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時,還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在交流、探索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2.學習第4~11自然段。

⑴首先讓學生合作朗讀第4~9自然段。

⑵通過朗讀,你知道又有誰出現啦?

⑶松鼠說了什麼呢?青蛙又是怎樣回答的呢?(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引讀、表演讀、分角色朗讀),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關愛下心情從“失望→興奮→有信心”的變化過程。)

⑷教師參與朗讀活動,與學生共同體會。(因為我認為教師的參與教學活動更能激發學生朗讀表演的積極性)

3.學習第10自然段。(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

(1)齊讀第10自然段。

(2)課中律動:(播放旋律,全體學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連不斷,不停地原地跳,通過學生主動參與體會青蛙上山的艱難。)

(3)引導學生討論想象:上山過程中青蛙還會遇到什麼困難?

(4)它又會怎樣克服呢?(集體討論討論,為它想想辦法。)

(5)品讀第10自然段。

過渡:青蛙登上了山頂,結果呢?

4.學習第11自然段。

⑴出示大海的畫面。

⑵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會想說什麼呢?(利用文中的空白處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鍛鍊學生的說寫能力。)

松鼠又會說什麼呢?(這是借松鼠的嘴說出故事蘊含的道理。)

⑶帶著這種歡暢的情緒來練讀第11自然段。

(四)小練筆:

青蛙看到大海會說什麼呢?請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說的話寫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