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鴉愛媽媽》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1.73W

唱遊與律動課以其獨特的藝術美,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美化學生的行為,對促進智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肢體協調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也得到“愛”的教育。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小烏鴉愛媽媽》說課稿範文

一、說學生

本次教學活動物件是智障輕度五年級的學生,共11名,其中四人為唐氏綜合症,三人為智力障礙兼語言障礙,兩人為自閉症,兩人為智力障礙伴隨多動症。他們的智商介於65~50之間。他們非常喜歡音樂,有著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在課堂上能較好的完成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為A、B、C三層:

A層:節奏感強,能準確的感受歌曲的節奏,並能正確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理解歌曲意境能力的較強;在歌唱中吐字清晰,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B層:節奏感較強,能較好的感受歌曲的節奏,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教師的提示下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在歌唱中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C層:節奏感較弱,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理解歌詞意境的能力較弱,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模仿教師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口語能力較弱,咬字吐字不清晰,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

二、說教材

本課選自我校校本教材唱遊與律動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歌曲單樂段四樂句,曲調簡練,節拍2/4拍,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該歌曲教育學生愛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獻。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演唱、表演以及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習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將分為三個層次:

A層:

1、能準確理解故事內容,並能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準確掌握節拍規律,並正確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有感情的演唱及表演,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B層: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教師的提示下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較好的掌握節拍規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演唱及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初步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C層:

1、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通過語言或動作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問題教學法、講授法,通過聽一聽、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去感悟、去發現。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歌曲的節奏開始本課學習,把語言(理解歌曲)、音樂(歌唱)、舞蹈(含樂器伴奏)三者結合起來了,使音樂教學充滿活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運用聽唱法、表演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創造快樂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創編動作”來感受、理解、表現音樂,使唱遊與律動課的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輕鬆、活潑、興奮、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音樂,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方面,1、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2、在感受中體驗,開發即興表演的潛能;3、在理解中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一)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

教學起始,以烏鴉反哺故事的匯入,讓學生體會烏鴉媽媽和娃娃之間的深厚感情,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感受,同時請學生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為故事命名,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小烏鴉愛媽媽》。

(二)在感受中體驗,開發即興表演的潛能

1、感受旋律,拍打節奏

引導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基礎上運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啟發學生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四二拍強弱關係。對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正確掌握四二拍的強弱關係。

2、學習歌詞

首先指導學生朗讀歌詞,初步理解歌曲意境。其次指導學生結合圖畫貼上表情卡,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母子情深、烏鴉媽媽老了以後不能動的傷心、難過的心情,小烏鴉著急飛出去給媽媽捉蟲子的情緒,以及小烏鴉喂媽媽吃蟲子時的愉快心情。通過貼上小練習,營造一種探究式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表達出對歌詞的個性化理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得到深刻的理解。

3、學唱歌曲

首先要求學生專心的聆聽歌曲旋律, 其次要求學生用最自然的聲音跟著琴聲哼唱旋律,注意音準。教師根據學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如: “吃”“翅”的發音;演唱感情變化的處理;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方法;音準地把握等。還採取齊唱、對唱、接龍唱的形式,注意學生演唱時音調的統一,聲音的和諧,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歌曲的演唱。通過哼唱旋律,讓學生掌握歌曲音調;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採取聽唱法,並運用多種演唱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通過音樂會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並分別請其他學生演唱歌曲和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表演分兩場進行,第一場教師扮演烏鴉媽媽的角色,起到示範的作用,學生扮演小烏鴉,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積累表演經驗。並要求學生扮演小烏鴉時積極的和老師互動,師生合作自然、和諧。第二場,老師做觀眾,學生自主進行角色扮演。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歌曲表演,關注學生在表演中的動作的表現和情感的流露以及在表演中的獨創動作並及時給於肯定與鼓勵。

(三)在理解中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歌曲所表演出來的母子情深、孝順、尊敬、愛護等“愛”的行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啟發學生理解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精要。中間書寫歌曲的名稱(小烏鴉愛媽媽),下面部分,寫歌曲特點(活潑、歡快)以及歌曲節拍(四二拍)。

葉聖陶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課前的教學設計只是精心的預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動態生成教學細節。根據生成我將會隨之調整教學行為,讓它更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