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稿1

一、說教材

《找最大公因數》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以後學習約分打下基礎。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出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別找12、18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採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公因數的方法,能準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

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難點為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 一)、複習匯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很熟練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匯入新知。(匯入這一環節準備用時3分鐘)

1、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如果老師現在給你一個數,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

生回答師板出12的因數:1、2、3、4、6、12

2、師:你們真棒!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很快寫出18的全部因數嗎?

生獨立寫並彙報18的因數:1、2、3、6、9、18。

3、師:那麼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麼?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板書出集合圖形。

4、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麼特徵?應該填什麼數?

生獨立思考後分小組討論。

生彙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5:師:在這些公因數裡面,哪個數最大?生:6最大。

6: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裡面是最大的,那麼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最大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最大公因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並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因數關係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麼關係?與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隨著老師的問題提出來就獨立的思考觀察,然後在小組內自行解決。

(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並在小組內得到發展,對後進生來說也是一個促進。)

生彙報:8是16的因數,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然後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因數,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並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質數關係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彙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麼關係?與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麼關係?

分小組討論彙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引導生小結: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麼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

練習: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因數關係找,用互質數關係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徵,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最大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絡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鞏固練習,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於後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

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稿2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最大公因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學習約分做準備。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現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能力目標:能根據兩個數的不同關係靈活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利用課件,讓孩子結合在生活經驗,體會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體會數學與人類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通過動手能力的培養,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的理念。

3、教學重、難點:據以上的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二、設計理念

在概念教學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充分地發揮情境的作用,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由“求”轉變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體現方法多樣化。材料準備了自制課件,方格紙。

三、說教學流程

結合教材、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要求,我設計了下面五環節:

1、複習匯入: 本節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了因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出示兩個數讓學生說出它的所有因數。(3、6、8、12),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

2、教學新課 :只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因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首先把學習目標出示給學生,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3、出示自學提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自學,在給出目標後,我又幫助學生擬定了兩個學習的提示,讓學生學有所依,學而得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自主探究,彙報交流:

在學習“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探究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時,讓學生為24分米寬,36分米長儲藏室鋪上正方形地磚,怎麼樣鋪的滿而沒有剩餘,讓學生自己小組合作學習,並在遇到困難時在小組群體中自由自在地交流,無拘無束地討論,獨立思考、相互學習。在討論與交流中,思維呈開放的態勢,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引發、相互點燃,在彙報交流中強化對比,選出合適方法,從而實現個人與他人、小組與全班的全程對話。例二是讓學生結合教學目標進行一一合作討論,8和12的共有的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是那些?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評議。最後小結出什麼是公因數,什麼是最大公因數?並進行小結。

5、教師的教:教師在引導學生彙報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進行相機教學,對重難點問題反覆講,讓學生理解。

四、練習應用。

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錶現好的給予肯定。

五、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五中的第1、2題。

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稿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79—81頁的《最大公因數》,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的含義以及其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 《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並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過程與方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為: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第二方面:教法設想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高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善於表達的特點,我設計把“啟發誘導”、“情景教學”、“實驗操作”、“愉快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力求讓學生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學法的指導意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方面:教學程式

依據教材特點、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新課伊始,用遊戲引入,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複習舊知,同時也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8名學生每人都拿著一張數字卡片。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6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左邊集合。待全體同學確認了是否正確後,再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2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右邊集合。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立即從左邊跑到了右邊。從而引發矛盾,“你們是16的因數,現在怎麼卻又跑到12的因數裡面了呢?”從而匯入課題——“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抽象概念”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過鋪方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然後,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或者用學具擺一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交流,學生們發現,可以用邊長1分米的地磚鋪地,也可以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鋪地,還可以用邊長4分米的地磚鋪地。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的,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大是 4 dm。

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初步建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的表象。

最後,利用集合圈幫助學生抽象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意在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概念,同時也滲透了集合思想。

對於概念的描述,課程標準雖然只要求會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但是在總結、歸納、抽象概念時,應考慮從更廣泛的角度上描述。不說兩個數而是說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第三個環節是“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這部分教學我大膽放手,為學生創設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自學探究。學生可能會找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別找出18和27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27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三是先找27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8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如果有個別學生提出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起探討。如果時間不足,應該對發現這方法的同學特別提出表揚和鼓勵,並提議其他學生課後可以根據教材第81頁的“你知道嗎”小知識瞭解一下這種方法,下節課再一起探討。本環節中,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進行方法的最優化。

(四)第四個環節是“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新課程標準》要求鞏固練習要體現層次性和科學性原則。

我首先安排了基礎練習,練習十五第1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其次是發展性練習。教材第81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如下規律:

①成倍數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這兩個數中較小的數。②1和其它非0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③兩個連續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後是提高練習。教材第83頁第7、8題。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練習的設計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意在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是“自我評價、大膽質疑”

本課結束時,我丟擲最後一個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困惑?你對自己今天的學習做個評價好嗎?

讓學生自主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重構認知,也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掃除了障礙。

第五方面: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缺少

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思路圖。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8的因數:1 、 2 、3、6 、9 、18

27的因數:1 、 3 、 9 、 27

18的因數:1 、2 、3 、6 、9 、18

27的因數:1 、3 、9 、27

第六方面:預設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的探索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予以批評指正。

五年級數學《最大公因數》說課稿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最大公因數》的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等幾方面展開說課。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課程標準》對本課教材作了以下要求:

1、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最大公因數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的含義,初步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知道一個數因數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的編排,符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認知特點,也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

二、基於學生定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增強合作意識,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發揚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以學定教說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為此,課前我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到:

1、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93的學生能熟練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87的學生能正確表述 “因數的含義、一個數因數的特點”。

2、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有97的學生喜歡以“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

根據學生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能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難點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關鍵是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針對教學重點,我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作到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針對教學難點,我主要遵循三條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整個教學過程著重突出探、疑、動、悟。

在學法上我採取讓學生用動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主要講究重操、重學、重習、重實。

四、基於活動定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於是,我決定以“數學活動”為主線,從“四導”入手:導新、導學、導練、導總結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景,設疑導新

3月11日,日本發生了9.0的大地震。我國政府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在第一時間給日本捐送了救災物資。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紙鶴想寄給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紅色千紙鶴10個,黃色千紙鶴15個,要想讓它們分別裝入信封,每種顏色的一樣多並且沒有剩餘,每個信封可以裝幾個?最多裝幾個?同學們想不想幫他回答這個問題呢?學完本節課“最大公因數”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一現實情景的對話設計,積極引導著學生進入今天的數學探究之中。這一環節著眼一個“疑”。

(二)動手操作,導學探究。

1、操作實驗、感知概念

出示例題:用邊長是整分米數的正方形地磚把長16分米,寬12分米儲藏室的地面鋪滿,使用的地磚都是整塊。“請同學們想一想,按這個要求,可以選擇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呢?...看來,一下子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困難,我們可以藉助學具來完成。”這一過渡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的探究之中。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彙報,同學們可能找出了邊長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磚正好把貯藏室鋪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形成的表象,為抽象數學概念提供了直觀支柱。

2、聯絡舊知、建立概念

請同學們結合因數的知識想一想:正方形的邊長1、2、4和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1、2、4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也可能會說,1、2、4是16和12的共同的因數;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等。

從學生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髮現要使正方形的地磚是整塊的,它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接著把16和12的因數,通過羅列的方法寫在黑板上,(板書)同學們不難發現,1,2,4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引導學生說出:16和12的公因數是:1、2、4。16和12的最大公因數是:4。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大是4dm。接著讓學生總結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板書)最後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讓學生懂得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示。使學生更直觀,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學生憑藉對因數概念的理解,積極參與、動手操作、討論交流,經歷了抽象概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獲得了數學概念,也獲得了數學方法。有效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現在讓我們解決怎麼裝千紙鶴的問題,可以怎麼辦?”同學們用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知識解決了問題。(因為10和15的公因數是1、5,最大公因數是5,所以每袋可以裝1個或5個,最多可以裝5個。)這一活動,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設計意圖】:“活動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本環節我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動,在互動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這一環節主要著眼於“探”、“動”。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有梯度練習的設計,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為此,我把練習的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1、基本練習 :準備一些數字卡片,1、2、3、4、6、9、12、18,按老師的口令站隊,是12的因數的站在左邊,是18的因數的站在右邊,這樣就有一些同學不知道該站在哪邊,老師再明確: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的,請站在中間。通過遊戲鞏固了學習知識,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因數和公因數的聯絡和區別。

2、開放提高: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在兩個學生用列舉法板書之後,讓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出:列舉出27的因數,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數,從而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也可能會想出:列舉出較小數18的因數,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數,從而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你真了不起,發現了快捷、有效的好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這個練習,進一步突破了教學難點。

3、拓展應用:育才國小六(2)班有男生24名,女生30名,參加了爭當“環保小衛士”活動,如果男女生分別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一樣多,每組可以有幾人,最多有幾人?當學生找出可以施行的方案後,老師又追問:“如果是你,你認為每組幾人比較合適?” 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三個層次的練習做到了有趣、有益、有層、有度。這一環節主要著眼於“悟”。

(四)引導總結,完善建構

最後讓學生說出這節課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昇華的作用。

五、師生參與成板書

好的板書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網路圖,因此本節課我的板書設計突出以下幾點:

(1)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小結相呼應。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自主的建立概念、理解概念、應用概念。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放飛了孩子的心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