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諺語有哪些

來源:才華庫 6.43K

  導語:關於清明節諺語,可是多得數不勝數呀。你們喜歡清明節諺語的哪一條呢?下面語文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節氣的諺語,歡迎大家參考!

 

清明節諺語有哪些

【清明節節氣的諺語】

1, 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這個諺語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吳下諺語》卷二。它的意思是說,到了清明,春這個季節已經過了一半,夏天在逐漸的來到,棉被、褲需要拆洗了,讓太陽晒掉裡面一個冬天的陰氣。春天是個很讓人困頓的季節,很容易使人養成嬌惰的性情,這些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晏安鴆毒”,不振作起來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沒什麼出息。

2, 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出自清人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到了清明的這一天,人人都會佩戴新折的柳條出門踏青、掃墓。婦女們會把這些柳條插在頭髮上,而男人們又總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頭上,唐玄宗曾經說過這一天戴柳“可免蠆毒”。這個諺語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沒有一個人不配戴的柳條的,因為不配戴,來生是要變成黃狗的,很戲謔的說明了事實。

3, 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這條諺語與上一條意思相近,但有點兒雅了,像是經過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傳更廣,出於明代田汝成的《熙朝樂事》,清明這一天,誰要是不戴柳的話,小孩子也會變成老頭了。如在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卷三,“三月,插楊柳”條目下,這條言語被增加了一個字,成了“清明不戴楊柳,紅顏成皓首”。

4, 清明前掛金錢,清明後掛銅錢。

出自清人李光庭的《鄉言解頤》,李光庭這樣解釋,他說,清明前後半月,吳俗都有“標插墳墓”的習俗,用紙錢配掛在上面,稱為“寓錢”。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銅的,為什麼卻稱為金錢、銅錢呢,這主要是用來表達哀思者的孝心。掛在清明之前,說明孝思深厚是最可珍貴的,其錢雖不是真的金錢卻勝似金錢;掛在清明之後,說明孝薄而不值得提倡,這錢不是金的而是銅的了。

明代的徐光啟在其《農政全書》裡引用了有關清明的三點諺語:

5,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這條在卷十一“農事,占候”條目下。徐光啟說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沒有什麼妨礙,如果有十個夜晚以上下雨,鄉下人都會叫苦連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後,一定有風雨。因此他引用了這條諺語,意在說明天氣的自然規律,天氣是逐漸暖和起來了。這條諺語還出現在清人樑章鉅的《農候雜佔》、明人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薈》裡。

看,這些就是關於清明節諺語的欣賞了,你們會學會欣賞了嗎?每一句清明節諺語,背後都有它們欣賞的地方,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會懂得欣賞哦!

很多人對清明時節如何養生很重視,但是卻找不到好的方法。究竟清明時節如何養生呢?下面就來看看小編是怎麼介紹清明時節如何養生的。

1、換衣不宜過早: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2、悲傷莫要過度: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此時此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鬱,誘發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後人們不要過於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3、防高血壓復發:清明節前後,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由於過於懷念親人,寢食不安,極易造成血壓升高。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運動,轉移思維。還應避免負重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致血壓升高等。

其實清明時節如何養生的介紹還不是很全面。希望有興趣的的朋友再來和大家分享清明時節如何養生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