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首都體育學院

來源:才華庫 2.96W

首都體育學院座落於北京市海淀區,西臨中關村科技園區,東臨著名的“薊門煙樹”景區,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幽雅。

校徽:首都體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校徽

學校創辦於1956年,原名“北京體育學校”,1960年改建為“北京體育師範學院”,2000年更為現名“首都體育學院”。50多年來,學校的建設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項事業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學校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專業設定、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科研成果、場館設施等綜合辦學實力方面已躋身於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學校現分為本部校區、北校區和鳳凰嶺校區。學校本部園區內建有教學科研綜合樓、實驗綜合樓、教學實驗樓、圖書館、大學生體育館、田徑綜合館、游泳綜合館、訓練綜合館、籃球館、排球館、網球館、武術館、體操館、塑膠田徑場。學校北校區設有大型足球訓練場。鳳凰嶺校區擁有上萬平方米的各種室內體育館和塑膠田徑場,各項體育設施齊全。

學校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辦學格局,設定了體育教育訓練學院、運動科學與健康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管理與傳播學院、休閒與社會體育學院等五個二級學院。目前學校共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舞蹈表演、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等十一個本科專業,涵蓋了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體育類專業設定中的`所有本科專業;設定了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運動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五個碩士專業三十個研究方向;自2003年起,學校與福建師範大學聯合培養博士,2012年學校通過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專案稽核,開始獨立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除了培養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中專生外, 還招收國內外訪問學者、研究生學位課程班及外國留學生。學校現有2個國家級、5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擁有2個國家級、4個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承擔多項國家級和部委級課題,出版大量學術著作;“十一五”期間,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65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6項,獲得科研資金3852.5萬元,建成了2個省部級實驗室、3個省部級研究基地、3個省部級培訓基地。校圖書館是北京高校網路圖書館成員之一,與其他院校資源共享,在自動化、網路化、數字化建設方面居全國同類院校領先地位。

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足、敬業精神強的師資隊伍。截止2014年學校共有上級批准立項15個“學術創新團隊”,42人入選各級人才專案;4人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被評為全國師德標兵;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高階職稱教師佔全校比例達53%,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佔全校比例達84%。

學校對外交流十分活躍,現已與美國、英國、韓國、日本、芬蘭、澳大利亞、俄羅斯、紐西蘭、比利時、希臘、土耳其、烏克蘭、哈薩克等國的30餘所大學或研究機構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互派學生與訪問學者,多次組織、承辦國際、國內大型體育比賽和重要會議。

2006年,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07年,學校獲得北京市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評估“優秀”。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學校有近2000人直接參與奧組委各專案團隊的組織工作、裁判工作、競賽工作以及志願服務工作。在國慶60週年首都群眾遊行活動中,我校師生組成“體育發展”方陣並參與天安門晚會表演,被國慶遊行總指揮部授予“優秀組織單位獎”和首都“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先進單位”。學校與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國家體育總局自劍中心、北京市體育局、內蒙古體育局、北京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辦事處以及多家企業和社會團體建立了合作關係。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學校與承德市人民政府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京津冀一體化體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學校還積極響應“高等院校支援北京市國小教育特色發展專案,”與北京市安外三條國小等五所學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

2009年,學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2011年被北京市授予“首都文明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北京市“花園式單位”和“綠化先進單位”。

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時期,在北京建設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學校將以“精心育人”為目標,以“精細管理”為基石,以“精品建設”為導向,打造“精緻典雅”的中國一流高等體育院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