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學片段及反思

來源:才華庫 1.76W

《酸的和甜的》教學片段及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學片段及反思

前不久,學校組織了同課異構即同學科教師同上一節課的教研活動。語文學科選了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酸的和甜的》一課作為授課內容。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各任課教師準備了各種教具並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但聽課後有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使我心裡有種酸酸的感覺。

甲老師教學片段:

師:(拿一串葡萄)老師這兒有一串葡萄,猜一猜它是什麼味道的?

生:酸的……

生:甜的……

師: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怎麼確認呢?

生:吃一個嘗一嘗。

師:(走到一學生前)你拿一顆嘗一嘗,告訴大家是酸的還是甜的。

生:(吃了一顆)甜的。

師:其他小朋友想吃嗎?誰這堂課能好好的表現,下課後我就把這葡萄獎給誰。今天我們學習《酸的和甜的》……

我原以為下課後該教師會把葡萄獎給這節課表現積極的學生,可沒想到,教師把葡萄拿走了。後來得知該教師把葡萄給自己的孩子吃了。課後在樓道里我聽到幾個男生小聲議論著:“老師騙人,說好要把葡萄獎給我們的,早知不給,我才不那麼積極呢!”聽後我心裡有種酸酸的感覺。

反思: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該教師創設了“猜葡萄味道”的情境匯入新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好。但接下來教師用“獎勵葡萄”來讓學生“好好表現”的做法我認為不太妥當:一是容易在學生中形成“為了得到葡萄,我要好好表現”的功利心態,或“表現好了人家會認為我是為了得到葡萄,我不能太積極”的錯誤心理傾向。二是承諾獎勵學生,但未能兌現。容易給學生留下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這種做法會給學生帶來顯性或隱性的傷害。

甲老師改進後的教學設計:

師:(拿一串葡萄)老師這兒有一串葡萄,猜一猜它是什麼味道的?

生:酸的……

生:甜的……

師: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森林裡有幾個動物小朋友,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咱們趕快開啟課本看看吧!……

師:老師帶來的這串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該如何確定?

生:要親自嘗一嘗。

師:今天同學們表現積極,學得認真,作為獎勵,我請同學們嘗葡萄,不過每人只有一顆。

(學生笑,教師發葡萄,在愉快的氣氛中,師生結束了教學)。

完成教學目標之一,學生懂得做事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乙老師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

生:想……

(播放《酸的和甜的》動畫片,學生觀看)

師:從小朋友們剛才的表情已經看出來了,這是個多有趣的故事呀!告訴你們吧!這個動畫片已經被改成連環畫編排到我們的課本上了,趕快開啟課本74頁看看吧……

(學生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但有部分學生還沉浸在剛才的動畫片中……)

師:這麼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再看一遍動畫片?

生:想。

師:一定要仔細觀看,找出故事中誰說葡萄是酸的,誰說葡萄是甜的。

(再次播放動畫片……)

反思:

多媒體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輔助教學,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但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不是為了追求技術的先進與新穎。但時下有很多老師不自覺地走進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誤區:片面誇大教學手段的作用,不問需要與否,不分物件如何,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體,結果是捨本求末,效果極差。

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通過聽、說、讀、寫等形式不斷與文字對話的過程。《酸的和甜的.》一課教材中以連環畫的形式安排了八幅形象直觀、感性色彩強的插圖,足以吸引學生,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若教師再用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動畫片去調動學生積極性,會喧賓奪主,削弱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不利於啟用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多媒體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該多用時多用,該少用時少用,一切以是否優化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為評價標準。

如乙教師改進後的教學設計:

師:我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看連環畫,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連環畫,咱們一塊兒看吧!

(展示連環畫)

師:根據連環畫你能猜出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生:狐狸偷葡萄。

生:小猴子幫大家摘葡萄。

師:到底這個連環畫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快開啟我們的課本74頁看看吧!

(學生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師生導讀課文)

師:這個故事多有趣啊!誰願意把這個故事表演給大家看一看。

(組織學生表演……)

自新的課程實施以來,廣大教師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師開動腦筋集思廣益,在教學中進行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設計。但我們不能趕時髦、走形式、玩花架子。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和學生認知水平,求真務實,追求實效。為此,教師有必要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再學習,進一步明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明確新課程各學科、各學段的不同培養目標,從不同培養目標中體味教學手段、教育教學角色、教育教學行為的潛在變化。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對照新課程標準,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結果等,從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