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學生科學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3W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一)

幼兒園大班學生科學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前幾天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汽車開過高架,孩子們都很興奮的說上橋了上橋了,於是我問這是什麼橋?孩子們有的就說是高架橋。路上我們還遇到了很多別的橋,特別是太戶大橋和公園裡的小木橋等等,一路上我引導孩子們觀察這些橋。作為水城的蘇州,橋是我們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築物,於是我建議孩子們回去蒐集各種各樣的橋,去找找看有些什麼橋?作為大班的孩子,對橋是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因此我針對這些情況決定將孩子們對與橋的興趣引入到我們的課堂之中,並指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各樣的橋以及與人們的關係。

2、瞭解橋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的建造材料和橋的各種功用。

3、對各種各樣的橋有興趣,能夠積極的參加討論和探索。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瞭解橋的不同外形特徵、使用的不同建築材料和橋的各種功用。

活動的準備是為了活動目標更好的得到實現,因此所有的活動準備都是圍繞活動的目標而選擇的:活動之前利用建構遊戲和幼兒一起搭建一些橋樑並將他們拜訪成列在活動場地上關於各種各樣的橋的cd音像製品幼兒蒐集的關於橋的圖片和模型等等以及去春遊時拍攝的關於橋的照片

二、說說教法和學法

對於這個活動幼兒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作為孩子學習中的支持者、和作者和引導者,我主要採用的是情境法,給與孩子一個情境,然後在整個活動中貫穿以交流討論法、觀察法和啟發聯想法讓孩子在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形成對橋樑的初步印象。在解決活動的重難點的時候我是先讓孩子觀察橋樑的各種形狀,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橋樑的形狀引申到橋的建築材料和使用功能,在這個過程中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讓孩子通過感知、回憶聯想等方法經過提煉形成新的經驗,讓幼兒在湖動和開放的活動中發展觀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

三、說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參觀模型展覽引起幼兒對橋興趣——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橋,並知道橋的建造材料——知道橋的各種功用並引發幼兒對於橋的觀察興趣和思考

1、參觀橋的模型展覽。

小朋友排好隊,象春遊一樣,教師發出嘟嘟嘟的聲音表示開著小汽車對小朋友說我們做上汽車一起去玩好嗎?以一種遊戲的情景匯入,能夠引起幼兒對於活動的關注。一邊開,一邊引導幼兒看模型,問這是什麼橋啊?模型中有太湖大橋和高架橋以及九曲橋等,這些模型是幼兒帶來和與教師共同製作的,所以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橋,完全能夠說出來也就能夠激發幼兒說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橋

幼兒坐在橋的旁邊,說說看到的那些橋是什麼樣子的?是用什麼做的?在春遊的時候,孩子們對於太湖大橋等有著很好的比喻,現在請他們再講一遍,他們會很積極。對延伸到下面的問題起著很好的引子作用:那你還見過什麼橋?是什麼樣的?是用什麼做的?請幼兒來說說。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或者是在電腦上展示。孩子們對橋進行過蒐集和觀察活動,因此他們對於橋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有話說。同時,在述說橋是什麼材料做的時候,對於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要求他將教師的.問題一起回答,但是對於個別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他還不能將這些問題一起說出來,那麼就相應的提醒一下,比如那他是什麼做的呢?在讓幼兒說橋象什麼而是後有的橋比較特別,比如黃浦大橋,有的孩子或許會說象琴,有的會說象扇子,等等,對於幼兒的大膽想象要給與表揚和肯定。

3、瞭解橋的主要功用,印發幼兒對於橋的觀察興趣和思考

我們的橋有各種不同形狀,有的象什麼有的象什麼,有的又象什麼,運用複式句來總結,有的是木頭做的,有的是用水泥澆注的,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又是用鋼絲切所做的,那這些橋有什麼用?引起幼兒對於橋功能的思考。孩子們在說橋的功能的時候大多數說的都可能是橋上可以開汽車,可以走人,有的橋可以通過火車,孩子們的回答是很籠統的,沒有準確的分類,於是我會問是不是所有的橋都可以讓汽車和人一起走呢?因幼兒對於橋的分類,因為孩子們已經有了高架上只可以走汽車,人行橋上只可以走人的經驗,所以一提問,孩子們馬上就會說出不是的,當孩子知道有的橋只能走人,有的橋只能通過汽車後,問為什麼有的只能通過汽車,有的只能讓人走呢?通過讓孩子思考討論,知道將橋的功能具體化後可以改善我們現在的交通擁擠的狀況。最後,活動結束的時候,教師小結:我們的橋幫助我們改善了交通狀況,讓我們不同地方的人聯絡更方便,而且那麼漂亮的橋也美化了我們的環境,你想不想來設計一座漂亮的橋呢?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想設計什麼樣的橋?

四、延伸活動

在讓孩子對橋有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後,就帶領幼兒去把自己設計的橋畫下下來,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自主活動的手工區,可以專門開闢一個橋樑設計院的遊戲,同時還可以配合建構區的積木,讓孩子們去構建自己的橋。使孩子們對橋的興趣得以延續,並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將科學活動和美術活動等進行有機的整合。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旋轉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有一定的探究欲和求知慾,對身邊的各種旋轉現象充滿興趣。本節活動巧妙地藉助小風扇為工具,擷取紙盤旋轉為切入點,以分組合作、闖關的形式,讓孩子在大膽的操作和探究中進行觀察、比較、總結規律,在發現小紙盤旋轉祕密的同時鍛鍊了幼兒判斷、推理、驗證等思維能力,增強了幼兒的團隊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旋轉的東西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幼兒對活動的需要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結合大班科學活動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紙盤旋轉後,顏色、形狀都可能會發生改變。

2、能仔細觀察、大膽推測,並積極的動手探索,求證答案。

3、體驗與朋友合作參與競賽遊戲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各色的紙盤,為幼兒人手準備了一個小風扇,在拆除了風扇頭的基礎上,我給風扇頭做了簡單的設計,讓幼兒在使用風扇的基礎上更具有安全性。同時,為了配合我的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我還製作了課件,插入了一些正在旋轉的視訊,讓幼兒有效的進行探索。

四、說教學方法:

1、觀察法:

科學活動是一個注重觀察的活動。本活動就是引導幼兒在觀察視訊中旋轉的紙盤顏色、形狀的變化,以此來讓幼兒感受、探索顏色及形狀可能會發生的變化。

2、遊戲法:

結合我園的課題研究《幼兒園遊戲化的實踐與研究》,我在本節活動中採取了競賽的遊戲方式,設計了一個闖關環節,這個環節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的孩子喜歡以競賽的模式開始的活動。通過這個模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以便於更好的開展活動。

3、探索操作法在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闖關活動和一個設計紙盤的活動,分別讓幼兒探索紙盤在高速旋轉中產生的顏色變化,在操作活動中引導幼兒更進一步的瞭解旋轉中色彩的變化,讓幼兒自主探究並發現旋轉中顏色的神奇變化。

五、說教學流程:

1、關注興趣點,激發幼兒興趣:

結合季節特徵,夏天小朋友們都會用到電動小風扇來解暑,孩子們也很喜歡這種工具,大多時候孩子們只是用風扇來解暑,沒有想到過利用小風扇來感受色彩的變化。通過本次活動,我以改裝的電動小風扇為工具帶動紙盤旋轉,能夠有效的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及探究慾望。同時,在提供的各色紙盤中,能夠幫助幼兒在玩玩轉轉的過程中發現不同顏色、不同面積、不同形狀、不同圖案在旋轉之後的所發生的變化,為闖關遊戲環節做好經驗準備。

2、創設遊戲化情境,增強探索慾望:

以情景化、遊戲化競賽模式開展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學習特點,使整個活動充滿趣味,比較容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闖關遊戲,相互協商、分工協作、取長補短,最終完成任務,在鍛鍊幼兒合作能力的同時使合作既成為學習的手段,又成為學習的目的。每一次的闖關活動,都是在孩子們的猜想和實踐中完成的。有人會獲得成功,也有人可能會面對失敗。但是教師最重要的設計意圖是想幫助孩子們學習用一種科學認識周圍事物的態度來觀察生活,學習運用進行驗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形成一種"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的科學的態度。整個活動以競賽為主線,共安排了四次闖關遊戲,每次闖關都緊緊圍繞目標展開,環環相扣,逐步深入,使難度不斷加深。同時每次闖關都分為"呈現問題"-"提出假設"-"動手驗證"-"交流討論"四步驟,始終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走入活動,帶著問題離開,以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興趣和願望。

3、選出"旋轉王",滿足好勝心理:

不管在什麼時期,對於孩子的自信、好勝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活動中最有價值的成分都是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人都是靠自身的心理力量來啟動熱情、鍛鍊意志、發展智力、獲取知識的。有了好勝心孩子才可能步步攀高。本環節,我請幼兒在小組競賽後,分別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探索發現,使幼兒意識到顏色的變化,從而引出對顏色的認識,掌握一些常見顏色間的變化,最終選取遊戲的"旋轉王".

六、活動綜述:

在整節教學活動中,我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有效調動後,引導孩子們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以此來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操作之後我請每組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幼兒知道紙盤旋轉後,顏色、形狀都可能會發生改變。能仔細觀察、大膽推測,並積極的動手探索,求證答案;能夠體驗競賽遊戲的樂趣,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驗。

一節好的科學活動不僅需要老師的有效引導,更需要良好的教學氛圍。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境與自主探索活動中探尋旋轉及色彩的變化,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根據視訊提供的旋轉中的紙盤,自己設計與旋轉方式一致的紙盤,則是本節活動的一個亮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三)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省編教材領域《沉與浮》。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活動準備、說教法、說活動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

一、說教材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觀念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自然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實踐物件。幼兒天生愛好玩水。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一天都離不開水,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親自動手實驗操作,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實驗探索。通過經驗交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實驗結果。培養幼兒團結、協助的學習意識,學會了用多種實驗方式來操作、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說目標

根據農村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來促進幼兒實驗認識、操作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培養每個幼兒都樂於動手,樂於探索的興趣。特制定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感知水的浮力能把物體向上託。

2.發展發散思維和動腦動手實驗的能力,並學習記錄實驗的結果。

3.樂於和同伴交流經驗,培養幼兒團結協助的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提供豐富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來親自動手操作實踐。我做了如下準備。

1.每四張桌子放一個注入水的大水盆,()以及積木、泡沫、鈕釦、橡皮泥、玻璃珠、木珠、皮球、小石子、鐵釘、塑料瓶、乒乓球、樹葉、海綿、羽毛及各種紙。

2.記錄材料:標有下沉上浮標記的記錄卡、筆。

四、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實驗操作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主動、自願參與而成為活動的主人。

1.操作實驗法:這是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的沉與浮的祕密。

2.演示法:如何使用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老師要一邊講解一邊演示,能較好地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

3.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討論、交流提供依據。

4.歸類法: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分類,得出沉浮的答案。這種方法能幫助幼兒理解某些物體的性質。

5.比較法:老師利用同樣大的物體進行干與溼做比較,使幼兒對物體更加了解。

6.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組織幼兒進行探索、交流,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體現在師幼互動、幼幼互動。

五、說活動過程

1.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品,讓幼兒們猜猜,這些物品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測做記錄。如,你認為會沉下去的物品,就畫在水波浪以下;你認為會浮起來的物品,畫在水波浪上面。

實驗(一)讓幼兒把準備好的物品輪流逐個投入水中,老師引導觀察。

A.物品浮在水上,哪些物品沉入水底。

B.水面的物品名稱以及是用材料做成的?沉到水底的物品名稱及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讓幼兒用手把浮起來的東西壓到水底,然後把手鬆開,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能沉到水底,請幼兒再用手託一沉下去的東西,然後把手鬆開,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能浮起來。

2.認識活動:通過實驗,引導幼兒得出結論,物品放在水裡不是浮就是沉。老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

3.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沉與浮的物品歸類放在兩個大盆裡。讓幼兒對物品的沉浮性質加深認識。

實驗(二)

將幹紙團、海綿、布條輕輕放在水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品漸漸沉到水底的現象。

師引導討論問題:紙團、海綿、布條剛放在水面時是什麼樣?過來一會兒呢?

師小結:紙團、海綿、布條剛放在水面時是浮在水面上的,慢慢地吸收了水,變重了,所以就沉到水底。

4.比較活動:讓幼兒比較乾的紙團、海綿、布條和溼的紙團、海綿、布條的重量。

實驗(三)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把實驗時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到水底;使沉到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上。

5.交流總結活動:老師引導幼兒說說記錄表,你是如何操作,你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帶著實驗(三)這個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發現更深的原因。

6.延伸活動

A.織幼兒觀察浮標的錄影資料,觀察浮標的特性,思考在江河裡放浮標有什麼作用?

B.引導幼兒製作浮標。如:在一個乒乓球上挖一個洞,在球內放一塊膠泥,膠泥上插一面紅旗,浮標就做好了,探索膠泥數量與浮標穩定性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