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15篇)

來源:才華庫 1.2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15篇)

幼兒園說課稿1

一.活動教材

1.設計意圖

2--3歲的幼兒由於大腦神經發育得還不完全,手腳協調能力較差,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對幼兒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經觀察,我發現我班幼兒對爬比較感興趣,在平時的活動中,他們也很喜歡爬。根據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運用螞蟻爬著行走的特點,讓幼兒學習螞蟻爬的動作,我選用了“螞蟻搬豆”的遊戲活動。在這個活動中鍛鍊幼兒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2.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發展幼兒雙手,雙膝著地爬的能力。

B.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

3.本次活動的重點

練習幼兒雙手,雙膝著地爬的能力。

4.活動準備

A.螞蟻的頭飾教師的教具應能激發幼兒嘗試活動的慾望.幼兒一戴上胸飾,就能很快展開想象,投入到螞蟻寶寶的角色當中。

B.豆豆的卡片來當做幼兒爬行的目的。

二.活動流程

首先讓幼兒認識螞蟻,通過認識螞蟻進入主題,知道螞蟻是爬行昆蟲,出示螞蟻頭飾,教師扮演螞蟻帶上頭飾,告訴幼兒螞蟻肚子餓了,要去找食物吃,為下面的活動作下了鋪墊工作。

其次教師先講解示範了一次找食物,告訴他們是要用雙手雙膝著地爬著去找的,在示範爬到豆地裡,告訴幼兒我在這找到了許多豆豆,引起他們的興趣。告訴幼兒搬不回這麼多的豆豆,去找小螞蟻幫忙。然後請6名幼兒示範,看他們學的怎麼樣了,最後請全體幼兒一起學習螞蟻搬豆的樣子,讓他們多次練習爬的動作。

最後告訴幼兒豆豆搬完了,螞蟻要回家了,請幼兒和螞蟻說再見。

三.活動設計亮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採用直觀法是因為小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看老師示範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教師示範直接獲得印象。讓幼兒在遊戲中,練習雙手,雙膝著地爬和跨的技能,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變色蝸牛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課,變色蝸牛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著水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對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目標中提到學會

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i。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ii。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聽聲音猜測是誰來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鼓勵幼兒用"第七天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講述。

3、完整講述故事。

一:聽聲音猜測是哪個小動物,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象聲詞蟋簌,並讓孩子們猜猜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就大膽想象,是誰來了呢?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第一天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身體變成了什麼顏色?

2、第二天小蝸牛又會吃什麼,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3、第二天過去了是第幾天?蝸牛媽媽又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那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這一環節通過提問、猜測,讓幼兒在討論、尋找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情節很平凡,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小蝸牛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東西的地方設計了當小蝸牛遇到了小朋友後,小朋友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這樣一來。孩子們舉手的熱情更高了,回答問題也熱烈了,雖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對題,但畢竟孩子在思考問題,在認真表現自己了,我就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肯定。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我是在進行復述故事了,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體會,第一天蝸牛吃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麼?又變成了什麼顏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你們覺得他還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提問下,孩子對故事已進一步的理解了。

幼兒園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愛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這本書就是這樣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眾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現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著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著眼睛,悄悄地看著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後發現,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大大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幫助它找到了媽媽。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慾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教育資訊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於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著力組織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支援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作用於孩子的活動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並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二)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並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藉助音樂、動作、討論等手段,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為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為難點。

(四)活動準備: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遊戲》:讓幼兒在參與遊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為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並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

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 遊戲法:

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鬆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二) 觀察法:

通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為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三)引導談話法:

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四)行為體驗法:

行為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幫小猩猩呼喚媽媽的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媽的心理。

幼兒園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使幼兒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大班幼兒已經能夠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進行創編,體驗音樂的情緒。音樂作品《小魚的夢》是一首舒緩的歌曲,描述的是一群小魚在玩累了在池塘媽媽的懷裡睡著了,池塘媽媽、天上的星星和風兒對小魚的關懷,讓小魚做了一個美夢。音樂形象鮮明突出,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其次,它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能夠利用已有經驗,增強學習過程的主動性。

二、說目標、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音樂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幼兒欣賞理解歌曲內容,感受三拍子音樂寧靜、柔和的氣氛。

2、幼兒在聽聽、跳跳、玩玩中熟悉歌詞,並初步學唱歌曲。

3、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邊跟唱邊遊戲,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說重點難點:

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大班幼兒理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有針對性的創編方面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理解樂曲結構及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尤為重要。

重點:理解歌曲情節及內容,熟悉歌詞。

難點: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大膽地創編並表演歌曲內容。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海洋的魚兒已經有些接觸及瞭解。(為理解音樂的內容做好鋪墊)

2、物質準備:自制圖譜、課件、紙和筆。(為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創造條件)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座椅位置擺成"u"字形。(為活動的有序、幼兒的互動表現提供場地支援)

五、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我分了五大環節:引題--有趣的發聲練習--理解、感受、表現主題樂曲--自由創編動作--結束環節

1.(出示課件,一群可愛的小魚)引題,傾聽樂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播放課件"一群可愛的小魚"為匯入,吊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明白接下來的活動是和"小魚"有重要聯絡。接著讓孩子討論"小魚喜歡生活在哪裡、喜歡幹什麼?你喜歡小魚嗎?"讓孩子在討論中自然的進入到情境中。

2.有趣的發聲練習

通過上一個環節,幼兒已經帶入到可愛的小魚的情景當中,此時老師操作課件"小魚吐泡泡",讓孩子們也來學一學。吹泡泡可是有要求的哦:

Yu..............................(長音--泡泡吐的多)

Yu yu yu yu yu......(短促音--吐了一個泡泡)

Yu...............................(響亮--吐了一個大泡泡)

Yu ..............................(輕聲--吐了一個小泡泡)

Yu ...............................(泡泡被風兒吹起來了)

通過如此有趣的小遊戲,讓孩子練習了發聲。

3.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共有四個步驟)

小魚真快樂,游來游去,吐著泡泡,這會真是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旋律。(幼兒自由的想象)

請幼兒說說:音樂給你什麼感覺?你聽到的小魚在幹什麼?為什麼?還有誰呢?

讓幼兒說說音樂的特質:如舒緩、平靜、溫柔、搖籃曲的感覺等等。

此環節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結合課件播放歌曲

讓我們悄悄的來看看吧?(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

讓幼兒直觀的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曲風,和自己的猜想進行比較。

3)師生共同完成曲譜

此時教師通過提問歌曲的內容,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歌詞,並一起用直觀、鮮明的圖譜表現出音樂的節奏和歌詞內容。

4)配合圖譜、課件完整感受音樂的美。

此環節可以讓幼兒感受一個更清晰的音樂形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創編動作

" 讓我們也變成美麗的小魚,到池塘裡遊一遊吧!看看,誰是最可愛的小魚。"

重點引導孩子創編小魚遊的動作、以及睡著時的樣子。

及時給大膽創新的孩子以激勵,教師通過引導語幫助孩子創編出動作:如"小魚吐泡泡了、小魚擺尾巴了等等。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將幼兒生活中的經驗遷移到遊戲中,進一步提升了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性。根據需要,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絲巾等物品,更好的表現小魚形象。

5、活動延伸:

池塘音樂會開始了,請池塘裡的動物們跳起來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向高潮,通過自己選擇魚的形象以及歡快的音樂旋律,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全部釋放出來,從而使活動達到高潮,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大家共同分享活動快樂的目的。

六、說特色

本次活動設計我主要採用視、聽、動相結合的方法:

1.從聽入手。

音樂是傾聽的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的去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傾聽。

2.從視入手。

利用生動的課件,直觀形象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內容,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

3.從動入手。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創編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作品的印象,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音樂內容更具體化、形象化。

幼兒園說課稿5

大家好! 我是來自濟南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張巨集,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說課內容是《過馬路》。接下來,我將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程式、教學方法,這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過馬路》選自人教版特殊教育培智學校常識第六冊第五課的內容,主要講的是過馬路的兩條小規則:一是走人行橫道,二是先看左、後看右,注意來往車輛。這是常識性內容,以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基本自理能力為主要目標。

我所面對的兒童主要為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他們與普通兒童相比,智慧特別是認知能力相對落後,表現在課堂上則為:對事物細節觀察的靈敏度不夠,聽覺方面語音辨別較為困難,有時候對所學的內容缺乏積極探索的好奇心,特別愛走神,知覺的恆常性比較低,容易出現對所學的內容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情況;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自理能力差、人際交往溝通方面存在障礙。

對於智障兒童的教學目標與對普通兒童的目標稍有不同,教授的重點不在於學科知識而在於他們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上面,表現在本課上即為讓學生了解過馬路的兩條基本規則並能夠正確將課本中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真實情景中來。而這種遷移能力的培養,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本節課開始,匯入的部分我會通過ppt呈現一張小朋友過馬路的動畫圖片,並採取提問的方式:同學們,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呢?來引出我所要講授的課題。並將注音的過馬路這一標題寫在黑板正中央。匯入結束之後,我會再向學生丟擲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知道怎樣過馬路嗎?讓學生通過或說或表演的方式來展現他自己的過馬路狀態,以此順勢來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在這兩個提問環節凡是認真的進行回答和思考的學生我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鼓勵和表揚。

接下來,首先我會讓學生自己觀察我所展示的這張幻燈片,讓他們找出圖片中都包含哪些內容,我會加以提示圖中有小朋友和汽車,讓學生自行找出我沒有提到的內容;學生若是說不出斑馬線或者人行橫道,我會指出圖中的人行橫道所在位置,給予學生進一步的提醒,以此來讓學生了解第一條過馬路的規則:要走人行橫道,資料《幼兒園說課稿《過馬路》》。接下來,我會以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熟記這條規則:拿出人行橫道的微型模板,首先問學生這是什麼,回答正確即進行下面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基本的演示情景,我會先做演示,之後請2-3為學生上來進行練習,最後以:所以過馬路要走哪裡呢?請學生回答,並在黑板上寫下走人行橫道來作為這個小環節的結束。

接下來,我會在螢幕上呈現第二張動畫圖片,在教室裡空出的演示區域中進行基本的場景佈置,用長繩將演示區分成兩個部分,以此來對兩條單向車道進行區分。請四位同學上來配合老師演示,讓兩位同學按照圖片上兩位小朋友的位置站好,並分別做出向左看、向右看的動作,另兩位同學扮演過往車輛,這時我會在一旁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過馬路時 ,何時向左看?何時向右看?以及為何要向左向右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與理解。接下來,我會請兩位同學來整體完成一下這一小規則,學生在完成一小步之後,我會在一旁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在完成過程中出現問題,我會從旁提醒,並讓他重新完成剛才發生錯誤的那一小步,再進行接下來的步驟。接下來,學生輪流自由上臺,進行演練,發生錯誤,我會暫停,由其他學生為他指出錯誤之處,掌握此項規則之後,將先看左、後看右,寫在黑板上,我一邊寫,學生一邊讀,加深印象,此環節結束。

最後,在剛才佈置的場景的基礎上,拿出人行橫道的模板,問學生:同學們,還記得這是什麼嗎?並重申第一條規則,以此喚起學生對第一條規則的記憶。將人行橫道模板放在演練區合適位置,請兩位同學跟在我的身後,排排隊過馬路,在過馬路的過程中再次重複這兩條規則;之後,我會請學生三三為一組,進行過馬路訓練,請學生自告奮勇做領頭羊帶學生過馬路,在學生們過馬路的過程中,我會從旁給予指導。在最後這一環節,對於部分學生我的要求是邊說規則邊進行過馬路演練,對於另一部分的學生,則只要求會做即可。

在兩個小環節和最後的整體運用方面,我所強調的主要是真實情境的模擬,通過真實情境的基本再現,使學生在此方面進行知識遷移便不會顯得那麼困難,由匯入引出,並通過三個環節的逐步開展,由此本堂課我的教學目標便很輕鬆的達成了。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6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寶寶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與朋友交換的好辦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 *各式玩具若干 *錄音機、磁帶

活動流程:

一、故事講述 引起興趣

(通過故事,讓寶寶積累交換的方法。) 師:寶寶們,今天侯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邊操作多媒體,講述故事。) 提問:小兔籃子裡原來只有蘿蔔,後來怎麼又有青菜和蘑菇了。

小兔是用了什麼好辦法換到青菜、蘑菇的?

二、實踐操作 獲取經驗 (嘗試經驗遷移,在實踐操作中獲取交換法。)

1、小白兔換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真高興。 今天帶來了許多禮物送給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要?每個寶寶上來選一份,好嗎?(自由選擇)

2、我們看看,得到了什麼禮物?喜歡嗎?讓我們玩一會兒。

3、 我們每個寶寶手上都有好玩的玩具,別的寶寶手上也有好玩的玩具。你們有沒有辦法既能玩到自己的玩具,又能玩到別人喜歡的玩具? (分享交換好辦法,提升經驗)

三、分享交流 體驗快樂 你剛才玩了什麼?你是用了什麼好辦法和小朋友交換到喜歡的玩具的?

剛才誰沒有換到玩具?你是怎麼跟他換的? 小結:寶寶今天都用了好辦法玩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本領真大,真聰明!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帶著玩具寶寶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故事:交換

小兔有三隻蘿蔔,它看到小山羊有綠綠的青菜,它就笑眯眯地對小山羊說:“小山羊,我用蘿蔔來換你的青菜,好嗎?”小山羊說:“好吧。”小白兔就用蘿蔔換了青菜,對小山羊說:“謝謝,謝謝。”小山羊說:“不用謝!”小白兔又看到小花豬有大大的蘑菇,它就對小花豬說:“小花豬,我的蘿蔔又紅又大,又甜又脆,而且不打農藥,是純綠色食品哦,我用蘿蔔來換你的蘑菇好嗎?”小花豬說:“好吧,我換給你。”小白兔用蘿蔔換了蘑菇,對小花豬說:“謝謝,謝謝。”小花豬說:“不用謝。”小白兔看到自己的籃子裡有蘿蔔、 有青菜、有蘑菇,高興地笑了。

幼兒園說課稿7

一、 課題的生成

一天,在餐後散步的活動中,我們全體師生坐在草地上,享受著陽光的洗禮。於是,我給大家講了“貓和老鼠”的故事,大家一致認為老鼠看見貓會逃會害怕,貓喜歡捉老鼠的關係,有一幼兒還邊念兒歌邊做手指遊戲。當時我就想除了用語言的形式表現貓和老鼠的關係,能否也用音樂遊戲的形式來表現貓和老鼠的關係呢?於是便生成了此活動。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有內容、有情節、有角色並帶有捕捉成分的容形象性、趣味性與一體的遊戲。幼兒非常喜歡。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話、對唱複習歌曲,進一步理解和表現角色不同的音樂形象(小貓——唯物、勇敢、神氣;小老鼠——機靈、害怕);

2、掌握遊戲規則,學做遊戲《小貓敲門》。

教學重難點:

根據歌詞內容,創造性的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重點:第一教時:在多種形式反覆的感受中,啟發幼兒用不同的音色及不同的強弱表現出小貓的威武、勇敢、神氣及小老鼠機靈、害怕的角色形象。學唱歌曲。

第二教時:唱熟歌曲,瞭解音樂及動作及規則的關係。學做遊戲。

三、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著。”活動中我力求達到“雙主體”的師幼互動,本次活動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情趣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

2、角色扮演法:根據歌曲內容提供貓和小老鼠的頭飾,讓幼兒自主地選擇並在遊戲中進行扮演角色。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多活動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此外,我將適時地採用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啟發提問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樂曲更深層次的理解,對音樂遊戲的更加熱愛,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二)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深刻。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使幼兒對音樂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錄音、小貓和老鼠的頭飾

五、教學過程

1、律動《貓和老鼠》:幼兒在貓的音樂伴奏下,按二分音符的節奏學貓走;聽到《老鼠的音樂》,用八分音符的節奏走路,表現賊溜溜的形象。

2、複習語言節奏:《小老鼠上燈臺》,要求幼兒口齒清楚,較有表情地邊念邊做動作。

小老鼠, 上燈臺, 偷油吃, 下不來,

喵喵喵, 貓來了, 嘰裡咕嚕, 滾下來。

3、發音練習:《小貓敲門》

1 3 1 3 5 5 5 ︱ 5 5 5 —︳

小貓 小貓 在敲 門 (幼兒)咚 咚 咚—

小老 鼠 聽見 了 5 5 5 5 5—‖

快快 快快 逃

4、複習歌曲:《小貓敲門》

(1)“今天,我要請小朋友來扮演小貓和小老鼠,小貓和小老鼠在一起可以玩什麼遊戲呢?”(小貓敲門)“我們先把這首歌唱好,遊戲才會玩得高興。”

(2)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跟老師一起唱歌。

(3)用對唱的形式複習歌曲。

(4)老師提問:

①“這首歌曲裡面還有兩句對話,老鼠是怎麼說的?小貓是怎麼說的?”

②“老鼠說話和小貓說話,聲音一樣嗎?為什麼老鼠的聲音輕,而小貓的聲音響呢?”(幼兒學說話,表現小貓和小老鼠說話時不同的語氣)

(5)完整演唱

5、幼兒扮演角色做遊戲

(1)幼兒扮演老鼠,老師扮演貓司令,提醒幼兒用動作表現出老鼠機靈害怕的樣子。

①老師:小老鼠可機靈了,但看見貓司令很害怕,從哪些動作中可以看出來?(輕聲說話、東竄西竄、速度很快等)

②師生共同遊戲一遍。

(2)幼兒扮演貓司令,老師扮演小老鼠,提醒幼兒:貓司令的動作是很神氣的,最後一聲“喵嗚”才能撲向老鼠。

①老師:貓司令真神氣,從哪些動作可以看出帽司令是很神氣的?(用力敲門、手拍胸脯、大聲說話等)

②師生共同遊戲一遍。

(3)幼兒按意願選擇角色,戴好頭飾分別扮演貓司令和老鼠,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4)幼兒再次遊戲。第二遍音樂的時候,小貓捉老鼠,老鼠可以蹲下躲避。

6、遊戲《黑貓警長》

“我們扮演黑貓警張,開著警車到別的地方去捉老鼠了!”幼兒扮演黑貓警長,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開著警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今天我選定的課題是幼兒園大班語言《七彩世界》主題裡的一個語言教育活動《調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經歷了小班、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更強了,他們不但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而且更對五彩繽紛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由自然界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藍藍的大海、綠綠的草地等景象的觀察及認識引發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怎麼來的?……通過《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遊戲起來更有趣。本活動有利於幫助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祕,培養幼兒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題,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3、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續編過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才開始萌芽,極易引起思維上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展示優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達和練習,我們作了以下準備:

(一)硬體準備

1、彩圖:蘋果、香蕉、彩虹、太陽、沙灘、大海等。

2、卡紙做的:七彩光寶寶。

(二)知識準備課前必須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演示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使主題活動得到深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討論法、嘗試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創編故事。通過幼兒互補學習,師幼合作來表現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2、演示法(欣賞作品)教師逐一出示(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彩寶寶讓幼兒辨認、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後提問:太陽公公有幾個光線寶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紅、橙、黃、綠、青、藍、紫)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

3、教師再次講故事、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們則嘗試了理解在先,欣賞在後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整欣賞,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取了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引其入勝。

(2)讓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傳遞給幼兒,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啟發幼兒討論光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已初步瞭解光線寶寶由七種顏色組成,教師再次以提問的方式給幼兒設疑,並啟發幼兒進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待幼兒討論完以後,教師小結光與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4)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幼兒聯絡生活中事物的顏色,嘗試續編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增進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選方式作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一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進行,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把教學的意圖、內容、形式有機的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聽結合、交流、表達的形式,使幼兒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9

一、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通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 ,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二、活動目標及其重難點解決策略。

1. 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2. 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點: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解決策略: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的感知兒歌中的動物形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難點:瞭解小袋鼠的羞是難為情。

解決策略:小班的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出示圖片袋鼠媽媽抱著小袋鼠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媽媽抱石難為情的,並在理解難為情的情況下,教師再說一個好聽的字“羞”,讓幼兒對羞產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動準備:根據兒歌內容繪製的教學結構圖,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樂《乖孩子》

三、 活動流程:

1、 感知圖譜,認識動物。

出示小鴨、小魚、小鳥,使幼兒對這些小動物產生興趣。

2、 分析圖譜,理解兒歌。

觀察小鴨和鴨媽媽;觀察小魚和魚媽媽;觀察小鳥和鳥媽媽;最後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媽媽。圖譜的出示,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整個圖譜說的是什麼事。

3、 學念兒歌,深化情感體驗。

(1)看圖完整欣賞兒歌。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2.看圖完整學念兒歌。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並做動作。

(3)小結:鼓勵小袋鼠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勸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媽媽抱。

4、 再次深化情感體驗。

最後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時幼兒園放學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並用背景音樂《乖孩子》。

幼兒園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們早已認識並喜愛的水果。我還採用了鹽用輔助材料,讓幼兒觀察物體在清水和鹽水兩種不同狀態的奇妙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小番茄在清水和鹽水的不同的奇特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簡單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兩個不同的實驗,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仔細觀察運用實驗得真知的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番茄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透明塑料瓶(紅色、藍色)、番茄、鹽、記錄表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祕密。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裡有一個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裡,番茄會怎樣?”

(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眾說紛紜,表達自己的觀點。)

2、記錄活動

介紹表格“小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

探索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記錄下來”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藍色瓶子的旁邊。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裡。”

3、操作活動

“請你們去做實驗,仔細觀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裡會怎麼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既提高了幼兒間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兒在實驗中興趣。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將你們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實驗結果。”

引導幼兒用“我發現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

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測活動

“現在再給你們一杯清水,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清水變成鹽水呢?”

(教師示範製作鹽水,這裡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請你們猜猜看將小番茄放在鹽水將會怎麼樣,將你們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5、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先將清水變成鹽水。

“請你們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

6、交流總結活動

總結實驗的結論: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小番茄在鹽水裡會浮在水面上。

7、總結,遷移

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

8、延伸活動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裡沉下去,放在鹽水裡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更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著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數鴨子》是一首說唱風格、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童謠歌曲。

歌詞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鴨群遊過大橋、興奮地數鴨子的情形。歌曲說唱結合,表現出兒童活潑可愛的天性,童趣盎然培養學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並能通過小組合作,以即興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聆聽音樂、模仿動物的叫聲,演唱歌曲,感受音樂中的小動物,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歌詞簡單易懂,適合5—6歲的兒童學習。

二、說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熟記歌詞,能夠掌握歌曲旋律。

2、技能目標:能夠會唱歌曲,能夠模仿鴨子叫聲並且模仿小鴨子。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樂觀情緒,體驗歌曲帶來的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故事、有關鴨子的音訊,歌曲。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為了體現教師與孩子的互動主體性,本次活動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

方式,教師與幼兒並共同學習與成長,主要採用以下教法:遊戲法:幼兒園活動要“寓教育於遊戲之中”,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遊戲緊密結合,能夠使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並讓幼兒結合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因此,採用遊戲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及手段。提問法:活動中的提問法是通過教師提問讓幼兒去回答,使幼兒對歌曲有更加深刻了瞭解,能夠理解的去學習歌曲,從而加深對歌曲的熟悉度,同時也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及興趣。角色扮演法:教師通過扮演鴨子媽媽,讓幼兒扮演小鴨子,能夠從歌曲中鍛鍊自己的手腳協調能力,並且充分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模仿能力,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二)說學法:《綱要》中提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因此主要採取以下學法:體驗法:讓幼兒通過學習小鴨子的叫聲以及扮演小鴨子,來初步瞭解鴨子,能夠使幼兒身體動起來,不是機械性的來背歌詞,使幼兒通過感官的方式來學習。觀察法:幼兒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來學習《數鴨子》的歌曲,並且知道鴨子的走路方式,能夠來主動模仿,加深對歌曲的認知度。嘗試法:當幼兒在活動中有學習小鴨子的不同叫聲時要給予鼓勵,用不同的方式去激發幼兒的不同想象,使幼兒的動作可以多樣化,不要拘泥於標準動作,扼殺幼兒的想象。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以歌曲貫穿始終,難度逐層遞增,以聽鴨子聲音並模仿——講有關鴨子的故事——觀看《數鴨子》視訊——角色扮演鴨子律動為主線,進行《數鴨子》的音樂教學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

設定情景:教室告訴幼兒今天班級來了一位新朋友,激發幼兒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設定,可以激發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參與興趣,使活動更富有情趣,不枯燥。

二、基本部分

(一)聽聽它是誰通過聽鴨子叫的音訊讓幼兒對鴨子有個初步的認識,從而能夠模仿鴨子叫的不同聲音,加深對鴨子的認知。

1、播放鴨子叫的音訊,讓幼兒猜猜它是誰

2、請一名幼兒來模仿鴨子的叫聲

3、提問幼兒鴨子的叫聲是不是相同的

4、讓幼兒模仿各種鴨子的不同叫聲。設計意圖:此環節為的是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對小鴨子有所瞭解。

(二)聰明的小鴨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夠加深對鴨子的喜愛。

1、教師講《聰明鴨子的故事》

2、故事結束後進行提問

3、說說為什麼喜歡鴨子設計意圖:此環節為的是培養幼兒愛心,讓幼兒建立對小動物的喜愛,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對小鴨子印象深刻。

(三)唱唱唱通過視訊的播放吸引幼兒的眼球,幼兒能夠對視訊播放的歌曲進行簡單的模仿。

1、教師播放《數鴨子》視訊

2、教師進行歌曲的指導

3、教師跟幼兒一起歌唱《數鴨子》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能夠使幼兒直觀的對歌詞有所瞭解,視訊的童趣效能夠吸引幼兒,並能使幼兒加以模仿。

(四)快樂的小鴨子教師對鴨子的動作進行講解,通過學習鍛鍊幼兒的手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啟發幼兒的想象力。

1、教師在播放的歌曲中交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2、教師啟發幼兒鴨子的不同走路方式

3、教師扮演鴨媽媽帶領幼兒扮演的小鴨子在教師裡玩耍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為的是鍛鍊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也能夠加深對歌曲的熟悉度。

三、結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小鴨子要和媽媽回家了,活動結束。

六、說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域中擺放鴨子的玩具,和圖片。

2、讓幼兒回家把學習的歌曲唱給家長聽。設計意圖:能夠加深對學習知識的鞏固以及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促進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

七、說活動特色

1、整個教學活動以《數鴨子》歌曲的學習為主線,把各個環節串聯在一起,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於幼兒學習掌握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

2、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藝術領域的目標,本活動的設計圍繞著幼兒的好奇心裡、極大的模仿性以及富有想象的創造性進行開展,充分的使幼兒的心裡得到了滿足,也使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幼兒園說課稿12

一、說學習學要分析

我園目前正在開展《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生活化的實踐》課題,在大班,我們主要以音樂欣賞為切入口開展音樂活動,小、中班我們主要以音樂遊戲為突破口進行一些探索。此次結合大班《我想飛》的主題活動,我們設計了這節音樂欣賞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欣賞音樂,使幼兒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美,制定了此目標。

1、欣賞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聲。

2、通過語言描述、傾聽音樂以及身體動作的參與,體驗歌曲和諧、舒緩的意境。

3、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感受想象的愉悅

三、說重難點活動重點--欣賞歌曲

感受歌曲的旋律,說出歌曲是柔和還是歡快等等。

活動難點:--體會歌曲的帶給自己的感受,根據歌曲身體自由加入動作。

四、說教法:

引導法,提問法,欣賞法,延伸法五、說過程《蟲兒飛》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優美,裡面的童聲合唱給人感覺比較舒緩、柔和。這節活動我們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幼兒園說課稿13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動手製作,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使幼兒充分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啟發幼兒大膽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蒜、牙籤、橡皮泥若干、錄音機、小木橋。

教學過程

重點:使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

1、試一試。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怎樣做呢?老師不教,需要你們自己動腦筋才能做成。現在請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讓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嗎?

2、做一做。

導語:我們來做一個大蒜小人,請你們用蒜當小人的身體,用橡皮泥、牙籤,把它變成一個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誰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穩。

(1)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製作。

(2)在製作過程中提醒幼兒: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嗎?為什麼?使幼兒在製作過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頭重腳輕B:兩邊重量不一樣C:兩腿間距離太近),從而調整自己的製作方法。

(3)提示幼兒:可讓小人站在小木橋上,更清楚地觀察操作結果。

3、說一說。

你是怎樣讓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大膽清楚地表述出來。

(2)老師在幼兒表述過程中,適時豐富“平衡”一詞。

4、玩一玩。

導語:看老師的小人和你們的小人有什麼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請你們也來試一試,讓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勵再次嘗試,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平衡現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長B。調整小棍位置C。加重底部重量

(3)讓小人隨音樂跳舞,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

(4)教師小結:今天你們用蒜做了一個會跳舞的小人,你們覺得好玩嗎?

這個小人是你們自己動腦筋做成的,你們真能幹!你們做的小人為什麼能站在手指上?(讓幼兒充分回答,知道物體上邊輕、下邊重或兩邊一樣重,才能站得穩,保持平衡。)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用到這個道理,請你們回去找一找,然後再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幼兒園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程序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遊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教師先來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見“附”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文章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雨中的森林擬人化,使植物和小動物都充滿了人情味,且意境相當優美。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適合大班幼兒欣賞。

選取這一教材是因為:

1、散文內容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散文語言優美、簡單,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欣賞、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語句。

3、遊戲溶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說學情: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本班幼兒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集體中發言時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有時表現為用詞不太恰當。因此本次活動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在活動中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做到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在口語表達方面有新的進步和突破。

三、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恰當運用各種詞彙,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聽、說、畫,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於參與遊戲表演,大膽想象。

四、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恰當運用詞彙,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利用環境和積極的教具(課件)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參與遊戲表演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五、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方面:

1、幼兒對秋雨的瞭解和認識。

2、幼兒事先找我和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

教具方面:

1、課件……森林背景圖(各種各樣的樹、芭蕉樹),小動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蟲、松鼠、小鳥、刺蝟、小蛛蛛等

2、動物頭飾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樹等。

六、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模仿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這我也會在下面的活動的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八、活動程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匯入活動。

(二)基本活動。

(三)創編活動。

(四)遊戲活動。

教學反思

教完《雨中的樹林》之後,我讓學生們仿寫,他們興趣盎然,寫了雨中的樹林就像仙境,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有動聽婉轉的歌聲。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樹林。給樹林增添了喜悅。樹林中的百鳥之王——百靈鳥,準備開一次“快樂鳥聲”的聯歡會。

眾鳥們聽到了這個訊息,紛紛來報名參加這次活動。報名好的鳥都到後臺去化妝了,烏鴉也聽到了這個訊息,心想:我的歌聲這麼動聽美妙,一定能獲獎。於是,烏鴉得意洋洋地報名去了,百靈鳥一件烏鴉這副模樣,就對烏鴉不滿地說:“就你這身打扮休想進去。”這時,烏鴉心裡想:你們不讓我進去,你們也休想完成這次“快樂鳥聲”的聯歡會。說幹就幹,烏鴉悄悄的走進了化妝間,他告訴孔雀:“布穀鳥在說你的壞話。”告訴鳳凰鳥:“孔雀在說你的壞話。”烏鴉還告訴了很多其他的鳥,很快,化妝室就鬧翻了天,大家都血淋淋的,傷痕累累,有的翅膀掉了許多羽毛,有的被啄傷了嗓子……

天上的仙女知道了這個訊息,立刻叫雨神下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後,受傷的鳥都恢復了健康,百靈鳥經過這次大雨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它對大家說:“我們要記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大家聽了都紛紛向對方道歉,向對方認錯。

在百靈鳥的支援下,比賽繼續進行,最後大家都獲得了成功,樹林裡又變得快樂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