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集體備課教案

來源:才華庫 6.11K

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集體備課教案

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集體備課教案

《可能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104-105頁內容。其相關知識是新課標增設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學習領域。本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是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從定性向定量的過渡。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根據這一理念,基於這樣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精心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究空間、交流平臺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案例描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並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斷、推理、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會判斷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教、學具:、綵球、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初步感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1)用“一定”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同學們,老師最近學會了一種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給大家看,你們想看嗎?

生:想看。

師:老師手裡有一個魔袋(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裡面裝著一些綵球,請同學們從裡面任意摸出一個,我能猜出它是什麼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學生有的說信,有的說不信)

師:那我們就試試吧。

(師出示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裡面裝有綵球,請學生任意摸出一個球,老師都能準確猜出球的顏色。學生猜測,袋中裝的都是黃顏色的球。)

師:因為袋中裝的全都是黃球,所以從裡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怎樣?

師:當事情確定會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一定”來描述。(板書:一定)

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請學生描述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由猜球遊戲匯入新課,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興趣盎然、主動參與。使學生在參與猜球的過程中明白“一定”的涵義,初步體驗到什麼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的。]

(2)用“不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

師:林老師想從袋中(剛才裝白球的袋)摸出一個紅球,行嗎?為什麼?

師:確定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用“不可能”(板書:不可能)來描述。從這個袋中還不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理解“一定”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進一步體驗什麼情況下事件的發生是“不可能”的。至此,學生對確定性事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

2、初步感受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1)用“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師:(往只裝有白球的袋中倒入若干個黃球)這時,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怎樣?

引導:用“可能”來描述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

(2)加深對“可能”的理解。

請學生從裝有黃、白、紅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之前先猜一猜可能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猜測中主動參與,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為新知內化創造條件。]

二、互動交流,深層體驗

1、“生本”對話,描述可能性。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當事情確定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一定”來描述,當事情確定不會發生時,我們可以用“不可能”來描述,當事情不確定發生時,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書上的幾位小朋友(出示例1的插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對正要摸棋的小朋友說些什麼嗎?

[設計意圖:對話是課堂學習、交流不可缺少的,讓學生和書本進行“對話”,學生覺得新穎有趣,樂於對話,敢於對話,在對話交流中既進一步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等數學能力。]

2、揭示課題

3、學習例2,判斷可能性。

出示例2,生獨立判斷,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至此,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對於例2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聯絡生活,應用拓展

1、“生生”對話。

小組內活動:

①往袋中裝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說一句話。

②提出一個要求,根據要求來裝球。

小組間活動:

小組派代表,向其它小組的同學提問題,當場解決。

[設計意圖:再次設計對話環節,小組內的生生交流,小組間的生生對話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辨一辨。(書本習題)

3、塗一塗。(書本習題)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舉一舉生活中的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數學去理解生活,結合生活去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學得怎樣?心情如何?

教學反思

1、 較好地整好教學資源

這節課的教學應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教科書提供了豐富的情境材料,在此基礎上,我以進行了整合。如例1這之前先設計摸球、猜球的顏色等活動來初步感知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對例1也進行了改編,與書本的小朋友進行對話,進一步體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 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的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如課一開始的“猜一猜”活動,接下來的“摸球”活動,小組內及小組間活動等,全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的學習與判斷,可以說活動貫穿全課,“可能性”也融貫全課。

3、 精心設計教學對話。

每一堂課都離不開對話,本節課的教學對話可以說是一個亮點。在教學設計時,我非常注重“對話”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 師生對話

在與學生對話中,我注重用飽滿熱情、生動的語言,自然可親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關注對學生表達、概括能力的培養。

(2) 生本對話

教學例1時,我設計了“生本”對話環節:“你能用一定、不一定、可能和書上這位正要摸球的小男孩說些什麼嗎?”學生對這一活動感到新穎、有趣,樂於對話,敢於對話,在對話中既進一步鞏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等數學能力。

(3) 生生對話

在教學完例2後,我又設計了“生生”對話環節。小組內的生生交流,小組間的生生對話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反思不足之處:

在小組間的交流活動過程中,教師過於放手,學生所提問題不能很好的圍繞“可能性”來展開。好果教師事先做一定的示範、指導,再放手讓學生活動,這樣可增強活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