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來源:才華庫 9.45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第二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對本節內容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本單元省級區域是中國區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節所學習的香港和澳門又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歷史背景、繁榮的經濟發展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讀圖,能夠說明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

2、瞭解香港、澳門“人多地狹”的特點。

3、概括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的模式及影響因素。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獲取圖上資訊的能力與分析技能。

情感目標:讓學生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 說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讀圖,分析說明香港、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

2、 瞭解港澳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與祖國內地的關係密不可分。

四、 說教學學法

為了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啟發引導、精講多練;學生的學法主要是自學(預習教材,收集、整理資料)、展示交流、讀圖分析。

五、 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並通過網路、報刊雜誌、電視等多種途徑收集、整理有關香港、澳門的資料。

第一步: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能不能很快抓住學生的心,匯入很關鍵。我的匯入是這樣設計的:一上課教師用多媒體播放香港迴歸的影像資料,學生很快被吸引住。放完後,教師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板書)

第二步:積極參與 展示交流

教師過渡:同學們在課前預習了教材,也收集整理了關於香港、澳門的資料,現在能不能展示一下呢?

請學生起來介紹自己收集的關於香港、澳門的資料。教師適時點評,給予鼓勵、表揚。

培養興趣的方法很多,但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教學是最有效的途徑。並且這一環節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

第三步:啟發引導 突破重難點

教師過渡: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非常好,下面我們來比較系統地學習香港和澳門。

師啟發引導:同學們都知道港澳的地理位置優越,但你們能不能具體描述出港澳的相對位置、海陸位置呢?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出《中國政區圖》、《港澳政區圖》。學生讀圖,同桌討論。然後讓學生到大螢幕前指圖並說明:港澳地處中國大陸東南端,分別位於珠江口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南鄰南海。

教師過渡:教材中介紹了港澳的面積、人口,同學們能不能算出這兩個地區的人口密度呢?

學生動手算出答案,填入29頁表格中,比較後得出結論:港澳地區人多地狹。

接著教師引導:“同學們請看30頁上的兩幅景觀圖,通過這兩幅圖,你們可以發現什麼呢?這又說明港澳地區的人們具有什麼樣的觀念呢?”

學生答:綠地多;說明港澳地區的人們具有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等。

教師聯絡我市城市建設中出現的一些人為破壞現象,讓學生髮表看法,適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教師過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港澳地區經濟發展很快。重點發展第三產業,並且香港成為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資訊服務中心、旅遊中心,在前些年和新加坡、韓國、臺灣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港澳迴歸以後,經濟發展得更快,同學們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香港與內地的優勢互補圖,引導學生說出香港與內地各自的優勢,概括總結出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模式。

第四步:檢測反饋 鞏固知識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練習題,檢測本節學習效果,鞏固基礎知識。

第五步:教師小結 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香港、澳門,瞭解了港澳地區的地理位置、人多地狹的特點以及與祖國內地的經合作模式,目前港澳地區與內地的交流更加全面和頻繁。

世界上還有沒有和港澳類似的國家或地區呢?學生回答新加坡。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向學生介紹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蟲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吃蟲草這類植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並且通過觀察,瞭解幾種吃蟲草的外形特徵、色彩特點和不同的吃蟲方法,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將這種神奇的植物生動的表現出來,目的在於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表現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大膽設計、繪畫、製作的能力。

教學內容和目標: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呈現於課堂,就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個體差異的表現,所以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讓學生自由選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使教學體現出以人為本,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表演等形式瞭解吃蟲草捕蟲的經過,認識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奧祕,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

2. 技能目標:自由選用多種方法來表現吃蟲草捕蟲的情景,培養學生大膽進行設計、繪畫、製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觀察瞭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在問題的情景中體驗探究的愉快。

4. 創造目標:充分發揮想象,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圍繞創新設計神奇生動的“捕蟲器”進行創作。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吃蟲草的種類特徵,想象捕蟲器的形象和功能,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難點:大膽想象,綜合運用各種技法生動地表現出新穎奇特的吃蟲草。

教學準備:

吃蟲草的教學課件、彩紙、彩筆、油畫棒……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用了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問匯入

一邊是蟲子,一邊是草,到底誰會把誰吃掉?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帶領學生賞析入境

由於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適合這些植物的生長,平時很難見到,所以只能通過視訊、圖片來幫助學生儘量直觀地進行觀察,瞭解吃蟲草的特點,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比不上在真實的自然中看到的那麼深刻靈動,但課件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裡瞭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內容,對於學生直觀感受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也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3.師生互動,探索表現

在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索中,教師蒐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識內容,學生與大螢幕上吃蟲草的問答,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一幅吃蟲草範畫的過程正是教師引領著學生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的過程,體現了獨特、個性、創新的教學思路。

三、說學法

教學最終落實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習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學生首先是觀察探究,瞭解吃蟲草的奧祕,其次是創作體驗的過程,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想象、創作,使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發展,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制作了PPT課件。主要選用了有關吃蟲草的圖片、視訊以及兒童畫作品,這些資源的選用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和認知。

五、說教學過程

1、設問匯入

你們知道嗎?世界有會吃蟲子的植物!

2、 認識部分會吃蟲子的植物:

毛氈苔、捕蠅草、豬籠草

大螢幕播放這些植物的圖片已經他們捕食昆蟲的視訊,並通過老師的講解介紹,幫助學生認識這些吃蟲草。

3、探究學習

問題1、為什麼這些植物要吃蟲子呢?

先讓學生來猜一猜,說一說

然後讓大螢幕上的豬籠草來回答,幫助學生簡明扼要的瞭解植物吃蟲的原因。

問題2、這些吃蟲草靠什麼來吸引小昆蟲讓他們自投羅網呢?

大螢幕展示多幅各種各樣的吃蟲草,讓學生們通過觀察總結出吃蟲草的特點:

外形 ——奇特 氣味——芬芳 色彩——鮮豔

4、學生作品欣賞

大螢幕展示吃蟲草兒童畫作品,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

他們是怎樣來表現吃蟲草的?

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還可以怎樣表現?

5、師生共同創作一株吃蟲草

學生說,教師畫

6、學生嘗試作畫。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媒材來畫一幅美麗的吃蟲草。

(大螢幕迴圈播放學生作品以供參考)

師巡視輔導。

7、作品評價

將學生畫的吃蟲草“種”進老師的植物園,師生共同欣賞、評議。

8、課後拓展。

除了吃蟲草,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奇花異草,(大螢幕展示氣球花、碧光環、生石花、猴臉蘭花),老師希望同學們有空多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把看到的奇特的植物畫下來帶給老師看。

說課稿 篇3

《九色鹿》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民間故事: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調達,調達發誓永遠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調達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懲罰。故事讚揚了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了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我著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涵的“深”恰到好處地結合。

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說、想”;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說、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

設計特色:

一、把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

這篇文章,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文中並沒有直露地抒發,全部寄於字裡行間,那麼,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疊四地講解。讓學生充分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圖景,揣摩劇情,人物的語言,動作與神情。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洩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我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閱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二、把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地說

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課堂上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創造主動感知、積極思考、體味成功的機會。如學生不僅僅暢說出九色鹿和調達給自己留下的印象,還暢說了國王。說到國王是在被王妃纏得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下令捕殺九色鹿的,而且他在聽了九色鹿的話後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嚴懲了調達,並下令再也不許捕殺九色鹿,所以說他還是一位好國王。我們完全尊重孩子的解讀。

三、把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演

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通過演一演,你就是調達,你怎樣發誓?這樣學生便能體會到調達落水得救後如何感激涕零(語言、動作),對天發誓。後來又體會到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對概括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這兩個關鍵詞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把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角色體驗

面對皇榜,通過角色的置換,如果你是調達,你會怎麼做?

五、把精彩留給學生,情感逐步昇華

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裡明白而不會概括。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絡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而後再引導學生體會九色鹿從睡夢中驚醒就已在刀槍箭斧的重重包圍之中,九色鹿沒有驚慌失措,沒有苦苦哀求,卻是厲聲呵斥,這就是勇敢無畏,富有機智,讓學生對九色鹿的認識層層深入。

六、把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想象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慚愧、斥責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這樣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因此發揮想象,體會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也是教學的重點。

七、不足之處

識世界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我這堂課還是沒有充分讓孩子深刻感悟。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4

【說課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材分析】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演算法都將直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並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於因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今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積累經驗。

【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絡,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分析及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原因是:方法的總結、歸納有利於學生學習其他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方法學習,並且它也為以後學習小數乘法等各方面知識提供了方法前提。

難點:三位數乘兩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原因是:當兩個因數的數字比較大,在計算時,連續進位的現象便會頻頻出現,學生在在剛開始接觸、學習這部分知識,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

【易錯點】

易錯點有三處:

(1)連續進位的筆算,在計算時,進的位易丟易漏。

(2)兩次乘得的積上下應該相加時,受上面相乘的影響,易上下相乘,從而得出錯誤的結果。

(3)因數中有0的乘法:

因數中末尾有0的簡便計算,0可以不參與計算,直接寫在積的末尾即可,但有的學生0添不夠;因數中間有0,計算時0不能省略,在相乘的時候,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十位要與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數相乘,有的學生會漏乘。

以上三點易錯點在教學中要適當予以點撥和指導。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友誼地久天長》是冀教版國小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唱歌課程,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畢業暢想”,是六年級臨近畢業所學習的最後一個單元,所以把學唱這首歌放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啟發、誘導學生珍愛友誼,不忘母校。

《友誼地久天長》又名《過去的好時光》,這是一首著名的蘇格蘭民歌,是1788年由蘇格蘭詩人彭斯從一個老人那裡記錄下來。歌曲曾作為電影 《魂斷藍橋》的主題歌,歌詞優美,深情,懷念著舊日的友人,回想著與朋友共同走過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團結友愛,心裡充滿著激情。這首歌是英國最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為朋友之間離別時的儀式歌曲。歌曲採用了弱起小節的形式,每一小節強拍上的附點節奏為全曲特徵,結構簡潔,素材精煉,特點鮮明。歌曲一共四個樂句,每句弱起,節奏平穩,重複較多,學生容易學唱。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區分樂句,掌握弱起小節的的特點,圓滑線的作用,領會速度、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譜視唱能力,引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歌唱《友誼地久天長》,表達優美、懷念的感情。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

(3)情感目標:通過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激發學生珍愛友誼的情感。激發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4)創新目標:激發學生即興演奏、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有情感地範唱後,用豐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

4.教學難點:

掌握弱起小節知識;準確、有表情地演唱《友誼地久天長》,並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緒,並從中領會到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

5.教學準備:

(1)多媒體、Flash、電子琴;歌頌友誼的格言,詩歌;“友誼萬歲”四個大字的標誌牌;蠟燭、火柴等。

(2)將音樂教室佈置成“畢業聯歡會”的形式。

6.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鐘)。

二、教學思路

1、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到想象中的依依惜別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同學間的真情。

2、在學生會唱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蘇格蘭民歌的風格。激發學生即興演奏歌曲、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最後播放《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使學生在體驗情景的活動中再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三、教法和學法

1、運用綜合教學形式,把音樂與表演、舞蹈相結合,藉助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啟發想象、提問、組織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視唱,學習音樂知識,理解作品,享受音樂的美感。

2、為了培養學生可貴的創造性,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多方面的音樂活動,老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對各方面不同的提問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多想、多說、多動、多做、多創等,學生參與的越多,就會越開心,寓教於樂,誘發情感,從而培養了良好的素質。

3、引導學生用聽、說、看、唱、體驗、想象、表演、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音樂風格;看意境畫面,體驗蘇格蘭風情;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音樂內涵;通過演奏、伴奏、舞蹈活動,進一步感受詞曲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我將過程設計為常規訓練、導課、新授、擴充套件延伸、總結五個環節。

(一) 發聲練習:(5’)

唱音階

上行: .i

下行:

方法 : 音高準確、氣息悠長、均勻,換氣準確。

音階級進練習:

1=C 2/4

13 24 | 35 46 | 57 61 | 72 1 | 27 16 |

75 64 | 53 42 | 31 27 | 1 - ||

方法:教師教唱,學生模唱,注意連音線的唱法

節奏練習: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 - - 0 ||

方法:先找有特長的學生打節奏,然後教師點評;教師再示範,學生模仿。再找學生打節奏。次節奏貫穿歌曲的始終,所以先練習為學習歌曲做好鋪墊。

(二)導課:(3’)

1、教師就學生即將結束六年的國小學習生活,就要告別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的現實,啟發他們想起一起度過的難忘的日日夜夜,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討論此時此刻學生的心情,並展示自己課前製作的畢業卡片,朗讀他們的畢業留言。

2、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三) 新授歌曲《友誼地久天長》(25’)

1. 學習歌曲

第一步:感受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欣賞歌曲和畫面。要求學生:

1).認真體會歌曲的情緒。

2).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邊聽音樂邊默唱並思考,聽完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第二步:分析歌曲

教師介紹歌曲背景並用多媒體播放蘇格蘭風情的圖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紅格裙子、風笛、牧羊犬、首府——愛丁堡城等。《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蘇格蘭民歌,詞作者羅伯特彭斯是18 世紀蘇格蘭最偉大的農民詩人。這首歌翻譯過來有幾種名字,如《憶往日》、《過去的好時光》等。這首歌在英國家喻戶曉,在我國流傳也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在學唱之前教師請同學們注意:

1).歌曲的拍號。

2)、歌曲開始的這幾個小節叫什麼小節?(注意唱準)

3).歌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與弱起小節有關的。同學們請注意看樂譜(每個樂句都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

4). 歌曲共幾個樂句?

第三步:學唱歌曲

教師伴奏、學生演唱歌曲(採用先唱曲譜學生自己添歌詞的形式)教師指出學生在演唱時存在的問題,區域性練唱。

教師從歌詞、樂句、氣息、聲音、咬字與吐字等幾個方面,啟發學生演唱歌曲時的情緒。(學生完整演唱全曲,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

2. 體驗與創新

1)、分小組演唱歌曲。

2)、教師彈琴,學生在個別處加上一些動作(握手、勾手)

3)、播放音樂,學生合唱,部分學生結組伴舞。

(四)擴充套件延伸(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讚美友誼的歌曲?與《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從歌曲演唱形式、速度、風格等方面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回答)找1—2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多媒體播放。例:周華健的《朋友》、《送別》《永遠是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等。

(五)總結 (2’)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有關於友誼的歌曲之後,總結所學歌曲的特點以及歌曲的主題,同時用大螢幕播放Flash《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背景音樂,讓所有的學生捧起點燃的蠟燭,高唱歌曲 ,結束此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總結、概括,所以我儘量做到少而精煉。

課題:《友誼地久天長》

弱起小節 = 不完全小節

特點: 第一小節的拍數 + 最後小節的拍數 = 一個完全小節的拍數

連線 連音線 圓滑線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颳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祕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說目標: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著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 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 環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於風,幼兒無法真正瞭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著用常見的工具製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定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資訊(書、網路、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說、、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充套件有關風的經驗,並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興趣與堅持》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課。本單元是圍繞一年級下學期學生的學習生活而設計的。學習是學生生活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在強調終身學習的今天,從小養成愛學習的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為兒童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單元四篇課文從不同視角出發,構建成一個多維的學習空間,從而讓每一位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習的快樂,豐富生活的內涵。

本課告訴我們,光有興趣是不夠的,國小生往往是感興趣的事很多,堅持下來的很少。因此,課文一開始就丟擲了問題:我喜歡的事也很多,為什麼我就做不好呢?接著,課文指出如何堅持的方法:堅持就是不輕易放棄,堅持就是每天積累一點。最後,以“興趣+堅持=成功”作為全課的總結,也是對學生極大的激勵。

本課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切身感受獲得有關“興趣與堅持”關係的體驗,並嘗試用興趣和堅持指導自己的生活,腳踏實地地實踐,以自身的成功來認同課文蘊含的行為導向。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借班上課,在課前我對班級學生的情況做了調查,瞭解到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他們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有的同學還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特長。故在本課的活動中,我儘量讓每個同學都能說說或者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並期待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我相信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更能激發他們對自己興趣的熱愛,並能夠明白有了興趣還不夠,還要能一直堅持下去。

三、教學目標。

1、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初步養成“有耐心、有毅力”的品質。

2、鼓勵學生尋找讓自己堅持下去的辦法。

3、初步實踐“興趣+堅持”的活動。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初步養成“有耐心、有毅力”的品質。

2、教學難點:初步實踐“興趣+堅持”的活動。

為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

(1)在生活中萌芽品德。

堅持生活德育論,是國小德育新課程的核心理論。課程實施應實現與兒童生活聯絡,即教學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引領生活。首先,教學要源於生活,努力地喚醒生活記憶。所以課一開始,我是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自然引入教學話題,然後讓他們做做動作,讓別的小朋友猜猜他做的是什麼來充分關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其次,教學高於生活,就是說,迴歸兒童的生活,用經過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去教育學生,所以我在興趣展示環節,我是通過事先發調查表,跟班主任聯絡,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找了幾個比較出色的同學,我想這樣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慾望。第三,教學要引領生活,重視對道德規範的學習與傳承。所以我是通過書本上亮亮這個案例,先給他們打上一烙印,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歡做卻做不好的事,以他們的生活為切入口,再通過跳繩這個案例,讓學生現身說法,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進而讓他們的品德在生活裡萌芽。

(2)在平等中彰顯美麗。

課堂教學中,師與生在人格上是獨立的,平等的。教師應該以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我在教學中設定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比如在學生展示完才藝後,我是設定了一個師生採訪的環節,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心對心的對話。跳繩這個案例,讓班級中的學生通過現身說法,更有信服力,在平等的師生對話中達到教學的效果。

(3)在無痕中求得有痕。

在教學中努力淡化教育痕跡,但又要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能夠終身受益並達到有痕,追求“使學生受到教育,並避免學生感覺有人在教育他”(蘇霍姆林斯基語)這樣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境界。一是教學目標的完成是通過學生的活動,每一活動環節的設計,我是不斷在追問自己,這一活動學生是否有所體悟,能否有實效。二是教學資源的攝取,來自於學生自己的真實生活,因為孩子們真實生活就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我設想以孩子們的同齡人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從他的學習經歷中能夠明白道理,進而體現課程實施的開放性。我走進了我即將執教的班級,去接觸學生,有一位同學說,老師我的小提琴已經學了四年了,我的眼前一亮,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瀾珊處。在教學中,他以自己真實的學習經歷告訴其他的同學,特別是他還跟我說,即使在生病時,他也堅持練習半個小時,因為他太喜歡拉小提琴了,他的話,真得讓我感動。我想,他說的話還有誰能不信呢?讓其它同學懂得,有了良好的興趣愛好要堅持下去這一道理就在不露痕跡的活動過程中完成了。

雖然前期準備的應該說還是比較充分,但是因為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展示課,又加上踏上工作崗位還未到一年有些方面還是缺乏實際的課堂經驗,所以課堂上還是留下了一些比較遺憾的地方:比如說,關於剪紙這個活動,在前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是用了另外兩個活動,分別是一個單腳站立的遊戲和繞口令,但是試教下來感覺都不是很好,所以在磨課的過程中最終是確定了用剪紙這個活動,一方面是考慮到剪紙學生肯定會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在剪紙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碰到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說說遇到困難應該怎麼辦。但是在今天的課堂上,由於我事先出示了小女孩的輪廓圖,所以學生在畫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少了,似乎只看到了興趣,沒有看到困難,這與我之前設計這個環節的意圖是相反的;還有,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回答,我儘量做到都能準確的評價,但是有個別回答,由於我自己缺乏臨場應對的經驗,未能及時給出正確的應對和評價,在這方面以後還要努力加強。

在這裡,我要感謝凌老師給予我的這個機會,讓我能夠在這個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也感謝在我背後默默支援我的東柵國小的每一位老師,特別我們磨課組的周老師、沈老師和俞老師。感謝每個人在試教過程中給予我的寶貴意見以及鼓勵。是你們的點點滴滴的給予,讓我能夠今天有勇氣和信心站在這裡。

最後,我想課堂是個包羅永珍的空間,要不斷地摸索、探討、研究,才會更大的成長。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15課《有趣的蛋殼造型》。我準備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及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構思及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

《有趣的造型》屬於美術課的“設計.應用”領域。(教材頁面內容的簡介)本課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創意、設計,學習製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藝品,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讓孩子把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喚醒孩子對本學科的學習激情。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a、知識目標:感受蛋殼、乒乓球的特性,學習利用彩紙及多種材料進行製作。

b、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c、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設計製作的興趣。

教學重點:用蛋殼、乒乓球、彩紙等材料進行人物、動物造型設計製作。

教學難點:蛋殼、乒乓球造型的美感與創新。

二、設計理念及方法

美術教學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新課標要求美術課教學從關注教學結果轉變到關注過程從關注學什麼到關注怎麼學。基於以上理念,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和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參與體驗、創新發揮、個性發展四個方面。將學、做、玩融為一體,以遊戲為手段,強調學生的直觀感受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的表現活動,突出了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

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不是按照老師框定的方法教一步邁一步,而是由開放自由的平面擺拼組合入手認識材料、發掘造型、練習造型過度到立體造型和創意發揮,這是學習造型的一種捷徑。使材料應用,造型方法變得直觀易懂,讓難點不攻自破。在課堂中我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參與有趣的美術遊戲,於遊戲中觀察,於交流中獲取技能方法,於合作創意中動手操作,讓想象、創造肆意馳騁,於展示中獲取快樂與成功感。

三、教學構思

1、活動引入--我能猜

在課堂教學之初我讓學生猜我帶來的朋友是誰,讓學生產生神祕感很想知道結果。設疑激趣,板書課題:《有趣的造型》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個環節中,我運用“設疑引導法”以例項為線索,展示各種有趣的造型,提高課堂效率。

2、探究學習:擺拼平面造型過度到立體造型--我能學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所以,我在原來材料的基礎上,根據材料的設定和對本課重難點的理解,從平面圓形造型的擺拼入手,練習怎麼做一個有趣的造型,同時用學生擺拼的造型與老師擺拼出的造型做對比,瞭解造型不一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不一定只有剪貼的方法;還可以用多種技法來完成造型。

(教學環節的展現)

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積極投入,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融入到美術的藝術魅力中,體現了教無定法學無定法的教學原理。學生從親手觸控材料來認識各種立體造型,讓學生得出結論:在所有材料中乒乓球和雞蛋殼最容易找到。在學生講述自己想用蛋殼和乒乓球做哪些物品的同時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學生想做的各種有趣可愛的造型。在一看(看成品)二講(講方法)三交流中完成技能技法的探究性學習。這種探究性學習方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種創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創設情景,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我能創造

為了讓學生能夠有很高的創造慾望,我創設了送小精靈回家的情景。教師現場繪製一幅美麗大自然畫面,可是大自然裡沒有動物、人物。讓同學們做出各種有趣可愛的造型放回大自然,讓大自然豐富起來熱鬧起來,讓學生進入創作狀態。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個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而且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機會,展示個體智慧與小組智慧。重視以平等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重難點,和學生共同感受作品的美感,體驗創新過程。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以“流動組員”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及時對學生在創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在輕鬆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創作。有了以上創作情景,學生作品能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特的個性展現出來。

4、評價展示--我會說

評價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髮展。學生可以通過自評、互評、大家評等各種評價方式提高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能力等,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鍊,並增強美術學習的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5、課後拓展--我還想做。

出示課件,欣賞分析我國傳統彩蛋和國外復活節彩蛋。精美的作品必將再度點燃孩子的創作慾望,此時,我順勢提出課後實踐,希望學生能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來裝點我們的生活空間,把美帶進生活。全課結束。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時間單元的一課《擺的祕密》,本課是教材上《機械擺鐘》與《擺的研究》的合併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與策略”、“教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1、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時間單元。這一單元主要研究的是人類對於鐘錶發現的進步歷程,讓學生們瞭解從古到今人們經歷了從天體計時—工具計時—鐘錶計時的過程。而工具計時為本單元的重點,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工具有太陽鍾、水鍾、擺鐘等。通過用各種工具計時,使學生們認識到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能避免,但可以減小。正是因為這點人類在不斷追求精確的過程中才讓我們的測量工具向前發展。這樣才會有古代的計時工具發展到現在的計時工具,從而有了現在非常準確的機械手錶、電子錶、石英錶、和更為先進的原子鐘。本單元通過製作計時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縮小誤差是使科技和工具進步的內在動力。

2、課程分析

本單元關於擺的內容有《機械擺鐘》、《擺的研究》、《做一個擺鐘》三課。這三課之間存在著遞進的關係。《機械擺鐘》對《擺的研究》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做一個擺鐘》是針對於前兩節課的一個檢驗應用和拓展。這三課體現了學生們認知的迴圈過程。從定量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

擺在本單元當中很重要,因為本單元前幾課的計時工具用來計量時間誤差非常大,為了減小誤差,擺的出現大大滿足了人們的需要。用擺來計量時間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擺的祕密》這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猜想—驗證—分析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對猜測與擺的快慢有關的三個因素:擺錘的重量、擺的幅度、擺線的長短進行了驗證, 通過驗證得到擺的快慢只與擺長這一個因素有關,只得到這個結論不是最終的目的。而從實驗中學會控制變數、資料的分析、誤差分析等方法。讓學生們真真切切的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3、學情分析

本課的特點是經歷一個驗證猜測的科學探究過程。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學生們在玩擺的過程中猜測出了影響擺的快慢的有關因素,在猜測過程中學生們的原有認知發生了矛盾,有的認為有關係,有的認為沒關係。從這裡開始就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究興趣。認真思考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實驗後的資料分析都是學生們極其感興趣的。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控制變數和分析誤差成為本課的亮點。也是五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導向。

【教學目標】

1.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2.初步意識得到精確測量結果是需要反覆測量。

3.能夠對自己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且根據自己的分析進行猜測。

4.通過自己的實驗,初步瞭解影響擺動快慢的因素是擺長。

【教學重難點】

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擺線,鉤碼,鐵架臺。記錄單。課件

學生準備:秒錶或電子錶

記錄單是我為學生事先準備好的。

 【教法與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他們的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和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結合這一理論,以及根據學生素質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這節課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直觀教學、情境教學、啟發教學、網路輔助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 “實驗觀察——發現——推測——證實” 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擺的更多問題。

本課是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機械擺鐘》與第五課《擺的研究》的合併課。由於我針對的學生是五年級,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特以課件(擺鐘動畫)引入讓學生觀察它,並且從中發現擺鐘計時的特點從而引入擺的概念,提出本課所要探究的課題。當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起後便讓學生們利用桌上的現有材料製作擺,觀察擺的結構來了解什麼是擺線,什麼是擺錘。通過學生們自由完擺一分鐘而發現擺有時慢有時快,從而孩子們就會提出各種猜法,能用設計的實驗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否對,是否錯,來解決探究活動中的難點。

【教學設計】

一、課件引入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課件,要求他們邊看邊思考。(課件演示機械擺鐘)“你們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自由的說出擺鐘的特點,“你能給這個部分取個名字嗎?”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們認識什麼是擺,擺有幾個部分組成。“對於擺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便順時揭示課題《擺的祕密》並且板書。以上環節通過運用啟發教學、網路輔助教學法相結合通過有趣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髮現擺動這個運動方式,理解什麼是擺、擺的結構是什麼,讓孩子們產生想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與動機,達到匯入、點題的效果。

二、探究活動

讓學生根據桌上的材料製作一個擺,並且利用一分鐘時間玩擺,要求(玩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他們計時,這樣一來師生共同活動,體現了科學的新課程標準精神。然後提出:判斷擺擺動一次的標準是什麼?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接著讓學生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有那些?當學生彙報時,教師邊板書:“與擺線的長短有關係、與擺錘有關係、與擺幅有關係”,學生們的回答代表他們的思考,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結果,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精神。“你們小組準備選那個因素進行研究?怎樣研究”?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並且(課件出示小組討論的要求、小組實驗的要求)。對於學生們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發現問題的經過,同時又讓他們再一次經歷了通過控制變數來分析原因的活動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接著讓學生們在組內、組間、班上進行交流實驗方案。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任何探究活動必須要有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從而逐漸形成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的習慣,並且還要學會尊重組中的每一個人,做到最終方案的產生是在小組中取得一致意見。接著讓學生分組實驗活動,教師指導參與(提示實驗要反覆做幾次,認真分析資料),這樣體現探究科學的科學性。“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幅無關的結論。教師直接教會學生誤差分析的方法。探究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親身組裝,觀察,認識,使用擺這鐘工具。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來計算擺的次數,進行探究,為下面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了鋪墊。

三、小結以及拓展。

我們研究的問題是關於擺的快慢與擺重,擺長,擺幅之間是否有關係。進行了三組實驗,從資料中我們得出了結論,擺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我們可以從資料中獲得很多的收穫。我們可以知道在實驗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誤差。我們想辦法去減小誤差的因素。使得到的資料更精確。同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課下想想關於擺你還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個一分鐘擺60次的擺。

四、整理桌面。

 【板書設計】

擺的快慢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的幅度 無關

擺線的長短 有關。擺線越短,擺的越快。擺線越長,擺的越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