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4篇

來源:才華庫 3.3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4篇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第47、48頁。

一、說教材:

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購物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地位和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絡,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成功的樂趣。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演算法則。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採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按照自主探究—討論— 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知道了哪些資訊?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資訊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然後根據問題列出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相關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2、再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討論交流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時相機揭示課題,並板書(小數加法和減法)。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1。在教學例1的第

(1)問小數加法時。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裡相互說說各自是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演算法,選取不同的演算法板演,讓全班交流討論,重點討論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列式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也要數位對齊,而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

2。在教學例1的第

(2)問小數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設計理念:數學活動中,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例題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討論、判斷、分析等方法進行列豎式、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3、“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計算後說說自己的做法,然後把計算結果化簡,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使學生知道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進行化簡。

4。最後進行總結和歸納。先在小組說一說,然後全班交流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

(設計理念: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現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做了什麼(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對於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麼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1。基礎性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題和第2題。

做“練一練”第1題可以直接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24加9。9是整數加小數,也應該把小數點對齊著算。7。56減4。56的差的小數部分是0,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差應該怎樣化簡?差是多少。

做“練一練”第2題時,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並組織交流。

2。應用性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央視兩名青年歌手的綜合成績進行比較(相關資料的對比),看誰的表現較好!”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引導學生小結所學知識,並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穫。

通過這樣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地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認識。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體現的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粗淺的預設,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與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演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對整數除法意義的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乘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 引導學生將‘圖’與‘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演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教學的目標是:

1、通過例項,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演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演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有效的提升,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和動手操作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開課,就對前一單元所學的分數乘法的計算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目的在於為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打下基礎,因為分數除以整數就等於這個分數的幾分之一,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用分數乘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結果,而對於分數除法的意義,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匯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再遷移到分數除法的意義。

問題創境,對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在教學例1時,我沒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個問題端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資訊來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編出乘法問題並列式解答後,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個乘法問題編出兩個除法問題嗎?然後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過對這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得到整數除法的意義。這樣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將素材一一呈現出來,感覺很單調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思維活動就是一種壓抑,反過來我這樣安排,感覺是把靜態的教材動態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利用素材自問自答,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有價值有效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有一個提升的,同時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後指出問題中是以克為單位,如果以千克為單位,100克應該怎麼改寫?改寫後,算式應該怎麼列?後面兩題中的單位也改寫了,又怎麼列式計算?用一系列的問題,遷引出分數乘除法的算式,再通過對分數乘除法算式的仔細觀察,觀察時引導學生對照整數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間的共同點,從而得到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我這樣教學的想法是:第一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鍛鍊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過比較自然得出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讓學生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體味到在數學中知識是存在相互聯絡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學生快速回答了2/3×4=8/3 8/3÷4=( ) 8/3÷2/3=( )的結果後,問:你怎麼這麼快就得到結果了呢?這個問題能更好讓學生利用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3

教學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並且會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形成過程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頭,才意味著有好的結尾將出現。現在我就本節課的設計說明如下:

一、從生活中來引發問題

在一節課的開始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鏡,並能引發新的問題,讓學生能輕鬆愉快自然的接受,老師導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如:課的伊始,師生共同複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溫古而知新,於是從生活入手,如測量橡皮用哪個面積單位、書本表面、再到黑板、操場等,很自然地引出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體現數學生活化,孩子們也能較自然地接受學習任務。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猜測——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我認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種很好的遊戲,一種娛樂專案。通過猜測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們帶著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結果,才能做的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

如:在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後,我讓小朋友大膽地猜想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相信學生的能力,這樣老師省力,學生更樂於學。

讓學生敢於表達、樂於探索,善於發現。

2.動手合作探究

通過先猜測,然後有序地開展實驗操作,能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交流、展示探究結果

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

4. 推測——驗證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測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部分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推測完成,培養學生的類比聯想能力。

三、遷移運用、分層提高

設計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並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

如:我們班都是數學愛好者,回答得真好,請你大膽地猜想,願意與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嗎?等等……

四、總結很關鍵

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加快專業成長,作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老師應該在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總結和提醒,培養他們也成為一個會學習、善反思,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這對他們終身收益!所以,課的最後,我們一般都要加上讓學生或老師小結課堂。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4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順昌購物中心打出了“消費大抽獎”的活動牌子:一等獎2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200名,紀念獎20xx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抽到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紀念獎的可能性會怎樣?

那麼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

二、小組活動,猜測驗證

1我先出示口袋裡有5個黃球、5個紅球,讓學生任意摸一個,學生會想到摸到黃球和紅球的可能性一樣大。

但我又袋子裡拿走3個紅球,讓學生猜測,結果會怎樣。

通過新舊遊戲的對比,有助於學生正解把握條件,從而順利作出關於結論也隨之變化的預測;另一方面,相似的遊戲情境,更能調動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經驗,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主動地進入探索活動。

2.實驗驗證

出示實驗要求

每次摸1個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兩種記錄方法,選一種記一記

方塊圖:每次塗一個方塊表示

條形圖:每次塗一個方格表示

然後讓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最後全班交流實驗情況:你發現了什麼?小結提升:你覺得用“方塊圖”和“條形圖”表示資料時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麼優點?

通過比較條形圖使用起來更方便些,以後我們還會經常見到“條形圖”這位朋友。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親身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並在活動、交流中初步感受“條形圖”表示資料既直觀又清楚的優點。

三、想想做做,豐富體驗

1想來玩“拋骰子“遊戲嗎”

2.做一個小正方體,四面寫1,一面寫2,一面寫3,還是拋30次,預測一下,結果會怎樣?

3小組活動,用條形圖記錄結果。

在條形圖裡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在小組裡說一說

4又到了“裝筆”比賽的時候了,請各組做好準備

第一關:在布袋裡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多。(每組派代表展示,說說怎樣想到這樣做的。

第二關:在布袋裡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少

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培養統計活動中分析資料,判斷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確定事件。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動中,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受嗎?請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請你留心身邊的事物,誰能找到這樣的例子也請帶到學校裡與大家分享,好嗎?

葉瀾教授的生命課堂的理念告訴我們:人不僅有認知,人還有情感、態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個認識體,就簡化了對人的認識;如果教學只注重培養認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學的意義。我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體驗驗證、深化認識”的過程進行教學,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