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3.2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第三章第二節“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的內容。在第一節中,學生了解聲音表達資訊的特點,理解了聲音數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體會了數字音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考慮在《資訊科技基礎》課程中已經初步使用過cool edit pro處理音訊資訊,因此第二節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處理音訊資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例項展開,層層引導,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作用,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音訊資訊編輯和加工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另外也為今後學習多媒體作品製作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課時安排:1課時。

3、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但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層次不同,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實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團隊精神的培養,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共同獲取知識。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本人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音訊資訊獲取條件、獲取途徑及選用依據;

②進一步掌握音訊資訊獲取與加工的基本方法;

③體驗音訊資訊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

b、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製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5、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的理解和分析,兩者均是以進一步掌握音訊資訊獲取與加工的基本方法,並體驗音訊資訊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高效完成任務的技能。因此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

利用cool edit pro對音訊檔案進行檔案基本設定(如:音訊的選取、刪除、降噪、插入、合成等。)

二、說教法:

a、教法

高中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實現該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激趣匯入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在講授新課時,通過特定情境創設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愉快學習、自覺主動的學習。

2、自學和講練結合法

高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演示和講解分析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步進行,促使學生在一定的指導意義下,完成課堂知識。共5頁,當前第1頁12345

3、任務驅動法

當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有初步瞭解後,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驅動他們去完成,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層次不同,各有分工,通過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掌握新課的內容,解決重點難點,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協作精神,培養了他們的資訊素養。

4、提問引導法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新知識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出疑問”來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三、說教學裝置

a、教具:硬體:接入因特網的計算機教室,廣播音響裝置,學生每人一機,配備耳麥;

軟體:電子多媒體網路控制系統。相關的教學課件和提供學習音訊資訊的編輯和加工的網站。

b、學具:教學課件、網路資源和相關學習軟體。

四、說學法:

學生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來實現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內容的學習。

(1)示範促進法

對於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讓自學得好的學生做示範操作,教師單純的教轉變成學生之間的學,並形成全體學生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探究法

對於每個操作任務,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獨立嘗試操作,自行分析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3)自主探索、小組合作性學習等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望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然後在完成音訊資訊的加工,以小組合性學習展開,增強了學生的協作和團隊精神,不知不覺中培養他們自身的資訊素養。

五、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設計了六個環節來完成課堂教學:分別為一、激趣匯入、二、探究分析、三、任務驅動、四、歸納總結、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具體過程如下:

(一)激趣匯入(5分鐘)

首先,我播放一首mp3校園流行歌曲,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學生是否想錄制這首歌曲,學生都表示想錄制這首歌曲。

接著,我趁熱打鐵,我在教師機上面播放,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學生機中錄製此首歌曲。學生錄製完畢,要求學生檢查錄製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分析其中原因和並思考下面2個問題:

1、錄製歌曲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2、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麼?

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之後,(1)得出錄製歌曲的基本條件需要相關的軟硬體,硬體是:計算機、音效卡、麥克風、音箱。軟體是:錄音機或者音訊編輯軟體如:cool edit pro等。

(2)關於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要設定好音訊屬性。

最後提問:如果我們剛才錄製的歌曲檔案效果不夠理想,能不能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匯入新課“音訊資訊的採集與加工”。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用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體現“資訊科技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帶著探究的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探究分析(5分鐘)

探究題目:音訊資訊的採集原理共5頁,當前第2頁12345

探究1:計算機為什麼能採集外部的聲音並進行處理?怎樣實現?

雖然學生在“資訊科技基礎”模組中,己經學過了音訊資訊的基本操作,但是學生對於音訊的採集原理並不瞭解,因此通過教師設問,並展示音效卡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觀察主機箱,並指出音效卡的位置,同時指明各個輸入埠的名稱。然後歸納:在多媒體計算機中,音效卡是獲取音訊資訊的主要器件之一。音效卡上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元件和電路,如模擬/數字轉換晶片和數字/模擬轉換晶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探究2:我們知道利用音效卡採集聲音是獲取音訊資訊的一種重要途徑。要求學生閱讀課本p51內容,瞭解音效卡主要實現哪些功能?學生通過閱讀後歸納出音效卡的功能,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設計意圖]以上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任務驅動(30分鐘)

在該環節採用三個任務,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儲存到計算機中。想想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目的要求學生掌握音訊檔案的獲取過程,認識音訊檔案的型別、播放時間、檔案大小、音訊質量、獲取成本、智慧財產權等知識。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訊作品。目的是既鞏固學生音訊編輯軟體cool edit pro的基本操作設定的掌握,又可以實現音訊資訊處理的綜合訓練。讓學生實現自我,錄製自己喜歡詩歌,大大激發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激情,從而提高編輯與加工音訊檔案的能力。任務三:要求學生對自己或者同學的音訊檔案作品進行交流和評價。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發現音訊檔案的不足之處,有效的編輯和加工音訊檔案。

下面逐個說明任務的實現方法,以及如何通過任務來解決知識的重點難點。

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儲存到計算機中。想想都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5分鐘)

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總結出儲存音訊檔案的途徑,以及讓學生閱讀配套光碟中的資訊道德和與資訊科技有關的版權問題,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中,正確分析對音訊質量的要求及獲取的成本,根據自己的條件,方便地獲取音訊資訊,且不會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這樣便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完成任務一後,可以展示較好同學的表3-4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交流。

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訊作品。(20分鐘)

a、實現任務過程:教師先寄語:中國是詩的國度,有著三千餘年漫長而又輝煌的詩的歷史。詩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下面讓我們來舉行舉行一場名篇詩配樂朗誦音訊作品的製作,讓大家對詩歌有更為深刻的感悟。後展示任務二,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該任務。

學習任務: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訊作品。

操作步驟:

(1)選詩素材:教師提供詩的素材網站。(如:詩有古典派、現代派、異域派的學習網站)

(2)制詩朗誦。(技術支援:可以利用錄音機程式或“cool edit pro”序錄制詩,朗誦技巧參考相關學習網站)共5頁,當前第3頁12345

(3)編輯詩音訊檔案。(技術支援:關於聲音的選取、刪除、降噪、調整音量大小等,參考教材p53至p55內容。)

(4)加工配樂。(技術支援:參考教材p56內容的伴奏音樂加工設定內容:、從原曲中抽取音樂、利用濾波器消除原唱等。)

(5)詩朗誦聲音和配樂合成。(技術支援:參考教材p54的聲音的合成設定)。

(6)檔案儲存。(技術支援:參考教材p55的檔案儲存設定。)

b、實現任務方法:該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要求學生按照以上要求和提示進行自主或小組合作錄製配樂詩朗誦的音訊作品。教師隨堂輔導,完成較好的同學讓他們當“小助教”,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加以指導。該任務使學生既進一步掌握音訊檔案的編輯與加工的方法及步驟,又體驗音訊資訊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高效完成任務的技能,這個任務解決了本節課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對音訊檔案的綜合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本節課的難點得到了突破。

通過以上二個任務,學生已經動手編輯和加工音訊檔案的相關例項,但是對於編輯和加工後的音訊檔案的質量問題仍須學生認識,因此如何引導應該怎樣交流和評價才是關鍵所在,所以設定任務三。

任務三(音訊檔案的交流和評價):要求學生在班級部落格網中釋出自己的音訊檔案,並根據音訊檔案的評價量規表(p58表3-5),分析自己和同學的音訊檔案作品。(5分鐘)

方法是:要求學生根據音訊資訊評價量規表,對自己或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採取組內或師生交流評價等方式,教師展示一些同學的完美音訊作品,並請製作人對音訊作品的製作談談體會,並對完成音訊作品的同學登記和獎勵。這個任務讓學生對衡量一個音訊檔案作品的質量有了全面的認識,從而也增強了學生之間合作和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欣賞和評價能力,同時獎勵機制促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和原始動力。

[設計意圖]基於高中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因此我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也就是把本節課的音訊資訊的處理內容轉化為幾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引導學生置身於數字音訊的世界,通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音訊資訊,從而理解本節課音訊資訊的採集原理,掌握了編輯音訊檔案的基本設定,並能高效完成音訊檔案的合理加工,切身體驗音訊資訊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達到學生知識的易保持和遷移作用,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5分鐘)

這個環節不容忽視,我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學生對自己所學與課本各知識點一一對照,從中體驗到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悅。通過學習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一課,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學以致用。共5頁,當前第4頁12345

(五)板書設計

課題: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

1、音訊資訊的採集原理

2、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儲存到計算機中。想想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音訊資訊的基礎知識)

3、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訊作品。(音訊資訊編輯加工的基本設定和綜合訓練)

4、任務三:要求學生根據音訊檔案的評價量規表,分析自己和同學的音訊檔案作品。(音訊資訊的釋出和交流評價)

5、歸納總結

(六)教學反思

高中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本堂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比較積極主動,同學之間比較友好互助,音訊作品完成效果較好,且富有創意。學生在展示音訊作品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另外通過對錄製配樂詩歌朗誦時,學生對詩歌和朗誦方面又有了全新認識,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對祖國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促進了學生整個人完整、和諧的個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