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圖形的變換》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1

教材分析:

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它不僅是進行各種設計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對圖形變換的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並認識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學生分析: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都比三、四年級時有所增強,但他們對圖形的認識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圖形的變換也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的內容以學過很久了,難免有遺忘的現象。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於是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師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解決問題。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充分操作與實驗,讓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4張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學生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後請幾位學生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的交流很好,下面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用兩個三角形自己設計一個圖形,然後進行變換,並說一說它的變換過程。(學生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操作,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幾個同學上來演示他們設計的圖形,並說一說它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如果是經過旋轉組成的圖案,每旋轉一次,都應說一說是什麼圖形繞者哪一點旋轉的?

二、嘗試練習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並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和三角形,分別給四個三角形標上A、B、C、D,自己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進行圖形的變換,然後按照下面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學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讓同學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確,老師應給予肯定。

對於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

本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在圖形的變化中,同樣得到圖形的變換,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引出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無論是變換到(1)、(2),還是變換到(3)、(4),都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後再進行交流。

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後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三、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圖形的變換)。剛才你們都用了哪些學具來擺圖形呢?(三角形)。剛才同學們只用了2個或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下面,先請你們觀察老師變換的這個圖形。(師出示圖)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說一說左圖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轉得到右圖的。

學生操作並回答變換過程。

師:下面請拿出你們喜歡的七巧板, 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變換的圖形最多最美。記住,哪個同學變換好一個圖形,就與組裡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學生分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用七巧板變換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下課的時間到了,有許多同學沒來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圖形變換出來,沒關係,回去後,我們還可以繼續擺,繼續變,繼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在開展這一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七巧板中的部分圖形進行變換。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操作一些比較複雜圖形的變換。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課堂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把每種變換都探索出來並在課堂上展示,有的學生對可能還處在興趣盎然中,有的學生喜歡玩七巧板,讓學生在課後玩一玩七巧板正好彌補課內時間的不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鑽研數學的興趣。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5頁“圖形的變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並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難點:有條理地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學情分析:學生已在三年級和四年級認識了平移、軸對稱、旋轉,並會描述,對於表達平移的變換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表達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可能會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學時著重點放在學生對軸對稱的理解和對旋轉的度數的把握。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我採用以下教法:

在教學中,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圖形變換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圖形變換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欣賞美麗圖案,讓學生說說這些圖案是怎樣得到的?

2、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轉現象?

3、擺一擺,說一說:用你手中的三角形照樣子擺一擺,變一變,再說說是怎樣平移或者是怎樣旋轉地?然後請幾位學生展示。

4、師出示課件突出說明描述圖形平移和旋轉分別要注意的幾點。

5、揭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出示主題圖(1)(2)

思考操作: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形狀?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四個相同的 A 、 B 、 C 、 D 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活動二:教師呈現主題圖(2)(3)

思考操作: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四個相同的 A 、 B 、 C 、 D 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活動三:教師呈現主題圖(3)(4)

思考操作: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四個相同的 A 、 B 、 C 、 D 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活動四:教師呈現主題圖(4)(1)

思考操作: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四個相同的 A 、 B 、 C 、 D 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活動五:師生總結

通過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歸納總結出圖形變換的基本方法,以及每種方法特別要注意的要點。

第三個環節:拓展練習

四、說教學設計優缺點:

本節課設計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1、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

2、關注學生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本節設計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學時,對於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這樣有利於學生鞏固對平移或旋轉的認識,也有利於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通過各種方式,儘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師也能作為參與者,主動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存在問題:

1、學生看教師課件電腦演示操作時間較多,學生自己動手擺的時間相對較少。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後,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由於學校沒有實物展示臺,學生展示操作上存在較大的困難)

2、就平移和旋轉兩種運動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3、由於過多的重視學生的思維、語言、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這一環節時間佔得比例大了,如果課堂上能及時調整時間比例效果會好多了。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它不僅是進行各種設計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對圖形變換的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並認識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觀察對三種變換進行再認識,再理解,掌握它們的基本性質,會利用變換進行圖案設計。

(2).解決問題

進一步應用所掌握的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3).情感態度

學生經歷作圖設計、知識應用和內化等數學活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生動、靈活,積累一定的審美體驗,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數學應用生活當中。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對圖形變換形成知識體系並應用,難點是應用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靈活的解決有關問題。

學情分析

平移是學生七年級學的,軸對稱是八年級學的,旋轉是九年級學的,現在放到一起復習,學生肯定有知識遺忘或應用無處下手的現象,所以要引起學生的回憶和興趣,幫助他們形成知識體系,還要經過練習、總結形成能力,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動腦。

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1).貼近生活,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感悟學習.

(2).創設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任務思考學習.

(3).開放課堂,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中創新學習.

2.學法分析

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測一測,動一動、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自我檢測,發現錯誤,及時改正;互動合作、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讓學生充分理解圖形變換和基本性質,並會在實踐中應用。

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流程圖

活動1 活動2 活動3 活動4 活動5

合作交流

展現自我

知識回顧

自主複習

欣賞圖片

展示設計

自我檢測

小試牛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B

A

生活 數學 應用

通過這五個活動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

活動1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欣賞生活中有關圖形變換的圖片,(多媒體展示)教師啟發學生裡面蘊涵著什麼數學知識,由學生觀察得出,都是由一個基本圖案經過平移或軸對稱或旋轉變換形成的,由此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2 知識回顧,自主複習

動畫演示三種變換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引起回憶,由學生自己在學案上填一填,小組交流後再師生對照答案,及時改正錯誤、解決疑問,教師要總結:這三種變換都是全等變換。這個過程教師不是包辦代替者,而是引導者,合作者,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活動3 自我檢測,小試牛刀

圖形變換問題是近幾年的會考熱點之一,主觀題、客觀題都有,出題一般立意新穎,變化巧妙,所以我挑了4道出的比較巧又簡單的小題,讓學生作一個自我檢測,通過獨立動手動腦初步應用三種變換及其基本性質解決問題,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樹立進一步學好知識的信心。

活動4 欣賞圖片,展示設計

因為是複習課,學生有圖案設計的基礎,所以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設計,剪貼,在課上展示,並標上自己用到了哪些變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意識,更深的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美無處不在。

活動5 合作交流,展現自我

小組解決兩道中等難度的題,提倡多種解法。先個人深入思考,再小組交流,找到不同解法,最後由一些同學來當一當小老師,教師總結:第一題一種方法是利用平移前後兩個圖形的面積不變,一種方法是先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差,再利用平移前後的對應邊平行且相等,結合相似求出三角形的底與高。第二題是先把結論轉化為兩條線段的和與差,再利用旋轉前後的兩個圖形全等,結合正方形的知識去證需要的全等。這裡要滲透應用意識和轉化思想。

最後由教師總結圖形變換題型的應對策略,並佈置作業,要求學生進一步運用提高,繼續努力。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4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圖形的變換與座標》,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分析。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學期第24章的最後一節內容,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位似的基礎上,對位似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二次函式的平移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二次函式平移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點或圖形的變換引起的座標的變化規律,以及圖形上的點的座標的變化引起的圖形變換,並應用於實際問題中。

2、過程與方法:經歷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軸對稱、放大、縮小等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感受圖形上的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變化之間的關係,認識其應用價值。

三、 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著數學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之間的關係.

(重點是依據只有掌握了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之間的關係,才能理解和掌握圖形的變換與座標的變化。)

教學難點: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的規律。

(難點是依據圖形座標變化與圖形變換規律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及學法上談談我的看法。

四、 說教法

結合本節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探究式、以及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定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知道下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知識。

最後我具體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淡化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我用的是課本76頁的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回顧學過的知識,做好新知識的銜接。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到將一個圖形平移就是將這個圖形上重要的點進行平移,從而得出圖形平移後,座標的變化規律。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關於y軸對稱的點的座標變化有什麼規律?(學生口答)

問題

1、的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點對稱時座標的變化規律,為問題2圖形的對稱奠定基礎。淡化難點,使學生產生強勁的學習動力。

2、做出一個圖形關於Y軸的軸對稱圖形,並觀察新圖形的座標會發生什麼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後小組交流,總結規律)

問題2的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規律,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二:

1、是課本78頁的思考

問題一的設計意圖:一方面,回顧學過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面的問題2做鋪墊。

2、觀察三角形的頂點座標發生了什麼變化?(小組討論交流後彙報交流結果)

問題2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將上次探究的經驗應用於本問題的解決中,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三)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的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因此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主要採用表格讓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圖形的變換與座標

圖形變換座標變換規律

平移左減右加,下減上加

軸對稱關於誰對誰不變

位似

(原點是位似中心)原座標乘以位似比或位似比的相反數

(五)佈置作業:

針對九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對作業進行分層佈置,佈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我佈置的本節課的作業是:

必做:78頁1、2題

選做:在一次“尋寶”遊戲中,尋寶人已經找到了座標為A(4,5)和B(-4,5)的兩個點,並且知道藏寶地點座標為(2,3),除此之外還不知道2其他資訊,如何確定座標系找到“寶藏”?畫出圖形。

結束語: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本節課我採用集體討論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謝謝!

《圖形的變換》說課稿5

本課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結合例項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在四年級時,學生結合例項瞭解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以上基礎上進行的,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本課關鍵要通過具體例項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或軸對稱,能形成一個較複雜的圖形,並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起點我把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圍繞這三個基本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課始,先用生活中的各種圖案,說明圖形變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再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七巧板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和經歷平移與旋轉的空間變換,激發學生興趣,生成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興趣驅動,自主探究

1、動手操作,用一個三角形加深對平移與旋轉的認識。

先讓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做平移與旋轉的圖形變換,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

2、動手操作,用二個三角形通過平移或旋轉拼擺簡單圖案。

學生自己用二個三角形設計出一個圖案,通過平移或旋轉的辦法拼出圖案,並詳細說明平移或旋轉的步驟。

3、動手操作,拼擺四個三角形組成的指定圖案

學生按照指定圖案,用四個三角形拼擺圖形,通過拼擺詳細說明四個三角形的變換過程。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利用七巧板的變化多樣性,讓學生在電腦上拼擺設計出的圖形,讓學生充分體驗平移與旋轉的過程,並在拼擺的過程中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回顧內容,綜合小結

最後在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了經歷和體驗之後再讓學生通過專題學習,拓展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再通過本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的問題來回顧本課所學內容,並提出對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希望。

整課的設計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入手,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引入平移與旋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學習本課的內容,再利用學具讓學生經歷從一個三角形到四個三角形的變換過程,最後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專題學習和了解,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到深,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和形成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