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五篇

來源:才華庫 2.4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說課稿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第二課。它包括三個課題:《吃穿用哪裡來》、《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生活中的各行各業》。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生活中各種產品的變化,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所帶來的方便,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思。

二、說教學目標:

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課程的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培養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意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三點:

知識目標:

通過認識生活中電視機的發展變化,認識各種產品的發展更新,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能力目標:

通過調查發現生活中產品的不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有設計、更新產品為生活服務的意識,並進行簡單的設計去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只有科技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祖國不斷強大,才會有更好的生活,激發學生科技創新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產品更新、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係。

難點:激發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產品不足時,能進行簡單設計去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1、創設情景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法:1、社會調查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吸引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幾個小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讓學生觀看動畫片《貓和老鼠》,看後問:你們喜歡動畫片嗎?

這是電視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誰能說說看電視的好處?那你們知道電視機是誰發明的嗎?出視訊《電視機的發明》

電視機的發明是偉大的,今天我們就探討有關電視機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觀察感受電視機的變化

讓學生課前針對電視機的發展做調查,將調查的情況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交流。提問:原來的電視機什麼樣的?現在有哪些電視機?說一說電視機為什麼會發展變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各種電視機的圖片: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大螢幕電視機-----高清數字電視機---防輻無線電視機、液晶電視機、電漿電視機,背投電視等等。說一說電視機為什麼會發展變化?這一活動由學生平時所熟悉的電視機說起,讓學生能切身的體會到我們身邊的生活產品正隨著人們的需求,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不斷變化。

(三)小組討論:找一找其他產品的變化

讓學生小組討論除了電視機以及教材上所例的事物在不斷髮生變化外,還有哪些事物在發生變化,並把討論結果總結出來。使學生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

(四)、動手動腦參與變化

首先,觀看視訊《方便麵的發明》《鋸的發明》通過剛才的觀看你發現了什麼?對,發明很簡單,他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的觀察與需求。開動大腦你也可以成為發明家。然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列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產品還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並根據自己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方案,完成“我們的小設計”,設計出理想中的產品,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形式加以陳述。使學生通過大膽的想象、創新設計,體會到生產的發展、產品的更新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

(五)、考察勞動工具的改進

我們是農村國小,孩子的家裡都有很多的生產工具,課前讓學生調查家中有哪些生產工具?過去是這些工具嗎?新工具與舊工具有什麼差別?課上讓同學把調查結果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各種生產工具的圖片,學生通過交流很容易明白生產工具的更新是人們勞動需要 ,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結果。

(六)、結束全課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勤於動手動腦,那麼你也會成為小發明家。老師相信將來,你們的設想、發明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為了不斷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我還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我這樣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二年級(水平一)的投擲教材原地側面投擲沙包,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

學生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水平一的學生,他們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學習新知識速度快、模仿力強,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新的能力。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力量等素質都比較差,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量的增加,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因此,本課我設定了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情景教學及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側向投沙包的基本動作要求和方法。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正確的做出側向站立、肩上屈肘、蹬地轉體、快速向前上方揮臂的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重視安全的練習意識和習慣,以及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站位正確,肩上屈肘

教學難點:掌握上下肢協調連貫用力

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採用以:

1、語言、情境匯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慾望。

2、模仿練習法:通過情景匯入,學生自主模仿團身滾動的方法。

3、講解示範法:用規範,優美的示範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4、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擲教學,要學生練習按要求,以確保練習安全。要求學生自覺遵守練習常規,按順序輪流使用同一練習場地裝置,並在練習中表現出對同伴的尊重和關心,不妨礙他人蔘加活動,與同學建立良好合作的關係。

教學流程

我分三大板塊去實施本課的教學。

第一板塊:激趣匯入

我利用自制沙包用沙包完成遊戲來匯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要把投擲本領學會,從而匯出本課的內容,並且通過這些小遊戲為投擲做鋪墊。由此展現本課的教學內容——知道持輕物側向投擲的動作要領、初步建立完整側向投擲動作表象。

第二板塊:基本部分

1、帶領學生徒手練習側向投擲動作。情景匯入,投擲遠方。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側向投擲的步驟。

2、教師示範、講解側向投擲動作,引導學生分小組練習。

3、組織練習:利用情景練習投擲動作。

4、組織學生展示,講解互評。

第三板塊:結束部分

1、介紹遊戲“勇奪第一”的規則與方法。

2、請學生示範。

3、巡視,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

4、放鬆練習。

反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S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捐獻眼睛角膜的感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

二、說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讀了這篇課文,應該能夠感受到其中所體現的真善美,也能夠擁有很多感動,所以,教學本課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為什麼要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則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單元的訓練專案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尤其是“父親”和“溫迪”的語言描寫,體作者一家人以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3、瞭解角膜捐獻,對器官捐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這個實際,我採用“自讀自悟——交流體會——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議一議”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說一說”自己已理解的內容,“讀一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所以,課前我讓學生查詢有關角膜捐獻的資料以及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捐獻角膜的看法,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教學過程我預設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三)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首先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一首詩《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通過流水的閃爍,宛如水底的珍珠。

讀完後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設計這樣的匯入,是因為這首詩表達了重見光明者內心的感受,配之教師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情感基調。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讀書的情境,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初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

2、再讀,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去讀書,自己讀懂文章大意。

(三)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怎麼讀是語文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指導,此時,我出示課件指導學生閱讀。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

2、彙報交流。

對話與交流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語文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因此,我以“彙報朗讀——談談感受——讀出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彙報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語言,感悟情感。此時,我會根據學生的彙報隨機出示語句,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與交流,體會思想感情。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

第一個語段: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你媽媽和我都覺得,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這裡,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結於捐獻母親角膜的態度是不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議一議:面對捐贈母親角膜這件事,琳達和父親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難道父親不愛自己的妻子嗎?讓學生通過對話理解:父親愛自己的妻子,同時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使學生真正地為琳達的父親而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本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來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才真正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種驕傲!

議一議:琳達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明白父親的言傳身教給後輩帶來的影響,父親給一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用“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片驕傲”來啟發學生將溫迪與琳達到14歲時的情況進行對比,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無私奉獻和熱愛生命。

在學生被溫迪的語言感動的同時,我出示本文後面三個自然段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課題內涵的更深的理解。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來朗讀信的內容,讀出自己的感動。當學生擁有了感動之後,再回到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還有什麼是永生的?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永生的還有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無私奉獻、熱愛生命的精神。

五、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這時,我出示資料,讓學生了解目前我國角膜捐獻的現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同時,呈現另一組資料,說明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也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捐獻自己的器官,記學生對器官捐獻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的的提升。

說課稿 篇4

《校園鈴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裡的內容,以學校鈴聲為背景,讓學生從學校鈴聲中體會到學校生活不是無拘無束隨意進行,而是以鈴聲就是命令來有序進行的,以課堂 、課間的紀律和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懂得課堂、課間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和休息等。為此,我從教學理念、教材、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板書)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理念:

品德與生活教材非常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國小低年級的起始階段又是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學生有無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能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上好《校園鈴聲》這一課,讓學生懂得上課要有紀律,這是學習的保證,下課玩有趣的遊戲,也是為上好課打基礎。

二、說教材:

《校園鈴聲》是以學校鈴聲為背景,提示並指導學生體驗並懂得上課紀律有約束個人行為的作用,聽課時要做到眼看、耳聽、勤思考、不分心、大膽發言,才是聰明的孩子,下課時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課間休息適宜開展哪些活動,不宜開展哪些活動,哪些活動會有危險等。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適合低年級學生特點,能夠調動學生的情趣。

三、說學生:

為了能加強這節課的實效性,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在課上課下都是怎麼做的。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們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力還不夠,他們的隨意性比較強,長此發展下去不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所以,教學中採用各種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為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四、說目標:

在以上基礎上,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學生能自主根據鈴聲的指示進行學校生活,感受到有序安全的課間活動的快樂。

2、行為與習慣:學會根據鈴聲進行學校生活,初步形成規則意思。

3、知識與技能:在活動體驗中掌握課堂及課間該怎樣做和如何玩的基本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強調附教育於活動中。為此,我選擇了談話法、設問法、分析法、遊戲法等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參與 ,親身體驗中去感悟,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愉快輕鬆的活動氛圍,為學生直觀全面地再現課間十分鐘活動的情景。使學生既能直觀地瞭解到課間豐富的遊戲活動,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六、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在問答中進入主題

大家已經知道有序的校園生活靠得是校園鈴聲,那麼你們知道上課多長時間、下課休息多長時間嗎?繼續上課應該怎麼做,下 課又應該做些什麼嗎?

我的設計意圖是:運用談話進行匯入直入主題,為學生營造輕鬆愉悅氛圍,使學生自覺、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實際、運用資源,在交流中感受

大家先自由地說一說,上課時應該怎麼做才能使自己更聰明?課間十分鐘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我們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等,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引導,使學生從中悟出正確的做法和注意事項。既突出重點,教學目標也得到落實。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聯絡學生校園中的課間真實生活,激發學生的情趣,初步感受課間活動的重要性。

(三)創設氛圍:在遊戲中體驗

每組找出二名同學到前面做“火車鑽山洞”遊戲,然後問他們玩完這個遊戲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課間活動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引導學生自己悟出遵守遊戲規則和學校紀律是安全愉快遊戲的保證。更是活動好的保證。

設計意圖是:在遊戲中體驗怎樣在課間十分鐘裡玩得開心,愉快懂得玩遊戲也要 遵守規則,要玩得安全有序,這樣才能達到 活動好、休息好的目的。上課時才能有飽滿的精神狀態。

七、說板書:

校園鈴聲

準備好 活動好

安全快樂

說課稿 篇5

說課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愛寫詩的小螃蟹》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話故事,前半部分記敘了由於風、海龜、海浪不喜歡也不願意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傷心得流淚了。後半部分記敘了由於白頭翁很愛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本文充滿童趣,從小動物們的對待小螃蟹的詩的不同態度引起小螃蟹不同的心情中,讓學生感受到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莫大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通過近兩年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因此,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安排學生預習,學生會用他們喜歡的各種方法識記生字的字形,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學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點字的反饋指導上。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並按標點正確停頓。這篇課文的語言比較兒童化,句子也不長,通過預習,大部分學生都能讀通。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能在閱讀中認識生字8個生字;自主積累詞語。

“翁”是後鼻音,“吟”是前鼻音又是整體認讀音節,再加上課文中出現的學生很容易讀錯的兒化韻“使勁兒”和兩個多音字“當、行”,因此本課的識字教學我著重放在了正音上。而在字形教學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識字基礎,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因此我只是找了兩個有共同點的“螃蟹”來歸類教學,指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引導他們比較異同,從而把字寫好。

2、能對劃線句子進行提問,圍繞問題學習課文,瞭解內容。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課文提提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兩次描寫小螃蟹哭的句子,讀讀句子,提提問題。然後再以小螃蟹為什麼傷心地哭、開心地哭為線索展開閱讀與討論,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來逐步揭示主題: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灰心、氣餒。

3、能熟讀課文,通過圈劃詞句,理解小螃蟹傷心地哭,哭得很開心的原因。

熟讀課文,以讀來感悟、理解小螃蟹開始流下了傷心的淚,後來又會哭得很開心的原因。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為主進行閱讀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從而體會到正是白頭翁的欣賞與喜愛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感受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生動的、形象的認知材料進行教學,通過兒童化的語言描繪渲染情境,引導想象,意在讓學生一進入課堂眼睛就亮起來,嘴巴情不自禁動起來,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創設學生樂於接收、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造。在《愛寫詩的小螃蟹》一課的教學中,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以小螃蟹的“兩次哭”——傷心地哭、開心地哭為線索展開閱讀與討論,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來逐步揭示主題: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灰心、氣餒。

(二)自主識字,重點反饋。

學生在近兩年的學習後,已經有了識字基礎,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比一年級時的識字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在每篇課文教學之前都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學生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的字形,比如本課的生字“龜、橡、篇”的字形學生在預習時就已經能解決,課上就沒有逐字講解,只是找出了一些字形較複雜的、較容易寫錯的、或有特點的字進行教學。本課我就著重分析都含有“蟲”字的生字“螃、蟹’進行教學。

(三)注重品讀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稍有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句名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從小螃蟹的哭入手劃出有關句子,通過個性化品讀了解前後小螃蟹兩次哭的不同原因,在各種形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字,體會到風、海浪、海龜對小螃蟹的勞動不尊重,傷害了小螃蟹。正是白頭翁的欣賞與喜愛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使學生懂得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的快樂的道理。品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品讀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無形中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知識學習與課文內容理解緊密結合。

進入二年級後,在課堂上已不能停留在字詞教學上,要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一些句式的訓練。但句式的訓練並不是孤立的、機械的,如在理解小螃蟹為什麼哭得很傷心時,我引導學生把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保持不變,滲透了把字句變成被字句的知識點。又如在理解小螃蟹為什麼哭得很開心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白頭翁看見正在哭泣的小螃蟹,對它說“ 。”引導學生理解小螃蟹為什麼哭得很開心,從而將句式的訓練融入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將語文知識的學習與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當然,在教學時還是有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出現,主要是對學生還不放心,總覺得他們回答得不到位,不全面。所以在學生圈畫詞句,品讀感受的時候就急於提示,沒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讀文感受,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發揮。另外,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怕時間來不及,有些教學環節沒有上足夠,沒能真正地關注學生的學。這些都有待於今後教學中努力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