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9.93K

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他們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但認知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對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識,缺乏理性層面的思考。

三年級數學上冊公開課《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節課注重體現這一要求,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重在讓學生感受有序思考的意義的同時,滲透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目標定位:

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並感知有序搭配的意義和方法,本節課我活用教材,抓住學生心理,以“遊覽武穴”為情境主線,讓學生在情景化、或動畫、情感化的探究過程中,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為此,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與策略。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養成不重複、不遺漏的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數學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體現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我制定的重難點是:滲透有序思考方法為教學重點,理解求兩種不同事物組合數的方法為教學難點。並通過分層操作、語言內化、分析比較的學習方法突破重難點。

為了使精講精練落到實處,我的教學時間初步安排如下(略)

教學步驟:

一、直面現狀,初步感知有序意義。

開課伊始,我這樣引人: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咱們的家鄉?瞧,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遊。(課件出示小導遊歡歡及錄音: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能為你們服務,為了能給你們留下一個好印象,我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些衣服你們能幫我搭配一下嗎?)

課件出示兩件上衣、三件下裝。

師:歡歡的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學生暢所欲言。由於學生受優先考慮未搭配實物思維的影響,他們一般就會想到,第一件上衣跟第一件下裝去搭配,又把第二件上衣跟第二件下裝去搭配,然後把第一件上衣與第三件下裝去搭配,這樣搭配就會出現重複、遺漏的情況。也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這時小導遊說話了:剛才同學們的說法不一,到底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認為誰的方法最好?為什麼?(經過討論交流,學生這個時候會回答:有6種方法,按順序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

教師揭示課題:搭配中的學問

在這種基於學生實際水平的搭配中,自然巧妙地點出了本課的精髓——只有有序地進行搭配,才能避免重複與遺漏。有序思考的意義在學生腦海裡悄然萌芽。

二、探究遞進,經歷有序思考過程。

為了讓學生的死亡發展由模糊到清晰,思考方式由無序到有序,我準備採取分層實施,逐步遞進的探究方式,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有序思考過程。

1、直觀操作,強化操作順序。

學生回答6種搭配方法後,教師追問:“怎樣才能在搭配中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請學生拿出衣服學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擺邊說:先擺了什麼,後襬了什麼。然後請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搭配的過程。然後教師出示課件,顯現操作過程:先固定黃上衣,分別搭配藍褲子、紅褲子、裙子,得到3種搭配方法,然後固定紅上衣,分別搭配藍褲子、紅褲子、裙子,又得到3種搭配方法,所以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在引導學生有序搭配的時候還應讓學生初步學會考慮全面搭配,除了固定上衣的方法,還可以固定下裝來搭配。

直觀操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表象中構建思維發展的形象點。這個環節緊扣兩個問題:1、你是怎樣思考的?2、怎樣搭配不重複、不遺漏?在有序搭配的操作中,在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維時,有序思考已經在學生頭腦裡留下了具體方法的烙印。

2、圖示記錄,顯現操作過程。

歡歡非常感謝同學們幫她搭配好了衣服。她想:這麼多種搭配我要每天穿一種,可是我萬一忘記了怎麼辦?如果能把搭配的方法記錄下來,就更好了!同學們,你們認為可以怎樣記錄?請動手試試吧!

在學生記錄的'過程中,教師到各小組巡視,會發現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學生呈現出多種圖示記錄:與形象化的衣服圖示(分別畫出上衣和下裝),有的用編號來表示,有用文字說明的,有簡明的連線,有的一一列舉等。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記錄方法進行展示並予以評價,讓其記錄方法的發明人加以說明。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並在一一說明的過程中再一次呈現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展示和比較,既鞏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並且讓學生在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數學符號的簡潔美。合理有序搭配在具體表象中逐漸抽象起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