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變化的蔬果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61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能變化的蔬果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能變化的蔬果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徵整合,即變成一隻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隻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隻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蔥跟的外形特徵組合成以為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並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在這裡,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嚮導和啟迪。鑑於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豔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誇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線、拼、插等方法,設計製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並善於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並能用多種製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佈置場景、實物展示臺、蔬果、刀、菜板、牙籤、照相機、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說教法

情景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操作實踐法

六、說學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創造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著,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七、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讓學生參觀蔬果作品展示圖,講解示圖內容中的基本做法即體現出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示範——新授蔬果造型,採用當堂講授,現場示範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實踐上的重難點。

1、提問講解——示範過程中,到關鍵時刻就採取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巧妙聯想。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2、創作——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所構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同時並提醒和觀察學生的`安全問題)

3、展評——然後逐個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講臺來展示,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教師可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說一說誰的作品最具有想象力?誰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狀、顏色、花紋等結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學生的作品逐個用相機拍照後,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供給大家欣賞和借鑑,同時也給大家留個紀念。

5、衛生——最後督促學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師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6、課後拓展:鼓勵學生把這節刻所學的蔬果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為家庭聚會時設計製作一個果蔬拼盤等。

小結: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