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0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說課稿範文

《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說課稿1

說教材

我所講的內容是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認識並繪製縱向條形複式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問題並從統計圖中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我們農村生活的不斷提高。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所給定的資訊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為:

1、正確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發現資訊、分析資訊,並能提出簡單問題。

說教法、學法: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瞭解--嘗試動手製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

教學設計

一、激發學生興趣,匯入新課。

老師帶來了一些資料,讓大家也瞭解一下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是製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製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出示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數量。提問:這個複式統計表的含義是什麼?

(2)畫一幅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呢?。學生討論、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說一說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都要畫什麼?)

(4)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這種條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觀察到資料的變化情況,作圖時應注意畫的直條一定要直,資料準確,直條要一樣寬。)第二步是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兩幅統計圖,並提出問題。複式條形統計圖出現的必要性:①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通過發現哪些資訊?

②回憶怎樣將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表。(學生回答後教師演示)

③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黑板上的兩個單式統計圖的資訊該怎麼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先讓學生小組互相交流,然後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肯定,然後適當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老師小結:我們在學習複式統計表的時候,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地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黑板上的兩個統計圖分別表示的是某地區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統計情況,那麼我們也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小組作品、評議。(逐步完成對縱向條形統計圖畫法的認識)

(4)讓學生觀察複式統計圖。(展示)

①複式統計圖都有什麼?

②它與單式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複式統計圖中有:統計圖名,圖示,橫軸表示的是年份,縱軸表示的是數量,單位是“萬人”。單式統計圖沒有圖示,單式統計圖中只有“一條”表示各年城鎮人口的數量,而複式統計圖每個年份的人口的數量是“兩條”,同時表示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數量。(學生邊說,展示不同之處)

3、看圖回答問題。

(1)引導學生回答:(出示問題)

①哪個年城鎮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

②哪個年份與鄉村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

③哪個年份這兩個地區的人口量增長最快?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你還能得到哪些資訊?引導學生髮現總的來說城鎮人口數量要比鄉村人口數量增長的快。讓學生感受到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通過對複式統計圖的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複式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

三、自主練習。

1、檢查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小組合作對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調查,收集資料製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現在向老師彙報?(學生彙報,教師適時地肯定與鼓勵)

2、讓他們根據這節課所學習到的複式統計圖的知識,畫一幅複式統計圖。並就他們所畫出的統計圖提出幾個問題來。(學生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並請小組代表說一說所畫圖的含義。

4、教師提問:誰還能從黑板上的這些統計圖中得到一些別的資訊?

5、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畫複式條形統計圖,同學們都很認真,表現都不錯,特別是你們對根據所收集的資訊畫的統計圖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農村的不斷髮展,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是多麼幸福呀!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統計活動中,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通過自主的合作練習中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總結:

1、你在這堂課中有什麼收穫?

2、你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有什麼感受?

3、你們對老師的講授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或希望?

《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學段的統計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之前,應對第一學段的統計知識做簡單的整理。看結構圖可以說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統計觀念。這一教學在此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並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根據統計圖表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根據以上分析,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按層次理解定位如下:

首先我注重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知識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通過研究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等能力。

其次我認為重知識目標:

1、使學生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或單式統計圖的資料完成複式條形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作簡單的分析,作簡單的預測。

最後是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統計意識的培養、統計過程的經歷、對統計功能的體會(預測、決策)、對統計圖表、統計量的重新認識。

二、說教法

從教學內容來看,統計教學以探究研討法為主。如設計中進行下個月進貨的決策時,對已有的銷售資料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外,其結果能對下一步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教學物件來看,國小中年級多用引導發現法、嘗試教學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好奇和關心,因此素材的選擇加強了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如設計垃圾調查與研究等題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社會問題任何一節數學課都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談話法、講解法等的有機結合!

三、說學法

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觀察、猜測、歸納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因為是統計課,課前要去收集、整理例項,為課內互相交流積累素材。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複習舊知

學校要購買一批體育器材,現在要調查同學們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出示402班學生的縱向單式統計圖情況。之後收集、整理、繪製本班學生的統計情況。

(設計意圖:1、複式統計表、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重要基礎,複習已有知識,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握教學的起點,為新課的匯入做下了鋪墊。2、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認識、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

1、探究製作: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資訊怎麼辦?(引導學生在學習複式統計表時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進行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自制複式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合作交流

(1)展示學生繪製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和聯絡?(先自己獨立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3、全班彙報、交流並揭題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作簡單的分析,作簡單的預測。(比如說學校對體育器材數量的購買等做預測)

(三)拓展提高

P103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

1、完成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3、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設計意圖:設計了對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三個月的統計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然後從統計圖中得到資訊,對對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最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決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四)深入研究

垃圾的調查與研究:

1、課前通過調查、查資料,瞭解當今社會的人們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2、彙報調查結果

3、出示“細心小幫貼”

4、結合學校的勤工儉學活動:出示四年級4個班十月份的勤工儉學收入,製成統計圖

5、分析、發現資訊

6、做個小小宣傳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畫張宣傳畫、寫句宣傳語、寫份倡議書、可以動動手變廢為寶……讓全校師生、讓全社會的人都加入到分類處理垃圾、減少垃圾的行動中來。

(設計此習題注重課程的整合,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由可內延伸到課外,在社會中、在生活中形成對垃圾的分類意識、減少垃圾的意識)

(五)、課堂總結。

(改變以前只對知識的單一總結,從情感、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結合總結)

(六)板書設計:

一張學生體育愛好專案的複式統計表,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一張合併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通過回顧複式統計表的學習方法就是合併,把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遷移到所學的新知識。而且這樣的設計有助於體現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便於比較同類事物的統計指標及對比關係。)

(七)整堂課的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對統計教學明確指出: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資料資訊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資料、描述資料、分析資料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等。所以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有體現學生年齡特點及愛好如統計體育愛好、有體現統計的決策作用如超市進貨問題,有進行環境教育的。讓學生主動常識從數學的角度,運用統計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數學帶來的樂趣。第二是促進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和互動,在體驗中得到發展。新課程理念中對統計的核心目標定位在發展自己的“統計觀念”,這決不等同與計算、畫畫等簡單的技能,而是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學生親自收集、描述、和分析資料,努力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探索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