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諸葛亮的作文800字(精選11篇)

來源:才華庫 2.7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諸葛亮的作文800字(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800字(精選11篇)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1

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國演義》之後,有都不禁為諸葛亮誤派關羽據守華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遺憾。認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會省去後來的許多麻煩,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但以我之見,華容道放曹卻是諸葛亮有意為之,實屬英明之舉。

這並非“天方夜談”,諸葛亮一生謹慎,別的不說,後來一伐中原時,怕遭埋伏而不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長安之計,寧願兵出祁山,穩中求進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諸葛亮極會用人,深知亮極會用人,深知屬下性格,當然更清楚雲長義氣深重知恩必報的脾性,經去華容道貌岸然是絕不會殺了曹操的。如果諸葛亮存必要殺曹操,只需另派趙雲或張飛前去,曹操便插翅難飛。他學有那樣做,可見別有用意。

有人會問,孫劉兩家聯合拒曹,赤壁交戰之際,作為冤家對頭,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讓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劉備兵不滿千,盡佔有江夏彈丸之地,就算華容道上殺了曹操,也根本無力一統天下,倒反而給江東孫權以極好的機會,借赤壁之勝,乘勝追擊,大佔便宜。加之曹操一死,群龍無首,北方已被曹操平定了諸候以及益州劉璋、漢中張魯、江南孫權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亂!諸候紛紛混戰,互相兼併,戰事不休,到時候,不僅導致生靈塗炭,諸葛亮也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強食之爭,對實力虛弱的劉備也絲毫無益。如果放其生還,他由於赤壁新敗,元氣大傷,定要好好修整,伺機報仇;孫權雖勝也因忌憚,必然加緊防範,不敢妄動。這樣兩大諸候互相牽制,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荊襄,進兵西川,取益州,奪漢中,得三分天下,謀得魏、蜀、吳三足鼎力的局面。“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事實上,諸葛亮確實這樣做了,可見他當時就高瞻遠矚,早有圖謀,可謂成竹在胸了。

除了戰略上的需求之外,諸葛亮之所以要借關羽之手放曹還另有用意。一則可讓雲長報曹操許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義;二則可使驕傲的關羽心悅誠服,從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雙鵰,巧計連環”啊!由此可見,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就是意在放曹,這不僅不失策,而恰恰是運籌帷幄的神機妙算。

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有如此遠見卓識,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可真是當之無愧啊!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慢慢歷史長河中,數風流人物如春筍一般節節而出,而我卻只欣賞其中一人——諸葛亮。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繹著他的神話般的人生。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風春月。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諸笑談中。”“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群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在歷史的風霜裡,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於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於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偉人!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3

“諸葛亮”這個名字,幾乎整個中國都知道,甚至連外國人都對他略知一二。那他到底有什麼能力,讓知道他的人都對他如此欽佩呢?那也只能歸結於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能力了。

他“草船借箭”,是在和周瑜聯手時,三天內要造出十萬支箭的情況下發明的。“三天造十萬支箭”這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造箭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而在當時的蜀、吳兩國,加起來也沒有這個實力。周瑜深知這點,所以故意用三天造十萬支箭來刁難諸葛亮。一旦諸葛亮造不出箭,他便可以在大眾面前批評諸葛亮了。結果卻出人意料,諸葛亮並沒有實實在在造箭,而是通過排兵佈陣,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虛張聲勢,用二十隻船就借到了曹操十幾萬支箭。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是出自於小說《三國演義》中,裡面不排除有作者的渲染,但足以說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在這個故事中,周瑜的心胸狹窄和諸葛亮的寬巨集大量形成了鮮明對比。問題出現了,諸葛亮並沒有責怪周瑜,而是自省,主動承擔責任,通過想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凸顯了諸葛亮強大的責任感。在大多數人心中,諸葛亮就是一個“神奇”,是一個真正的“臥龍”。

他的“前後出師表”使無數人為之心動,為這一份對君主的忠心而心動。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也步入晚年,他一心扶持劉備的“傻兒子”劉禪。雖然他有足夠的能力和勢力可以廢除劉禪自立為王,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諸葛亮牢牢的守住和先王劉備的這份君臣之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放棄對劉禪的輔佐,對蜀國的堅守,可見他的這份忠誠。

陸游曾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誰能像諸葛亮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唐代的詩人也感嘆“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精神令古人都感動萬分,傳頌至今。同樣,現在的我們也紀念他、學習他,學習他勤奮學習廣聞博識,學習他寬廣的胸懷,學習他胸懷大志敢於為理想奉獻終生,學習他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精神都將永遠記在我們心中,繼續傳承下去。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4

笑看桑田,何等的驚才絕豔。

想那諸葛孔明,一聲戎馬,天降奇才。他面對千軍萬馬。淡然而胸有成竹,仙風道骨。空城之計退司馬,錦囊其中藏玄機,火燒赤壁借東風,臨終木雕或千軍···········滿腹經綸,飄飄然有天神之概。

只可惜天妒英才。

孔明留給後人的,比起敬贊,更多的是遺憾、劉備病故,其子劉禪繼位。幼帝無知懵懂,漢之重任降於孔明之肩。年過半百而鞠躬盡瘁,孔明自然任重道遠。吞盡千般苦楚,孔明吃力地扶持著這個劉備打下來的江山,扶持著搖搖欲墜的蜀漢。終於是不得不離開幼帝,孔明揮軍南下,只剩下一首著名的《出師表》。此後,孔明在與司馬懿一役積勞成疾,駕鶴西去·······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孔明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一生只追隨過劉備,可謂死而後已,致力於助劉備奪得天下。劉備敬賢,孔明因此得其青睞。而劉備一去世,劉禪,不過是留給後人一個“樂不思蜀”的笑話。孔明臨死前想的都是如何保住漢朝主力軍隊回朝,其忠誠可見一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恨劉禪的無知愚昧。自孔明之後,蜀漢漸漸衰敗,終於滅亡。

悲哀,一代軍師就此隕落的悲哀。

戰場上,再不見那運籌帷幄的身影;朝堂上,再不見那淡然智慧的白衣;草廬中,再不見那側臥品茶的綸巾········

悽悽慘慘慼戚。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孔明出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著實驚訝於孔明的智慧,妙計頻出使人防不勝防。即便是以《三國演義》縱觀天下的角度來看,哪怕是三足鼎立,孔明依舊是世之巔峰人物,列於金字塔塔尖。可以說,蜀漢的江山,三分之一歸劉備,三分之一歸眾臣,三分之一歸孔明。

諸葛孔明,天之所驕,亦為天之所妒。

劉禪究竟是何想法?孔明已是暮年,強弩之末,如何在硬扛下大風大浪?可換一角度,劉禪空白純潔的思維應該只知道玩耍。與你我一般的年紀,本應玩樂悠悠,無牽無掛,卻意外地政務纏身,難以放飛自由。困惑不解混沌不願中,驀然冒出來個能替自己擺平一切的諸葛孔明,自然是將所有政權都交到其手中。只是苦了孔明。

孔明悲,孔明悲!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5

大家一定都讀過《三國演義》,那你最佩服故事中的`哪一位人物呢?我最佩服故事中的主角——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因為他實在是太聰明瞭,自己一個人舌戰群儒。再來回顧一下書中精彩的篇章吧,真的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一,“草船巧借箭”展示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在蜀吳聯合攻打迎戰曹軍時,缺少大量的箭。周瑜又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籌集一萬支箭。諸葛亮可沒有被難倒,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預測出三天後必有大霧,故意在小船是紮了很多稻草人,在大霧中向曹軍駛來。由於霧太大,曹操大軍不敢出水寨大戰,只好讓弓箭手一陣猛射。哈哈,諸葛亮輕而易舉地超額完成了任務:周瑜下令籌集一萬支箭,諸葛亮一下子就“借”來了三萬支!

第二,“七星壇巧借東風”又一次展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識。周瑜想攻打曹軍,已經使用連環計讓不善水戰的曹軍把戰船連在了一起,準備使用火攻。可是,冬天一般不刮東風,而且一連幾天一絲兒風也沒有,這可愁壞了周瑜。

諸葛亮經過觀察天象,預測出這幾天會颳起東南風。但他故作神祕,為增加蜀國的功勞,故意說自己會呼風喚雨。他讓周瑜修了一座七星壇,每天都去作模作樣的作法。不出幾天,真的颳起了東南風,東吳的人都對諸葛亮佩服至極,稱他為“神人”。這諸葛亮用的“孬招”也夠孬呀!

第三,“死諸葛嚇跑活司馬”是體現諸葛亮聰明才智的典範,也是讓我最佩服諸葛亮的地方。劉備死後沒多久,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在連年征戰中也堅持不住了。由於他身患疾病,又要與司馬懿決戰,身體抗不住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無奈地死去了。

在臨死前,他安排好蜀軍撤退。為防止司馬懿追擊,他讓人把自己的木像放在他平時坐的小車上,讓人在司馬懿追來時推了出來。司馬懿一看,以為諸葛亮還沒死,肯定又設下了計謀,嚇得急忙退兵,不敢再追。諸葛亮又一次用智慧戰勝了敵人,保住了蜀軍,不由讓人感嘆:真乃神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還有許多人物,像關羽、張飛、趙子龍、徐庶、黃蓋等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英雄,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人佩服。三國時期結束後,中國又一次從分裂走向了統一。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6

寰宇蒼穹,聊勝人間無數,歲月年日,只敗糊塗一時,然不損他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我還是會說:“智者,孔明也。”

當年,亂賊橫世,群雄並起。各諸侯國,立地為王,搜刮民脂民膏者數不勝數,然亂世出英雄,劉關張三人,雖武功了得,有滿腔熱血,卻無智謀之心,故屢遭打擊,“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有心無力。經人舉薦,遂三顧茅廬識孔明。

孔明隱居臥龍,天下之事,股掌之中,欲報劉備知遇之恩,乃定三分隆中決策。諸葛亮為人謹慎,鞠躬盡瘁,戎馬一生,獻計無數,觀鐵蹄布甲乃日常之事,看似花火,只一瞬執著。

他多智近妖,往往略施小計,便大敗敵軍:新野空城,便火燒新野,不留給敵軍一草一木;造箭困難,便前往敵營借箭;為聯孫抗曹,不身一人,前往孫帳,舌戰群儒,使對方數十人霍然;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頭顱,如探嚷取物,已屬神通,可孔明不動已身,智擒敵將,還放虎歸虎,往復七次,居然平定南蠻,實乃多智近妖!

不僅如此,他日觀天象,夜觀星辰,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敵軍;還三氣周瑜,周瑜終於頂不住這次心計了,無奈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連對手都不得不臣服於他,那麼還有誰能制服他呢?沒錯,人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孔明也難逃此劫,如果你說華容道時,諸葛亮就失敗了,那你就錯了。諸葛亮是有意放走曹操的,原因有一是曹操如果命喪於此,那麼江東孫權必然迅速崛起,其國險而民附,到時蜀漢恐不敵;二是經此一次,關羽既還了曹操的恩情,以後再見,就不會手下留情了,又有劉備不殺之恩,今後必能更加忠心,以興漢室之業,諸葛亮真正敗的是用了馬稷,失了街亭,失了馬稷的性命,失了光復漢室的希望。後來星隕五丈原,然而人死佈局卻還沒有結束。

他用木偶退了敵方的百萬雄師,就像他生前的空城計,不費一兵一卒,嚇退敵方千軍萬馬;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卻“用人疑,疑人用”,魏延本是頭生反骨之人,孔明也料到此人今後必反,但還是在他有用的時候利用,造反時,孔明已死,然而他留下的錦囊卻也殺了魏延。

多智近妖者,孔明也。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7

羽扇綸巾談笑間,千軍萬馬我無懈。這是我想到諸葛亮時的第一感覺。書中將他描寫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話便概括詮釋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數語,卻為讀者塑造出了一個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卻在先主劉備逝去後仍舊盡心輔佐劉禪,北伐臨行,一篇《出師表》震古爍今,留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間。”的萬世美名。

不甚瞭解古代的人大多會覺得諸葛亮智謀無雙,未卜先知,身為文臣也不必涉險沙場,只需要安居府中,飲茶下棋,戰時隨便一個計策便是成敗關鍵,以一己之力逆轉戰局,搖著鵝毛扇侃侃而談,“談笑間檣櫓灰飛”不外如是。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諸葛亮無疑是擁有大智慧與戰略性長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歷史,國民生計,他的智是集合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赤壁之戰”便可窺探一二。若說“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勾畫的未來巨集偉藍圖,構造了一統天下,還舊都歸正統的大致框架,那麼“赤壁之戰”便是具體實施了。

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狼煙起,金戈鐵馬,梟雄聚,逐鹿天下。諸葛亮以身犯險,舌戰群儒,孫劉聯軍大破八十萬曹軍,借天時地利人和,以少勝多,以此經典一役為勢單力薄的劉備奠定立足基礎,至此終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計謀不會憑空出現,一個完善的計策需要反覆斟酌推理,多方面考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氣候人心測算無漏,甚至要考慮己方可能發生的種種客觀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會存在弱點,諸葛亮勞心佈局,也要勞力輔佐。劉禪昏庸無能,以致諸葛亮凡事親自操持,蜀魏交戰,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軍營中,司馬懿不問軍事,只問飲食起居。當他聽說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時,便斷定說:“亮將死矣。”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可憐白髮生。”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然魂化清風明月,也如雋永恆星,永曜九重天闕。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8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明代的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黃巾叛軍造反,各路英雄豪傑紛紛討伐叛軍,後來孫權、曹丕、劉備先後稱帝,最後西晉一統天下。但在這些英雄豪傑之中,我最敬佩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乃是劉備的軍師,劉備曾三顧茅廬奪得了能為他平定天下的諸葛亮,後來劉備稱帝,諸葛亮當了西蜀的丞相。他創下了許多偉大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拘,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這些都是他一生偉大的功績。

諸葛亮他的才幹超群,他觀天象、知天意,天下大事沒有什麼能瞞得住他,他還未出茅廬就已知天下三分,可見他真是神人也啊!

雖說他觀天象、知天意,可這些體現在哪裡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吧!諸葛亮憑藉觀天象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 。可他為什麼會想到草船借箭呢?這都是因為他博覽群書,能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再加上他的神機妙算。但是,這還不能成功的借到箭,這還多虧了諸葛亮摸透了曹操的這種猜疑的心理方才成功。劉備能得到諸葛亮真是他的福分啊!當然了諸葛亮的才幹超群,觀天象、知天意,不僅僅只體現在草船借箭上,還體現在許許多多的事情上。

諸葛亮他雖然有這麼多的優點,但是他的缺點也並不是沒有的。他用錯了一個人——馬謖,在劉備臨死之前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這個人只會紙上談兵,不可重用。可諸葛亮卻不以為然,等到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才開始後悔沒聽先皇——劉備的勸告。這也許是諸葛亮這一生中唯一的缺點吧!真是世人看了都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啊!

諸葛亮學富五車,在世人眼中,他是最聰明的。如今,諸葛亮在個名字已經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還有誰不知道他?恐怕沒有吧!還有流傳著一句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的智商才能比上諸葛亮,可見諸葛亮是如此的有智慧啊!諸葛亮這個名字已經永永遠遠的記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永永遠遠的記在每個人的心中!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遠而偉大的歷史寶庫中,有著無數的英雄人物,從炎黃到李世民,從趙匡胤到努爾哈赤,一個又一個英雄的故事在歷史寶庫的舞臺上上演,他們憑藉著智慧與武功,惜才與豪爽成為一代天驕。

在歷史寶庫的畫卷中,一個人使我永生難忘,,一代英雄,智者,發明家,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身處一個三國亂世,他為劉氏集團的統治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他身為宰相,但卻沒有一點私心;他身為一位偉大的學者,詩人,他又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著作,他就是婦孺皆知的三國風流人物諸葛亮,一個能言會道,而又才華橫溢的人,他被譽為是智慧的化身,它能夠深居隆中而知天下大勢,瞭解軍閥勢力並作出合理的推測。最後,他終於在荊州遇見了一位明公,一個重義氣而又屢戰屢敗的劉備,被他的誠意和惜才所折服。從此以後,他與劉備同榻相睡,整天在一起,情同手足。

在劉備逃到東吳之地後,諸葛亮又巧妙的草船借箭,一夜間借走了曹操十萬多枝箭,使周瑜大驚,在赤壁之戰中陸地作戰他又擺出了八卦陣,可謂是十分玄妙。曹軍的十萬鐵騎瞬間倒在了此陣之下。諸葛亮不僅精通地利,也對天時十分熟悉,早早算出有東風,使周瑜指揮的水軍有了順風,從而大敗曹軍。赤壁之戰之後,他又策劃奪荊州,進益州,攻漢中,平南蠻,形成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時代。

在劉備稱帝之後,諸葛亮當上了丞相,他安心治國,主張伐魏,趁魏國赤壁之戰大敗後元氣未恢復,進行了歷史上有名的九伐中原,對魏國產生了重大的打擊。要不是有司馬懿的幫助,我估計歷史將會改變,最後魏國可能就是一的戰敗之國,統一天下的最後還不一定是誰呢!但是,諸葛亮由於日日操勞,身體孱弱,司馬懿得知以後,整天閉門不戰,最終把諸葛亮拖垮了,諸葛亮在伐魏的道路上永遠的失去了生命,因病去世,正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諸葛亮這個三國人物身上,幾乎集中了忠臣賢相的所有美德,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中的全部膽識才略,在三國鼎力的政治舞臺,軍事疆場上,他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雄才大略,導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話劇。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10

看《三國演義》時,我對一個人物記憶猶新,一個具有強烈傳奇色彩的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這個上通曉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結晶化作一場場精彩的智鬥,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輕搖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中。

他本是個平民,深居簡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這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效忠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

雖然他不是一員猛將,不會跨在戰馬背上揮刀浴血殺敵,但他在蜀國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為他的才智,還有他的高尚品德。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不披鎧甲的英雄。

諸葛亮的作文800字11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絕對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偉大人物,在人們的心中,他是忠誠和智慧的化身。

博學多才,謙遜不失

從《隆中對》到《出師表》,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過人文采和雄才大略;從“七擒孟獲”到“木牛流馬”,我們領略到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博學多才。

諸葛亮推薦其貌不揚的龐統,劉備不想重用,可諸葛亮卻告訴劉備,龐統才華橫溢,應該重用,劉備心存疑慮,問道:“那龐統可跟先生比?”諸葛亮謙虛地答道:“當然,我只不過是他的一點皮毛罷了”。後來,劉備重用了龐統。諸葛亮與龐統整天暢談國事,共同輔佐蜀漢,諸葛亮視龐統為自己的老師,任何好事都讓給龐統,而且從不在龐統面前擺官架。當得知龐統在落鳳坡身亡後,諸葛亮頓時淚流滿面,並親自舉辦了龐統的葬禮。每當想起這個故事,我都會為諸葛亮既博學多才又謙遜不失而感動。

忠於祖國,誠心輔佐

劉備病危託孤時曾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王。”劉備病逝後,劉禪繼位,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諸葛亮為使蜀漢強盛起來,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從內政到外政,都親自操勞。大臣們看到諸葛亮為國為民日夜操勞,紛紛勸他自己當皇帝,可諸葛亮只把手一擺,淡淡地回了一句:“不行不行”。“忠貞不渝、任勞任怨”是諸葛亮忠信的寫照。他這種忠於祖國、甘願付出的精神,令我肅然起敬。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舌戰群儒到草船借箭,從火燒赤壁到七出祁山,每一件事不僅體現了諸葛亮的才能,而且浸透了他畢生的心血。直到病危時,他依然為國事操勞,在佈置各方將領撤退時,周密安排,縝密思考各種意外情況的應對策略。他還將自己死後的一切都安排好。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時,才五十四歲。後人們給諸葛亮一生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畢生奮鬥在事業最前線、永不退縮的精神,會一直激勵著我。

將近兩千年過去了,諸葛亮的優秀品質早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域,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著古往今來的人們。我相信,他的故事會千古傳頌,他的精神會激勵更多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