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課後說課

來源:才華庫 2.09W

今天,我執教的這節課,自我感覺應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在閱讀中識字的課例。整節課中我始終堅持以識字為主線,以閱讀為途徑,寓識字於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重點突出,方法恰當,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松鼠和松果課後說課

一、生字教學紮實有效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一個奠基工程,地基打不牢,就無法支撐起豐美的知識大廈。新課標要求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如此之大,而每一篇課文後都有十個左右的生字,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單調地讀、重複地寫、機械地識,將使學生不堪重負。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去?因此,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把生字記準記牢,是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課文中生字的分析,課堂上我主要採取“集中認讀,分散識記,逐步強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聯絡課文來幫助識記,做到“聯絡生活經驗、隨文識字、重點突破。”

1、充分發揮語言環境對識字的作用。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識字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對部分生字要做到“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就必須把所學的生字的音形義牢固地掌握,才能夠靈活運用,而今天我採取“藉助具體的語言環境將閱讀與識字有機結合”的識字策略,使孩子們走出了機械重複、枯燥乏味的識字“沼澤區”,使得兒童的識字之旅變得輕鬆愉悅。尤其像“意”字的處理藉助古體字記憶字形,通過教師的範寫強化字形,聯絡生活經驗瞭解字義的同時,將“主意”一詞迴文,藉助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可謂識字與閱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還有“活潑、如、總”幾個字的處理都是寓識字與閱讀中,在反覆的朗讀中既強化了字音、字形,又將字義的教學融入到具體的語言環境,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是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最大優點,教學時我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比較好的達成了識字教學的目標。

2、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因此,我們要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目的,努力做到讓學生去挖掘識字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識字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在教生字的時候,要適當教給學生一些識字方法。比如本課我們運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兒歌”“聯絡生活”“猜字謎”等方法識記生字,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3、遊戲鞏固識字。生字學完,要及時複習鞏固。這一課通過“栽松樹”,用遊戲的方法鞏固,既記住了本節課要認的生字,也再次體驗了動手植樹的樂趣。

4、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進行寫字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動腦、動口,還要動手寫一寫。寫字作為識字教學的一部分,也應該在教學中得到落實。本節課,重點指導學生寫好“主”和“意”兩個字,寫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在書寫中體會,在評價中感悟提升。通過指導、練習和講評,把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二、閱讀理解抓準訓練點

低年級的文章內容比較淺顯,理解難度不大,但是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因此怎樣鋪好臺階,架設梯子,讓學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這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因此對於簡單的課文,教師還是要精心設計好訓練點和想象點。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字,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如第一段的教學中抓住聰明活潑,指導朗讀。尤其是“那麼……那麼……”這句的朗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訓練點,用上“那麼……那麼……”,說一說西瓜、大樹、小草、小花……讓學生通過說話,一方面理解“那麼……那麼……”這種句式,進一步體會到松果的味美;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三、重視培養的學生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了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是足以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引導學生學習“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後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這句話時。先是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省略號表示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小松鼠。再通過教師步步深入的引讀,讓學生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能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松樹對松鼠的重要。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情感得到提升,學生會感受到回報自然,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知道本課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匪淺;我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語文課堂教學這方面還顯得比較稚嫩,但我相信上一次課就成長一次,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