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來源:才華庫 2.6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燕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燕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海燕說課稿1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海燕》。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第九課,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控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利用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課文展示的特殊情境。並在頭腦中勾勒出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從而對本文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另外,本文寫於特殊的歷史年代,與學生的社會環境相距甚遠,理解象徵手法的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海燕》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我遵循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由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到通過朗讀品味句子。分析海燕形象,進而討論本課教學重點,即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在螢幕上展示烏雲密佈海浪滔天的圖片,選用朗讀錄音並配以旋律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很快將學生帶入朗讀情境,在指導第一段的朗讀使學生初步瞭解朗讀中須注意的重音語氣等之後,其它語段則由學生自主探討領悟。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我通過示範讀、個別讀、小組讀及齊讀等形式,不斷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讀中,學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則為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介紹背景知識這是學生理解這一深刻含義的前提,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象徵手法的意義,再一次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嚐集體智慧的甘甜。

一個多世紀前《海燕》的發表曾被人認為是吹響了的"戰鬥的號角",激勵著俄國乃至世界眾多有識之士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我淡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絡,討論海燕形象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爭做一隻勇敢的"海燕"。

四、作業設計

最後作業拓展比較:老師發下引發的參讀材料——聯絡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仿句練習: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淺唱的小河;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寒風呼嘯的塞北,那麼鄭振鐸《海燕》則是小橋流水的江南。

海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文字特點及地位。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控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於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瞭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2、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①知識目標: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如象徵、對比和烘托等

②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能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歷史背景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為: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散文詩的能力,學習品味文章用詞及一些典型的寫作技巧。

難點為: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並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二、說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我認為好的教學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這樣才能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收穫。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情景設定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3、練習仿寫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一小一大兩個仿寫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說學法。

“好老師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

讀書入境法。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薰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勾畫圈點法:勾畫出課文描寫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準確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過程。

說到教學過程的設計,我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因為我認為對文字進行教學的設計,恰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設計要思路清晰有實效甚至會事半功倍。下面說說我的設計。

我打算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有四個教學環節:導、讀、寫、思,尤其後兩個環節都有一定的深度。

第一步:匯入新課。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從幾幅美的圖片談起,有和諧生活的柔和美,有斷臂維納斯的殘缺美,有運動場上的力量美……讓孩子們感受美同時也激發他們去尋找《海燕》的美,感知《海燕》那美的語言美的圖畫!

第二步:多樣誦讀。

首先,聽課文朗讀,請你在聽讀中把握生字詞和本文的朗讀語調(包括朗讀的停頓、快慢、輕重和語氣),然後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教師和學生一起給予朗讀評價或朗讀建議。

其次,根據得到的朗讀經驗再自讀文字,讀後請仿照前面的句式寫一句話來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這是對文字的整體把握。

最後,跳讀文字,找出其中描寫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準確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總結高爾基的一些寫作方法,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叫喊”、“號叫”,“穿過”、“掠起”)、恰當的修辭(比喻、擬人等)和寫作技巧(對比、烘托,至於象徵手法在後面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海燕形象時帶出)。

第三步:比照寫作。

觀看海雕捕食影片,利用剛才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

提示:(1)可以抓住海雕捕食時飛翔的姿態、動作等方面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2)用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手法。

此片段時間可靈活運用,時間充足就課堂寫作,否則在觀看完影片後將寫作部分移至課下作為作業。

第四步:沉思百年。

沉思歷史,理解象徵的意義:首先由“漏審的疏忽”引出《海燕》具有革命性,設下懸念:“她的革命性表現在哪裡呢?”引起孩子們的思考興趣。然後教師出示歷史背景,讓他們做為審查官去查詢文字的革命性。討論之後總結:文字中的各形象有什麼不同含義,再根據你對文字的理解為她擬一個副標題。教師在分析形象含義時指出這種寫作手法叫做象徵並作平易的介紹。該環節耗時最多,必要時教師要耐心指導。

沉思自己,面對生活暴風雨:拋開歷史意義,結合時代精神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賦予海燕新的象徵意義。以作文形式表達:“假如我遭遇生活的暴風雨……”

最後再次回顧四個環節,其中,匯入、誦讀和仿寫在第一課時完成,學習誦讀及本文的寫作方法;第二課時主攻海燕的歷史意義和新時代意義,要引導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磨難,敢於高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也正是語文教學具有人文關懷的體現。

海燕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控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為切入口,激發國中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老師為主導,國中生為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國中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國中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國中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國中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引導國中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國中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國中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國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徵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國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國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老師範讀和國中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國中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國中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快:匯入新課。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的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第二塊:誦讀。⒈老師範讀。讓國中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抓住特徵,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2、國中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塊:理解象徵意義。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徵意義。

第四塊:拓展延伸。讓國中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徵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