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筆記及設計之短文兩篇

來源:才華庫 1.53W

語文教學筆記及設計之短文兩篇

語文教學筆記及設計之短文兩篇

【教學筆記】

〖資源、背景

1、張曉風散文創作:

為了使讀者對他的全部散文有一個橫向平面的概括性瞭解,我將張曉風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內涵概括為三個漸次展開,互有滲透交叉不斷擴大其漣漪和波浪的“反饋圈”:一是,她對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誠才可以相比擬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對敵國明月鏤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這位女作家那涵天負地般的廣闊胸襟,以遼闊思維空間為背景的對生命價值的沉思。這三個方面的情感思想內涵,也可以說是一種型別構成,貫穿她整個創作生涯中每一個向前邁進的段落。

評論贊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張曉風散文論》,《文學評論》1994.7

2、有關生命的名言: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領受了的和現在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簡樸的生活,並且常為發覺自己佔有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受。

──愛因斯坦

生命屬於人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3、例文:

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會有許多“第一次”,參加工作後便有了更多的令人忘懷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嶄新湛藍色的稅務制服,第一次填開完稅證,第一次進駐企業翻開第一本帳簿,第一次走進銀行銷繳第一筆稅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應值得珍重的“第一次”漸漸被我們忽視了。

記得1989年夏天,我第一次走進集貿市場收零散稅,當填開萬一張稅證的時候,把“定額”寫成了“定稅”,當時我就象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羞愧地抬手把頭上的大簷帽壓得很低,好象害怕納稅人看出我的過錯……

那年年底我在個人工作總結的結尾寫道:“在平凡的崗位上,年輕的我要做出不平凡的追求,要永遠把自己的目標定高定遠。”老局長看後第一次表揚了我,我當時高興得夜不能寐……

今天,也許我不再有第一次填錯稅票時的不安:錯了,寫上“作廢”,再填一張不就完了嗎?或許也不會有第一次受表揚時的興奮:各種獲獎證書一大摞,一句表揚的話頂什麼?然而,也正是這第一次的不安,第一次的興奮,伴隨著我的成長,促進了我的進步。“第一次”的價值是永恆的!願我們大家把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視為“第一次”,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充實,我們的人生就會更有意義。

──摘自《承德日報》

〖對各家見解、講法的比較和認定

1、青島的鄭衛國老師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教學《行道樹》。要求:反覆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二課時教學《第一次真好》。要求:認識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經驗;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瞭解選材的典型性。這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就課文主要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鄭老師把本課作為講讀課來處理,所涉及的知識深而廣,是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固有語文素養的一大挑戰。需要學生有很好的基礎。教學設計中體現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和學習方式,符合新的課程理念。

2、任志鴻老師用一課時來完成這篇課內自讀課文。要求:把握文章的點睛之筆,扣題抓尾,引導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聯絡人生體驗,融會貫通,獲得生命體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研習《行道樹》,然後指導學生自主完成《第一次真好》。

較之鄭衛國老師來說,任老師的教學思路更為貼近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為教學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備課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個人對教材的認識與思考

《短文兩篇》中,《行道樹》借行道樹的形象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信念。奉獻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第一次真好》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新鮮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這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聯絡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注意學習託物抒情,在記敘的基礎上進行畫龍點睛式議論的方法。採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朗讀法:

通過朗讀,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文眼為品味思考定向,整體感悟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2、研討點撥法:

兩篇短文有敘有議。引導學生探究文中的精闢議論,調動積極思維,並適時適當地點撥指導,使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行道樹奉獻者的形象。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抒寫真實感受。

二、能力目標

1、學習託物抒情的方法。

2、學習在繼續的基礎上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議論。

三、德育目標

1、感悟奉獻者自豪快樂的情懷。

2、體驗人生第一次的真切感受。

【教學設想】

一、重點、難點、疑點

1、為什麼說“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2、為什麼說“第一次真好”?

二、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內自讀課:

抓住議論性的語句,展開討論,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投影儀。

2、素材準備:

行道樹幻燈片、小鴨孵化的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放行道樹幻燈片的同時)同學們,這就是馬路兩邊的行道樹,人人都見過。下面就請同學用優美的語句給大家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行道樹。(讓學生充分發言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為我們描繪的行道樹。(板書文題、作者)看看為人們所禮讚的行道樹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樣的。

二、課前熱身

1、在你眼中,行道樹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2、行道樹這樣的形象,在你心中是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感受?你還有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次?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行道樹》中的行道樹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由,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中作者詳寫第一次看見結實的柚子樹、看見十姊妹孵出的小鳥等,表達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就越精彩的思想感悟。

2、四邊互動:

互動1:自由朗讀《行道樹》,用一句話概括作者的創作意圖。

明確:作者想借行道樹讚美奉獻者崇高的精神。

互動2:作者筆下的哪些語句可以直接傳遞給我們這樣的感情?

明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但是,也只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互動3:如何理解文中“墮落”一詞的意義?

明確: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裡,生活條件和自身的形象大大跌落了,不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意義。

互動4:既然行道樹是心甘情願地立在城市飛塵裡的,為何又自嘆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明確:這一句前面說“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車輛、煙囪不斷製造煙塵,汙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他們並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覺是非常鮮明的,在他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說“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互動5:文末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為什麼憂愁?憂愁什麼?

明確:上文說,“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汙濁嚴重損害著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汙染。行道樹儘管盡力製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他們為城市空氣汙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

互動6:第一次關注城市煙塵中的行道樹,讓我們感慨萬千。《第一次真好》中作者又列舉了哪些第一次?

明確:瀏覽課文,畫出文中所列的“第一次”:第一次看見結實累累的柚子樹,第一次看見十姊妹孵出小鳥來,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

互動7:“第一次真好”到底好在哪裡?

明確: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然後作答。可用書中的原話如:“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值得你低迴品味”“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等回答。

互動8:是不是第一次的感覺都很愉快呢?

明確:不一定。就作者舉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見那兩團小小的粉紅色的肉球,“但覺它的樣子很難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飯”,這一次並不愉快。又如露營,有時也會遇到困難,睡得也不可能舒適;第一次動手做飯,也不一定愉快,說不定做的飯就讓人難以下嚥呢。

四、達標反饋

1、填空:

⑴ 《行道樹》一文節選自(《張曉風自選集》),行道樹,指種在道路兩邊的樹木。作者借行道樹熱情歌頌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⑵ 《第一次真好》節選自周素珊的(《無言歌》),作者通過若干次“第一次”的描述,表達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感悟。

2、簡答:

⑴ 如何理解“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句話?

明確:行道樹認識到,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為什麼神聖呢?社會需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聖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的空氣,行人需要綠蔭,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願立在城市的飛塵裡,從事神聖的事業。

⑵ 為什麼說結實累累的柚子樹是“一幅秋日風情畫”,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明確:可讓學生查詢工具書。“風情”這裡指風土人情,柚子樹生長在南國,作者所見的柚子樹,旁邊又有人家,這景色很見南國風土人情。

⑶ “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麼區別?

明確:關鍵在詞義辨析:“雛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體而微”則具備了整個形體,可見外形有差別。把肉球說成雛形,把長大了的小鳥說成具體而微,是十分恰當的。

五、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通過這兩篇短文的學習,讓我們領悟到: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只有奉獻才會活得充實而自豪;生命的意義在於嘗試,只有嘗試才會獲得快樂的體驗,生命也才能煥發無盡的光彩。

2、方法歸納:

留心觀察生活,從身邊景物的生存狀態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從自己的經歷中獲得成長的樂趣、成功的激勵。及時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並進行合理的理論昇華。

六、延伸拓展

1、連結生活:

⑴ 假如你是行道樹以前在森林中的夥伴,看到行道樹現在灰塵滿面的樣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目的:幫助學生學習奉獻者的犧牲精神,培養自己堅持不懈、不為外因誘惑的獻身品格。

⑵ 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第一次”,寫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目的:引導學生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錄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活,勇於開拓的品質。

2、實踐探索:

⑶ 實踐活動:採訪同學所經歷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然後對照各人現在的性格特點,看看經歷和人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⑷ 鞏固練習:

① 給加粗字注音:

貪婪( ) 雛形( ) 豐碩( )

累累( ) 點綴( ) 苦熬( )

② 造句:

多姿多彩:

玲瓏剔透:

具體而微:

回味無窮:

③ 為什麼有的“第一次”不能嘗試?

目的:引導學生明辨是非,不可以盲目無知地去嘗試任何第一次,這裡的“第一次”應該是利於自身健康成長的第一次。

【板書設計】

短文兩篇

行道樹 立足飛塵 製造清新→無私奉獻 其樂無窮

第一次真好 低迴品味 印象深刻→大膽嘗試 生命多彩

教學反思

1、做好的老師。導語設計非常重要。好的導語能使學生消除延續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快速進入新的課堂教學情景,為下一步教學預設好的效果。本課導語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感受到主體地位滿足的快樂,帶著愉悅的心情走入新的課堂教學。再者,問題的設計要緊貼學生實際,才能激發興趣。如在“拓展延伸”中:記錄自己生命中最為精彩的“第一次”。從學生的切身體驗出發能更為有效地落實練習夾敘夾議的寫法,同時對學生也更為有效地進行了熱愛生活、勇於開拓的情感教育。

2、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想效果存在差距。

⑴ 教學過程的整體感覺是前緊後鬆。

⑵ 教學過程高潮不明顯。原因:學生預習不到位,加之自己對實際情況的預想不夠充分。今後對學生嚴加督導,把預習落實到位。自己在教學上對課堂進度的把握力爭準確。

3、整個教學過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愉悅主動狀態。主要體現在、“四邊互動”這一環節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只做適時引導和點撥。儘管這堂課的收效小於預期效果,但使學生鞏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得到了一種自身體驗的滿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