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9篇

來源:才華庫 2.6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說課稿範文彙總9篇

說課稿 篇1

說背景

今天的說課可能與以往有點不同,因為這次活動是以檢驗農遠工程運用而辦的。既然這樣,我覺得說課的內容應該著重於介紹如何利用農遠資源來上好一節課。今天我說課主題是:充分發揮農遠工程的作用,合理高效運用農遠資源。具體是通過《草原》一課實現的。課前我認真地查看了農遠下載下來的資料。在認真鑽研《教師用書》的基礎上合理借鑑了《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另外我還發現《草原》一課的課件比較適用,可以用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提高教學效率。美中不足的是與我的教學設計還有一點點出入。於是我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補充:添加了十幾幅草原的圖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我的說課內容。

說教材

《草原》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訪問內蒙古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寫下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及教材所處年段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民之間的情誼。

2、標畫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雲際、回味”等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目標的分解與時間安排: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重點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的特點,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讀出趣味。嘗試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領略草原的特點,陶冶愛美的情趣。

本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話句,更應該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藉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上課所採用的策略主要是朗讀、影象、交流、資料、製作手抄報,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創設好良好的網路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資訊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這種新的學習環境下,營造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為落實以上教法與學法,需要利用農遠資源上的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課件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拓展資訊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資訊量大、且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上課之前,我們首先來欣賞一首歌曲。播放農遠課件:放映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相機問學生說:這首歌寫了什麼?你們喜愛草原嗎?今天這節課和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在於:以優美動聽的草原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開課,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二)、初讀,揭示探究主題

1、請同學們一起來聽課文錄音。播放課件:課文錄音。聽完之後,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感受。老舍先生遊覽了草原,感受頗多。課文用哪句話概括出來了?——引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引導說說什麼是“何忍別”?

2、老舍先生為什麼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學生的回答大多在蒙古人熱情、草原風景美這些方面,於是我相機提出2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通過初讀課文,抓住中心句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結合。指明探究方向。

(三)、學生探究第一個問題。

1、播放課件出示這個問題:這是(_____)的草原。

2、我們先來欣賞草原風光圖。播放課件:草原風景圖。之後請同學看過的感受:你覺得這是怎樣的草原?

3、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請同學們仔細讀讀第一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然後把畫下來的句子美美地讀出來。

4、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我就相機追問:如果再讓填空,你會填什麼?可以是詞,也可以是句子。

學生的交流是隨意,但我會做到心中有數,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悟草原的美。比如說到“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時,我會引導再欣賞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小丘的形狀,理解柔美的意思。引導學生髮現到處都是綠色,小丘與草原沒有明顯的界限,正如作者所說:像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而且草原綠得很濃,濃得彷彿要滴下來,流到天邊去了。通過個人讀、有感情的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真正能通過品味文字感受到草原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美。

5、引導想象:此刻我們就站在這種可愛、美麗、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你最想幹什麼?

6、教師引讀:在這樣的境界裡,學生接著讀出來: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不僅我們如此,就連,學生接讀: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無窮的樂趣。師相機說:瞧,草原多美啊,連牛和馬也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

7、你們喜歡草原嗎?帶著我們的心情,來齊聲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

(這樣的設計在於:學生根據子問題,利用課件,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既領略到草原美景,又品味文字,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受到美的薰陶。)

(四)、學生探究第二個問題。

1、學生用心地讀二到四段,這個句子裡最想填的一個詞是什麼?我估計學生會說:熱情好客。

2、我接著問: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呢?把它畫下來,再多讀幾遍。

3、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考慮到學生的交流可能是沒有條理的,我會相機引導:草原人先怎麼樣?生回答迎接客人。我就相機板書:迎客。接著我又追問:他們是怎樣迎接客人的?從中看出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4、客人接到了,在蒙古包外,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我重點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通過帶上動作和表情反覆讀這句話,使學生從這兩個“再”,感受到草原人的熱情。

5、緊接著我們到了哪裡,他們又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呢?請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幹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引導說哪些向我們敬酒,怎麼敬的?然後通過反覆的讀這些喝酒的句子,體會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6、當學生們交流喝奶茶、聚餐、摔跤時,我會相機播放課件上的活動圖片。通過這些活動同樣能反應出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利用農遠資料庫和網路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增強視覺效果。自讀體悟,彙報交流,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行為上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著重體現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

(五)、體會情感,總結全文。

1、是啊,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熱情己深深地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在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麼,做什麼?

2、你們心中所有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出示農遠課件:——“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通過前面的探究,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地表達出來,既是對課文的深層理解,也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髮出內心由衷的讚歎,體會了客人們“何忍別”真實情感的流露,同時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六)、拓展創新,內化感悟

1、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課上網閱讀草原相關文章,瞭解草原新貌。

2、課後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關於“草原”的手抄報。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農村家庭很少有電腦,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本校網路教室的作用,獲取更多的網路資訊資源,進行閱讀,養成自覺地在資訊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從而啟用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探索新知的興趣。在辦手抄報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積累與表達結合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合作能力。)

五、說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意在突出:充分發揮農遠工程的作用,合理高效運用農遠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基於這樣的定位,我力求通過每一節語文課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高。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5課《中彩那天》。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

一、說教材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開篇課文。文章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通過精彩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一大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根據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及本課的特點制定了以下目標):

1.準確認讀“拮、寐”等6個生字,結合具體語境準確理解“拮据、夢寐以求”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把握主要內容。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神態、動作表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 將“初步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詞語表達情意的作用。”作為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本單元的主題是“以誠待人”,因此體會父親誠實、講信用的品質則是本課理解上的重點,理解“道德難題”之難,也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詞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內容和透過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上還存在一定難度,教學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教師根據學情恰當引導、啟發,在難點處巧設疑問,設定梯度,在重點處凸顯語言文字訓練,並及時總結提升寫法。

四、說學法

1. 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為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五、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2~3遍。

2.試著結合生活實際、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教師:自制課件。

(一)匯入新課,初讀課文。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四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一起讀課題──(齊讀)。析題,“中彩”就是指什麼?(生答後)文中的這個“彩”指的就是父親中的那輛(生:汽車)。圍繞著這輛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設計意圖:本課由課題匯入,通過解釋何為中彩來揭開此課的序幕,選擇小而巧的切入點,不僅讓學生學會關注課題,也很好地利用了課題這一文眼提綱挈領的作用,過渡到課文的整體感知。無痕而有效。】

(二)整體把握,學習生字詞。

1.學習生字詞。

(預設難讀的:拮据 夢寐以求 饋贈)

2.把握主要內容。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個別練說,指導方法。引導學生明白敘事性的課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同桌練說。

(4)小結。

【設計意圖: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的閱讀訓練重點,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詞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內容還存在難度,所以在此設計了一個問題梯度,教師根據學生已知的內容隨機點撥,指導方法,使“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這項訓練落到實處。】

(三)細讀課文,探究“道德難題”之難。

1.探究: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難呢?文章又是怎麼寫出父親“難”的表現的?

【設計意圖:“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了這一牽動全文的問題,則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提問,使教路、文路、學路三線合一。定準了這一閱讀的靶心,學生的探究閱讀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導向。】

2.自讀自悟,圈畫有關詞句。

【設計意圖:此環節安排學生默讀課文,圈畫重點詞句,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理念。默讀是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課中保證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默讀,獨立思考,閱讀圈畫,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交流彙報。

(1)抓相關詞句,探尋“難”的原因

◆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父親不知道是留下車,還是將車還給庫伯。)

◆ 是留還是還?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親,你有哪些理由為自己留下這輛車呢?先

別忙著舉手,請同學們再仔細地默讀一下課文,想想父親留車的理由。用波浪線

劃出相關的語句,明白了嗎?

【設計意圖:只有深入瞭解到父親留車的種種理由,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父親還車時的抉擇之難。】

舉例:

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生活很拮据。(重點品讀“拮据”)

句子二:他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重點品讀“夢寐以求”)

【設計意圖:學習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方法,並通過品讀詞語,體會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也為體會下文父親艱難抉擇的表現作鋪墊。】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段,側重指導語氣、語調、節奏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扣重點詞句,品析“難”的表現。

句子一:“不一會兒,我看見父親開著車從擁擠的人群中緩緩駛過。只是,他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重點扣住描寫神態的詞:“神情嚴肅”) 句子二:我幾次興奮地想上車與父親共享這幸福的時刻,都被他趕了下來。(重點扣住描寫動作的詞: “趕”)

句子三:母親讓我仔細辨別兩張彩票有什麼不同。我看了又看,終於看到中彩的那張右上角有鉛筆寫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

(重點扣住“擦”字,進一步體會父親的抉擇之難。)

【設計意圖:通過品析父親神態和動作描寫的語句,體會父親抉擇之難的心理,並領悟作者通過人物神態、動作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表達方法。】

(四)學習表達 ,深化理解(視時間機動)。

“我看了又看,終於看到中彩的那張右上角有鉛筆寫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從這一個“擦”字,我們感受到了父親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現在咱們反過來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時候,父親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情?什麼樣的動作呢?心裡想些什麼呢?咱們試著寫一寫。

父親終於拿起了橡皮,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明白課文寫了什麼,還要明白課文是怎麼寫的,引導學生領悟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本環節抓住文段的空白之處,引導想象父親當時的動作和神態,並遷移練筆,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來表達心理的方法。由說到寫循序漸進,進一步領悟父親的抉擇之難。

(五)總結存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作者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表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體會到了父親面臨道德難題的抉擇之難。那麼是什麼讓父親作出還車的最後決定呢?下節課再探討。

【設計意圖:教學內容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不求全、不違真。本節課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圍繞著父親的抉擇之難有所悟、有所得,然後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明確了下節課的學習重點。】

六、說板書設計: 中彩那天

道德難題

留 還

誠信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梅花魂》(板題),我主要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絡。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儲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讚美梅花來讚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物件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裡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瞭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二)說學法

我所教的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並以此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樸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默讀和朗讀課文,同學們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為引導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絡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二、說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字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湧動的激情,從而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遠端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訊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字走進生活。

具體的學法是: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資訊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地球災難及環保的資料。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質疑,學生間互相交流、討論,再結合遠端教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說教學程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激情——導學——實踐”等教學環節。

(一)激情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板書:只有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提示學生:是啊,媽媽,爸爸,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讓我們倍加珍惜與喜愛。但有一樣東西,它是我們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共同擁有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圓。估計學生會答:地球。),師(趁機引導):同學們答對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畫圓的地方,貼上地球圖)。接著,我就讓學生觀看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我問學生:“看了剛才的美景,你想對地球說什麼?”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課堂氣氛顯得輕鬆活潑,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導學

1、學生自學。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運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一讀。

(2)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學,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2、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相互正音。然後,再交流自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生小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學文做好準備。

3、師生共學。

在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藉機引導。

這裡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探究主題之一——地球可愛在哪裡

而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朗讀入手,去感受語言美。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導他們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說明、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後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2)探究主題之二——地球為什麼太容易破碎了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運用課件(影像),讓他們目睹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徑。看到美麗的地球傷痕累累,學生會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課件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

(3)探究主題之三——人類有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當選擇這一部分進行學習時,可引導學生抓住“至少”、“本來”等重點詞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語的準確性。接著,讓他們展開討論:“目前,人類還有可供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嗎?為什麼?”此時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彼此展開爭論,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說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並交流,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後,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

(1)製作一張環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藉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採用遠教資源與網路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臺,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並能結合影像資料,聯絡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對今後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正比例的意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西南師大版第十二冊第3單元的內容。本節教科書安排的是正比例,其內容主要是正比例的意義和正比例影象,並通過例1和例2介紹這些內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和比的知識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教材通過例項說明: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這兩種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另外從具體的資料中看出: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商)總是一定的,寫成關係式就是:y/x=k(一定)。引導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影象,並利用正比例影象解決問題,通過正比例意義的教學,向學生滲透初步的函式思想。

二、說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項,並進行交流。

2.通過探索正比例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事物中充滿著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3.通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教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

難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感受事物中充滿著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四、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比例的變化規律,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資料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資料,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說教法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利用舊知構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結的方法等等。例1利用小區收水費的事件,引導學生體會在單價一定的前提下水費隨用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並根據這種規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義。為了便於學生髮現規律,用表格分戶把用水量和水費對應起來,使學生一看就容易發現“用水量擴大幾倍,水費就擴大幾倍”的變化規律。例2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影象,並利用正比例影象解決問題,與傳統的國小數學教科書相比較,這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教科書仍然用實際問題引入,通過小麥和麵粉之間的正比例關係引出影象,教科書只作了在方格紙上描小麥質量和麵粉質量對應點,並連線表示兩者之間正比例關係的方法提示,而正比例影象包括描點、連線等步驟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重要的結論教科書都沒有將結果寫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概括出來。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間。首先是正比例的意義,我讓學生根據兩個具體事例通過討論交流,從三個方面得出概念的內涵。其次,正比例影象教科書不僅讓學生在方格紙上作圖,同時還通過問題“觀察上圖,你發現了什麼?”向學生提出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其影象去探究正比例中兩個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趨勢。

六、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學會思考教師要設計好問題,學會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表格和影象,學會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說,並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說,善於說。

七、說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匯入新課

二、引導觀察,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升

四、全課小結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此活動選材於生活,報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他們用舊報紙做手工,做紙球鍛鍊身體,還可以撕成碎片做紙漿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孩子們對於報紙非常感興趣。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而近階段我們在學習5的組成和分類的知識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由此產生了大班計算活動——《看報學數》。

二、說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看報紙,玩報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數、學分類及組成。

2、初步學習統計,能正確地記錄。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為幼兒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統計報紙上文章數、廣告數、圖片數,並學習正確記錄。通過孩子自己的嘗試、操作和集體評價,使

幼兒的分類經驗,統計經驗得到整理。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利用報紙這樣輔助材料,更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統計、分類並記錄,主要是看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知識。第二次是讓幼兒互相檢查,集體評價,讓幼兒的統計,分類經驗得到提高。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二個大環節中,我就讓幼兒拿報紙搭小橋,蹦蹦跳跳過小橋。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僅進一步理解了5的組成,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數數,分類,表格記錄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已有的經驗,初步區分文章、圖片和廣告。活動一開始

教師就出示一張報紙,讓幼兒說說報紙上有什麼?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接下來,再說說什麼是文章、圖片、廣告,找找有幾篇文章,幾幅圖,幾個廣告,並做分類記錄。

2、互相檢查,集體評價。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安排孩子互相檢查,發現問題後大家討論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將孩子獲得的零碎的經驗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作一概括。

3、修改記錄。幼兒的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在幼兒嘗試過後要求幼兒說一說。同時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允許他們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

4、遊戲體驗。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經過分類記錄後,在遊戲的過程中,按照報紙的橫豎排列方式列出分合式,複習5的組成。讓幼兒有更深的印象,在輕鬆的遊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語言活動《彩色的夢》。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重點難點、說活動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夢是幼兒常常會做的,談論起來更有話題,能激發幼兒興趣。《彩色的夢》這首兒歌內容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也正符合《指南》中所提出的:“給幼兒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或模仿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情感、技能三個維度的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2、能力目標: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並進行仿編。

3、情感目標:感受兒歌的意境美,體驗創編的樂趣。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及小班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於: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並進行仿編。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服務的為使教學活動呈現趣味性和綜合性,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引導幼兒熟悉相關事物的色彩。

2、物質準備:《彩色的夢》錄音;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頭飾及課件。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利於幼兒表演和看清楚示範。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法,引導法,互動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

對於這幾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再現兒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加以角色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

2、學法:

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活動中,根據詩歌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特點,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引發幼兒對詩歌的喜愛,而幼兒也將通過大膽發言、情境表演等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六、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語言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智力、能力的發展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綜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基本流程為:

1、出示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

2、利用多媒體,完整學習兒歌。

3、複述兒歌,引導幼兒瞭解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4、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朗誦兒歌。

5、擴充套件想象,仿編兒歌。

一)、出示小草、紅花、白雲的立體教具,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草,並進行提問“大家猜猜看,他們都做了什麼夢?他們的夢會是什麼顏色的?”提問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一種交流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有效的提問是啟用、拓展幼兒思路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立體教具,多媒體,完整學習兒歌。

(1)引導觀察小草的顏色,提出問題:“小草在幹什麼,它做得什麼夢,夢是什麼顏色的?”然後鼓勵引導幼兒嘗試說出“小草愛做夢,夢是縷縷的”。《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這個環節就是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鞏固並獲取新知識。接下來我將依次用同樣的方式來進行後面兒歌的學習。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理解兒歌,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兒歌的完整性,從而直觀的理解了兒歌。

(2)在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前提下,我又引導幼兒學一學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動作,以此來加深幼兒對兒歌記憶。

(3)播放教學視訊,完整欣賞兒歌。

3、、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朗誦兒歌。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並戴上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頭飾,分別扮演兒歌中的角色。綱要中指出鼓勵有用繪畫,表演等方式來表達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通過幼兒分角色的表演,既增加了他們對兒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4、擴充套件想象,仿編兒歌。出示紫色的小鳥,然後鼓勵幼兒試著用兒歌中的語言模式進行仿編,由於幼兒個體的發展水平有差異,能力有大小,因此在此環節我做了兩個準備,對於能力弱的幼兒,我將引導鼓勵他們嘗試顏色上的仿編,如,小鳥愛做夢,夢是紫紫的;而對能力稍強的幼兒,我將引導幫助他們嘗試小鳥生活環境的創編,如小鳥愛做夢,夢是藍藍的。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也讓幼兒的水平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七、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到教室,回到家,去到戶外找一找還有誰會做夢,它們的夢是什麼顏色的?活動延伸是教學活動的一個延續,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去探索,不僅有利於幼兒的活動興趣得到延續,還將有利於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有的自主創新能力。

八、小結

本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觀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使一個教學活動取得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口算除法》是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表內乘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的口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除法的估算和筆算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並能正確熟練的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和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以及掌握演算法的多樣化。

四、教學難點:

如何使每位學生經歷口算算理的探究過程。

五、教法:

1、引導自學法。

2、引導發現法。

3、組織討論法。

4、組織練習法。

5、創設情境法。

6、引導探究法。

六、學法:

1、自主發現法。

2、小組合作交流法。

七、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敢於嘗試,應用新知。

4、知識外延,拓展訓練。

主要教學過程:

1、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理解算理,用故事匯入法創設一則樂於助人的小故事,創設三個問題情境。

2、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本節課,我儘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點理解這種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在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通過“說”來加深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

3、嘗試讓學生用所得的新知解決第二個問題。“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4、知識的拓展、外延,(練習)。

八、作業

課後練習。

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目標:

1、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經驗,理解“憧憬”“垂頭喪氣”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3、體會小夥伴做、放、找風箏時的“幸福”;學習小夥伴們在傷心失望時仍然充滿希望,不斷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三、學習方式

1、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之能和諧發展。”我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個人朗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進行朗讀評價。

四、教學思路:

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用多種方法讀書,以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根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將本課設計為如下環節:

1、聯絡生活經驗,匯入“風箏”。

“誰願意把自己放風箏的心情跟大家說說?” “放風箏給童年的“我們”帶來了哪些樂趣?留下了什麼深刻的印象呢?”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2、感受“憧憬”,體會讀書。

引導學生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做風箏

(2)放風箏。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課件出示以下句子:

“我們急切地盼望能找到它,讓我們一起去找找風箏吧。”

學生默讀句子,提出疑問。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在什麼情況下,你才會垂頭喪氣?” ③學生連起來自由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 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小組內讀一讀。

課件出示: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齊讀)

3、引導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

“故事的結尾沒有說我們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風箏,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同學們,找到‘我們’的‘幸福鳥’ 了嗎?我們僅僅是為了尋找一隻風箏嗎?還在尋找什麼呢?”

學生展開想象,小組交流。

4、總結全文

(結合板書),我們在尋找幸福鳥帶給我們的快樂、幸福和憧憬,我們是在尋找我們幸福的寄託!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我們的“幸福鳥”。

師生齊讀最後一段,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