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來源:才華庫 1.34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 內容:冀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二)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冀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基礎,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冊的一個重點,對今後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說學情

學習該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會計算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能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我們要設計可以激發學習興趣的情境進行教學,還要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絡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學意識。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學習。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方法。在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1、複習引入,為新知學習做鋪墊

在這一環節設計兩部分內容,一是口算,其中涉及到一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等內容。二是豎式計算,兩道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兩名同學板演,說計算過程和算理,在複習的同時,為後面的新知探究打下基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有了依據。

2、引入情境,揭示課題

以文具店的情境為主題,讓學生從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問道:“2盒彩筆多少支?”“10盒彩筆多少支?”“12盒彩筆多少支?”前兩個問題在學生已有知識範圍內,要及時進行解決,後一個問題只要列式即可。之後讓學生比較算式的不同,揭示課題並相機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3、展開探索,演算法多樣

(1)估算24×12的積大約是多少呢?

(2)啟發談話:24×12的精確答案是多少呢?

(3)學生先自己嘗試解決,看誰的方法最多。之後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說說各自的計算方法。

(4)全班集體分享,教師將學生彙報的方法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分別說出思路。

4、深化研究,優化演算法

(1)回顧:我們還沒有學習24×12的計算方法,同學們就能用這麼豐富的計算方法得出結果!老師想知道,你們是藉助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來解決的呢?

(2)賞析:在這些演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演算法?

當選擇了豎式計算後,學生面臨三個主要問題,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①豎式的寫法;②怎樣用豎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積應該怎樣寫;③為什麼要這樣寫。首先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接著由教師引導突破難點:第一,豎式的寫法,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將舊知遷移,強調兩個乘數數位對齊。第二,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說出算理,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就不攻自破了。之後再通過指名學生說算理——同桌互說——反饋(學困生)的形式紮實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請兩名學生板演並說明計算過程和算理。

5、熟練運用,拓展提高

(1)課件出示練習“新書訂單”,學生獨立計算後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巡視指導。

6、交流體會,分享收穫

啟發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你有很多學習的體會和收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五、說教學板書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新課標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中強調“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 “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 等,這些要求是展開本課教學的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本文就是通過特定環境下,一個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特寫鏡頭,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寫法,為學生閱讀現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寫作中如何寫人記事進行必要的指導。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 “至愛親情”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一課,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學目標 :見教學設計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問題導學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朗讀法——本文的語言平實自然,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三、說學法

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通過勾畫重點的詞語和語句,培養學生讀書的方法和習慣。

2、互動探究與學生展示法:以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藉助小組展示點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匯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欣賞動畫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提煉、篩選資訊的能力。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完成學習目標1的內容,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打好基礎。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討

設計意圖: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選取適當切入點,讓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通過分析討論,促進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從而深入體會父子之間濃濃的深情,突破本課的難點,完成學習目標2、3。

(四)三讀課文,感受深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配樂朗讀和評點,進一步領會字裡行間所蘊含的濃濃的父子深情。

(五)達標檢測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回顧、梳理,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六)、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又培養訓練了思維的創造性。從課文到學生自身,通過分享親情故事昇華父與子之間的情誼,繼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實現育人目標。

五、說教學效果

這樣,一堂課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快速的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研讀了重點語段,品味了飽含深情的語言,感受到了《背影》中的深沉的父愛,也喚醒了獨生子女漠然的情感世界,加深了語文課的人文內涵。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

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整堂課我始終注意學生的動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柺杖、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同時也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孔子游春》。圍繞著新課標,我在教學方法上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歡迎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一、首先我來談一下我的設計理念及教學目標。

我想: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必然是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的課堂,既能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又不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在這一課中,我注重把所學知識向廣度和深度延展,從課堂教學向社會生活延伸,強調教學方法上的互動性、創新性與優化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設計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尤其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來說一說對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立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一篇借物喻人喻理的課文。文章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到泗水河畔遊春,孔子觀水談水,並教育弟子怎樣做人的事。由於事情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久遠,這種時間上的距離給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必然帶來一定的阻力。對於涉世極淺的國小生而言,感悟起來會有一定得難度,根據課文的這些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對課標的理解和體會,我為本課的教學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理解,讓學生感悟水的特性與人的品格的相似之處。

3、在體會文章感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相聯絡。

教學重點:對水的四方面特性的感悟。

教學難點:使學生真正理解孔子借水喻人喻理的一段話,並將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相聯絡。

二、教法

激趣——引導——思考——討論——感悟——遷移

三、下面我來講一下具體的教學流程。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階段,我以創設情境,培養和增強語感為基本思路,引領學生進入情境。

首先讓學生展示課下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在學生對孔子有一定的瞭解,我抓住學生喜歡遊玩的天性,展示多媒體教學課件渲染氣氛,讓逼真的遊春動畫畫面帶學生們一起回到倆千多年前和孔子一起遊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中廣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溫暖的太陽和煦的輕風。此時學生身臨其境,彷彿穿越了時空,正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末期的泗水河畔遊春呢。然後讓學生帶著“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問題採取自由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並允許學生把閱讀產生的疑問提出來,然後彙報。

在這一部分,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學生初讀課文,並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2、引導學生賞析句段,通過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聯絡,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課文中對於孔子論水的一段話可謂獨道而精闢,原文是這樣的:“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汙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這一部分是課文的核心內容,即是重點也是難點,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深入理解,並對學生有真正的啟迪和教育呢?

在這一階段,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泗水河畔遊春的情境中賞析孔子論水的話”。

在第一環節裡,我用課件逐句出示這段話,提示學生要用心揣摩水的特性與人的某一方面品格的相似點,從而感受孔子談水的深刻意義,那麼這段話究竟講了幾個方面的意思呢?你的理解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探究,然後進行彙報。

在這一過程當中,將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培養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我努力體現新課標新理念。

孔子論水的這段話,不僅是對孔子的弟子們產生了教育意義,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學習它,我想更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們在心靈和人格以及思想上也得到一定的淨化和啟迪。所以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回到現實中來”。

在這一環節中,我運用課件出示水四方面特性的語句。提出問題: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以生活為紐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想一想我們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如何做到像水一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和善施教化呢?由於學生的思維還不一定能夠一下子跳躍到現實中來,聯絡實際時會存在“想不到,聯絡不上”這種情況。所以呢,我會給學生一些提示,以水的特性所反映的第一個品格為例,說做人要有德行,那麼我可以提示學生聯想到無私的奉獻精神,默默的給予,不求回報等,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甚至我們自己也在做,比如說這段時間我們正在為一個身患重病的育新校的學生捐款治病等等,這也是我們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在行動上的一種表現。這時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自由討論研究,那麼學生根據提示,可以自己任意選擇水的某一方面品格,聯絡實際進行探討,我相信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說不定學生們會聯絡到一些老師也想不到的實際情況,然後小組進行彙報。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研究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聯絡的基礎上,藉助於鮮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淺顯的語言,最巧妙的辦法去幫助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認知。並且充分鼓勵學生,對學生的聯想和判斷給予正確的評價。這一環節的完成,引導了學生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兩個世界的交匯,不僅使學生弄懂了本文的深奧道理,而且使學通的道理運用到了現實生活當中,真正做到學有所感,學以致用,達到了更深層次的教育目的。

在以上兩個步驟完成之後,我對已經掌握了本課知識技能,並初步形成了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生進行強調點撥:這篇課文寫了孔子游春時觀水談水,並教育弟子怎樣做人的事,對流水的特性可以說是感悟獨道,這番話不僅對他的弟子們來說受益非淺,對今天的我們來講也同樣有教育價值,讓我們在生活中做一個像流水一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的人,好不好?

通過小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使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學生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3、在這裡我要重點談一下“讀”。

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我將非常重視讀的訓練,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讀”始終貫穿著全過程。比如說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寫泗水河畔的美景,景美、文字美,我設計了讓學生反覆讀說,一讀感受優美的景色;二讀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當;三讀為想象說話訓練做好鋪墊。在理解了水的特性之後,找同學模仿孔子,以孔子當時的平靜的心態和語氣去嘗試品讀;在找到全文中描寫春色的最優美的語句之後,讓學生齊讀;在整體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和核心思想以後,再找同學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因為我想讀是體會感情和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諸多的語文能力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多種讀的方式,有朗讀、默讀、齊讀、個人讀,把這些方式相結合,在讀的過程當中,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就可以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逐步的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同時也為課內外閱讀的進一步深入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在設計上,我努力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去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師不是單純的講解者,而是引領者,參與者,創設適宜的情境,採用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方式,使學生輕鬆的學,主動的學,使課堂生動、活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會使課堂真正成為孩子的樂園,擺正教師的位置,才會使課堂充滿陽光。(說課完畢)

四、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迴圈途徑》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中的第三節的第二課時內容,課時安排為一課時,在學習了血管,血液,心臟等知識的前提下,講述人體血液迴圈的相關知識,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並把產生的二氧化碳廢物運走,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而這些都必須通過血液迴圈來實現。因此,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頁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體血液迴圈模式圖,形象地表現了血液在封閉式的管道系統中的迴圈流動,學生能否讀懂這幅圖,標誌著是否掌握了本節知識。教材中還設計了兩個討論和兩道課堂練習,都從不同的層面體現了本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二) 教 學 重 難 點:

教 學 重 點 :

1. 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

教 學 難 點 :

1. 正確理解血液成分在迴圈途徑的變化。

二、【 教 學 目 標】

(一)知 識 目 標 :

1. 正確概述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

2. 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迴圈途徑中發生地變化。

3.瞭解血液迴圈的意義

(二)能 力 目 標 :

1.通過組織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

2.通過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訓練學生細緻觀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標 :

通過學習有關知識, 認識到生命的奇妙,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確定依據】根據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學 法】

【確定依據】1、學情: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但抽象思維略顯 不足,在課堂上,他們好表現,不喜歡老師的空洞說教,拒絕老師將思想強加給他們。

2、生物新課程標準。

(一)說 教 法

1)導課: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突破重點與難點:1、 啟發式——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2、 直觀式——多媒體演示。

3、 探究式——發現問題,尋求規律 。

(二)說 學 法 —— 1)分組探究法。

2)歸納總結法。

3)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4)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遊戲鞏固。

四、【教 學過 程】

(一)課 前 準 備 :

學生:1)直尺、水彩筆、課本。

2)閱讀 科學家的故事——血液迴圈的發現。

教師:1)血液迴圈教學光碟。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迴圈中各結構頭飾 。

4)代表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氣球。

5) 《血液迴圈》學案

(二)導 入 新 課 :(大約5分鐘)

“疑,思之始,學之端。”先請同學們看扁鵲切脈圖片(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學習測量脈搏(親身體驗中華醫學傳統)→提出疑問“心臟為什麼在不停地跳動?”→匯出新課→探究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這樣置學生於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注意力開始集中,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設想依據】教師準備大量的圖片,為學生探究設定情境,既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突出重點: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大約10分鐘)

教學光碟展示體迴圈途徑和和肺迴圈途徑(必要時多放幾遍,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境)→總結兩條迴圈的路線圖→設定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1:兩條迴圈途徑的交匯點在哪裡?問題2:兩條迴圈途徑的相同點和區別點?→學生仔細觀察總結出的迴圈途徑→思考,尋找規律→找出規律後進行實戰演練,親手繪製迴圈圖→課堂遊戲《找朋友》→思維昇華,突出重點。

【實施依據】新課標中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之終身受益。

(四)突破難點:在迴圈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大約13分鐘)

觀察課前準備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學生探究思考→得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定義→再觀察血液迴圈圖片→學生尋找出迴圈途經中動脈血和靜脈血的發生變化關鍵部位→設定懸疑,“為什麼在這些部位血液成分會發生改變?”→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血液的變化”的教學光碟→完成活動“錦上添花”和課堂遊戲《小小旅行家》→設定探究問題“探究血液迴圈的意義”

【實施依據】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舊為新,有抽象的知識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再有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完成整個知識點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並使學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點和難點的延伸:血液迴圈的意義。(大約5分鐘)

學生歸納總結→探究“血液迴圈的意義”→實現重點和難點的延伸。

(六)、課堂拓展延伸:冠脈迴圈,為心臟提供營養,發生障礙時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鐘)

(七)、課堂知識反饋(大約3分鐘)

1、下列血管中流靜脈血的是( B )

A 肺靜脈 B 上腔靜脈 C 主動脈 D 肺動脈

2、小明得了支氣管炎,醫生給他輸液,消炎藥從手部靜脈打入,怎樣到達支氣管的發炎部位?

答: 消炎藥——各級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參與肺迴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支氣管發炎部位。

【設定依據】以習題反饋知識要點,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八)、 課 外 活動(大約2分鐘):

1、小組探究活動:血壓受什麼因素影響?

2、關愛家人活動:瞭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為下節課作準備)。

【設定依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性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多種途徑尤其是網路資源來獲取新知識,並使課本知識得以充分的延伸。

五、【板 書 設 計】

標題:人體的血液迴圈

(一)、血液迴圈途徑:

1、體迴圈: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血液變化:動脈血變為靜脈血,血液顏色由鮮紅變為暗紅。

2、肺迴圈: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血液變化: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血液顏色由暗紅變為鮮紅。

(二)、 血液迴圈的意義:為全身各部分的細胞帶來氧氣和養料,帶走細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為出發點,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理論聯絡實際的講解讓學生髮現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用科學,並運用探究式、啟發式、直觀式等多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為他們創設思維的空間,思想的時間,並適時穿插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有趣的課堂遊戲,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堂知識,還極大地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以實現共同進步。在此僅作拋磚引玉,還希望各位專家和老師多加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5

說《校徽設計》設計意圖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教材(上冊)第8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縱觀國小國中整套教材,相關內容為國小二年級下冊《我們班級的標誌》與《認識圖形標誌》兩課,國中一年級下冊《標誌設計》一課。本課一方面是對前面知識的一個回顧,另一方面也是為以後的設計打基礎。本課針對前後知識點起一個串聯、承上啟下的作用,相對而言,課內容量頗多,難度相對較大,對於課堂的整體把握的確是個挑戰,對於設計知識的引領我認為關鍵還在於一個“度”的把握。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與思維表達力,通過課前前測發現,學生們對於設計只停留在“好看”、“有趣”等淺顯的感知上,對標誌的涵義及作用意識領悟較淺,據此,我認為對國小美術設計應用課的教學,首先應該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引導孩子們感受美術學科特有的藝術魅力,提供給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和獨立創造的空間。從生活入手,引導孩子們去正確的欣賞發現,從生活中探尋藝術的內涵。在師生共同合作的氛圍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在注意難易結合的同時還要注意各個環節的設計一定要符合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發展和認知特徵才可行。

為此,我在課堂中以“探寓意“為主線,以“激趣”為暗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具體設定為激趣遊戲引“校徽”——象徵意義探“校徽”——分層指導墊“校徽”——動手製作繪“校徽”——多元評價展“校徽”——總結激勵拓“校徽”六個環節來詮釋本課。

在引“校徽”中,分為“猜標誌”、“研組成”、“引寓意”三個環節;

在探“校徽”中,分為設計方法的探究、色彩的探究及引領歸納三個環節;

在墊“校徽”中,分為“創意無限”引創意、任務確定激興趣、分步指導做鋪墊、同桌互談構思、教師示範引步驟五個環節;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探究到創作坡度較大,學生很難駕馭,因此在分步指導中,加入了兩個小練習,一個是簡筆畫的練習,一個是文字變形的練習,為後面完整的校徽創作打好基礎,埋下伏筆。

在繪“校徽”中,考慮到創作需要有個性特色,因此主要採取了獨自完成的方式來進行;

在展“校徽”中,主要分為學生自評、老師點評、生生互評三方面。

在拓“校徽”中,分為學生總結、歌謠展示、拓展延續三個環節。

本次教案著重以下幾點:1、全體主動參與性。2、設計表達實效性。3、時間合理分配性。

在組織策略上以“情境遊戲引校徽---多項活動探設計---梯度練習構創意---多元評價促內化---總結拓展體驗美”來呈現本節課的內容。

課堂中有欣賞、有討論、有創作、有總結、有練習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動之後,讓孩子總結出標誌的'組成、表現形式及表現手段,既而通過欣賞、探析、互助合作的方式探索設計手法及步驟,為孩子設計出有特色、寓意的校徽做好有力的鋪墊。在興趣的激發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猜標誌”的遊戲引入、“無知熊貓”動畫片的創意引領;在課後拓展上,我採用了讓孩子欣賞不同材料校徽,從而激起課後動手製作的熱情,讓孩子感受到設計的快樂與成就感。

我的設計思路大致如此,其中難免有很多缺憾之處,還請各位同仁多多指點。

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是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課文《和時間賽跑》。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以及教學反思這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第四組課文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童年成長的美好時光。本篇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啟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怎樣去珍惜時間,使人生的每一天過得更加豐富,更有意義。

這篇課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二是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通過父母對我的啟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文章。

二、說學情分析:

這篇散文篇幅較長,語言含蓄,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抓住散文的“神”,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從讀中去體會,是學好本文的關鍵所在。

三、說教學目標

圍繞本組教材感受童年成長的美好時光這一專題,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賽跑、憂傷、持續、安慰、日月如梭、雖然、狂奔、暑假、受益無窮、將來、假若”等詞語。

2、能力目標:

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感知、感悟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

蒐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五、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匯入激趣------質疑定向——探究體驗——遷移拓展------反思昇華——自主作業。

一)匯入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的開始,我向學生播放劉翔在賽場上奔跑的畫面,同時在畫面上配上時鐘,因為學生對劉翔很熟悉,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學的興趣,同時,時鐘也讓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和時間賽跑的意思。

二)質疑定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匯入新課以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為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問題)

1、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麼要和它賽跑?

2、“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3、賽跑的結果怎麼樣?

三)探究體驗

1、合作探究

問題確定後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並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為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

(1)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2、朗讀體驗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1)用悲痛的語調讀第一自然段,體驗作者的悲痛和時間的無情;(2)用稍慢、無奈與沉重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體驗時間的短暫與無情;(3)用稍快而又興奮的語調,體驗我跑贏時間的興奮和喜悅。)

四)、遷移拓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擴大學生閱讀面,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會引導學生試著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背一背,並積累下來。,學會積累併為自己所用。同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關時間的名句。如:魯迅說的“時間就是生命”。孔子說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五)、反思昇華

在學生積累了一些有關時間的名言後,我再引導學生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並結合實際進行反思昇華,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1、作者寫出了這麼好的文章,可見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如果他不和時間賽跑,他會在文學上取得成功嗎?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時間賽跑 ,努力學習,並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和時間賽跑其樂無窮呢?

3、說說自己和別人浪費了時間的一兩件事,並就此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通過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時間就不會事業有成,和時間賽跑是人生中的最大樂趣,而且懂得了今後該如何珍惜時間,為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奠定了基礎 .

六)、自主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我安排如下作業:(出示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題來做。

(一)、以《時間,你是我的親密夥伴》為題 ,談談你浪費或珍惜了的時間及感受。

(二)、從報刊、電視、網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事蹟?

(三)、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一分鐘可以做那些事。

七、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無盡悲痛

父母勸慰引無限思考

觀察發現時間太匆匆

和時間賽跑受益無窮: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取得成功!

這個板書用詩歌的形式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讀起來順口好記,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最後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對學生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說 《語文課程標準》開宗明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是說我們的語文課,應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統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可這篇課文似乎側重人文性的,工具性不明顯,我難於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去感悟去進行語言訓練,因此我想像這樣的課文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這是我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考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