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來源:才華庫 1.4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分析:

牛津版5B Unit6 《At a PE lesson》圍繞一節體育課展開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關於身體部位的單詞head, hand, shoulder…和四會句型Put…on…,Touch…with…,並能按指令迅速做出反應。 下面我就說說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說課。

教學目的:(分為三個方面)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了解並運用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Turn left. Jum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這些都是有關於體育課的活動口令,通過學生對句型的理解,能熟練的運用句型來說口令,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2 能力目標

通過對句型的***練,能自己發口令並表演相應動作。能做小老師,對全班同學發口令。

3 情感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小組比賽等形式來增加課堂的積極性。並讓學生在邊說邊動的課堂中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把英語和體育相結合也是這堂課的特點之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句型:stand in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p up and down…times. Put your feet together.這些句型都是關於體育課的口令練習,在理解句意的同時要快速的反映出其動作。英語的表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引導,動作來增加學生的理解力。培養他們樂於表達,樂於參與的興趣。

說教法: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這樣的教法:

1."任務型"教法。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2.遊戲法教學。通過唱歌、遊戲及體態語言啟發誘導學生完成本課任務。、

說學法 :

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發展思維,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這樣一來方便了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另外本課我指導學生通過聽說訓練、語言交際訓練、師生互動交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創造鍛鍊的機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小詩匯入課堂,使學生盼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At a PE lesson》中,要求學生掌握一些關於人體部位的單詞。上課伊始,我課件播放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螢幕上許多卡通小人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在學生饒有興致地跟著哼唱做動作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新授單詞 shoulder,knee and toe。 在這種狀況下,孩子的情感被調動,同時由於新得內容的出現,興趣來了,孩子一個個躍躍欲試,期盼著學習這堂新課。

二 、活動遊戲貫穿課堂,使學生樂學

英語是一門基礎性的交際學科,學習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著名的外語專家章兼中教授曾經說過"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它當時的情景和實踐的基礎,否則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英語作為我國的第二語言,由於它缺乏語言獨有的情景和實踐的基礎,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非常重要。新授的內容我主要創設了"體育課"這一情景,將整堂課設計為一堂活動課,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也就活起來了。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樂學英語,我作了以下的一些設計:

1. 親生體驗學單詞:歌曲結束後主要呈現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教師以Where are his feet/hands? Where 's his head/left hand/right?幫助學生感受並掌握身體部位名稱。

2. 師生交談引話題:掌握身體部位名稱後主要用對話What subject do you like?引出課堂標題 At a PE lesson.之進行touch遊戲,再次讓學生全員參與,邊說chant邊做動作。這個遊戲也引出句型touch…with…

3. 手勢動作學口令:主要採用了老師引導、手勢的方法,首先讓學生來感知句子的意思,再次讓學生動起來做動作,然後再讓他們說說句子,最後達到邊說邊做的效果。用這樣的循序漸進的步驟讓學生一步步學會這些口令。

4. 師生互動練口令:在學完基本口令後,我穿插了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發給學生哨子,讓學生來做小老師,學生也可以向老師發口令。老師和學生一起的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5. 小組比賽爭第一:進行小組比賽的環節,讓學生在競爭中來嚐到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喜歡類似這樣的比賽,小組的合作體現了團隊精神,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競爭。除小組比賽外,以"You are out"的遊戲方式,判別哪個同學的反應最敏捷,知識學得最牢固。

三、 才藝技能展示課堂,使學生善學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英語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設計出拓展性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完《At a PE lesson》後,作業設計這塊,我讓學生用學過的指令編一套課間操。他們可以三五成群,邊說口令邊做動作,編出令人滿意的課間操。這一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也使課堂教學得到了延伸。

綜上所述,我圍繞新課標,從學生主體出發,在課堂中學,在生活中用。使課堂活動化,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來學習,提高他們口語的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提高其學習能力。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首新詩,本單元編選《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給人的整體閱讀印象。而《天上的街市》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著詩人的嚮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於是想象便在作者一連串的聯想當中放飛了,而這個聯想的“中介”便是比喻。“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兩個比喻,兩層聯想,把我們引進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3)《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全新詮釋,這個反傳統的創作,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編入本單元的第一篇,因為它很好體現新詩的特點,它能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新詩的領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及本課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2)嘗試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4)領略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由於文字上沒有障礙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對詩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過來要埋怨新詩“沒勁”。這首詩節奏和諧,音韻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語言清新樸素,描繪出一幅浪漫溫馨的天國樂圖。根據這一提示,教學目標(1)(2)應確定為本課重點。在朗讀中感受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詩讀歌的豐富內涵來。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為了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適當介紹詩人在創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後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緒,以幫助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的圖畫美,在朗讀中品析詩歌的情感美。(指導誦讀)。

(3)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天上的街市》有豐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

(4)比較——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做比較,從兩者生活狀況的不同上去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學手段上,採用配樂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理解。誦讀時注意節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

(3)比較法。比較詩歌與民間傳說的異同,瞭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說教學程式

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為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式的。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用民間故事匯入。教師或學生講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著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裡,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在學生積極性已被調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的情況下,我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通過朗讀,理解領悟全詩,立意在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三)、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詩歌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通過讀來領會內容、探索問題。為了能抓住實質問題,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讀帶或老師的範讀,然後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重音。

(3)、配鋼琴曲《星空》,全班小聲讀,享受詩歌的音樂美。

2、想讀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外收集的關於星空的想象的傳說、故事、詩文。

(2)、教師示範(出示牛郎織女行空圖):我看見牛郎騎著牛兒,臉上寫滿了幸福溫暖,他在想什麼呢?在想織女昨天的新花樣織出來了沒有?織女是個巧手的女子,也是個倔強的女子,什麼事情不做到最好決不罷休。不過牛郎今天給她帶的這本《中國織染》一定可以幫助她的。天河淺淺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見那似錦的雲霞和雲霞中春花般的織女……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4)、配樂,沉醉在想象中默讀。

3、析讀

(1)、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著讀這一節,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① 老師示範讀,指導朗讀技巧:懷著驚喜的心情去讀,重讀“明”“閃”“明星”“現”“點”“街燈”。②學生練習讀。③學生演讀。

(2)、①請學生讀自己寫的表現天街美麗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學閉目聽。②作者在想象這一切的時候,有著怎樣的心思呢?試一試,把你的心思讀出來。③指名說出朗讀時的體會,教師點撥:有一點嚮往、有一點讚歎、有一點想飛的感覺。④女生齊讀。

(3)、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學生輕聲讀。③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是通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閒遊”“提著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彷彿是坐著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4)、背誦。

(四)、總結擴充套件,領會內涵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 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寫句。

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續寫下邊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簡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顯示這點,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燈——明星(人間天上:聯想)

街市——物品——珍奇(物)

(想象) 由物及人

天河——牛郎織女(人) 自由幸福

(想象)

流星——燈籠

聯想:抓相似點 想象:虛構

聯想

想象

(生活)基礎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艾 青

附指導朗讀材料:

(1)押韻。 本詩隔行押韻,每節換韻。第一節(星xīng燈dēng),第二節(市

shì奇qí),第三節(廣guǎng往wǎng),第四節(遊yóu走zǒu)。

(2)節奏感強。全詩四節,每節四句,每節字數相差不多,句式比較整齊,節拍基本一樣。(音步和重音符號。)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黑體字表示應讀重音。)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溫馨一家人》是繼品德與社會(三上)《我的家庭》後又一個關於"我與家庭"的教學主題,是對上一個單元的一種提升。《孝心獻老人》以生活中尊老愛老的圖片匯入,然後介紹了一些古今中外尊老、敬老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接著是一個重陽節和爺爺、奶奶出遊的小故事,表達了對祖輩的孝敬和感激之情,最後設計的以瞭解祖輩、尊重祖輩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與祖輩的溝通,激發學生對尊老敬老的道德認同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明白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自己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們的養育之恩,關愛之情,就要懂得回報,要了解老人的需要,尊重老人的意願,孝敬老人。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上《我的家庭》單元中瞭解了家庭成員的組成,交流了家人的故事,體會了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感受了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萌發了感激之情。但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把長輩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珍惜。尤其是對老人,往往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或者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在做法上存在偏差。加上我國目前面臨著老齡化社會,在此情況下進行敬老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課時

本課共分兩課時,今天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

四、課時目標

1. 瞭解老人曾經對家庭和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2. 理解為什麼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3. 瞭解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具有尊重、孝敬老年人的美德。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老年人的需求,關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

難點:為什麼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我們該為老人做些什麼。

六、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從中不僅獲得理智上的滿足,而且要在心靈、情感的充盈中得到精神的體驗。新課程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孝心獻老人》這課就是讓學生懂得自己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回報,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意願,孝敬老人。在教學中,我關注著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瞭解到關心,從關心到尊敬孝敬,把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力求讓他們在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採用了五個步驟來喚醒學生的真情,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

(一)猜字匯入,喚醒真情

課的開始我從讓學生猜甲骨文開始引入,模仿孝的動作,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知道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奠定學生尊老愛老的感情基礎。

(二)回顧付出,感悟真情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課前向老人瞭解他們年輕時的工作情況,課堂上通過介紹,展示光輝歲月的見證,讓學生通過那證書、獎狀、獎章等實物,瞭解他們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再啟發學生回憶老人對孩子一件最感動的事,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小品的形式展示,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體驗,感受老人對家庭的付出和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又通過老師小結性的話語,明白老人們為社會、為家庭和兒女的辛苦付出,從而突破了為什麼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這一教學難點,從而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社會回報,感恩真情。這一環節旨在瞭解了老人的貢獻後讓學生感受全社會,全世界的人都在關心老年人,意識到孝敬老人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在這裡我靈活地處理教材,把多種教學資源引入課堂,使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對世界各地對老人的關愛,用知識小競賽的形式激勵學生學習,然後又結合剛剛過去的重陽節,瞭解舟山各地開展的活動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課前對社會關愛老年人的這一調查,則讓學生通過調查,親自到生活中體驗,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愛老人。錄影中老人的心聲,是對學生調查內容的小結,也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境中得到教育。通過《夕陽紅》生動的畫面,樂曲的渲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提升。

(四)創設情境,啟用真情。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把自己的情感體驗落實到行動中去。要孝敬老人,就要了解老人的需求,尊重老人的意願。通過調查讓學生了解老人的需求,感悟到老人對孩子的無私,用公益廣告《常回家看看》告訴孩子們,老人不僅需要豐衣足食,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在瞭解了老人需求的基礎上再來制定活動計劃,讓學生的情感在平時的行為中得到鞏固,讓孝心深入學生的心靈。

(五)總結延伸,傳遞真情。我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希望他們做到敬老愛老,進行了課外延伸。因為延伸活動是幫助學生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達到統一的有效途徑。課後加強實踐,讓學生用課堂上獲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去實踐,去深入體驗,從而把活動引向縱深。最後以孝字結束,首尾呼應,藉助歌聲中讓學生的情感久久迴盪在學生的心中。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13號,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單元第一課《分數乘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和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分數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意義以及分數加減法基礎上教學。本節主要內容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將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相聯絡,並探索出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同時為以後分數成分數打基礎。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從三方面確立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2、在生經歷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決簡單分數乘整數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定為:

根據生實際情況,教學難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算理,掌握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生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講授法,通過觀察探索,獲取知識,激趣。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師引導下層層展開,使他們聽有所思,做有所獲。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突出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交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設計了複習匯入(約3)探索新知(約15)鞏固應用(約20)課堂小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一)複習匯入:多媒體出示: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列式計算:

(1)5個12是多少?12×5讓學生列式並說出整數乘法的意義。“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來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這樣設計,通過複習舊知為新知的學習提供遷移準備,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體出示教材2頁情境。一個圖案佔整張紙的1/5,3個圖案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交流。學生彙報方法:有的學生是用畫圖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個圖案,三個圖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學生用連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以前學過,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所以=1+1+1/5=3/5。還有的學生用乘法計算:列式3×1/5“這個算式表示什麼?請同學交流討論”。然後會發現3×1/5表示3個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個1想加,利用整數

乘法意義=3×1/5=3/5師生共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是求幾個相同的分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設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接著多媒體出示教材“塗一塗,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3個5/16的和是多少?”讓學生獨立解決。學生根據塗一塗的結果會列出這樣的算式3/7×2=6/75/16×3=8/16“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的分子分母與得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有了想法後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會發現: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這就是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這樣設計,通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使新知識及時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我們理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的簡便運算,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這樣設計,通過教師及時的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分數乘整數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使知識既是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三)鞏固應用: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教材3頁“試一試”的1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提高練習:教材3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算式比較以及教師適當指導,總結出:在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約分;最後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3、拓展練習:教材3頁“試一試”的3。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想的,再全班交流經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這樣的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學生談收穫,教師適時總結。

(讓學生先總結,既梳理了學生的思路,又使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還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學會反思。)

五、說板書設計

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使教學內容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義: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方法: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社戲》,它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社戲》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文中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人情,它所描繪的實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圖景。“我”在事隔三十多年仍然難以忘懷。“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樸真摯的感情和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之前在魯鎮這個“大市鎮”所未曾見到過,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能根據小說的特點,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圈劃和朗讀的方法,歸納人物形象,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對農家朋友間誠摯的情誼,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讚美,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品讀和圈劃文章的關鍵語句,瞭解人物形象;感悟作者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和對故鄉的眷戀、熱愛。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感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體會文中人物間的真摯情感。

四、說教法

《社戲》課文篇輻很長,這對於第一課時的要求很高,必須在一節課的時間做到重點講解清楚、難點有所突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第一課時到底上什麼?通常的上法是按照小說的三要素,首先朗讀課文,理清結構和情節發展。然後評人物、賞風景。這樣的環節我在一個班上的效果不好。在曹老師的建議下,我經過反覆的掙扎和思索之後,我把課堂教學的重心放在人物的評讀上。把突破口放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把握文章主旨。即對故鄉質樸淳厚的人們的熱愛――“人情美”,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童年美”。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經歷。所以我認為從小夥伴們人手可能會更能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體驗,這對於七年級同學來說是容易辦到也很願意去找的。

從內容上說,按理說文章主要內容該寫戲,但文章真正寫看戲的內容並不多。作者用大量篇幅寫了我對平橋村這片“樂土”的熱愛,和因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寫了赴趙莊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歸途中“偷”豆、剝豆、燒豆、吃豆和事後談豆等事。這樣花筆墨寫,非但沒有離題,而是緊扣主題的。因為《社戲》並不是專門為了寫看戲的,而是通過寫看戲反映“我”與農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頌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這一點要讓學生在對人物形象深刻剖析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得出結論,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目標1: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讓學生通過研讀文字找關鍵句的方法瞭解可以從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這兩個角度來表現人物。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圈劃、討論、理解關鍵語句,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目標2:引導學生通過圈劃和朗讀的方法,歸納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方法:通過略讀課文,圈劃人物描寫的語句,圍繞“文中的我(迅哥兒)最喜歡哪個人物?”讓學生走進文字。再圍繞《學習建議》中“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位”讓學生走進生活,拓展延伸。通過回答:“文中的我或者你這位讀者最喜歡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__(評價其性格的品質),比如___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落實到具體的文字之中)”讓學生走進文字,充分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理解“人情美”“童年美”的真正含義。

目標3:通過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肌理語言的學習對視覺意識的培養有著深刻的意義。根據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內容標準的要求和建議,本課旨在幫助學生認識肌理在造型表現中的作用,通過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嘗試利用簡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製作拼貼畫。幫助學生髮現、瞭解不同質地的物體表面呈現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規則和變化,豐富視覺和觸覺的感受,併產生有趣的想象。

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物體的表面肌理,運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進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種不同顏色和紋理的拓片,為拼貼作業準備材料。教材列舉了一些便於課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這類拓片製作的拼貼畫。

掌握拼貼畫製作的一般方法,運用對比關係和對紋理的想象,調整、安排畫面,鍛鍊學生造型表現的能力。教材就製作要求和步驟作了相應的提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關鍵問題。

學習活動形式相對完整的學習過程,在情意、認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體現。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視覺現象,認識生活與藝術表現的密切關係;瞭解造型媒材、手段的運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現要素的簡單規律、變化以及多樣性等等。在利用肌理進行表現的過程中發揮想象,並能夠對造型的一般規律有所發現和領悟,使學習活動充滿趣味和智慧。

學習屋提供了獲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的發現。

二、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細心觀察和品味物體表面質地形成的紋理,並對此進行聯想。

2、能夠創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進行拼貼畫製作。

3、能夠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紋樣的點、線、面結構以及明暗的組合規律,用圖形進行簡要的表現,並運用於繪畫表現。

三、教學思路:

課前佈置學生準備用於拓印的物品,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較粗糙的表面和規律的紋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選用粗鉛筆、蠟筆、油畫棒或水粉畫工具,以及較薄的彩色紙(32開大小比較合適)。

課堂組織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拼合課桌以增大工作空間,便於學生交流、互動。提示學生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允許在製作過程中打鬧玩笑。基本思路為:發現與感受——認識與理解——運用與創造。

著重瞭解什麼是肌理,通過觸控和視覺感受,發現不同物體表面質地的不同特點。運用多種工具和材料進行拓印獲得肌理,並對此進行聯想和描述。通過作品欣賞,瞭解肌理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

教學的匯入部分從一張紙開始,將一張表面平整光滑的紙揉成團後展開,形成了豐富的紋理,並讓學生通過撫摸和觀察進行想象和描述。

接下來教師進行拓印演示並講解要領。然後,參照教材拓印方法舉例,各組用自己帶來的物品進行拓印。作業過程中可以交換物品和工具進行方法嘗試。教師從學生作業中選出兩張不同肌理的拓片展示,組織學生討論作品中肌理的運用,進一步理解肌理是造型藝術中重要的表現手段。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變化,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綱要》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無味的,是會流動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點。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3、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個,在水中會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將牌等)兩個;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鹽、奶粉等若干;筷子、湯匙及裝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絲帽、吹塑紙等各種不同質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科學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觀察到各種物品在水中的變化,而且通過教師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兒在實驗中的操作錯誤。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新《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水的各種的祕密。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一樣東西真稀奇,看得見,抓不起,洗衣做飯離不開,洗手洗臉需要它。)一開始,教師就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通過猜謎來請出小客人,然後請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祕密,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演示活動:(指導語:水寶寶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出水的小祕密之一,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做好準備。

3、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們也來試一試、玩一玩,來找找水的其它小祕密)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水的什麼祕密。想想水有什麼用,我們該怎樣節約水和保護水)在這裡,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5、結束活動:結合前面幼兒的回答——水龍頭裡的水是流動的,教師讓幼兒到盥洗室去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說課稿 篇8

緊隨明尚教育,考編先人一步!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十一課《雪花飄飄》,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我的說課設計將採取“四說”的模式,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程式。我的教學理念將貫穿其中。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雪是六角冰花做的天使,是大自然賜給孩子們的禮物,本課是以雪為主題,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教學活動。巧妙運用生活中常見或者廢棄的材料,製作一個富有情趣,製作精美、觀賞性強的“雪景玩具”,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隊雪花和雪景有個感性認識。

2、 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瞭解有關“雪花飄飄”的製作原理。

技能目標:掌握有關的集中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製作雪花飄飄的過程

難點:設計各種個性獨特豐富多樣的玩具

4、課前準備:學生準備好泡沫、可樂瓶等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是情境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相關聯的情境,並把兒童帶入這種情境,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濃烈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美、發現美

二是問題討論法:目的在於通過學生的互動問答,發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我還運用遊戲活動法、直觀教學法,圍繞教學重難點分層次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三、說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教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能製作出創意十足“雪花飄飄”作品,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說教學程式

(1) 猜謎匯入

我在課堂一開始設疑一個謎語引起學生注意,我設計的謎面是: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謎底揭曉後板書本課課題——雪花飄飄。我們今天就學習怎麼把雪留在我們身邊。

(2) 觀察交流

我拿出事準備好的一個“雪花飄飄”的玩具,我引導學生提出要求,觀察一下這個玩具由哪些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用了些什麼材料?這些“雪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帶著這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後總結這個玩具主要是有底、蓋、景三大部分組成。底是泡沫板,蓋是塑料瓶,景是綜合材料。

我接下來示範製作過程先製作底與蓋,再製作雪景 ,“雪花”其實就是泡沫珠,可以用摩擦泡沫板得方法得到。再將底與景組合後將底與蓋接好,最後摩擦出的泡沫珠將其從瓶口灌入。

通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對製作“雪花飄飄”的方法原理有了一定認識,達到了教學目標,突出本課的重點。

(3) 欣賞感知

接下來我用課件展示有關雪景的圖片和影片,以及各種材料製作出來的玩具中雪地景色。欣賞後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剛剛看的圖片中尼最喜歡哪一個景色,說說它們是如何製作的,在看看自己所帶來的材料,說說它們適合製作什麼樣的景色?比如漫天飛舞的櫻花,秋天成熟的稻穀等等。

通過以上的情境教學,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為接下來自己獨立製作玩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自主創作

我再次用課件展示各式各樣的“雪花飄飄”的玩具,讓學生在欣賞的玩具中萌發創作的慾望,接著提出作業要求:

1、 學生嘗試製作類似“雪花飄飄”的玩具。

2、 小組再次交流與合作,在老師播放的音樂情境中,創作出造型奇特的玩具,並通過觀摩、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知識拓展

讓學生了解雪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6)體驗感受

讓學生把創作好的玩具一一展示,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1、本節在書中的地位:

索引是使用表資料很重要的基礎,本書後面的很多章節如“資料檢索”、“多表操作”、“多表查詢”、“多表檢視”等基本應先對錶建立索引,因此,本節將是以後繼續學習的基礎。

2、教材處理:

在本節教材上,只介紹混合索引的建立而沒有介紹單索引的建立,為不引起學生的混淆,因此課堂上只在索引檔案型別中對單索引將只順帶提過,不做介紹。但我認為教材中也有三點不足,並做如下處理:

第一、本節書上介紹的順序為索引的概念、索引的型別、索引的建立、索引檔案的型別,因為不同型別的索引檔案有不同的建立方法,因此,我認為先介紹索引檔案的型別,再介紹不同型別索引檔案的建立方法,這樣更有條理,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在書中,“索引名”和“表示式(關鍵字)”均用相同的字元,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混淆,在講課過程中,應注意使用不同的字元來表示它們,使學生加以分清。

第三、教材上沒有明確每個混合索引檔案可以包含多條索引,在課堂上應強調指出。

3、教學重點處理:

結構索引及一般混合索引的建立,這是本節的重點,也是學生必需掌握的技能目標,在這點上,可以通過多媒體機房演練結合,務必使每個學生都掌握。

4、教學難點處理:

使學生理解索引名和表示式(關鍵字)的意義,理解索引名和索引檔名的區別與聯絡。這點可以通過舉例,強化學生的理解,如:對的德育、語文這兩個欄位建立索引,索引名可以用dy和yw,表示式就用這兩個欄位名使學生理解索引名是該條索引的名稱,它與記憶體變數名基本一致;而對於索引檔名和索引名的區別與聯絡,可以用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給予指出,如上例,建立了結構索引檔案,它包含了兩條索引,這兩條索引的索引名是dy和yw,經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就基本能夠突破這兩個難點。

二、學情、學法、教法分析

1、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可以很熟練的使用各種方法、按照各種條件來顯示錶的資料,學得好一些的學生已經有了“如何按照某一順序顯示錶資料”的這種學習慾望。

2、學法教法應用:

由於本節內容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因此採用理論教學與演練結合的方法,理論教學用於基本概念的教學,如索引的概念、索引名,索引表示式、索引的型別、索引檔案的型別等,,用理論教學的方法,強化學生的理解;演練結合用於實踐方面的教學,如結構索引及一般索引的建立,由教師演示後讓學生跟著練習,達到即學即用的效果,增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過程:

1、複習上節課知識,引入新課。

2、索引的概念:強調索引是一種邏輯排序而非物理排序。

3、索引的型別:

主索引:資料庫表、值不重複的欄位才能建主索引,而且每個表只能建一個主索引。提問:“入學成績”欄位能否建立主索引?

候選索引:值不重複的欄位才能建候選索引,每個表可以建立多個候選索引。

普通索引:任何表任何欄位都可以建立多個普通索引,它是visualfoxpro建立索引的預設型別。

唯一索引:建立條件與普通索引一致,但在唯一索引中,只包含表文件中第一與索引關鍵字相匹配的記錄。舉例:若對“性別”欄位建唯一索引,則結果索引最多輸出兩條記錄(第一條“男”的記錄與第一條“女”的記錄)。

4、索引檔案的型別:

A)單索引檔案:副檔名idx

B)複合合索引檔案:副檔名cdx

a、結構索引:索引檔名與表名同

b、一般混合索引:索引檔名與表名不同

5、索引的建立:(電腦演示)

A)結構索引的建立

a)方法一:使用表設計器。

步驟:開啟表;

開啟表設計器;

進入“索引”選項卡,輸入相應的引數;

(在這一步中強調“索引名”和“表示式”的區別)

儲存表結構,索引建立完畢。

提問:建立後磁碟上生成的索引檔案的檔名是什麼?

b)法二:使用命令

表示式索引名條件

引數說明:

關鍵字:一般是欄位名或與欄位有關的表示式

索引名:指該條索引的名字

索引檔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檔案的檔名

條件:指定索引記錄輸出的條件

指定索引順序為降序,預設為升序

B)一般混合索引的建立(使用命令)

表示式索引名條件索引檔名條件

引數說明:

關鍵字:一般是欄位名或與欄位有關的表示式

索引名:指該條索引的名字

索引檔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檔案的檔名

條件:指定索引記錄輸出的條件

指定索引順序為降序,預設為升序(在這裡強調索引名與索引檔名的區別,指出一個索引檔案裡可以建立多個索引)

6、學生練習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不同型別的索引檔案。

7、總結:強調索引表示式索引名索引檔名的區別;

8、作業:p1119.6

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量變與質變的原理這一框題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即回答“事物是怎樣變化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自覺處理好這一框題與第二課,第三課及第四課各框題的關係,引導學生把握其內在聯絡,有助於對學生進行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識記量、質變的含義,理解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能以正反兩種例項,說明為什麼必須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

⑵能力目標:本課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的能力為主,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善於聯絡,聯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覺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為下一框題進行正確的方法論、人生觀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教學難點: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二、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在充分估計學生的課堂反映情況的前提下,運用小遊戲、漫畫及具體事例,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提高覺悟。

(二)學法;

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單獨學習轉為合作學習,獲取學習轉為探究學習,是新一輪課改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啟發思考和組織學生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樂於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我設定了小遊戲——請三、四位同學到講臺上“吹氣球” 比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開講匯入。這樣,不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而且使學生帶著一種積極的求知慾和參與探究的熱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