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01W

一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說課稿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時,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同時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教學本文,要重視引導學生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組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在重點讀寫專案的訓練方面,它是前四組文訓練重點“體會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

(三)課時劃分:

本課的教學分為二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導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課時:精讀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總結全文。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3、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白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難點: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說教學理念的定位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這節課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定位為: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注重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3、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理念的定位,聯絡學生實際,我準備以“討論式教學”為主,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充分討論中,讓學生、教師、文字之間互動對話。同時,輔以“談話法”、“朗讀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說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具:

1、多媒體

2、板書內容的文字貼畫

3、寫著“小記者”和寫著“巴德·舒爾伯格”的牌子各一塊

4、記者證一份

學具:記者證若干

五、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舊課,設疑匯入

1、談話引入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讀出對比的語氣)。

2、學生簡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出示相關內容]

3、設疑匯入:“我既得到母親的讚揚,又受到父親的批評,究竟成年後‘我’對這兩種不同評價有什麼新的認識呢?”

【從課題入手,通過複習舊知,並設下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形成閱讀期待。】

(二)精讀課文,悟情明理

1、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出示]

(2)學生自讀課文並自由提出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的問題:

①“我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糟糕的詩。”句中“不得不”一詞說明了什麼?

②作者為什麼說“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③ “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④作者為什麼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⑤成年後,作者為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

⑥“‘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也是創新學習的開端。】

2、歸納整理,引出重點

(1)師生共同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性問題理解課文。[出示重點問題:成年後,作者為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

【在尊重學生個性選擇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引導,引出關鍵的問題,讓學生達成共識,使接下來的學習目標更明確。】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自主探究。

(2)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3)小組彙報交流情況。其他小組補充,教師相機點撥並板書。(見板書設計)

4、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讓學生在讀中深化理解。(自由讀、開火車讀、教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現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也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

5、現場採訪,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採訪他?不過巴迪先生有一個要求: [出示:

①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②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③“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

④我從心底裡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他請大家讀懂上面的句子,並能針對其中一個句子向他提個問題,他才會接受大家的採訪。同學們同意嗎?那就開始吧!

(2)學生自由讀句子,領悟句子的含義,並想好準備提出的問題。

(3)召開“‘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A、說明活動要求:[出示:“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①全班學生按意願分為兩組:一組當 “小記者” ,一組當“巴迪先生” 。

②採訪時,“巴迪先生”回答“小記者”提出的問題,一個“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補充。

B、展開採訪活動。

①把寫著“小記者”和寫著“巴德·舒爾伯格”的牌子分別擺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記者”的扮演者戴上記者證。

②教師示範採訪。

③學生進行採訪。[教師相機點選,對錶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④教師小結。

(4)感情朗讀重點句子,讀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讀、同桌互讀、擂臺賽讀、齊讀)

【創設“‘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現場採訪,意在激發學生的“讀悟”興趣,讓學生主動去“讀”、去“悟”。通過採訪,師生、生生靈活互動,真正實現與文字間的對話。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談一談:學了本文,自己有什麼收穫。

②說一說: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看到的、聽到的類似巴迪的事例說出來,和同學們分享。

2、小組交流、彙報。

3、以詩作結。

①出示現代詩《教育與孩子》,同時播放樂曲《愛的奉獻》。

②教師飽含激情地進行配樂朗誦。

③學生一齊配樂朗誦。

教育與孩子

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爭鬥;

嘲弄伴隨著孩子,他羞澀靦腆;

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倍增;

讚美伴隨著孩子,他鑑賞有方;

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常存;

分享伴隨著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