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來源:才華庫 2.0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小雨滴。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裡來?""為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頑皮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階段,幼兒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定為:

1、能感受散文中優美語句,體驗散文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意境,培養幼兒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快樂。

為了更好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戶外近距離真實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影,讓幼兒在整個雨景中觀察更清楚、仔細。

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特點,一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進行啟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裡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直觀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進步。為後面談話做了鋪墊。

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方法,用事先錄製好下雨時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歡呼,及時把幼兒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並消除了散文聲音課件,為幼兒表述提供了直觀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小雨滴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裡。把妹妹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土坑裡,在柔柔沙灘上捉迷藏。再通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語句,體驗散文優美意境,培養幼兒藝術思維。

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幼兒說自己畫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環境,發展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通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才創作過程在視訊上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畫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目。

在此,教師作為幼兒活動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快樂。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育理念,通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化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樂趣。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喜歡,《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順序和輪迴問題。我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輪迴,對不同生肖年齡進行簡單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輪迴是本次活動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為了有效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特點。本次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形式記住十二生肖順序,感受十二生肖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著對十二生肖動物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引導著、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屬相,知道父母屬相,父母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裡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屬相嗎?屬啥?

2、你知道父母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啟用幼兒原有知識,目是調動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才小朋友回答問題很好,可是人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幾種,實際上人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訊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特徵,強化幼兒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訊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訊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訊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訊,使觀看具有目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認知和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訊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是十二生肖變形圖案很多,為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嗎?這裡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傳說故事,在講故事同時依序將對應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聽覺和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絡幼兒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關係以及十二生肖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鐘錶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頭飾。

教師設定具有層次性問題,將難點分解,隨著學生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孩子屬啥?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關係以及十二生肖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高潮。

三、結束部分。通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和童謠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在中班科學活動《電動玩具》開展前,我們班的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電動玩具,其中包括為數不多的幾個手電筒,在幼兒對手電筒的把玩中,他們驚奇的發現它能照出影子,於是,對影子又有了新的興探索。

想到皮亞傑曾經說過:“兒童就是科學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兒童天生對這個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兒童理解環境的途徑,因此,為了培養他們樂於嘗試、勤於動手,通過觀察、操作、發現一些科學現象的能力,於是設計這個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這一科學現象。

2、樂於參與活動,願意在動手、動腦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注意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差異。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探索有洞才能透光的科學現象,主要通過感知、探索、交流、製作等來實現。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的活動目標,《綱要》中提出要為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為此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手電筒若干,小兔頭型若干,四個盤子(裡面放記號筆,剪刀,固體膠,紙,牙籤)等,物品都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貼近孩子的經驗。

本次活動的教法主要以遊戲法,操作法為主。在操作法中,我非常重視幼兒通過操作,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認知結構。

本次活動的學法:

此活動我著重操作嘗試法,圍繞“如何讓你的小兔影子也有眼睛”這個問題,鼓勵幼兒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中得到新穎、多樣的方法。

我的活動流程如下:

找小兔影子――第一次探索如何讓小兔的影子有眼睛――交流、驗證、總結――第二次探索製作小兔影子的眼睛――嘗試製作小兔影子的其他五官――延伸:為什麼有的小兔影子眼睛小,有的大?

中班科學活動:

小兔的眼睛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這一科學現象。

2、樂於參與活動,願意在動手、動腦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手電筒若干,小兔頭型若干,四個盤子(裡面放記號筆,剪刀,固體膠,紙,牙籤)

活動過程:

一、探究光和影子的關係

1、寶寶們看,我們今天玩什麼?(手電筒)我把手電筒對著白板,開啟,你看到了什麼?(光)

2、這是誰啊?(小兔),如果把小兔放在手電筒和白板的中間,你會看到什麼?

3、你想來找一找小兔的影子嗎?

4、幼兒第一次操作。

二、探索方法

1、出示課件,集體交流:

這兩隻小兔影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的小兔影子有眼睛嗎?怎樣讓你的小兔影子也有眼睛?

2、這裡還有些材料(教師介紹材料),它們也許會幫助你找到小兔影子的眼睛,一會兒我們去試試。幼兒第二次操作。

三、集體討論,修正方法

1、集體交流,請畫,貼,挖洞的寶寶個別驗證:跟大家介紹一下你的辦法(畫),能看到小兔影子的眼睛嗎?(不能)

師幼總結:看來,畫眼睛,貼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什麼方法才能看到小兔影子的眼睛?(剪洞)為什麼用剪洞的方法就能看到眼睛了呢?有洞,光就能穿過去。

2、剛才沒變出小兔影子眼睛的寶寶現在有辦法了嗎?剛才已經變出眼睛的寶寶想一想,小兔影子除了眼睛還少什麼?讓我們再去試一試。

3、幼兒第三次操作。

四、分享成功,延伸經驗

剛才**和**發現了一個小祕密,他們兩個小兔影子的眼睛一個大,一個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回去再研究研究好嗎?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課內容:

《認識時、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七單元:90——91頁的主題圖,例1、例2、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二、學情分析:

今年我擔任二(5)班、二(6)的數學教學工作,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錶》之後的又一節課,也是學生在國小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例項,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 .數學廣角 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 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的一個內容,是在一年級“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這樣的教材安排,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1、教學重點: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會讀、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會5分5分地數分鐘,學會兩種記錄時刻的方法。理解1小時=60分鐘。使學生認識時針、分針、大格數、小格數、時針從12起走過幾大格,是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過幾小格,是幾分。而看“幾分”所依賴的小格數,一般鐘面上又沒有標明,學生摸不著頭腦,容易將時針與分針,大格與小格混淆。因此,我認為要解決本課的重點,必須讓學生建立時針與大格、分針與小格的對應關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讀方法。

2、教學難點:我認為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接近整時的時間(如8:55)。由於這樣的時間,時針非常接近下一個大格數,肉眼幾乎辨認不出時針是否在下一個大格數之前。學生年齡小,觀察力有限,都以為到了下一個大格數,認讀為9:55。

我認為要解決本課的難點,必須在學生“觀察認讀”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認讀經驗:當“幾分”越大時,時針越接近下一個大格數;反之,當時針很接近一個大格數,“幾分”也很大時,“幾時”應該看前一個大格數。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讀、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會5分5分地數分鐘,理解1小時=60分鐘。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掌握看鐘表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勾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設計理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不只是簡單的資訊積累,還包括背景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資訊。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構認知。教學設計中體現在①動畫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認讀時間。

2、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學習活動,是一種手腦並重的操作。在概括認讀方法後,課堂並沒有機械的叫學生認讀一個個鐘面,而是進行了一次組內撥鍾練習。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進一步認識了幾時幾分。

3、應用意識的培養;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如本課練習一判斷誰遲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一般方法是通過認讀鐘錶。另發車時間的問題,更使學生體驗到認讀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說教法

1、圖示法。圖示法直觀而形象,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本課在學生疑難處,可採用圖示法。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又如認識幾時幾分,在鐘面上採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2、引導法。由於本課的內容特點和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在概括看時間的方法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六、說學法

1、小組合作。學生是在互動中,衝擊成見、已有知識和思考習慣,從而產生新知識的。本課中,可讓學生小組內說自己的想法,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鍾練習,相互糾錯。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得到知識,還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認為,方法是學習的關鍵。如本課認讀時間的方法,學生一經領悟,具備的將是認讀更多時間的能力。因此,本課可讓學生觀察三個典型時間,概括看時間的方法,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方法;用數學的語言,修正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動手操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學生產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為自身的知識。本課可讓學生在小組內撥鍾練習,學生輪流操作,共同記時。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理解了時和分的關係,理解了認讀方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聽聲音、猜鐘錶。

【設計意圖】在我的課前調查中,學生最感興趣是有關猜測的遊戲,我設計了猜一猜,播放時間是他們很關注的。創設了以上這一情境,勾起學生無限興趣。

2、師:什麼時間播放?(出示鐘面7時、8時)會認讀嗎?

3、揭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認識7時、8時,及時鞏固了舊知識、引出了新的知識。最後,在教師鼓舞與號召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認識鐘面

1、回顧舊知、觀察鐘面。

①針:時針、分針。②數:12個數。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與小格的對應關係。

①填圖。填從12到各個數字之間的小格數。(生自行對照、修正)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5個5個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結果。接著教師直接讓學生自行對答案。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使學生產生濃厚的主人翁意識。

②說說對應關係。大格數有對應的小格數。

師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

③出示鐘面,教師除錯,學生感知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個是1小時。小結1小時=60分。

④填空,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看時間,往往只看鐘面上的數與格,很難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數所對應的小格數上。因此,讓學生來參與遊戲性的對口令,熟識對應關係,對他們正確認讀時間是很有好處的。動畫出示時針和分針一起走感知1小時=60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邊學邊練,在通過鞏固練習落實所學內容。

(三)撥鐘錶遊戲

教師說時間學生撥:12時、12時30分、1時

小結:要看時間,要看時針從12起走了幾大格,就是幾時多,還要看分針在哪裡。

2、探究新知、認識鐘面。(整5分、整10分)

①4:05(出示圖片:課間活動,鐘面:4時5分,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師:這是幾時幾分?你是怎麼看的?時針在什麼位置,分針呢?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認讀4:05的鐘面,由於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學生很容易讀出“5分”;更由於學生習慣從左往右觀察事物,時針在左非常接近4,而分針在右,學生能輕易得出4:05這一時間。這一認知,並非是學生已掌握認時間的方法獲知的,而是一種接近直覺思維的結果。因此,教師並未展開下一環節的教學,而是追問學生看的方法,讓學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用資料說話的習慣。

②4:30(出示圖片)同桌交流,相互補充。

③4:45(出示圖片)組內展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認讀內容由易而難。由4:05,4:30,4:45是由易而難,首先是獨立練習認讀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補充,最後是同組交流、展示自我。這樣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內在邏輯次序,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⑤、體驗1分鐘。(口算題、寫字)

【設計意圖】在本課1分鐘時學生口算、寫字,教師記時,學生體驗了1分鐘到底有多長。可謂一舉兩得。

3、觀察歸納。

①觀察。

7:50、915、4:20、1:05、10:40、6:35、8:55

師:同學們真能幹!認識了這麼多的時間。你看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嗎?

(幾時,怎麼看?幾分,怎麼看?)學生同組討論。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學生想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作了多種預設,既有開放的思考,也有適當的引導,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象這樣的開放課堂減少了預設性,增加了生成性,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幾時幾分

看時針看分針

4、撥鍾練習。

①老師說出的時間學生撥。

②小組活動,組內成員輪流撥鍾,並說出所撥的時間。

③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自己認讀。

【設計意圖】給受教育者更多的實踐和動手機會。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撥鍾,加深了他們對時和分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了認讀的方法。做過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四)拓展練習

出示北京20xx年7月13日晚申奧成功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識時間的能力。

(五)總結:談自己的收穫?(部分轉載)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通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 ,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二、活動目標及其重難點解決策略。

1. 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2. 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點: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解決策略: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的感知兒歌中的動物形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難點:瞭解小袋鼠的羞是難為情。

解決策略:小班的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出示圖片袋鼠媽媽抱著小袋鼠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媽媽抱石難為情的,並在理解難為情的情況下,教師再說一個好聽的字“羞”,讓幼兒對羞產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動準備:根據兒歌內容繪製的教學結構圖,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樂《乖孩子》

三、 活動流程:

1、 感知圖譜,認識動物。

出示小鴨、小魚、小鳥,使幼兒對這些小動物產生興趣。

2、 分析圖譜,理解兒歌。

觀察小鴨和鴨媽媽;觀察小魚和魚媽媽;觀察小鳥和鳥媽媽;最後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媽媽。圖譜的出示,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整個圖譜說的是什麼事。

3、 學念兒歌,深化情感體驗。

(1)看圖完整欣賞兒歌。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2.看圖完整學念兒歌。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並做動作。

(3)小結:鼓勵小袋鼠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勸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媽媽抱。

4、 再次深化情感體驗。

最後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時幼兒園放學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並用背景音樂《乖孩子》。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火車嗚嗚叫》是一首節奏非常鮮明的歌曲,中速,勻速每個音都有配一個字,整首歌曲有4句,以8分音符為主,每句都是相同的節奏╳╳╳╳一音一字的格式幼兒在演唱中就感受到了八分音符在42拍中的旋律節奏。我班幼兒已經學過2拍子和4拍子的節奏型,所以要他們來給曲子完整打拍是很容易的。但要兩種節奏結合起來以雙聲部的方式來打拍就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將曲子同時用4分音符和8分音符來表示,不同的節奏型可以讓曲子表達的更豐滿、厚實有立體感,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節奏有不同的聲音效果,激發了幼兒學習打擊樂的興趣。小朋友在春遊活動中已看到過火車的外貌,聆聽過開動的聲音,這個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表達火車形象的自由舞臺。

二、活動目標: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而集體的打擊樂活動中對幼兒的傾聽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要有專制的注意力,還要有與他人協調配合的能力針對這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複習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4、8分音符來同時表達歌曲旋律節奏,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

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

三、活動準備:1、曲子的節奏譜電腦課件一個。2、已學會唱《火車嗚嗚叫》的歌曲。3、錄音機一個。4、圓舞板每人一件。

四、教學方法:本次活動以乘火車的遊戲形式貫穿整個活動環節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利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將無形的音樂,用有形的動畫來表現,有利於幼兒對節奏的理解。運用單句引導,整曲練習的方法,讓幼兒由易到難掌握整首曲子的節拍。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有五個步驟1、聽音遊戲。2、複習歌曲。3、語言節奏遊戲。4、觀察節奏譜,學習用兩種節奏同時打拍。5、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

下面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內容和要求:

聽音遊戲《去森林玩》整首曲子有六個樂句分高、中、低三個音區,要求幼兒在不同的音區做不同的動作。如:在低音區做彎腰動作,中音區:向前平衡地開火車,高音區:抬頭抬手往上爬。整個練習提高了幼兒聽音的能力,同時發展了動作表現的能力。

複習歌曲《火車嗚嗚叫》。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乘火車到祖國各地去玩一玩呀,請你唱一唱《火車嗚嗚叫》,唱的時候注意火車聲要有遠到近,聲音從輕到響,速度稍快些。教師示範一遍,幼兒演唱數遍。在演唱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歌曲的節奏。

三、單句練習4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合奏效果。在這裡主要練習四小節:╳╳┃╳╳╳╳┃

的節奏。出示課件動畫,有上下兩個畫面,上面是2拍子的煙囪冒煙的情景,一拍冒出一團

煙霧。下面是車輪滾動的畫面每半拍車輪就由原來的黑色變為紅色。兩種畫面都能分別隱藏。

在這兩種節奏中4分音符的拍打是難點,因為他不是一詞一拍的。而按照幼兒平時的打拍慣

常會把2拍子處理成╳0╳0的形式。因此我隱藏了8分音符的畫面,不從視覺上去

干擾他們,集中注意力練習╳╳┃的節奏型。為了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了乘火

車旅遊的遊戲。“小朋友,我們坐著火車出發羅,火車漫漫啟

動了,準備好了嗎?請你跟著

火車的車輪聲用╳╳┃╳╳┃╳╳┃╳╳┃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教師出示表示傷害內的東方明珠塔。並用拍手的方式示範一遍要求原來的空拍也要用手拍打出聲音來。教師用1、2給出語言速度,讓幼兒有個心理節湊,有利於整齊的打拍。幼兒練習數遍。

2、隱藏上面的畫面,出示8分音符的畫面,幼兒用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雖然一詞一拍但同樣的音樂換了8分音符後打拍的速度就快了,所以要提醒幼兒在拍手的過程中幅度要小些否則來不及。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節奏型有不同的表達效果。

3、兩種節奏一起打,同時出示兩種節奏譜,先請女小朋友打4分音符的節奏,男小朋友打8分音符的節奏,要求一邊念詞一邊打拍,用有聲的語言和畫面的變化做有形的指揮柺杖能讓幼兒將兩種節奏磨合的更整齊。以同樣的形式進行交換,在幼兒掌握一定方法和規律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如:將上海替換成北極等,一方面讓幼兒覺得有了新意,另一方面通過多次的練習能將雙節奏的配合磨合的更加協調整齊為整首曲子的演奏打下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