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97W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

社群衛生服務站特點:

以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以人的健康為目的、以社群為範圍,合理使用社群資源和適宜技術。為居民提供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集醫療、預防、保艦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服務。

1.為社群居民健康服務

社群擁有豐富的居民健康資訊預防為主,以健康為中心社群人群的健康全程管理

2.防治結合、多檔合一

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現有資訊資源融居民健康檔案與臨床資訊於一體醫務人員以全科醫學思維服務居民

3.以社群居民需求為導向

突出重點服務物件針對社群常見並多發病防治體現社群衛生服務特徵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精選5篇)

社群衛生服務站是按照國家醫改規劃而設立的非營利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社群衛生是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精選5篇),僅供參考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1

社群衛生服務作為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居民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近年來,各地社群衛生服務規模越來越大,醫療條件明顯改善,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瞭解,目前,我區的社群衛生服務站已經發展到22家,其中,民營的19家,國營的3家,為改善轄區衛生醫療服務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較好的效果。

然而,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也存在不少問題,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群衛生服務站的生存和發展。為使廣大居民普遍享有安全、便捷、低廉經濟的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我們建議:

1、有關部門要建立相互協調機制,把社群衛生服務發展納入城市社群建設總體規劃;加大對加大對社群衛生服務的宣傳,提高社群居民的認知度和認可度。

2、加強社群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幫助衛生服機構開展全科醫師和護士崗位培訓,完善服務功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3、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衛生服務機構的扶持,特別是對民營性質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應相應地給予資金、政策的支援,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

4、建立完善大型醫療機構與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和人員培訓及雙向轉診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機制。

5、發揮社群衛生服務在醫療保障中的作用,將符合條件的社群衛生服務站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範圍,引導參保職工到社群衛生服務站就診,積極探索以社群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援助制度。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2

我區社群衛生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實現了由被動醫療服務向主動二位一體服務的改變,改變了服務物件有重點人群向所有人群的服務理念。

目前的問題是藥品實行零差率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量加大,如果財政補助不能及時到位,直接影響社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正常運轉。據調查,30家試點單位因藥品零差率銷售每日減少收入133.085萬元。一些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隸屬關係和舉辦形式不同,投入主體不明確,造成有藥品銷售“一院兩價”現象,患者有誤解,另外尚有部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尚未實行了藥品零差率銷售。

建議:

一. 制定可行方案,及時落實財政補貼資金,保證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正常運轉。

二. 分類管理不同隸屬關係和舉辦形式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對政府舉辦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其他形式,不同隸屬關係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可以緩解政府財力不足時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減少,鼓勵民營醫院提供公共衛生服務.

三. 將符合醫保條件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醫保。

四. 擴大宣傳廣度和深度,將社群衛生服務的好處和相關政策家喻戶曉。

五. 新規劃小區要預留社群衛生服務用地,社群衛生服務用房應隨小區的交付使用而完工。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3

市民革成員徐桂芝反映,合肥市是全國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城市,去年6月份我市就實行了“三主、三輔”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思路,明確規定“以政府為主、街居為輔”。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很多工作是和街道、社居委緊密相連的。社群衛生服務的物件決定了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在工作中不僅僅要與街道分管衛生保健人員密切合作,還要與社居委相關的管理人員進行工作協調。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有很多資訊資料來自於街道、社居委,如:轄區內人口基本資訊,老齡人口的資料,育齡婦女資料、重性精神患者登記管理等。部分社居委以工作忙為由,對於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不予配合,導致許多有關社群衛生工作無法開展。因此建議:

1、各街道、社居委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均明確一名衛生服務工作聯絡人,負責各單位的溝通和聯絡,互通有關資訊,及時掌握工作動態;

2、建立例會制度,會議由街道或中心組織召開,定期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共同推進社群衛生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

3、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市政府將街道、社居委此項工作納入年終考核。

預防服務:包括傳染並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防控。

一是傳染病的預防即社群一般病因預防、二級五早預防和三級預後康復預防。

二是非傳染病預防即一般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

三是突發事件的`預防,是指隱藏在“健康人群”內的,且能突發嚴重衛生問題的`監測預防。

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展門診和住院服務外,重要的是根據社群居民的需要,開展家庭治療、

家庭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保健服務:對社群居民進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並定期進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傳染並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衛生問題。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4

1、政府要高度重視基層社群衛生服務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加大對基層社群衛生服務站建設的資金支援力度,合理配置衛生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群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

2、相關部門要根據群眾需求科學合理地規劃社群衛生服務站的站點佈局。在人口密集的城鎮社群,要適當增加站點安排,確保社群居民能夠得到方便快捷的基本醫療服務。經批准設立的服務站點要儘量保持相對穩定,對一些需要租用場地的服務站點,要在房租等費用上給予一定的補助。

3、建立健全社群衛生服務站醫療服務標準和公開透明的投訴制度,加強對社群衛生服務站的管理,規範醫務人員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社群居民的就醫權。

4、要加強對社群服務站醫務人員的業務指導,提高社群醫生的業務水平。一方面要建立基層在崗醫生、護士的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制度,有計劃地花5-10年將所有的社群衛生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另一方面,採取適當的優惠待遇,吸引部分醫院的醫師向社群分流,以逐步形成一支適應社群衛生服務需要的水平較高、正規化的醫師隊伍。同時,建立縣級醫院專業醫師定時定點到社群服務站指導制度,或社群醫務人員到相關醫院輪訓制度,使之更有利於技術交流及業務溝通,提高社群衛生服務質量。

5、社群醫務工作者長年工作在基層,多數沒有事業編制,勞動報酬得不到保障,在業務能力、職稱晉升、養老保障等關乎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需要關心、關注,要建立相應機制予以他們上升的通道,讓他們安心基層,更好地服務百姓。

社群衛生服務站發展建議5

1、健全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網路

綜合考慮區域內衛生計生資源、服務半徑、服務人口以及城鎮化、老齡化、人口流動遷移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定規劃,按照規劃逐步健全社群衛生服務網路。在城市新建居住區或舊城改造過程中,要按有關要求同步規劃建設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鼓勵與區域內養老機構聯合建設。對流動人口密集地區,應當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和服務半徑等情況,適當增設社群衛生服務機構。

對人口規模較大的縣和縣級市政府所在地,應當根據需要設定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或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結構和功能改造,發展社群衛生服務。在推進農村社群建設過程中,應當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農村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城鎮化程序中,村委會改居委會後,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按有關標準將原村衛生室改造為社群衛生服務站或撤銷村衛生室。

2、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辦醫的積極作用

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網路的主體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社群衛生服務站,診所、門診部、醫務室等其他承擔初級診療任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社群衛生服務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應當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社會力量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予以補助。

3、規範全科醫生執業註冊

在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含中醫)工作的臨床醫師,通過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或取得全科醫學專業中高階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註冊為全科醫學專業;通過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和崗位培訓,其執業範圍註冊為全科醫學,同時可加註相應類別的其他專業。

4、改善社群衛生服務環境

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要為服務物件創造良好的就診環境,規範科室佈局,明確功能分割槽,保證服務環境和設施乾淨、整潔、舒適、溫馨,體現人文關懷。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醫藥服務區域應當突出特色,營造適宜服務氛圍;掛號、分診、藥房等服務區域鼓勵實行開放式視窗服務。鼓勵使用自助掛號、電子叫號、化驗結果自助列印、健康自測等設施裝置,改善居民就診體驗。規範使用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標識,統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視覺識別系統,統一工作服裝、銘牌、出診包等,機構內部各種標識須清晰易辨識。保護就診患者隱私權,有條件的應當做到一醫一診室。完善機構無障礙設施,創造無煙機構環境,做到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內全面禁止吸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