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作文800字(精選8篇)

來源:才華庫 1.6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糕的作文800字(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糕的作文800字(精選8篇)

年糕的作文1

打年糕是我們桐鄉的一個傳統習俗,聽爸爸說,過了臘月二十,在過年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打年糕,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有很多人家都偷懶了,直接到街上買年糕過年。但我們家還是喜歡自己打年糕。

在打年糕之前,我們要先做好準備工作。奶奶很早就買好了糯米,將糯米在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就拿去加工成糯米粉。

到了約好要打年糕的那一天,我們家、三爺爺家、五爺爺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忙活起來。擺放好一個鐵灶臺,上面放一個大鑊子,裡面倒滿水,鑊子上放上一個蒸籠,蒸籠裡墊一塊紗布,把準備好的糯米粉均勻地在紗布上鋪上一層,蓋上蒸籠。爺爺在灶裡燒起火來,把火燒得旺旺的,直到把蒸籠裡的糯米粉蒸熟。

過了一會,奶奶說:“時間差不多了,該熟了。”爺爺站起身來,把蒸籠掀開,哇,只見一團熱氣沖天而起,糯米粉的香氣也隨著熱氣瀰漫開來。爺爺用筷子在糯米粉裡插兩下,點點頭說:“行了。”說完,爺爺就雙手揪起紗布的四角,把糯米粉裹住拎起來,拎到早就擺放好的木板上。

奶奶開始指揮爸爸打年糕。奶奶說,以前都是她打的,現在她年紀大了,打不動了,就讓爸爸繼承這項工作。我們這裡打年糕也不用工具的,爸爸用雙手把糯米粉揉在一起,反覆地揉按,擠壓,拍打,慢慢地把原來鬆散的糯米粉揉成了軟軟的、韌韌的、很有彈性的一團。然後,他再把這一團揉好的糯米粉壓扁,拉長,一塊年糕就做好了。

年糕白白的、香香的,很可愛的樣子。我們把做好的年糕放進鋪在地上的匾裡。然後我和弟弟用筷子蘸了紅色的顏料,在年糕上面點幾朵梅花。白白的年糕,鮮紅的梅花,看起來更漂亮了。

外面北風呼呼,很冷,但是屋裡熱氣騰騰,幾家人聚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熱熱鬧鬧的,一點都不覺得冷。爸爸說:“這就是過年的味道。”

我們把所有的年糕打好之後,剩下的一點糯米粉就搓成小圓子,放水裡一煮,大家蘸著白糖吃了。那味道也很不錯哦!

聽說北方過年要包餃子吃,我們這裡沒有這個習俗,我們就是吃年糕。打好的年糕浸在水缸裡,可以放很久,過年的時候,祭祀要用。過完年,我們慢慢吃,可以一直吃到元宵節之後呢。

年糕的作文2

生活總有一段美景讓你流連忘返;總有一段情令你牽腸掛肚,總有一股味道讓你念念不忘。而最令我難忘的是家裡的年糕。

年糕,是我們家鄉每年年末家家戶戶必須做一個糕點,為的是慶祝勞動者務農一年的收穫成果。年糕的口味多種多樣,有蓮蓉餡,芝麻花生餡,杏仁紅豆餡,還有薰香臘肉餡,桂花百合餡等等。薰香臘肉餡是我最喜歡吃的,輕輕咬一口,香油奔湧而出,經過特製的臘肉白裡透紅,很是晶瑩剔透。吃到嘴裡,即使在嚴寒的冬日,整個人也會變得很有精氣神。

漫長的一年臨近尾聲,家家戶戶又開始做年糕,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開始挑年糕模子,有花好月圓模子,口福模子,雙魚戲珠模子等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我,姐姐,妹妹還有弟弟在奶奶的帶領下爭先恐後地搶著做糕點。把弄好的餡料裝到模子上,用手盡力壓平,並用刀子刮平,然後再用湯勺磨潤,把模子輕輕一翻過來,用力一敲,一個具有栩栩如生圖案的糕點就基本完成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想出幾個鬼點子進行做糕點大比拼,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糕點做好後,就到了蒸糕點的關鍵環節。蒸糕點是,必須得小心翼翼,因為糕點很容易破損。火候更是講究,,火候過大,蒸出的年糕就會硬邦邦的,火候小了,年糕就會很黏,如同蓮藕般千絲萬縷。奶奶在蒸糕點時,弟弟總是拿一個小板凳站在上面,睜著圓圓的眼睛看著鍋裡不住往外冒的水汽,嘴裡還不是的問:“奶奶,快好了沒?”奶奶總是笑著說:“這笑饞貓,總是那麼心急。”的確,不光是弟弟,連我也擺脫不了奶奶所做的年糕的誘惑。

年糕做好了,咬一口,又鬆又軟,酥鬆酥鬆地,心裡美滋滋。眼看馬上就要過年了,仍未聽到爸爸回家的訊息,想必爸爸小時候也一定很喜歡吃奶奶做的糕點吧。在遠方的他是否也正在想著奶奶做的糕點,想著做糕點的情形呢?但願爸爸每年都能吃上奶奶親手做的年糕。

如今過年我依然可以吃到奶奶做的年糕,每每吃年糕我就會盼望著爸爸哪天回到家。我害怕,害怕有一天自己也會像爸爸那樣奔走四方,更害怕再也吃不到奶奶親手做的年糕。因此,我每吃一個年糕都會慢慢的嚼,細細的品味其中的味道。

年糕,不管我以後身處何方我都會想起與奶奶做年糕的場景,憶起年糕的味道。

年糕的作文3

年糕,客家人稱之為甜。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有蒸甜的習俗。古時候就有“不蒸甜不過年,沒有甜不成禮”的說法。

小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就把我交給外婆照看,這讓我有機會領略外婆做甜的過程:到了臘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準備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裡。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當年晚稻中特意挑選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專門去山裡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軟後,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來磨粉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這可是我們最喜歡玩的遊戲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撈起來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乾淨後,就把米倒進石磨裡。外婆在最前頭推著,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後面,使勁兒地推著,邊推邊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轉動聲中,糯米磨成細膩的粉末。看著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米粉磨好後,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篩上慢慢轉圈,慢慢篩下細粉。粉篩好後,外婆把煮好的紅糖水慢慢加入,邊加入還要不停地攪拌,直到攪拌成漿狀,再放置半小時。半小時過後,再把米漿倒入專門裝甜漿的透明膠袋,用塑料繩繫上,最後把裝好的槳放入大鍋裡蒸四個小時。蒸好後,如果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為它還是軟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塊塊的甜,真可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待它放置兩三天後,方可切成片,蒸軟吃,那才爽口滑膩呢。

甜角,我最喜歡吃了。它的外表特別光滑,吃起來不僅光滑而且有嚼勁。外婆每次切甜的時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給我。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吃完年夜飯,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端上來。煎好的甜外焦裡嫩,金黃金黃的顏色讓人看了就特別有食慾。全家人細細品嚐著外婆做的甜,又嚐到了久違的味道,讓漂泊的心安定下來。

就這樣,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直到到外面去讀書。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會把香噴噴、外焦裡軟的甜放在我面前。我細細品嚐著外婆做的甜,把它吃得乾乾淨淨。每次看著我吃完,外婆都很高興。我願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看到外婆露出滿意的笑容。

年糕的作文4

春節在我國可以算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了。全國各地過年的方式各不相同,我的家鄉常州就有很多獨特的過年風俗:做饅頭、拉年糕、打掃衛生、一起吃年夜飯等等。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拉年糕吧!

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寓意,所以過年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製作年糕。年糕的口味因人而異,常見的是糯米味,考究的人家會加入紅糖、核桃仁、葡萄乾、花生做成微甜的口味。

拉年糕從字面上就很有講頭:奶奶家門前就有加工年糕的鋪子,聽大人們說第一年來做時只能說是做年糕,第二年來做時才可以說是拉年糕,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加工師傅有了進步,做工不那麼青澀,才能叫拉年糕呢!看來“拉”和“做”不能瞎用啊!

在拉年糕之前有一道工序那就是做麵粉,麵粉比例很有講究,這影響到最後的口感,一般用三分糯米七分粳米為佳。

開做啦!只見一位加工師傅先麻利地將麵粉放入木桶,然後再將適量的水倒入桶中,最後用木棍攪拌,蓋上蓋子,由另一位加工師傅拿起來放在火爐上,隔水蒸煮,只見加工師傅不緊不慢、有節奏地一點點添煤,一會兒掀起蓋子看看,一會兒又低下頭默默地添煤,令人激動又流口水的三十分鐘終於過去了,秒針正好指向12,加工師傅趕快把木桶抬起,放到加工最後一道工序的師傅面前,只要將木桶熟練地翻了過來,拔出桶,一大塊麵糰就在我的眼前,一團團白色雲霧繚繞在四周,真讓我直流口水啊!由於溫度依然很高,加工師傅不得不手上裹上紗布,用他靈巧的手那邊弄弄,這邊弄弄,不一會兒,一個長條形的麵糰就出現在我的面前,像一條白色而又滾圓的長龍,憨厚可愛。為了防止麵糰粘在木板上,師傅用溼紗布在麵糰的底部滾了一下,不可思議的是隻要用上縫衣線,輕輕地往下一彈,就能夠精準地劃上分割線條,將長龍分成大小勻稱的一條條。

幫手將成型的年糕放到門外的木板上,時不時地翻來翻去,年糕變得越來越韌,越來越結實,散發出特有的光澤,點上點睛之筆——紅印,猶如一張張笑臉在向我微笑,看著成品,加工師傅欣慰地笑了。

這就是年味。

年糕的作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臨近年關,村上每年都會打年糕,特別熱鬧,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

臨近冬至,奶奶家到處洋溢著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風凜冽。我坐著車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門口等著,當然,來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還有我兒時的寵物狗咪兒。一進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聲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裡頭的那根粗大的木錘。

進了屋子,我異常興奮,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著手準備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將清洗乾淨的糯米磨較細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邊加水邊攪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會影響年糕的口感。然後不停的揉,和和麵是相差無己,待糯米粉變為黏乎乎的一團時,便可進入第三步。將和好的糯米粉團,整個放到鍋裡,下面添一點柴禾,倒一點水,蓋上鍋蓋,用小火蒸著,五分鐘開啟一次鍋蓋,待水全部蒸乾亦被糯米粉團吸盡,便是出鍋之時。剛蒸好的糯米粉團比方才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點。不想它卻調皮的黏在我手上,任憑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來。沒辦法,我只好把拉出來的長長的一條絲都挑下來,然後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團放到石臼裡,便該爺爺上場了:舉起大錘頭,用力往糯米粉團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約五十下,用奶奶將糯米粉團翻個身,然後爺爺接著砸,砸了大約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跑上前去,讓爺爺讓我打一次。爺爺笑著說:“好,讓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過大木錘,舉過頭頂,大叫一聲:“呵!”使盡全身之力,向石臼裡的糯米粉團砸去,然後再舉起,再砸下,舉起,砸下,舉起,砸下……重複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盡。可惜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沒砸到糯米粉團。看來這打年糕,也是講究技巧的。我把木錘還給爺爺,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又過了好一會兒,打年糕的“壯舉”總算是完成了!

我乘機拿了一小塊,撒些糖,吃起來,味道還不錯!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年糕的作文6

年糕意寓著年年高升,在過去每到快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搗年糕。雖然現在年糕隨處可見、隨時能吃,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了,但是搗年糕我還是第一次見呢!在我的老家——象山新橋,至今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一早,我和媽媽便帶著搗年糕的主料——清洗乾淨的糯米來到了年糕作坊。作坊裡等待搗年糕的人也不少,一層層水蒸氣籠罩在作坊的上空,作坊裡的工作人員分工有序。終於輪到我們了。只見一位師傅把米浸在了水裡,我們默默地在一旁等待,過了10分鐘,一位老爺爺把米袋拿了起來。原先一顆顆像小珍珠的糯米,吸收了生命源泉———自然水,變得水潤潤的。老爺爺把糯米倒入一個像漏斗一樣的的機器裡,懶洋洋的“大怪物”開始運動起來,它唱著快樂的歌“咯噠咯噠”。突然“咕”的一聲白如顏料的米粉猶如瀑布一瀉而下。

師傅把白白的米粉裝入一個個木桶裡,放到鍋上蒸。幾分鐘後蒸桶被好像牛奶的水蒸氣圍繞著,散發出陣陣米香。米粉被蒸熟後,師傅們馬上把米粉從木桶裡倒到搗年糕的機器上,用工具鋪平。糕粉稍冷以後,一位師傅用一塊板把粉團往一個大洞裡壓下去,不一會兒,年糕像牙膏一般被擠了出來。可是那麼長的年糕怎麼吃呢?正當我苦思冥想時,忽然看見年糕機露出了鋒利而銀光閃閃的“大板牙”————刀片。我看年糕都一樣長,感到很好奇,就環視了一會兒周圍,霎時間看見了一個計數器,原來計數和刀片同步進行的。我還看見有個水龍頭一直在滴水而且剛好滴在年糕前方,等一塊年糕運走後它才接著滴,這是為了防止年糕被粘住。我們把年糕整齊的擺放在竹床上,擺完了就抬起竹床來到了一個放竹床的位置,等它冷卻。

看著那白而軟的年糕,我早已口水“飛流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把它捏成圓餅形,在中間嵌上一些豆酥糖,再把年糕邊包裹上,咬上一口,糯糯的年糕裡混入了一絲甜甜的味道,豆酥糖的豆香味慢慢在脣齒間蔓延開來,香香的、糯糯的,入口即化。媽媽說這就是她兒時的味道,她們小時候條件不好,一年只能盼來吃一次,現在條件好了,想吃街上也能買到。

年糕,年糕,年年高,這是多麼美好的祝願啊。我希望我們的生活也能一年比一年好。

年糕的作文7

我捧著手中軟爛、不堪一握的年糕,頓失失去了品嚐的興致。便不由自主地懷念起在浙江吃到的柔韌、勁道的手工年糕,脣齒留香。

走在長滿青苔的青石板小巷中,路邊小草伴著陣陣微風,發出沙沙的聲響。路兩旁的人家門扉半掩。透過門縫,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微風送來陣陣清香的味道,似是清淡的香氣,但其中似乎又夾雜了絲絲的甜香。隨之傳來的是捶擊的咚咚的聲音。我尋聲追去,是一家手工年糕的小作坊。

作坊的門面與兩邊的民居並無兩異,古樸的門扉,門上貼了兩張門神畫像。十分普通的一家作坊,若不是門內打年糕的咚咚聲及年糕傳出的清香,便極易被忽視了。

我走進門去,門內放了幾張長凳,凳子放了一張竹製的篾子,上面整整齊齊碼好了一個又一個雪白如玉的年糕。一位六七十歲的老漢正拿著一把木槌,棰擊著木桶中的年糕,對面一位同等歲數的老奶奶不時得用手翻動那塊年糕。

我走上前去,他們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熱情地招呼著我。奶奶取了一塊年糕遞給我,我握著手中溫軟的年糕,柔韌勁道的口感,香甜清致的味道讓我立即愛上了它。

“爺爺,這年糕這麼勁道,有什麼祕訣嗎?”我問道。

“也沒有什麼大的學問,”大爺指著那槌子與那木桶,“就是這棰一定要到位。”

“是啊,這棰年糕啊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大著呢。只有經過反覆捶打的年糕,才會有這樣柔韌勁道的口感。如果不經過精敲細打,年糕就軟的、爛的,沒有這樣勁道的口感。”奶奶解釋說。

“唉!只是現在做年糕啊,都不像我們這樣精敲細打的,這簡單的工序很容易就被忽略了,所以也就沒有我們這年糕這樣柔韌了。”

說著,大爺又舉起手中的木槌擊打那桶中的年糕。在那樣有節奏的棰擊聲中,我不禁想到:這不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嗎?只有經過反覆敲擊、捶打、鍛鍊過的我們才會擁有柔韌、堅強的品質,才會在日後的人生路上散發清香。

只有經過反覆擊打的年糕才會散發出它獨特的清香,這樣簡單的事情中卻蘊含著人生哲理,極易被忽視,但又極為深刻。

棰擊聲中的年糕香,一直縈繞在我鼻間。

年糕的作文8

年糕,客家人稱之為甜粄。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有蒸甜粄的習俗。古時候就有“不蒸甜粄不過年,沒有甜粄不成禮”的說法。

小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就把我交給外婆照看,這讓我有機會領略外婆做甜粄的過程:到了臘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準備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裡。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當年晚稻中特意挑選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專門去山裡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軟後,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來磨粉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這可是我們最喜歡玩的遊戲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撈起來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乾淨後,就把米倒進石磨裡。外婆在最前頭推著,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後面,使勁兒地推著,邊推邊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轉動聲中,糯米磨成細膩的粉末。看著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米粉磨好後,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篩上慢慢轉圈,慢慢篩下細粉。粉篩好後,外婆把煮好的紅糖水慢慢加入,邊加入還要不停地攪拌,直到攪拌成漿狀,再放置半小時。半小時過後,再把米漿倒入專門裝甜粄漿的透明膠袋,用塑料繩繫上,最後把裝好的槳放入大鍋裡蒸四個小時。蒸好後,如果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為它還是軟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塊塊的甜粄,真可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待它放置兩三天後,方可切成片,蒸軟吃,那才爽口滑膩呢。

甜粄角,我最喜歡吃了。它的外表特別光滑,吃起來不僅光滑而且有嚼勁。外婆每次切甜粄的時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給我。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吃完年夜飯,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粄端上來。煎好的甜粄外焦裡嫩,金黃金黃的顏色讓人看了就特別有食慾。全家人細細品嚐著外婆做的甜粄,又嚐到了久違的味道,讓漂泊的心安定下來。

就這樣,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粄,直到到外面去讀書。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會把香噴噴、外焦裡軟的甜粄放在我面前。我細細品嚐著外婆做的甜粄,把它吃得乾乾淨淨。每次看著我吃完,外婆都很高興。我願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粄,看到外婆露出滿意的笑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