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說課稿彙編5篇

來源:才華庫 1.3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語言說課稿彙編5篇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1

活動名稱:語言活動——四季的風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閱讀圖片,能理解圖畫中不同季節的風,能自然、從容地描述圖畫。

2、欣賞散文,理解散文的內容,感知風的存在。

3、認讀字詞:輕、啊、溫暖、火熱、寒冷。複習認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範例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幼兒朗誦詩歌《風兒在那裡》

2、在我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風,有時風大,有時風小。有時的風

很暖和,有時的風吹來感覺很冷。

3、你們覺得什麼風會讓你覺得暖和,什麼風會讓你覺得冷?

4、你聽說過什麼風?(引導幼兒說出一些風的名字,然後小結:

風按吹來的方向不同可分為:東風、南風、北風等,按吹風的季節不同可分為:春天的風和冬天的風等等。)

5、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年四季的風有什麼不同嗎?

二、欣賞圖畫

1、 今天字精靈朋友們就要請我們小朋友來感受一下四季不同的

風。

2、 出示大範例,引導幼兒認讀課題名稱。

3、 引導幼兒觀察圖一:小朋友看看圖上有誰?這是什麼季節?

(複習認讀:春天)春天的風是怎麼樣的?(認讀:輕、溫暖)心形框裡有誰?猜一猜小字點在想什麼?(認讀:啊)

4、引導幼兒觀察圖二:豎豎在什麼地方?這是什麼季節?(認讀:夏天)他的表情怎麼樣,臉上流下什麼?他現在很舒服嗎?猜猜他現在的感受?夏天的風是什麼樣的?(認讀:火熱)

5、引導幼兒觀察圖三:這是什麼季節?(認讀:秋天)猜猜捺捺感受到了什麼樣的風?(認讀:涼爽)

6、引導幼兒觀察圖四:撇撇和捺捺的帽子怎麼樣了?這是什麼季節?(認讀:冬天)他們感受到了什麼樣的風?(認讀:寒冷)

三、欣賞詩歌

1、你們已經閱讀過《四季的風》的圖畫了,你們知道嗎,這四幅圖對應的四段文字,用了很多優美的詞和句描述四季不同的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麗的散文吧。

2、放錄音,幼兒欣賞散文,教師示範滑指。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

3、幼兒欣賞教師朗讀散文,提問:春天的風是怎麼樣的,像什麼?夏天的風是什麼樣的,像什麼?秋天的風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冬天的風又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呢?

4、再次欣賞散文。

四、遊戲:字寶寶再見。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繞口令,嘗試正確、清楚、快速地讀準繞口令中的字、詞、句。

2、進一步瞭解繞口令的特點,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視訊

2、與繞口令內容相符的小圖片6張

活動過程

一、聽聽說說,激發興趣。

1、教師快速念讀繞口令,激發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節目,想看嗎?

教師快速地表演繞口令《盆和瓶》,幼兒認真傾聽,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反應,決定是否再念一遍。

2、說說聽後感受,感受繞口令的特點。

教師:聽完後,你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其感覺,如:很有趣、聽不清楚、很快等。

3、小結:老師剛才表演的是繞口令,快就是繞口令的特點之一。

繞口令是我國傳統的語言藝術,裡面一些詞語的發音念起來都很相似,而且唸的速度要求很快,

多說繞口令可以讓我們的口齒更加清晰,思維更加敏捷。

二、視聽結合,學習朗誦。

1、教師:剛才那段繞口令中到底說了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聽一聽!

教師放慢速度,再次朗誦

2、提問:這段繞口令中說了什麼呢?

(引導幼兒說出繞口令中的字、詞、句,並根據幼兒說到的內容,出示相應的圖片,

並用繞口令中的語句進行反饋,同時,引導幼兒集體學說。

如:若幼兒說聽到了"盆和瓶",則出示"盆"和"瓶"的圖片,引導幼兒注意其字音,一起念讀等。)

3、看看說說,學習朗誦。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聽到的這段繞口令的名字就叫《盆和瓶》,現在老師來完整地念一遍,

小朋友們會念的,可跟著一起來念一念。

教師邊念邊根據繞口令的前後順序,排好圖片,然後引導幼兒看著圖片,慢速念讀繞口令,注意讀準每個字音。可以以集體、分男女等形式,幫助幼兒反覆練習、念讀,掌握繞口令的內容。

三、分析特點,學習快速朗誦。

1、根據已有經驗,分析繞口令的特點。

(1)教師:小朋友們真棒,已經掌握了繞口令的內容了,那麼你覺得怎樣念,才能讓繞口令更有趣呢?

(幼兒知道可以念快一些,讓繞口令更有意思。)

(2)自由嘗試,教師巡視傾聽。

教師:請你自己來試一試,用稍快的速度來念一念這段繞口令。

幼兒自由嘗試,教師巡視傾聽,瞭解幼兒快速念讀的情況。

(3)個別表演。

教師:誰願意來試一試,快速地念一念這段繞口令。

提問:那你覺得快速念讀繞口令容易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親自嘗試後,發現念起來不容易,因為它其中很多字音念起來都是差不多的。)

(4)小結:原來,繞口令是由許多讀音相近的字、詞排列在一起的,唸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

2、再次練習,找出其中不易念清的字、詞、句。

提問:那你覺得哪些地方,你念起來是有困難的?

(提醒幼兒注意每個字念得要短,不要拖,且集體念時,聲音可以輕一些。)

3、以較快地速度,再次嘗試。

(1)完整示範,以較快的速度來念讀。

教師:現在葛老師來將這段繞口令,完整、快速地念一念,請小朋友們認真聽。

(2)集體練習。

教師:讓我們跟著節奏,一起快速、完整地念一念,注意每個字音都要念準了!

四、結束

1.播放相聲視訊,引導幼兒瞭解說繞口令有很大的用處,且是不容易的。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相聲,看看相聲演員的精彩表演。

2.小結:我們剛剛看的是一段相聲表演,有趣嗎?相聲演員他們每天都要練習各種繞口令,

練習這些繞口令,讓他們的口齒更加清晰,

我們小朋友回家後,小朋友們要繼續練習,還可以去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盆和瓶

桌上放個盆,

盆裡有個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還是盆碰瓶。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3

設計背景

通過“朋友多,快樂多”的小主題活動,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體驗到與朋友互相交往的樂趣,初步萌發了樂於助人的意識。為進一步引發幼兒關愛周圍事物的情感,我選擇了《微笑》這篇優美的散文,讓幼兒感受其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從中知道:關愛身邊的人和事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散文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提高幼兒大膽表達表現的能力;啟發幼兒學習用簡單的句式表達自己關愛他人、關心朋友的感受,使幼兒養成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體驗關愛他人的情感。

2.學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

3.積極參與表演,進一步感受詩歌中優美的意境。

重點難點

1.學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

2.體驗關愛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背景牆飾,小動物圖片、掛飾、微笑貼紙若干。

2.音樂磁帶、錄音機各1

3.寫有“微笑”“願意”“高興”的字卡。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剛才小朋友和客人打招呼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

2.欣賞配樂散文,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又感情地朗誦散文並演示活動教具。

3.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內容。

4.幫助幼兒理解“願意”“高興”,鼓勵幼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1)出示字卡“願意”“高興”,幫助幼兒理解其意思。

(2)教師:小動物對朋友們非常友好,小朋友願意為我們身邊的朋友做些什麼,讓他們高興?

(3)教師:除了身邊的人,我們還可以為哪些朋友做些什麼,讓他們高興呢?

5.伴隨優美的音樂,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感受作品的美。

6.教師和部分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要求運用散文中角色的對話。

7.請所有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掛飾,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把散文的內容完整地表演一遍。

活動延伸

(1)把動物圖片、掛飾投放到“閱讀小屋”活動區域中,鼓勵幼兒繼續進行散文朗誦及表演活動,並投放其他動物、人物圖片,引導幼兒利用背景牆飾進行編故事、講故事活動。

(2)把散文表演帶到福利院去,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4

首先說教材:

這次活動選自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中的《會想辦法的小海龜》。這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小故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小海龜子為角色。講述了兩隻小海龜和一隻熊之間的事,表現了小海龜的聰明機智。故事教學是最受幼兒喜歡的活動形式,圖中優美的景色,典型的人(動)物形象塑造,讓幼兒深深為之吸引。現在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能獨立完成,依賴性強,除了父母,老師,似乎就不能前進了,如果身邊沒有了可以幫助的物件,就經常做事半途而費,而且還向周圍的人抱怨這事太難了,很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會想辦法的小海龜》是個告訴小朋友遇事要有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童話小故事。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他們會在這則故事中找到相同的感受,這樣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需要的教材,很容易把幼兒吸引到故事中,幼兒會積極參與活動。

其次,針對以上的教學材料分析,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細緻觀察圖片,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排圖,並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圖片的情節。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地講述。

3、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體會到小海龜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積極的態度,要肯動腦筋想辦法。

根據《綱要》和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的活動重點是:細緻觀察圖片,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排圖,並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圖片的.情節。本次活動的難點是:體會到小海龜的遇事肯動腦筋想辦法精神。

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直觀法:活動開始直接讓幼兒觀察小烏龜,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

2、圖片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海龜的頭飾,笑臉娃娃若干。

2、故事圖片四張

3、幼兒人手一套與畫面相同的圖片

在活動中我只要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這樣安排的:

一、 謎語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小海龜的謎語引出課題。幼兒對猜謎語十分感興趣,以謎語匯入,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二、打亂順序,逐圖觀察講述

在這一環節請幼兒集體觀看四幅圖片。一幅一幅觀看,逐圖講述圖片內容,並引導幼兒口述每幅圖的內容。通過教師提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看每幅圖時都按順序觀察。

1、出示圖片一

教師提問:小朋友,圖上有誰啊?它們在幹什麼呢?幼兒觀察後請2——3個幼兒講述,教師進行簡單的評價。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金雞冠的公雞》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內容不斷重複,使幼兒容易讀懂和記憶。公雞是幼兒日常熟悉的動物,對於學習就更加容易。

本故事情節起伏跌蕩,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故事中豐富的語言有利於幼兒模仿,為續編做好基矗

二.說活動目標

1.培養喜愛聽故事的習慣,瞭解故事中各個角色的特點,如:公雞的貪吃,愛聽奉承;狐狸的狡猾,貓和狐狸的機智和勇敢。

2.《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有一,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次活動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重複的段落,讓幼兒更好的體驗和理解作品。

3.學說故事中個角色的主要的對話,豐富詞彙:黑黝黝,急騰騰,高聳聳,熱烘烘。

4.用故事的語言自由進行對話。積極動腦筋,參與故事情節喜歡錶演。

三.說活動準備

兒童學習語言,興趣是關鍵,為了引發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更融入故事情節和更好地學習。我為幼兒準備了:

1.活動圖片(用金色的紙做成的公雞的雞冠)

2.提前請幼兒觀察圖片,理解黑黝黝,急騰騰,高聳聳,熱烘烘的含義

四.說重難點

1.學習故事情節,學會複述故事,學習故事中的詞彙(重點)

2.學習故事結構,最好能學會續編故事(難點)

五.說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引發幼兒聽故事(觀察能讓幼兒發現有關故事的有趣的情節,更好地提高興趣)

出示圖片,能讓幼兒進行觀察:剛才我們一起看到圖片有什麼?

大家知道在黑黝黝的森林,急騰騰的河流,高聳聳的山頭髮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大家一起看看吧

2.老師結合圖片介紹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提問(幼兒能從教師生動的描述中更深地理解故事情節,融入故事情節)

1.揭開教具向幼兒講述故事內容

2.貓和畫眉鳥為什麼讓公雞在家裡一聲不響?不能把頭探出窗外?

3.狐狸是怎麼唱的?為什麼給他小豆?(引導幼兒感受狐狸的狡猾)

4.貓和畫眉為什麼“嚴厲”的對公雞說?

5.狐狸為什麼要說“不給公雞”?

6.當貓和畫眉鳥發現公雞不見了心情是怎麼樣的?怎麼樣才能把公雞救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能將自己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你喜歡誰?為什麼?你不喜歡誰?為什麼?

貓對公雞的感情是怎麼樣的?貓對狐狸的感情又是怎麼樣的?

(提問能引導幼兒更好的感受角色之間的情感變化)公雞的貪吃,愛聽奉承話,狐狸的狡猾,貓和畫眉的機智勇敢

(引導幼兒理解更多角色的特點)

4.以情節表演的方式結束遊戲,讓幼兒在表演中更進一步的體會故事情節和遊戲的樂趣

六.說教法

為了讓幼兒今後能夠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視聽講解法,遊戲法。”通過這些方法豐富兒童的語言和情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習得故事內容。最後的遊戲法更是讓幼兒在輕鬆愉快中活動。

七.說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回家找材料,以原始故事結構為樣續編結構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