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說課稿(通用3篇)

來源:才華庫 2.0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楊》說課稿(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楊》說課稿(通用3篇)

《白楊》說課稿1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讚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瞭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小五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通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通過丟擲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隻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匯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通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髮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為"直"、"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徵了什麼?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覆閱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徵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後,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後,父親為什麼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後會紮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後,你會為新疆做些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後,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小結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作業佈置

讓學生蒐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瞭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白楊》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國小語文教材中第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鄉接兩孩子上學,在往返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學習本課,可以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感染自己;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紮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知識目標)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借物喻人的寫法。(技能目標)

3、讓學生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白楊有哪些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與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達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四、說教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在閱讀時抓住人物的神態和對話描寫來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促進理解(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片投影,放錄影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本課主要以讀為主,通過朗讀-理解-再朗讀來理解課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說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為了重“學”;既要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習,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根據本文特點,我主要採用置疑、討論、交流、合作的方式來讀懂全文,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用情趣引發猜想。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讚》,文中讚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並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開啟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放手自讀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①聯絡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反覆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四)強化生字詞的認讀。

(五)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直奔情境

1、複習有關詞語。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圍繞話題對話交流

1、默讀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生思考:為什麼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麼理解的?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麼,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2、小組內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四體會寫法課內練筆

多麼令人敬佩的邊疆建設者們,讓我們把心中讚美的話寫下來吧。學生練筆後在全班交流。

《白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白楊》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同時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裡需要,就哪裡紮根、發芽、成長。課文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歌頌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

二、說教學目標:

1、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幷寫小練筆。

三、說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了解白楊是一種極普通的樹。

(二)檢查預習

有小主持人檢查詞語及本課主要寫了什麼?

(三)老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

首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白楊有什麼特點?抓住爸爸說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讀,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總結出白楊有三大特點:直、適應性強、不怕困難。然後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小白楊有沒有這樣的特點,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學生總結概括。

然後重點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通過課文段落: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學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對爸爸瞭解甚少。接著讓學生彙報蒐集的西部戰略資料,進一步瞭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及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有著怎樣的品質。總結出:他們同樣像白楊一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安家。體現出他們無私奉獻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從哪裡看出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一句話就很容易看出來。

最後,學生通過看板書,深入瞭解白楊和爸爸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完,老師總結,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緊接著出示小練筆,學生先交流然後練筆,最後一生說說自己的小練筆內容,學生評價,老師小結。

總結提升: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