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5W

《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本課中通過設計和教學達到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1、通過課前複習,明確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和知道整數乘積的重要性,為下一步教學鋪好路。

2、讓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學校開展四年組同課異構的4月8日,適逢一個孩子的生日,在清晨,我臨時決定根據這個偶然的事件匯入新課。課前組織學生給今天的壽星寫上一條生日的祝福或者是期盼,裝入一個特別不起小盒子中。在完成正常的聽算和複習後,舉起盒子,這是全班同學要送給子燁的祝願,看看有什麼不看護的地方。學生爭先恐後地指出,就加上包裝,綵帶。相機板書課題。這樣的匯入自然、流暢,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課後又特意請今天表現出色的一個學生替趙子燁進行了包裝,

3、在進行小數豎式乘法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孩子在大演算本上試算,再請兩位做的分別對和錯的學生把答案寫在本上,全班學生共同分析其對與錯的原因,通過學生的獨立計算、合作探究、彙報交流解決包裝紙問題,明確了計算小數乘法要轉換乘整數乘法進行計算,掌握了豎式的寫法及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等知識。

綵帶的應用題要求末位對齊,在學生剛試著列出豎式後,針對部分學生依照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的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到底怎麼對齊,原因是什麼?孩子們脣槍舌劍地爭辯過後,終於確定了結論末位對齊。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4、通過鞏固應用,解決課後練習題掌握了兩個乘數相乘,其中一個比1小,積就比另一個乘數小;一個乘數比1大,積就比另一個乘數大。

新授過程中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長,有時候看學生不太會,就牽著學生往正確答案的部分走,過於急躁。教師小結部分數學思維方法轉化強調不夠,播放課件時應該是轉化在前,積的小數的位數等於乘數的小數位數之和。在上課時順序顛倒了。學生解決難點部分時間長了,0.80.32 =列豎式通常把0.32寫在上面幾乎沒有提。而且應該改成0.90.32 =,原題與後面的練習重複。

原設計練習題偏多,只進行到買香蕉一題,而且還沒來得及對答案。

自己在講課過程中語言囉嗦,不注重細節,我將在以後多加改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