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42W

優秀教師教學反思

優秀教師的教學反思

一位哲學人說過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哲人之言無疑是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每當想起這番話我不由地想到這樣一則事例: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會課時,有個學生向他報告,說他的一支新鋼筆丟了,並懷疑他的同桌……而在這時,這位老師發現那位學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這位老師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說:“或許哪位同學無意拿了你的筆,或許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這支筆的同學現在一定很後悔……”說著,老師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筆,“這樣吧,我這支筆就送給你吧。不過我要告訴這位同學,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不是好習慣,希望這位同學好好學習,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10多年後,拿筆的這位同學大學畢業,在參加工作之前,拜訪了那位老師,講述了他那次拿筆的原因:“……如果不是老師的寬容,如果老師當場揭開這個‘祕密’,我就無地自容,我就不會有今天。正因為老師的寬容,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報答老師。”

是的,有時侯,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後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拉,就能成為好學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毀了一個人,甚至釀成更為悲慘的結果。

“諒解也是教育。”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過。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優秀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優秀的教師都善於以自己的寬容,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從而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寬容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靈。從今天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來看,說一說寬容仍具有現實意義。

寬容是素質教育主體性的要求。素質教育的主題性,本質上說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新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因為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價值和獨特品質,這不僅包括他的優點和長處,也包括他的缺點和短處。教師不可能喜歡學生的一切。對待一個優秀的學生,教師認識到該學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每個教師都能做到。但對待一個“差生”,每個教師卻未必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有些教師因為“恨鐵不成鋼”或是疾“惡”太嚴,缺乏寬容的氣度,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人格價值和品質,就難以和“差生”溝通,從而無法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讚揚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文明。”事實上,只要對“差生”多一些寬容和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其分析症因,提出應對策略,就能使他們的潛力得到開發,而這種潛力一旦被挖掘出來,迸發出來的力量是驚人的,甚至一點不比“優生”差。

同樣,寬容也是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的要求。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性格發展起著導向的作用。乖巧的孩子總是受到老師和社會的普遍讚賞。學校和老師所要求的好學生大多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形象,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動輒十幾條,幾十條,過多過濫的條條框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學校的紀律和老師的要求往往是對“孩子氣”的否定和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氣”中,學生的個性連同“孩子氣”一同抹殺了。我們教師應該有寬容的胸懷,對待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認識學生某一時期的成長特徵,認可他們這一時期的個性特徵和行為特徵,讓青少年保持該年齡段的天性。老舍先生主張維護兒童天真活潑的天性,不可強求,更不可處處約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寬容的態度,不是處處以紀律和規章制度約束他們,而是用理解和寬容來認可學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導和培養髮展他們的個性。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是愛孩子。師愛不等於母愛,嚴格不等於厲害。在嚴格要求又熱情愛護中,要嚴在當嚴時,愛在細微處。充滿愛的嚴與表現為嚴的愛相結合,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理解,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援。對待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教師只有用愛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思想行為有偏差、文化學習滯後的學生,更要用寬容心對待他們。對於學習較差的同學,我們要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就要不傷害學生的人格。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因而老師在嚴格要求之中,要體現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潛藏在教師內心深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師生關係,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們要容忍學生犯錯誤,不要漠視學生的上進心。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他們的缺點,不要動不動就大聲呵斥、諷刺挖苦,挫傷學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樣,我們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用寬容的胸懷,對待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保持年齡段的天性,指導學生不斷髮現、不斷創新、不斷超越……

“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臺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孩子們如何愛別人。

學會寬容,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處地地去思考,還有什麼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讓人歡欣鼓舞呢?有人說寬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間之難的覺醒,是對人類的愛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裡飄然降來的春風,讓我們教育生涯中多吹一些這樣的春風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