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來源:才華庫 6.56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思路:

民間體育遊戲是以現代幼兒體育及藝術教育思想和身心發展規律為指導,以各民族流傳的民間體育遊戲、競技為題材,進行實踐探索的活動。如何有效挖掘和開發民間體育遊戲的意蘊和教育價值,使之成為發展幼兒基本動作、增強幼兒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弘揚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是我園省級重點課題《開發民間體育遊戲,促進幼兒動作發展的實踐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海綿條柔軟、可塑性強,通過對其進行彎彎繞繞的操作,可以滿足孩子任何創造活動的需要。利用海綿條作為教具,通過民間體育遊戲,創設多元化的體育運動模式,讓幼兒在活動中發展跑、跳、平衡、投擲等動作技能,是我們這節課總體設計思路。因此本活動適合於大班幼兒。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設計:

大班幼兒正處於交往能力不斷增強,運動技能不斷髮展這一關鍵的階段。因此,根據本活動的特點及大班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本活動主要希望達到以下目的:

1、嘗試運用海綿條的柔軟可變性,探索海綿條的多種玩法。

2、利用海綿條,結合民間體育遊戲,發展幼兒平衡、跑、跳、投擲等動作技能。

3、通過幼兒對民間遊戲的瞭解,弘揚我國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精神。

三、活動重點、難點本活動的重點是:

有效結合民間體育遊戲,發展幼兒基本動作本活動的難點是:如何引導幼兒學習用合作的方法,探索海綿條的多種玩法。

四、活動準備

1、器械準備:人手一根海綿條(分紅、黃、藍、綠四組),數字標記貼,老鷹圖片。

2、場景準備:沼澤地、民間遊戲城門等;雞媽媽、雞寶寶胸飾若干;錄有民間童謠的音樂磁帶。

五、活動過程

由於這個活動包含了觀察、探究、討論、操作這四方面的內容。其中觀察、操作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又是活動過程的重點。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認知活動都是從玩開始的,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四個以“玩”為核心的活動環節:

1、讓幼兒盡情地玩,激發參與的慾望。

2、指導幼兒有意識地玩,體驗求知的快樂。

3、引導幼兒在玩中交流,感受協作的樂趣。

4、實現玩在活動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為了讓幼兒全體全面主動參與活動過程中,具體的活動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讓幼兒盡情地玩,激發參與的慾望

在課程的第一環節,我們利用興趣導學法引出主題,設計了利用海綿條進行課前訓練及《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活動。《老鷹抓小雞》是民間常見的深為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形式,我們通過民樂童謠有目的的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將幼兒直接引入到民間遊戲氛圍中;並利用老鷹和小雞的角色,進一步延續貫穿活動。此環節有效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為其感受盡情。

(二)指導幼兒有意識地玩,體驗求知的快樂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海綿條柔軟,可塑性強,幼兒可以通過對其進行彎彎繞繞,建構出多種玩法。在第二環節--創編玩法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為了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會“怎樣玩才最有趣?”我們採取觀察探索、分組操作及個別指導法,通過指導幼兒思維方向,引導幼兒大膽探索,為每個幼兒創設自由的創作空間。我們都知道體育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動作,還可以發展語言。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都有一種表達的慾望和傾向,因此,在創編過程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們分組進行操作、討論。如:試一試海綿條彎彎繞繞後會變成什麼?可以怎樣玩?試一試合作後海綿條又有什麼變化,還能怎樣玩?通過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

(三)引導幼兒在玩中發展,感受協作的快樂

在課程的第三環節,我們圍繞民間體育遊戲,採取了綜合教學法,讓幼兒在“全體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中,有效發展幼兒基本動作。這一環節圍繞重點和難點,通過走獨木橋、城門城門幾時開、跳房子、三大炮等四個民間遊戲,分別發展幼兒的走、鑽、單腳跳、投擲的動作。針對大班幼兒的動作發展,在每個環節中都有意識的增加動作難度,如獨木橋的逐漸變窄,城門的高度降低,跳房子的格式變化等。老師還要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幼兒表現來調節玩的次數和強度。三大炮遊戲與老鷹捉小雞遊戲首尾呼應,遊戲情境完整、統一。所有的活動場景都由幼兒自己運用海綿條合作搭建,在創造中進行遊戲,充分發揮自主性,使幼兒成為學習、遊戲的主人。每一個民間遊戲都有一首童謠,使音樂與遊戲有機結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

(四)實現玩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學習不是從上課開始,下課結束的,應該實現活動在生活中的延伸。老師在課程的延伸中要和幼兒共同收集民間遊戲資料,利用多種教育方法,讓幼兒繼續在民間遊戲感受快樂。

六、活動評析

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激發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達到了所設定的活動目標。此活動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物件。”我相信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一定能夠自由的玩、大膽的想、勇敢的說,從而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地位

古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詩文在教材中所佔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詩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構思,啟迪著,開拓著人們的思維,它對青少年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確地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詩文佳作,可以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訓練。所以,古典詩文的教學,在國中階段佔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馬致遠的一首《天淨沙·秋思》。這一部分用一個課時完成。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理解《秋思》的主題思想,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引導學生學生體會《秋思》的意境。

3、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道:馬致遠及元曲的文學常識。

理解:①每句曲句的含義。

②曲的主題思想。

體會:《秋思》的意境。

(2)重點:①朗讀本曲。

②理解本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意境。

(3)難點:理解本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意境。

二、說教法

古典詩文是我國曆代詩人詞家經過千錘百煉出來的完美的藝術精品。它具有優美的語言,淳美的形象,摯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畫等,是其他任何藝術無與倫比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稱藝術成就很高之佳作。教學這首散曲必須先調動學生學習曲的主動性。使學生既能紮紮實實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學生的情趣,使學生受到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染。所以,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滲透式教學法。即在朗讀、背誦中滲透音樂美,在意境中滲透繪畫美,引導學生動腦又動筆,激發深長伯創造性思維,使在審美享受中,潛移默化,啟迪藝術靈感。

三、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代詩文是我國文化長廊中的瑰寶,唐宋時期,詩詞發展達到頂峰。唐代是詩歌最繁榮的時代,宋代的詞也相當的繁榮。唐詩宋詞我們已經學了很多,那麼,繼唐詩、宋詞之後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元曲。那麼,元曲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形式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一首《天淨沙·秋思》。

(二)新課講授

1、板書課題: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2、作者簡介及相關資料:

教師介紹有關內容要求學生知道: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淬最多的一個。雜劇以《漢宮秋》為代表,散曲有《東籬樂府》。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雜劇就是戲劇。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淨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

3、熟讀

“文章不厭百回讀”。在教學此曲時,我以讀為切入點,精讀、細讀,在讀的基礎上討論、感悟,深化認識挖掘出審美因素。

首先,教師範讀。“範讀”就是“示範而讀”。教師範讀效果佳,必然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範讀中“讀之以情”,學生“感之以趣”,“趣而讀之”,“讀而思之”。同時,“範讀”的本身以是對學生“授之以法”,能具體地指導學生誦讀。範讀後再從學生中找出讀得較好的來讀。成功的範讀,可以把文字變成聲音,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本曲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然後,再讓學生自己多朗讀、呤誦,邊讀教師邊指導,在讀法指導中品味意境。這樣反覆誦讀,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以能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內涵和豐富的情味。

小令就是一首歌。《秋思》這首小令講究平仄押韻,讀來琅琅上口,它具有“民歌色彩”,極富節奏感。

《秋思》這首小令押什麼韻?哪些字押韻?

其中“鴉”、“家”、“馬”、“下”、“涯”以“a”押韻。和諧動聽,但曲調低沉,往往一首曲調低沉的詞曲易引發人的思緒。而《秋思》給人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一個長期漂泊在異鄉之人惆悵之情,直抒作者胸臆。另外,它講究煉字,格律要求嚴格,僅僅五句28個字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一個漂泊天涯遊子孤寂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朗讀方法,教會學生怎樣才能讀得聲情並茂、蕩氣迴腸,促使學生從朗讀到背誦中增強語感,真正領悟到“小橋流水”般的意境,從而學會欣賞音樂美,這樣的滲透教學方式,比單純的講解詞意,硬讀死背新穎。學生喜歡學,易接受。

(天淨沙 秋思)說課,標籤:九年級語文說課稿,國中語文說課稿,

4、會意

會意就是能領會詩文沒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因為古典詩文語言跳躍式的,加上詩人在字詞上有精雕細刻的傳統,這就需要誦讀全文,聯絡前後語句,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上合理的想象補充語句間的跳躍間隙。在整體上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領會文章的主旨,以要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字詞,研討感悟,體會那些關鍵的字詞的表現力。品味文章的藝術魅力,達到有所借鑑,有所得益。歷代詩家講究“意”和“景”的融合,即構成意境。意即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即是情,“境”是詩中描寫的景物,即兩種環境;“意”和“境”“情”和“境”有機結合起來,和諧統一,形成一種藝術境界。

《秋思》這首散曲中的小令描繪了一幅什麼圖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了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之情。雖情調低,但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故境中有畫。我指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心情地去設想境中畫,既而產生情趣。再循循善誘,設疑提問:這首小令前幾句寫多少景?這些景物是實景還是虛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又是如何表達的?

學生討論後,我及時歸納:小令前三句僅18個字就寫了九景:(板書):“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且每景前面用了一個修飾詞,如:“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時實景表達了遊子孤寂之懷。(板書):實景。這種情是通過眼中的秋景表達的,秋是這種情思的傳媒體。

“枯藤”、“老樹”、“昏鴉”這些景物如此蕭條和暗淡反映了詩人心情的低沉和淒涼,三者正好牽動了遊子的思鄉之情。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雖然還只是說景物名稱,但是這三個詞卻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蒼涼寂寥的,“西風”是蕭瑟悲涼的,“瘦馬”是疲憊無力的,這已經不是單純地寫景了。而“瘦馬”一詞,在這裡還應該包含騎在馬上的人,這是主要部分。“夕陽西下”寫時間,“斷腸人在天涯”這才明顯寫到遊子,寫到遊子的心情。秋天本來就容易使遊子發生悲涼之感,特別是在蒼然暮色中,對著荒郊蕭瑟的景物,騎著疲憊的瘦馬,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他更想到故鄉的人,瞻望漫長的前路,因而觸動情懷,引起悠悠的哀愁。此時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和祖國。

緊接著我將學生的想象、思緒繼續向深秋延伸,提醒學生將有形可感的事物,以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悽苦之情緊密聯絡起來去琢磨。於是學生們的情趣也隨之得以昇華,用有形表現無形感到生動具體,最後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秋思》圖。這說明了詩文中的繪畫美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特別是對有此愛好的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將文字通過想象變成畫面,更具體形象。

5、下筆

在閱讀、討論、感悟中,學生們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一個人靜靜地整理思考中,更能產生深刻的感受,經過思考,能將個人體驗與文字相結合,加深影響,形成理性的認識。因此,在學生體會了《秋思》的意境後,我讓學生仿寫,並大膽地改寫,以啟迪藝術靈感。通過這種訓練,可以把感受到的意蘊美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成為具體可感或上升到一種思想高度。

6、小結

《秋思》這首散曲中的小令,不僅意境突出,還包容了音樂美、繪畫美等等在內的綜合藝術。我們學習了這首小令,從中受到了各類美的薰陶,它不愧為藝術成就很高之佳作,中華文化之精華,所以,我們應多讀一些詩文佳作,以得到多方面的訓練。

此小結再次強調了古典詩文的重要性及作用,鼓勵學生多讀、多思、多寫。

7、作業

背誦這首小令。

背誦能夠切實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一年級學生,其主體意識、主體能力還不是很強,必須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體味課文語境,在交流中增進理解,豐富體會。

一、引發興趣,感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影子》通過演示多媒體動畫課件,把學生帶入嚮往的情境,再談談影子有趣在哪裡。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影子的初步感受。本節課中,我還運用多種遊戲的方式來營造本課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利用動畫課件,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讀、想、說的過程中,產生閱讀的興趣,主動參與閱讀,並在閱讀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師:今天我帶來了動畫片,我們去仔細看看太陽、影子和小朋友,看誰最聰明能發現他們的祕密。

教師播放動畫:在明快優美的音樂聲中,一位小朋友迎著可愛的太陽娃娃快樂地走著。太陽在左,影子在右;太陽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就像可愛的小黑狗,跟著主人;也像好朋友一樣,常常伴在人的左右。

對於天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藉助電教媒體,感受課文意境,其實開啟的是學生心靈的小窗,睜大的是學生智慧的眼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加深體驗,強化朗讀

作為起始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本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讀起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非常符合兒童年齡特點。課中我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感受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讀,範讀,討論讀,大組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三、引導體驗,主動探究

“主動探究型”閱讀教學,就是從尊重學生的精神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主動探索知識,發展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實現個性的自主發展。

1.質疑問難,轉變學生。

學生讀書必然有疑問,“疑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的運轉。例如,在《影子》一課中我先請學生說說影子有趣在哪裡,然後引導他們思考:對這些有趣的現象,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使得學生從“依賴他人的學習”“被動學習”轉變為“自我學習”“自己主動地去學”。於是,很多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影子為什麼一會兒在前?在後、在左、在右?

影子為什麼像小黑狗?

影子為什麼常常跟著我?

……

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

“主動探究”型閱讀教學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每個學生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既是提問者,又是答疑者,他們不斷地轉換角色,相互啟發,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流露情感,發展語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學本課難點時,我請學生先看完動畫片,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了培養,他們自主發現、自主實踐,激發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學生回答除了課文中的內容外,還說道“太陽升高時,影子變小;太陽下山時,影子變大”“太陽落山時,影子就沒有了”“影子會跟著太陽發生變化”“月亮也有影子”……並且在接下來的學生用手電筒、小物件小組合作的“影子游戲”中,進一步擴充套件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為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空間直角座標系,下面我分別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這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二的第四章第3節,屬於解析幾何領域的知識,它是平面直角座標系的進一步推廣,是學生思維從一維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過渡。為以後在選修中利用空間向量解決空間中的平行、垂直以及空間中的夾角與距離問題的打好基礎;而且必修二第三、四章是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內容,本節“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內容是空間立體幾何的基礎,與平面幾何的內容共同體現了“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解析幾何思想。

本小節內容主要包含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建立、空間中點與其座標的一一對應關係、以及如何由空間中點的位置確定點的座標或由點的座標確定點的位置等問題。

在本節課中教學重點是三維空間座標系的建立過程,以及空間中點與其座標的一一對應關係的理解;教學難點和關鍵是理解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相關概念,以及空間中點與其座標的一一對應關係。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基本理念,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相關概念,空間中點的座標及其座標對應的點;

(2)理解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建立過程以及空間中點與座標一一對應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空間直角座標系的建立,體會由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再到三維空間的拓展和推廣,培養學生利用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探索空間直角座標系;

(2)通過空間點與座標的對應關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的嚴謹的思維邏輯以及抽象概括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節內容是高中數學中概念原理的教學,根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本節課主要採用了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採用類比的數學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實現了從一維二維空間座標系到三維空間座標系的變化。再進一步通過教師引導提問,造成學生在認知上的衝突,產生疑惑,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之後進一步啟發誘導學生分析,理解,概括從而得出原理解決問題,最終形成對空間直角座標系的概念認知,獲得方法,培養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內容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進行探究,不僅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瞭解到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也使學生嚐到了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對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軟體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其快捷、生動、形象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情景引入,回顧舊知

教師讓學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學生分小組開展討論。學生表述的意見會不一樣,很快學生就可以感受到需要建立統一的平面座標系,才能說清楚每個學生具體位置的問題。接著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鼻子在教室裡的位置。這時平面直角座標系已經無法很好地進行描述鼻子的位置,因為每個人的高度不同,鼻子距離地板的高度不同。讓學生明白,平面座標系已經不能達到這個要求,需要多加一個座標軸,用三維立體座標來標註學生鼻子到地板的距離或鼻子到天花板的距離。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的三維座標的重要性。

教師繼續提問引發思考:在教室裡我們可以建立某種座標系去記錄每個人的位置,如果到其他地方又應該如何建立呢?是不是有一種通常的描述空間中物體方法?

首先為了描述方便,把空間中的物體看成是一個點。

再從一維二維空間中點的表示過渡到三維空間中點的表示。

我們推測空間中任意一點也應該可用有序實陣列(x,y,z)表示。

(二)探索新知,理解新知

聯絡實際,教師引導學生建立空間直角座標系,引出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相關概念。並且為了方便,一般建立右手直角座標系,教師在演示建立座標系的過程並給出建立時應該注意的地方。在解決空間中點與座標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證明,使學生對點與座標的一一對應關係有深刻的認識。

(三)解決問題,鞏固新知

教師及時給出例題,並利用解決空間中點與座標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時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在長方體OABC-D?A?B?C?中,|OA|=3,|OC|=4,|OD|=2,以O為座標原點建立右手直角座標系。寫出D?,C?,A?,B?四點的座標,並在圖中畫出點P(8,2,3)。

(四)小結及作業

老師帶領學生複習本節課的內容:

①聯絡實際及所學知識,建立空間直角座標系;

②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相關概念學習(座標原點、座標軸、座標平面);

③一般地,為了方便,我們建立右手直角座標系,並且掌握如何畫右手直角座標系;

④理解空間中點與座標的一一對應關係;

⑤應用,已知空間中的點可以寫出它的座標,已知座標可以畫出相應的點。

佈置本節課的作業:136頁第一第二第三題

以上所說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臨時發揮而隨機生成。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是有待於真正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24課《大自然的文字》。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國小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全文共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2至6自然段分別從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土地兩個方面,依次介紹了天上的星座、雲朵和腳下的石灰石花崗石,告訴我們大自然的文字有助於辨別方向、觀察氣象、瞭解地質變化。第7自然段講怎樣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課文的思路清晰流暢,語言通俗易懂,藉助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閱讀。

二、說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瞭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

2、瞭解什麼是大自然的文字,並掌握它們。

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閱讀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瞭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短語或句子。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學習。以探討問題為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層次,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課題質疑,激發興趣

匯入:孩子們,我們一提到古代特別聰明的人一般都會想起誰呢?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天文呀,地理呀,都是大自然這本大樹中的知識,所以呀,我們學好了大自然這本大樹中的文字,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最最聰明的人。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文字吧!(出示課題,齊讀)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習課文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思考: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問題?

(把孩子的問題歸類整理一下:課文分別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怎樣讀懂大自然的文字?讀懂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也正是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難點。)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讓孩子帶著問題初讀課文。由於是六年級的學生,所以在讀課文時出示這樣的自學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看看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把你最喜歡的一種多讀幾遍。

(這個問題的出示其實就是在鍛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也幫助他們在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檢查自讀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本課的生字就不再單獨出示了隨課文解決。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文章主要介紹了星座、雲、石灰石、花崗石這幾種文字。教師再適時的點撥一下這些文字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又是怎樣聯絡起來的,就幫助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部分,指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抓住重點,潛心體會。

文章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段落簡潔。我主要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孩子抓住重點句理解“天上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天上”、“腳下”,兩個“每”字都在傳遞著一個資訊:大自然的文字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有發現的眼睛。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題,也是教學的重點。主要從“天上”和“腳下”兩方面列舉了大自然的四種文字。第四自然段是一個巧妙的過渡。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孩子注意這種過渡的運用。其餘幾個段落文字淺顯易懂,我給出問題:這種文字能夠告訴我們什麼,你還知道有關這種文字的知識嗎?讓學生分成四大組通過自學,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讀懂課文。

在交流時第二、三自然段注意對星座的介紹。可以拓展一些內容,補充一些看雲識天氣的農諺。還讓孩子說說天上還有那些文字。如:太陽、月亮風等。從而知道,天上的文字能幫助我們辨別方向,瞭解天氣。

第五、六自然段首先要讓孩子瞭解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敘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瞭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著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本段中的動詞用得特別好,引導學生多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最後強調腳下的文字能讀出地質變遷。

課文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結尾,也是課文向生活擴張的一個點。主要解決的是“怎樣才能讀懂大自然的文字?”這個問題。要讓學生明白要讀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仔細觀察,不斷學習。

因為有了前面的學習,孩子對大自然的文字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候鼓勵孩子走出去,去發現,去探索也就是水道渠成了。

(四)、拓展延伸

我們的授課絕不僅僅為一堂課,一篇課文所約束,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因此,結合課後習題,我有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環節。我的過渡語是: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裡,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中到處都有文字,大自然通過這些文字在告訴我們什麼?你們看(出示多媒體)

多媒體1:陽光照射下的火紅的楓樹林圖。

師:當很多樹葉變黃的時候,楓樹卻獨樹一幟,格外地鮮豔,多美哪!這是大自然在說:秋天來了,是時候賞楓葉了。

多媒體2:霧凇圖

師:吉林霧凇,瓊脂枝玉葉,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蹟啊!看著它,大自然又讓我們想起了起了: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什麼。

多媒體3:瀑布的枯竭

師述:大瀑布以前一瀉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卻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大自然用這種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們:“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

多媒體4:太湖藍藻暴發

師:太湖是我們的母親湖,20xx年的藍藻暴發,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可不容緩或人人有責------”

師:這是老師為大自然這本書寫上的幾頁文字。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麼呢?請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給大自然這本書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

(出示:)

1、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間雞飛狗跳,能讀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場地震來臨。

3、鋸開大樹,你就能發現樹的斷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紋路,這就是年輪。有多少年輪,樹就有多少樹齡。

4、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佈,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

5、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斷出在遠古的時代喜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

(這一設計,由老師引匯入手,到半扶半放,最後由學生自由發揮,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激發了孩子探索自然的興趣,又強化了孩子的環保意識。)

(五)、總結:

最後是全文總結:今天,我們從大自然這本書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我們又共同為大自然這本書寫了幾頁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蘊含無限的知識、學問和奧祕,等我們去觀察、瞭解和探索。讓我們繼續為大自然這本書書寫更多的文字。

五、說作業設計

(六)、作業:

同學之間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結合課內、課外的知識辦一份小報。

(作業設計彈性較大,強調可以合作完成,讓學生在鞏固課內知識的的基礎上拓展課外知識,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說板書

板書設計:

星座 辨別方向

雲 觀察氣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質變化

花崗石 地質變遷

( 觀察 瞭解 探索)

造福人類

(板書的設計比較簡潔,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即課後習題2的答案)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三單元第6課,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遊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課文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又像是一幅的連環畫,畫面清新質樸,留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生活理解“孤單”、“快樂”。學完本文,希望同學們學會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於國小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字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一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維度:

1.寫田字格里的6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認讀12個生字。

3.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教學難點:會寫六個生字,正確認讀12個生字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將採用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討論、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後讓學生聯絡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知道——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3—5分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匯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文字興趣,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呈現樹和喜鵲的圖片、播放配樂朗讀的方式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景中,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講授新課(25—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將根據前面設計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聯絡學生的實際、教學裝置情況的綜合考慮,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1.解決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用“我來當小老師”的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2.初讀感悟

以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為切入點,訓練學生對文字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字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3..再度理解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多種閱讀方式,反覆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字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4.拓展延伸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學生學會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要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實踐之中則顯得更加的重要。我將以課堂為平臺,訓練為主線,充分挖掘文字中的訓練點,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一下訓練點:

(1)“孤獨”是什麼意思?樹和喜鵲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2)為什麼樹和喜鵲會感受到快樂?

(3)練習生活實際,你有沒有以上的經歷。

(三)作業安排,複習強化(3—5分鐘)

根據新課程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負擔的情況之下,對作業做了如下的設計:

(1)複習和鞏固生字,用上一個你喜歡的詞語造句

(2)蒐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容相關的散文、詩歌等,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歌曲《理髮師》是人教版國小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歌曲,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生動地表現了理髮師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把理髮師工作時的愉快心情表現得栩栩如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探究與體驗的過程中能準確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理髮師》,通過創編表演活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

2、過程與方法:在互動式教學方法理念的指導下,啟發學生積極自主的體驗音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創造活動。

3、情感態度:使學生領悟“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樹立“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這首歌曲旋律十分簡單,學生學唱很容易,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應放在為歌曲創編動作並表演上。

四、教法、學法

在這節課,我將互動式教學這一理念滲透於每個教學環節之中,在體驗歌曲中互動,引導學生產生質疑,通過師生、生生討論,解決問題;在合作創編歌表演中互動,引導學生想像情境,創編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破冰引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的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播放了樂曲《在鐘錶店裡》,讓學生在歡快的樂曲中自由地做著優美的動作,將孩子們置身於熱鬧的街市之中,然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還能說出街市上還有哪些店,學生們說出了好幾種店名,教師根據學生理髮店的回答,揭示出課題《理髮師》。這樣的開頭,使學生在快樂、輕鬆、熟悉的氛圍中開始了音樂的學習。

2、探究節奏,奠定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先出示兩種理髮店中出現的象聲詞:咔嚓、沙沙。通過引導學生創編節奏,師生共同總結出創編節奏的規律:即音樂的節奏來源於生活。接著,教師提問:“理髮店裡還有哪些聲音?用這些聲音你能創編出更動聽的節奏嗎?”這樣的設計,意在使學生運用上邊總結出的規律自主創編出更多的節奏,將課堂中的主動權由教師向學生實現動態轉移。

3、師生互動,學習歌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在學唱歌曲時,我採用聽唱法,初步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意境之後,教師提問:“對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隨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進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跟隨錄音小聲哼唱歌曲,讓學生在歌曲的體驗中,在與同伴的討論中將問題逐一解決。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與同伴討論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探究與合作能力。在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的教學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用什麼樣的情緒去演唱,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對歌詞的理解,來體會這首歌曲的演唱風格。

4、拓展延伸,創編表演。當學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之後,為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體驗,我設計瞭如下活動:首先,我用充滿誘惑力的語言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當一名理髮師?”在學生的歡呼聲中學生提出佈置理髮店的設想,設想很多:有的說起一個好聽的名字;有的說用打擊樂器為理髮工具配音;還有的學生自告奮勇扮演理髮店中的人物……根據學生的設想,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有配樂組、表演組、演唱組……接著學生分組準備,然後全班合作表演,表演之後學生互相評價。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表演機會,我又讓學生互換角色表演。就這樣,在學生精彩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中結束了這節課。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改變了過去音樂課中教師教唱學生學唱的教學模式,以互動式學習方式為指導思想,讓師生、生生在相互交流中體驗歌曲,探究旋律、合作創編,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上運用互動式學習方式,把學生作為互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主體,鼓勵學生親身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與體驗。強調學生個個欲試、人人蔘與、主動發展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讓學生主動去學,主動去動,主動去玩,主動去聽,主動去唱,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其音樂素養,成為學習音樂,駕馭音樂的主人,體驗到“互動”這種學習方式帶來的成功,從而鼓舞他們繼續在音樂的海洋裡遨遊。

說課稿 篇8

一、[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交往與溝通”部分:“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懂得什麼是禮儀,禮儀有什麼作用。瞭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知道禮儀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2、能力目標: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並能夠在交往中加以運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樂於以禮待人,形成講文明、講禮貌的交往態度,從內心願意做講禮儀的人,並體驗舉止優雅、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髮展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禮儀與中學生有關的禮儀規範,並能熟練掌握社交的一般禮節是本框的教學重點。 如何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落實禮儀知識,從而展示自己的風采是本框的難點。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⑴、教師準備:

1、查閱有關禮儀方面的書籍、資料;

2、瀏覽與禮儀有關的網頁;

3、準備與禮儀有關的音像資料;收集有關禮儀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製作幻燈片。

⑵、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並查閱收集與禮儀有關的資料;

2、思考展示中學生風采的禮儀及做好表演的準備;

3、小品《我家來了客人》

六、[教學活動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設計情景 匯入新課 採用情境教學,播放動畫,通過國旗班戰士護旗、升旗所展示出的舉止,感悟戰士們通過禮儀展示的風采,從而揭示禮儀對一個國家的作用, 創設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並對禮儀產生興趣,以趣激學。

二、 show me 請學校禮儀隊的成員談談自己成為禮儀隊成員的感受。 從自身談起,展示自身形象,從而感悟個人能否講禮儀直接關係到集體的形象。

三、情境分析 有個大學生去求職,因她條件不錯,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可以錄用。這個大學生一時興奮,吃了一塊口香糖,順手將紙皮扔到了桌上,結果她沒被錄用。 聽到這話,女孩哭了。把擦淚的紙巾摔到地上。主管將其揀起放回紙簍。 提問: ( 1)這位女大學生的行為有何不妥?如果你是主管,你會錄用她嗎?為什麼? ( 2)女大學生求職失敗的經歷給我們什麼啟示? 通過對具體情境的分析,回答問題,使學生感悟出禮儀不僅體現個人的文明素養,而且會影響個人的發展。

四、身邊的榜樣 從語言、行為、舉止、交往等方面結合特定要求評選班級的禮儀之星。 從身邊入手,推選身邊活生生的典範,反省自己,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所提升。

五、校園掃描 在我們的校園中,哪些場合最能展示我們的風采? 這些場合有哪些特定要求(如在閱覽室、在課堂、在食堂、在升旗儀式上等)? 由個人到學校,審視自己,在今後的學校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這是對重難點的展開和突破。

六、擂臺賽 你說我說誰最好:社交禮儀方方面面(著裝禮儀、電話禮儀、拜訪禮儀、待客禮儀、稱呼禮儀等)。 由學校到社會,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社交禮儀,從而在社會生活中也能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這也是對重難點的展開和突破。

七、小品表演 家中來了客人 具體體驗,更深刻的感受懂禮儀所帶來的作用,加深對教學目的的鞏固。

八、自我反省 如何提高自己的禮儀水平? 教學的落腳點所在,通過教學最終使學生在行為上有所改變。從而達成行為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