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

來源:才華庫 2.2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精選14篇)

清明節的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裡,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溼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好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是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裡,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是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溼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節的作文2

我是一滴雨。我是屬於清明的一滴雨。我隨清明而生。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萬物的生長都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清明。我隨著它出發、成長,我陪伴了它兩千多年,也見證了它兩千多年。它快樂憂傷都在我心裡。我最懂它。

先秦古籍曾記載:清明之日,桐始華。清明的到來意味著冬已逝而春已臨,意味著萬紫千紅的生機。逢清明之日,若它明媚爛漫,我便高佇晴雲之上,望它的快樂;若它憂愁傷懷,我便絲絲下界,希望為它網得春天的蓬勃。所以,兩千多年的時間,在屬於它的日子,我見過春溪畔上桃花燦爛,暗香浮動;見過絮狀蒲公英混雜在濃香空氣裡,翅羽翩翩;見過蝴蝶與花共舞,醉於閒愁萬語,無語東風。我也見過細雨如煙中,白鵝浮碧波,綠水曳蒹葭;見過碧玉妝成,綠絲垂絛,風情萬種;見過柳影晃動,細葉被春風裁了又裁,披襟攔西風。

我喜歡歡幫清明推開春日的門,然後嫩綠鵝黃一陣陣熟悉的香氣在我的無邊飛舞中滂沱。記得杜牧寫過“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於是古人在清明祈春、祭祖,招魂續魄又或春耕春種,踏青嬉戲,盡享春光。一直到了一個戰火連天的時代。先烈們的身體在刀劍下僵硬,無數個血肉之軀擋住了無情的炮火。硝煙鮮血觸目驚心,我看到清明哭了。我是清明的淚,我怎能不懂它的悲傷,那一道道深深的淚痕鐫刻在清明的臉頰上,刻骨銘心。於是我替清明去憑弔先烈的墓石,去催開墳上久違的青色。我替清明來掃墓,來植物,來憑弔,來思念。

我眼中的清明總是充滿了無限的詩意纏綿。它是大自然結構出的故事,是流彩五色洋溢位的詩情,是生機的萬物裝幀成的嫣然的水墨畫。兩千多年來,一滴一滴,我把清明釀成了女兒紅,芳醇典雅。歷史如潮,有些東西已經被遺棄,然而永遠不能失卻的是,是蟄伏於傳統之上的清明的詩意。

清明派我銜回春天,透青的山谷,樹的諦聽和注視,還有鳥兒問答。常見挎著竹籃扎馬尾的小女孩,裝一些柳條和苦菜。清明帶給人們生機,帶給人們思念的機會,可它心裡裝的是比苦菜還苦澀的心醉。

我是一滴雨。我是清明的一滴雨。在楊柳依依之際,我想在它額頭插一枝爛漫山花,帶它一起回憶,回憶……

清明節的作文3

古色古香的廣州街、香港街,令人浮想聯翩;詼諧搞笑的《怒海爭風》,可謂一波三折橫店之旅,樂哉!樂哉!清明三天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橫店。

信步跨入門檻,腳踏於青石板之上,恍惚已夢迴千年!那磚磚瓦瓦,木板搭起的院落,那庭樹搖碎的細影,給人以十足的古韻兒。

一家家店面前,搖擺不定的燈籠,寫著眾多正楷字,精緻細膩的窗櫺框於兩邊,迎風招展的旗高高飄揚,排列有序的磚瓦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那兒,是做工精細的石雕;這兒,是相映成趣的小樓。這兒,是飛揚的塵土,簡單的介紹牌,擁擠的人群;那兒,是一本正經的車伕,不苟言笑的警官,和顏悅色的導遊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眼花繚亂。

走進露天廣場,觀看大型影視演出:雄偉的大船,飄揚的大旗,巨大的搭臺。給人以豪邁!

看,那個滑稽可笑的長官,發出一聲略帶威嚴的大吼,誇張地大幅度拍手,還一本正經地敬了軍禮,逗得我們捧腹大笑。那兒!一輛輛水上摩托正飛速駛來。啪的一聲巨響,水面上漾起一條條波痕。嘩的一個急速轉彎,濺起的水花向外無止境地噴散。轟的一聲巨響,大船上竟竄起了火苗!它們像精力旺盛的搗蛋精靈,讓船頭猛然一裂,忽地一抖。而船上的海盜也急得不知所措,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將船吞噬。而士兵們則發出一聲歡呼,領出剛才還得意洋洋的海盜,得勝歸來!

乘車來到秦王宮,被它特有的狂野所震撼!

一大片一大片連綿不斷的城牆賦予了秦王宮新的活力。它們如萬馬奔騰,用粗獷走進歷史的史冊;用一聲長嘯象徵漢朝的九洲生氣;用狂奔代表漢朝新的.紀元!

一大片一大片稀稀疏疏的草地,展現了一種大自然的力量!它們像一位位短小而精悍的士兵,整齊的操列給人一種敬畏:任他人蹂躪也絕不屈服。站於高處,俯首秦王宮的版圖,不知不覺,已經有一種名叫滄桑的力量包圍了你,令你渴望與歷史對話!漫遊橫店影視城,美哉!美哉。

清明節的作文4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總會讓人們想起要出去走走。有了這個想法,於是我就與爸爸媽媽一起走出了家門,來到了二中那條路。

走在河邊,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風,就好像是媽媽的手在你的臉上輕輕拂過,溫柔、溫暖,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會從陰天轉到晴天。領略了春風的柔情,再來看看周圍的花與樹。在小河旁有一排楊柳,它們隨著春風的佛動,而且全樹成綠色,就好像是碧玉做成的藝術品。與賀知章的《詠柳》一模一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條。”

有些樹是會開花的,那一朵朵的花,從樹叢間鑽出來,小小的,好可愛。有些樹開的是黃色的花,有些樹開的是白色的花,好有些樹開的是粉色的花。最令我驚訝的是在一簇已經全部枯萎的樹枝中,竟然開出了一點點紫色的小花蕊,彷彿是在說,春天到了,我也要加入這萬紫千紅的世界,與她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我們一家人邊走邊看,快走到東塔公園時,發現了周圍的那些不知名的樹都長滿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望著這些誘人的果子,差點就忍不住要去摘幾顆來嘗(好吧,那不能吃。)

在這陽光明媚的季節裡,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出去走走,看看這美麗的祖國的河山,心情也許會好起來哦,碧海藍天吹吹風,出去走走吧,其實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別窩在家當懶蟲!

清明節的作文5

4月2日,我們河陽國小五年級的同學一起去洛陽踏青。我們去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隋唐遺址公園、龍門海洋館和洛八辦。

我們在革命烈士的墓前鞠躬,送上了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表達了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敬。我們去了革命烈士博物館,看了前輩們在戰場上的壯烈場景,看了前輩們打仗用的武器,還看了他們用的鞋帽衣衫······我明白了烈士們是怎樣壯烈犧牲的,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一個新的世界。

之後,我們又去了隋唐遺址公園。一進大門,路兩旁的花兒就笑著迎接我們。往前直走,各式各樣的花兒紛紛跳入我的眼簾。有花團錦簇的牡丹,壓彎枝頭的櫻花,撒滿小溪的迎春花······看著看著,”咕嚕嚕“肚子餓了,得趕緊找個地開始我們的午餐PARTY吧。一片開的非常繁盛的小花海引起了我的注意,桃花色的花朵,水邊的微風送來一陣清涼。哈,就是它了。可以一邊聞著花香一邊吃飯,多美!我們開始紮營,張宇涵鋪好了餐桌布。同學們把各自的揹包開啟,各種美味紛紛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把媽媽做的壽司拿出來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她們說味道還不錯呦。飯後,我們在公園又玩了一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沒盡興的我們帶著遺憾被老師帶走了。

懷著對海洋館期待的心情來到了龍門海洋館,好看好玩的東西實在是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可愛的”蝙蝠魚“,長達兩米的大鯊魚,活了上百歲的巨無霸海龜,聰明的海豹,精彩的”美人魚“表演······當然還有可愛的松鼠,巴西紅耳龜等可愛的動物呢!

洛八辦(洛陽八路軍辦事處)裡的東西很多,都是過去八路軍打仗時留下來的。有槍有炮,真是大開眼界。

今年的活動很有意義,我會銘記在心的。

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說的正是“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於每年冬至後的一百零八天。在公曆四月五日前後。而其中“掃墓祭祖”的習俗,流傳甚廣。

清明節這天,我們來到村後的小丘陵上,進行祭祖活動。一到墓地前,剎那間,我就感到心裡沉重起來。爺爺帶著我們來到老太爺的墓碑前,開始祭祖。

我望著高高壘起的土堆,頓時覺得倍感親切。我雖然沒見過這位先人,卻仍然感覺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有一種密不可分的感覺。

墓前的雜草和我齊腰高,一看就有一段時間沒人清理了。我們拿來鏟子,一邊清除雜草,一邊培上新土。一切大告成功後,我從旁邊柳樹上折下一條嫩柳,插上去,希望它能勃勃生長。

爺爺說:“別讓老太也餓著了,放點貢品過去吧。”說著,從包裡拿出貢品:蘋果,酥餅,小蛋糕……全是老太爺愛吃的。我接了過來,雙手奉上,以表示尊敬。“老太爺呀,平時喜歡喝酒。他現在走了,也要給他送點吧。”奶奶說,然後拿出一瓶新開的白酒,倒入墓前的碗裡,全部灑在墓前的土地上。

這時,媽媽從車裡拿出一捆香,親切地說:“該上香了。”她分給我們每人兩根香,上墳前燒香禱祝。接著我們拿了一包紙錢,焚燒在墓前。聽爸爸說,這是怕老太爺在天堂錢不夠用,特地送給他們的,讓他富裕點。

最後,我們每人拿了一束菊花,捧在手上,然後放在碑前,表達對老太爺思想上的寄託。

清明節,最重要的,並不是一些物質的貢品,而是一種緬懷先人的情感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的作文7

今年清明節並未像往年那樣,淅瀝小雨纏綿不絕,而是微風習習,晴朗溫暖,充滿了春天的味道。

早上6:30從家裡出發,本以為走的夠早,卻沒想到,仍是被安排進了堵車的隊伍裡,我百無聊賴的望向車外,一排排車彷彿是被按下了停止鍵,絲毫不見動彈,路邊的油菜花開得正盛,我決定下車看看。

下了車,我才發現那油菜花遠比我想象的開得繁盛。一朵朵,一株株,開得那麼熱情,笑得那樣活潑。那金黃的花瓣是幸福,是希望,是春風吹過,是萬物的喜悅,是暖陽灑下後萬物的芬芳。我望著油菜花停下了腳步,發起了呆,卻被不遠處的嬉笑聲拉了回來。遠處兩個小女孩正互相推打,嬉笑著,旁邊是一個年輕的阿姨,舉著手機一副要拍照的樣子,想必兩個小姑娘是在爭奪照片的C位吧。我眼中看到的,本是專屬於孩子的純真無邪、活潑爛漫,她們眼裡散發著的,是澄澈的充滿幸福的光芒。

幾經週轉,我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一個親戚家。親戚家門前也有油菜花,一簇簇的熱烈鮮豔。表哥帶著弟弟妹妹們在放風箏,我在一邊看著,那真是生活最美的模樣。

下午天氣依舊晴朗,媽媽決定和全家人一起爬山。山下的廣場開滿了櫻花,粉紅色的溫柔的浪,像極了春天柔和的模樣。廣場上有人們在放風箏,風箏乘著風飛上了天,帶著孩子的期盼的眼神,帶著人們美好的期盼,飛上天空。

外婆看到美麗的櫻花,激動的像個小姑娘,執意拉著外公的手拍照,看著他們幸福的模樣,我彷彿看到了外婆的青春歲月,她的羞澀,她的青春,她的被柴米油鹽埋沒了的曾經。

清明,清明。心之清,心之明。

清明節的作文8

每年4月5日前後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也叫做踏青節,因為那時是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人們常常出去踏青,有去爬山的,有去賞花的,他們看到了粉紅的桃花,白玉似的梨花和盛開的喇叭花……一到假期,人們都歡天喜地地到外面玩,呼吸新鮮的空氣。

清明節那天,人們大部分都去掃墓,紀念死去的親人,還有一些人折斷幾根柳條,插在門前,留辟邪,還有人去春遊,我看見了茁壯成長的小麥苗、金燦燦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不計其數,弄得那麼耀眼,真討人喜愛,互助友愛粉紅色的桃花,遠遠望去,似乎已經成了紅雲。雪白的梨花像白玉一樣晶瑩透亮。盛開的喇叭花,彷彿在“滴滴答,滴滴答”吹著歡快的樂曲一棵棵柳樹展開自己的“長髮”——柳條。微風一吹,“長髮”隨風擺,好像在說:“清明節來了!”松樹的枝幹彎彎曲曲的,像一個駝背的老爺爺,靜靜地站在那裡。白楊樹高大挺拔,一陣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音,好像一位老爺爺在“咯咯咯”地笑。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在一個地方,一些人會做一種吃的,叫清明糰子,相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這個人的。介子推曾幫助過晉文王繼承王位,晉文王想感謝他,誰知,他躲進了大山裡,晉文王怎麼找也找不到他的蹤影,只好放了火把想把他逼出來,可是,事與願違,這火燒了三天,可遲遲不見介子推的晉文王只好上山,他這才發現介子推已經被燒死了,晉文王十分傷心,十分後悔,他下了一道命令,在這天不能燒火,只能吃涼食。以後每年這天,晉文公都來看他,有首詩這樣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三字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瞭解清明節的又有幾個呢?那麼我就帶領大家認識清明節吧。

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兒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介子推走到僻靜的地方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下。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從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時候他流下了眼淚……19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繼位後,普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打抱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普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經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合談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的介子推已經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普文公見狀痛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普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在清明節時我們可以出門踏青。不說了我準備好了!一起走吧。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在海南,在清明節前的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祭拜外公的一位好朋友——曾爺爺。我懷著一顆對曾爺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曾爺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開啟櫃子,一張黑白照片映入眼簾。照片上的曾爺爺安詳的笑著,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著曾爺爺的相片說:“曾爺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說完我跪了下去,對曾爺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曾爺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裡丟去,漫天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曾爺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

清明節除了祭拜親人,我們還去給烈士掃墓。那天,我和學校的一些少先隊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乘著車來到了紅毛的烈士陵園。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墓碑前,向英勇犧牲的先烈們敬獻了花,並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之後,一位老爺爺還給我們講了先烈們的戰鬥故事,聽著聽著,我的眼角滾動著淚花,望著高大的墓碑,我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這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們。青山蒼翠,英雄永存!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離別了烈士陵園。

清明節的作文11

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溫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天文時間: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節奏,4月5日中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在現實社會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民俗節日,“清明節”的得名蘊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碼”。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於“清明風”。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漢朝劉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的記載。

古人將一年中的“八風”都起了名字:東風叫明庶風、南風叫景風(亦名凱風),西風叫閶閭風,北風叫廣莫風,東北風叫條風(又叫融風),東南風叫清明風,西北風叫不周風,西南風叫涼風。

“清明風是一年中的八風之一,是冬至後吹過45天條風和45天景風以後吹來的溫暖清新的風。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霏霏、和風拂拂,正是種植莊稼的大好時節,這時的風和雨都是人們所喜歡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動勾勒出“清明雨”的圖景。清明時節正是冷暖空氣衝突激烈的時候,勢力減弱的北方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溼空氣常常在長江一帶交鋒,致使江南地區常常“乍暖還寒晴復雨”。“清明雨”對植物生長尤為重要,農諺有“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之說。

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是一年中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冬至後第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大約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的時候,氣溫驟然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就有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在這一天,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這個節氣,太陽沒有升起之時如果摘下一些柳樹的嫩葉,晒乾了泡水喝就起著去火消炎的作用(各位可以回家試一試反正氣溫已經升上去了烘乾也簡單)。

清明還是那個清明,但今年的清明倒於以前的清明有些不同。原因有二。

第一個,就是從大的來說,今年沒有了往年的雨紛紛的天氣和欲斷魂的氣氛。沒有了雨,不僅沒有影響到人們,反之,讓年輕的一輩有了踏青的機會,讓年老的一輩有了登高望遠的激情。不下雨就行了吧,還那麼熱,讓我怎麼活。洗了一對襪子,連擰都沒有擰,直接放在太陽下,只是一個下午就晒乾了。

第二個,我們沒有回家,姥姥和姥爺的墓也沒有去,媽媽本來要去的,可後來一到車站也驚呆了,就不打算回家了,只是在家裡,用一個大碗盛了一滿碗的餃子放在那裡等了兩個小時,然後我和媽媽分著吃了。都已經涼了,可媽媽說,這裡面可是有著你姥姥姥爺的祝福哦!唉,沒辦法誰叫清明節又叫寒食節。還是吃了吧!

清明節自然是有好處的,電影院的鬼片全部半價,就連那機器的鬼屋,那些鬼們好像也更亢奮了呢。走進去滿耳朵都是尖叫聲,覺得恐怖的叫得更大聲,不覺得恐怖的,也大叫,為什麼?氣氛,營造一種氣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13

今年清明節的天氣依舊是陰沉沉的,不過,在眾人提著祭品去掃墓的時候,天空倒是沒有飄來紛紛雨絲。

每年的清明節,我家裡都格外的重視。在清明節的這一天,家裡所有的人都得到場,並且家鄉里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要在這一天中午之前,去山上給先人們掃好墓。

隨著清明節的到來,在前一天裡,在外地的家人們全都回了家來。所以,清明節一早,家裡的人就陸續的起床,然後準備著要去上山掃墓了。我們掃墓必須準備酒肉,還有新鮮煮好的米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掃墓的紙錢,香燭,還有清明插花。

準備好了這些東西之後,我一家人就去山上給先人們掃墓了。由於,家裡祖先的墓地離家裡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所以,我們的腳程也都加快了些。家裡每個人的手上都會拿著一些祭品,然後全程都較為嚴肅的往先人的墓地而去。

當我們到達了第一處墓地的時候,掃墓的一些儀式以及流程也就開始了。我們會將墓地裡的一些雜草,以及灰塵掃去,然後擺上食物,點上蠟燭,燒上紙錢,以及點燃線香。一切都做足了之後,我們就該朝著先人的墓地拜上三拜了。在拜的時候,我們會在心裡祈禱,也求先人保佑。等到拜完,我們會等上一會,然後放鞭炮。鞭炮噼裡啪啦的響著,鞭炮聲一結束,我們也就該離開,然後前往下一處墓地了。

家裡人格外重視這個節日,也因此每年的清明節一到,家裡的氛圍也都變了。那是我們對逝去先人的懷念,以及尊重。

當我們從山上下來,回了家後,清明節的掃墓儀式也算徹底結束。一年一年的清明節,讓我們祭奠逝去先人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珍惜我們身邊的人。

清明節的作文14

每逢清明時節,我的家鄉都江堰都會舉行盛大的放水儀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趕到江邊,看勇士們放水,看滔滔江水流入自家田中。

放水節那天,我懷著激動地心情,連蹦帶跳地跑向江邊,這時江邊已經人山人海了,每個人都踮著腳尖,伸長脖子,那眼神中分明有一份激動,有一份焦急,還夾雜著幾分感激。

放水儀式開始了,一個穿著古代服裝的人開始念李冰父子的祭文,他說的話每句我都聽得一知半解,看來,我以後得多學學古文了。

舞蹈表演隨著音樂開始了,少女們旋轉著、舞蹈著,少年們強壯有力的手臂揮舞著木棒。這舞姿啊,如同鮮花開放在江邊,又如同浪花綻放於江中。他們跳著,唱著,笑著,跳得多歡啊!唱得多美啊!笑得多甜啊!這表演裡何不蘊含著成都人現在的幸福呢?全場人都定住了,彷彿時間靜止了一般,但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很欣慰。歌聲夾雜著笑聲在都江堰上空徘徊,是我聽過最美妙的音樂。

隨後,勇士們趟入急流中,在冰水中一刀一刀地砍開榪槎,勇士們在統一的指揮下井然有序地拼命幹活。你知道嗎?在人們看似簡單的工作中,卻存在著極大的難度,都江堰的水在夏天最熱時僅4℃—6℃,而且江水隨時可能捲走任何一個人,可是勇士們卻毫不畏懼,毫不退縮,他們忍住寒冷,咬緊牙關,似乎一切困難在他們眼裡都算不上什麼。

終於,榪槎被拆除,滾滾岷江水直入內江,灌溉成都千里農田,這水是生命之水,更是成都人的希望之水,幸福之水。

我相信,放水節在都江堰會一直流傳下去,我們會永遠記住為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李冰父子,時刻不忘幫助過我們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