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弈喻的教案設計

來源:才華庫 9.72K

關於弈喻的教案設計

關於弈喻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加大積累文言文知識的力度,並能逐步提高熟練駕馭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學習借事喻理的手法,並初步體會深入淺出、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掌握文中所講為人治學的重要準則,學會時時處處內省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及他人。

教學重點

1.朗讀、翻譯,把握文章基本內容。

2.理解和學習借事喻理的寫作手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解決疑難字句,瞭解文章大意。

2.查閱資料,瞭解作者錢大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生命的歷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經歷。一次旅行,讓我們一睹大千世界的多彩;一次閱讀,讓我們久久回味,悠遠綿長。而一次觀棋、對弈的經歷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近錢大昕的《弈喻》中,去體會人生百味,盡在棋中。

二、作者簡介。

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徵,號辛楣,又號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縣)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他初始以辭章聞名,後來精研經史,也長於詩文,著有《潛研堂集》。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要求:(1)準確、流暢地誦讀,正確地斷句。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文中的反問句、感嘆句和判斷句語氣。

2.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疏通語句,瞭解文章大意。

3.梳理文章結構並理清其間關係。

文章共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敘述觀棋下棋經歷。尾句過渡,承喻啟理。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又分兩層:

第一層,“今之學者”起。“今之學者”與“予”比較,提醒弟子反省自己,學會“易地以處”,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第二層,“弈之優劣”起。深入闡述在無法判斷是非之時,更應反省自己,並且指出得與失的辯證關係。

四、問題探究。

1.本文說理前,敘述了一次怎樣的經歷?有了怎樣的教訓?

(1)指名學生複述觀棋、對弈的經歷。

(2)教師適當點撥:以“予觀弈”為開頭,寫了自己嗤笑別人不如自己,結果卻吃了輕視他人的.苦頭,以致“不能出一言”。教訓是“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2.作者敘述下棋的事以後,本可直接借事說理,而文章第2自然段卻沒有一句涉及與上文下棋有關的事,其原因是什麼?

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諸多現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這樣使內容更加有意蘊、有深度,引發讀者深思。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中“吾求吾失”的含義是什麼?

“吾求吾失”是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永遠處於不自滿的境界。從這個角度說,自己的“失”一旦自覺發現乃是一大“得”,失與得的辯證關係,為下文預伏脈理。

4.本文借下棋為喻,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本文提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1)作者是以自己切身感受“現身說法”,敘述為後文說理議論服務,先講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為人接受。

(2)本文通過作者觀棋、下棋的獨特體驗的敘述,並結合現實中那些喜稱人過、愛吹毛求疵的人的行為,說明了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警戒主觀臆斷、驕傲自大、強不知以為知的人,從而教人領會做人的正確道理。

五、小結。

本文以下棋設喻,借事說理,告訴我們,下棋事小,做人事大;多看別人優點,反省自己的不足,方能下好人生這盤棋。

六、佈置作業。

寫一段自身經歷,並借事說理,要求要有說服力。

板書設計

弈 喻

錢大昕

(由事悟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