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2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1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熊住在荒島上很孤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小熊向雲兒請教後,開始在島上種樹。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寫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裡。使學生懂得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

3、學會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部首。

(三)教學重點:

1、讀書感悟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裡。

2、寫好“象”、“空”二字。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絡,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蘇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這兒真好》: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種樹”、“小動物來做客”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2、情境激趣:(動畫演示:荒島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願意到小熊家去嗎?為什麼?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鬆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後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小熊找朋友的情境,產生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讀感悟,品味體驗。

1、自讀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麼找朋友的,他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

2、討論交流。(隨機演示動畫:雲飄來、雲變樹、小熊種樹、綠島圖)

通過自讀、指名讀、挑戰讀、互讀、評價讀、小組賽讀、齊讀的方式朗讀感悟:

(1)“雲呀雲,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讀出小熊著急、難過的心情。)

(2)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呀種,種了許多小樹苗。(讀出種的樹多,及小熊種樹的辛苦。)

(3)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看圖引導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詞義。讀出種樹時間長,到處是綠樹的景象。)

3、引讀第2、3自然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學習背景。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設計了“雲飄來”、“雲變樹”以及“小熊種樹”、“綠島圖”等多個情境,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和諧的振動。形象有趣的動畫情境,調動起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同的情境創設不失為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的好方法。

4、過渡:如今荒島變成了綠島,現在你們願意到小熊家去了嗎?

5、自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6、討論並動畫演示:(一隻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划著船來了。)再換位體驗:

(1)如果你就是他們,來到這座綠島上,你喜歡這兒嗎?你會說些什麼?

(2)隨機指導感情朗讀:

①“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②“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方式:各自練讀——選擇自己的好朋友讀——上臺表演讀——評價——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為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等等。在指導讀好小動物的話時,教師沒有範讀,也沒有指名讀,而是在激發了學生喜愛這兒的感情後,以媒體創設的情境為背景,以情感體驗為基礎,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來讀這兩句話。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後,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7、練習說話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說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出還有哪些物或人來到這兒,說了些什麼。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於學生在前面形象的動畫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裡,所以學生說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有這麼多樹,空氣一定很新鮮”;“這兒環境這麼好,住在這兒心情會很舒暢”;“多虧小熊在這兒進行了綠化,才有這麼美好的綠色家園”……這不正是文字所要傳達給讀者的資訊嗎?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進行再創造。

8、引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想象說話。

1、(媒體演示:荒島和綠島的對比圖。)

討論看圖後的感受,從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2、配樂朗讀全文。

3、想象說話:現在你們就是小島上安家的動物,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絡性。讓學生迴歸整體閱讀,溯本求源,使知識形成系統,明理達到高效。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字,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

一年級語文這兒真好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兒真好》選自蘇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是一篇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講述了一隻小熊居住在荒島上感到很孤獨,想尋找朋友,在天上雲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於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考慮,根據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結合一年級國小生好玩,模仿性強,有意注意時間短,好奇心強等特點,我要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讓學生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2個偏旁部首,學會本課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明白種樹與找朋友之間的聯絡。瞭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真好”究竟好在哪裡?

情感目標:體驗文中小熊的情感變化,知道創造美好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性。

本課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瞭解小熊是怎麼找朋友的,知道“這兒真好”究竟好在哪裡?

3、情感目標: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三、說教學準備:

教師:磁帶、錄音機、小黑板、各種動物圖片、畫紙。

學生:準備好水彩筆、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物。

四、說教法學法:

我在這一課的設計上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畫面等來思維的。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最容易產生興趣,每一個細微動聽的聲音,生動有趣的畫面都能引起他們的無限遐想,帶來獨特的情感體驗,是低年級語文課上很好的課程資源。我力圖通過配樂朗讀、動畫演示以及讓他們動手製作等途徑,帶領他們進入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容始終充滿熱情。

第二: 合作學習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到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時即強調了現代人必須學會合作。學會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於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開始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該讓學生在合作性的學習中體驗互助的樂趣,互補的完美,和成功的快樂。我設計在兩個環節上讓小朋友們分小組合作學習。一是探究為什麼種樹能找來朋友。我讓小朋友們小組讀讀書討論討論,然後來說說理由。第二就是種了樹後,荒島變成了什麼樣子,通過小組合作畫一畫、貼一貼等方法來體會小島美麗的樣子,體會“這兒真好”究竟好在哪裡。

第三、以讀為本

閱讀活動是從朗讀開始的,運用朗讀,能幫助讀者以聲解意,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並對提高讀者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過朗讀,有助於體會閱讀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煩瑣的分析更有效。我設想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自己練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五、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在教學中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在讀的基礎上有思有悟。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這兒真好”好在哪裡?

六、說教前準備:

教師:磁帶、錄音機、小黑板、各種動物圖片、畫紙。

學生:準備好水彩筆、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物。

七、說學情:

一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對一個地方的環境的好壞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現在的合作學習意識不強,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但是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只要教師多些創設情境,提出一些啟發性很強的問題,就能讓同學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八、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由課題“這兒真好”引入課文,讀題後,讓學生說出上節課的感知,說出“這兒”指的是小島,教師由“以前的小島是什麼樣兒的”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 創設情境,分段閱讀,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學習

1、 學習第一小節

讓學生集體朗讀,然後抓住“孤零零”這個詞語來理解,什麼叫孤零零?通過看圖明白,小熊只有一個人,沒有朋友,沒有夥伴,這就是“孤零零”。然後,啟發學生說說小熊心裡會怎麼想,他最渴望什麼?學生可能會說,唉,一個人呆在這荒島上真沒勁,要是有個人來陪陪我那該多好啊!然後要求學生讀好這個詞,讀好這段課文。

(這一環節利用說話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孤單這種感覺,為後文渴望朋友,想辦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鋪墊。)

2、 學習第二段

第二小節是講小熊問飄來的雲怎樣才能找到朋友,這一內容淺顯易懂,只要以讀代講,抓住“連忙”這個詞讀出急切的語氣。這一段關鍵的內容就是讓學生探究“白雲變成了一棵樹,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麼?啟發學生思考,樹與找朋友之間的關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深入探究種樹為什麼能找來朋友。體會改善環境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的探究為下文進行想象繪畫打下基礎。)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課文寫島上的環境變了,引來了許多小動物居住,那麼,小島究竟變成什麼樣了呢?。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配樂朗讀。“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展開想象。)聽完後啟發學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島現在的樣子了吧,趕快來畫一畫吧!這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繪畫比賽,畫的背景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一個荒島的樣子,除了一隻小熊什麼也沒有。另外,老師提供了許多小動物及花草樹木的貼圖,需要什麼拿來用,如果小朋友還想到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用彩筆話在圖上。

(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製作動畫來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閱讀能力實際是一種還原再創造能力,衡量學生是否理解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再創造,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生動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將畫面的內容表達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其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 組織交流討論,彙報學習成果,體會思想感情。

讓學生討論交流你貼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要貼畫這些東西?結合這時的交流,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意思。明白“這兒”究竟好在哪裡。 當然,圖畫畢竟是靜止的,這時我出示了一幅多媒體畫面,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

(四)、 開發課程資源,遷移延伸

我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課文去真正認識我們的客觀世界。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你家周圍的環境好嗎?你喜歡那兒嗎?(通過這道題的探究,讓學生在更深層次上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