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體會

來源:才華庫 3.23W

國小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體會

國小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體會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也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一二年級要多認少寫。”針對一年級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徵,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新因素,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目的。下面就談談我對一年級識字的教學方法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漢語拼音學好漢字

在漢語拼音這個單元學完以後,有很多孩子的拼讀能力很弱,但是漢語拼音的拼讀能力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訓練和鞏固。其實在識字教學中就可以很好的運用漢語拼音。例如:在黑板上寫幾個漢字,問學生是什麼字?很多人肯定說不知道。但是老師一旦標上拼音,他們就能夠拼讀出字的讀音,這樣會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漢語拼音與識字就可以互為所用。

二:採取多種方式,激發識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或領域產生興趣,便會樂此不彼。記得在一次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中,縣教育局語文教研員歐治民老師說過一個案例:在他擔任花垣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期間,他們班的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幾乎達到了一種“痴迷癲狂”的程度。一個學生在三更半夜還要起床將自己剛才做的那個自認為精彩之極的夢境“趁熱”寫下來,心怕“涼了”;另一個學生竟以父親在晚餐後躺在沙發上放了一個響屁這樣在在世俗中難登大雅之堂的笑事,發表自己的議論和看法,題為“魯子”屁,結果在全國的作文競賽中還獲了獎;且不說,是老師什麼樣的教育機智讓學生對作文如此著迷,至少可以證明一旦對某事激起了興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我在識字教學中就經常變換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心”這個生字的時候,我把臥鉤看做一口小鍋,把三點當做三個辣椒(在南方的農村家庭比較喜歡油煎青椒)編成兒歌是“一口小鍋,煎了三個辣椒,兩個蹦出了鍋外,一個留在了鍋裡”這樣,學生對“心”字的印象就加深了,三點的位置也不容易寫錯了。在複習生字筆順的時候我採取“對口令”的遊戲,以“正”字為例:先讓學生拿出“神筆”(右手食指)邊書空邊念道:“正字怎麼寫?正字這樣寫,橫豎橫豎橫”有時還要學生加上表情:或高興或悲傷。這樣,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效果自然也會很好。

三、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

國小生手部的肌肉還不夠發達,寫字緩慢而又吃力。我們往往為了應付每期那張有標準答案的試卷,採取機械記憶的方法,拼命讀,拼命寫,加重了孩子的識字負擔。《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會寫和會認是兩個概念,一定要嚴格區別。不要為了應付考試,迎合家長和領導的臉色,盲目加重學生的負擔。要保護兒童識字的積極性。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的兒子今年兩歲半,認識漢字將近40個。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一個兩歲孩子來說也難能可貴了。主要是家裡有很多識字掛圖,邊玩邊記,基本上一天一個字。一旦他有想要學的興趣,我就抓緊時間教他讀,一來二去,他就銘記在心。有時在街上的廣告牌上或是書本里,看到認識的字他就會饒有興趣地讀。就像我們對於一個人的記憶也是一樣,見面次數多了,你便會越來越“認識”他。我們也可以將漢字當做一個個的人,多讀,多認,自然而然就不會忘記了。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唯有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去學習心得課程理念,多去思考和實踐總結,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