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九篇

來源:才華庫 6.37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九篇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淚飛飛。

又到清明,因工作無法回家,回到那生我長我的地方,那兒有親人,有朋友,更有五年前永遠離我們而去的老父親。隻身獨自漫步在酒城的街邊,看著那來來去去的人群,嗅著空氣中那濃濃的醇醇的酒香。兒時的記憶迴歸如前。

記得兒時記憶,哥哥常常住校,很少在家。在我家常常只有父親母親和我的餐桌上,卻每每有著兩個酒杯,那時,父親,總是端著酒杯,說:“丫頭,喝點酒吧,長壯實些,要像個男孩兒那樣的最好”,母親總是在旁邊幸福而又寵愛的看著,笑著說:“看你寵得,長大了得了。。”那裡,我會像個小詩人樣的寫寫:爸爸像大山,爸爸像大樹,爸爸像雨傘。就這樣在父親的懷裡,身邊,快樂而又幸福的長大。工作前臨行前的那晚,父親做了桌好菜,父親端著酒杯說道:“丫頭,到了單位,努力工作,要抱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單位,給了你發展的平臺,感謝領導,能不斷的指導你,感謝你的同事與你共同進步,更要感謝你身邊的朋友們,有了他們,你才會活得有滋味。”這樣,父親競有些像個哲學家。可是,真的有點兒哆嗦,我想要逃走,逃開那構築得太溫曖的家,想要去飛,看看外面的天空有多美。

工作後幾年後我將他帶回家後的一天,我告訴父親,我要結婚了。父親開心而有些落寞的,晚上咱爺倆喝一杯吧。他說:“丫頭,你長大了,應該懂事了,你現在不再是爸媽身邊的小孩子,你要學著長大,學會孝敬公婆,愛護弟妹,夫妻和眭,所謂,家和萬事興呀。不要忘了,不只是你才是爸媽的寶貝,他也是他爸媽心中的一塊寶呀,人都有缺點,要互相忍讓,相互體貼,攜手走到白頭,是天下父母對兒女最大的祝福與期望。”就這樣帶著家人的祝福與期許,我同我的那個他,帶著共同的目標與追求,來到了美麗的酒城開始了我們共同的事業。讓我開始品位著生活像一杯醇香的美酒。

“丫頭,快點回家來,你爸爸他。”這是五年前,媽媽焦急的呼喚的聲音。當我飛奔到父親的病房,我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是我的父親?不會的,我不相信!這是那個身高1。7米的父親?這分明是一個歷經病痛折磨,瘦得不成人樣的老人呀。從母親的口裡得知,父親這多年來,一直忍受著病痛折磨,沒有告訴過我兄妹,怕工作在外的我們分心,更捨不得我帶走那個可愛的小外孫,怕太花錢,兒女在外不容易呀,他不要給他們找麻煩了。守在肝癌晚期的父親身邊,我們兄妹無能為力,就這樣眼睜睜的看他父親一天天的耗盡他有限的生命,一天天的將離我們遠去。時鐘,請不要將我最親愛的父親帶走,一點點的帶走。記得最後的那個夜晚,夜色是那樣的黑,天上的星星像淚珠一樣閃閃。父親在病床上,靜靜的,用他那留戀的目光,看著母親,看著我,沒有說話,那樣的靜那樣的靜。輕輕的問他,想走走嗎?他輕輕的點點頭。就這樣,輕輕的攙扶起父親,讓父親輕飄飄的伏在我的肩上,他最後一次走出病房去看星星。父親用他那散漫的目光,看著,他將要去的遠方,輕輕的在我的耳邊,輕聲的說:“丫頭,你一定要幸福喲!!!”就這樣只有一句,只有一句最後的遺言。那時的我心在顫抖,心在流血。我的心在呼喚,你怎麼可以就這樣的,這樣快的離開,我還有好多好多的夢想沒有實現,我求求上天,再給我一點時間,至少讓我有機會盡一點女兒應盡的那份心意呀。就這樣,五年前,最熱最難耐的那個夏天,含淚送走我們最為親愛的父親。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在墳前,端起酒杯,對父親說,我會幸福,我會健康,我會快樂!!!

在今天,我沒能來到你的面前,我最親愛的父親,沒能給你說說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成功,我的憂愁,我的苦惱,一切的一切。卻只能在酒城的天空下,望著有你的方向,對你說,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你!你,聞到酒香了嗎?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裡的樣子,臉上掛著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裡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著,母親舉著兩隻沾 著面的手從屋裡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裡,驚的落在房簷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麵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麵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麵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麵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著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祕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說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說,河裡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裡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裡,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裡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著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著祭祀長眠在墳地裡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著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祕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著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著說:“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戶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裡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裡,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萬物皆生,空氣中瀰漫著夏的氣息。清明節年復一年,寄予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每逢這個時節,遊子們都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家人的思念,有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哥哥們也千里迢迢回到家來,為祖先獻上一份誠心。而我們的清明節也如往年一樣是一個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媽媽,伯伯們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乾糧放滿了一車。幾輛車開上了咱的老家——寶石,那裡可是一個有山有水、風光秀麗的好地方,那裡大石頭廣佈,雖然也很普通,但身臨其境,你便快樂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們說;“以前這裡一個寨子的人親如一家,幾戶人一個廳吃飯,一起生活,一起勞作,後來才蓋了現在還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點了,才搬出去的,我們可是在這土生土長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們更能感慨這種“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回到了老家,看到了那件舊瓦房,看到了那棵小時記憶中的小楊桃樹現在變得魁梧了。等到大人們忙好分祭祀品,安排了幾個人一個地方,咱們便興致勃勃的拎了幾袋東西,還扛了一個大鋤頭,跟著伯伯一起。說我們那時還真聰明,“我記得路,小的們跟我走,走嘞!沒錯,這條路走。”走了大半天,哥哥在後頭喊到;“一群小傢伙,你們往哪裡走?”“天啊,走錯了,誰也不怪,就怪那幾個石頭長的一個樣,真是唬弄人!”前面一段路還是田間小路,後面到了爬山環節,可讓人膽戰又心驚,根本無路可走,只能用工具開闢道路,哪裡都是滑溜溜的,稍不走穩,就一屁股坐著,來個溜滑板!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一番番曲折終於上到了,找著了墓地,上到氣喘吁吁,還有一些心有餘悸!弄得一身狼狽,我想,祖輩們看到我們這麼有誠意一定很高興吧,接著休息一會兒,我們不堪重負,便也學著大人們興高采烈的把那些長得密密麻麻的野草來個一掃而光,雖然很吃力,但看著大夥們一起也來勁兒,大家分工合作,你割,我鋤,他拔,這樣也就加快了速度,一下子,就敞亮多了。墓碑有的也很舊,只是一些黑石頭圍成的,大伯說;“這已經有200多年了,相隔幾十代,是清朝時的祖先。”哇!好遙遠哦!可見一切事物都隨歲月的變遷而變化著。還有那,那是爺爺奶奶的墓地,媽媽和伯母們又在一起訴說著爺爺奶奶生前的陳事,也許那就是情感的交接,他們的思想品質都在世代相傳,那又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傳承精神。他們同樣是一個父親母親,而最後他們永遠也不忘留下給兒孫們一個堅定的信念和一個優良的品行。聽著聽著,好像看到了未曾謀面的慈祥的爺爺奶奶,他們欣慰地笑著,他們看到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笑,看到我們健康快樂而笑……

接著就開始祭拜,擺滿了三牲、水果、粄食、茶酒等,然後點燃香火,沒人手拿三支香一齊跪拜。此時,一切都好像變得莊嚴起來,我心中懷著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樣我也熱切的祈求老祖輩們保佑我們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的生活。然後是燒紙錢,我們不勝其煩,小傢伙們都可喜歡這個了,每個人手上都能分到陰幣,放進火堆裡,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隨著叢叢山風,灰燼也飄揚於空中,越飛越高,也許他會把我們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給祖輩們。

最後,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心迎著山中悅耳的鳥鳴,帶著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清明,像靈動的手指,撥著我善感的心絃,在花花綠綠的記憶裡唱一支憂傷的悼歌。

——題記

多少次,夢裡,醒著,耳畔都響起那仿如驚雷的一句:“阿婆,過了!”然後是愛人一驚而起的身影。那一幕發生時,天還沒亮,但薄薄的晨曦滲進窗戶,讓我永遠地記住了那一刻。

阿婆,是我愛人的奶奶。我和她老人家在一起的日子還不到十年,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足以讓我永生不忘。

我結婚那一天,下起了陽曆年的第一場雪。當迎親的隊伍來到我家時,我看到了愛人手裡捧著的一個小炭盒,鮮紅的緞面裹著的圓溜溜的小東西。他遞給我,小聲說:“這是阿婆給你暖手的。”我接過來,心頭一陣暖和。

在以後的日子裡,和阿婆的交往不知不覺多起來了。每到寒假暑假時,我都在婆家長住。那時,公公——我愛人的爺爺正在病中,飽受著種種的煎熬,阿婆忙著照顧和自己風風雨雨幾十年的老伴。偶爾外出有事,也總是牽腸掛肚。

記得有一次,在叔叔們的一再催促下,阿婆被接去長沙療傷,幾天後匆匆趕回家,直奔公公的病床,拉著老伴的手,不及開口,早已淚眼婆娑。七八十歲的老人,分離數日,竟然相對飲泣,這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最古老最純樸的愛情。

年邁的公公熬不過歲月的剝蝕,帶著絲絲縷縷難捨的情意,永遠地離開了。阿婆默默地為老伴送行,甚至沒有太多的哭泣,但隨之而來的憔悴久久不去。

看出了阿婆的孤獨,我們回家的日子更多了。只要有空,就儘可能回去一趟,哪怕只是小住一宿。算起假期,阿婆總會痛惜地說,跑一趟太累了,如果沒時間,不要費心費力地往家趕。但每次回家,我們都分明感覺到她的快樂溢於言表。甚至,只要愛人在電話裡說我們就要回家了,阿婆的聲音都會不由自主地快活起來。

而每每她有些好吃的東西,也會執著地留著,直到我們放假回家一股腦兒搬出來。

二00四年夏初的一天,愛人給阿婆打電話時感覺她聲音有點嘶啞,便問她是否感冒了,阿婆堅持說沒感冒。可沒過兩天,家裡來電話說阿婆中風了。待我們趕到醫院時,病情已穩定,但一向身體硬朗的阿婆再也不能行動自如。

打針,吃藥,痛苦的折磨降臨在命運多舛的阿婆身上,全不顧念她曾用自己矮矮的個子挑起兒女生命的輝煌。

病中的阿婆,也明顯地感到了自己無法承受的苦悶,但她努力在晚輩面前剋制心底的煩躁。我也試著多和她回憶過去的美好,看她慢慢從過去的`歲月撈起久違的成就感,看她咧開嘴露出孩子般的笑。

小姑常和我說起她的父親母親,滿臉的敬意。在那捉襟見肘的困難時期,為了送兒女上大學,阿婆和公公毅然變賣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在天寒地凍之時,他們睡在冰涼的席子上。說起過去的種種,四十多歲的小姑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我也不由深深動容。

和阿婆在一起的日子越多,我對她的瞭解也越多,對她的敬意也越深。放假回家看望阿婆陪阿婆聊天成了我重要的生活內容。阿婆對我們的依戀也日益明顯。我們收假離家時,行動不便的阿婆總要挪到門前,看我們上車。好些次,我分明看到她老人家的眼裡閃爍著淚光。

二0xx年八月二十日晚,我和愛人接到了學校的會議通知。第二天大清早離家時,阿婆還沒起床。我推開她的房門,輕聲叫了聲阿婆,看她稍微弓著身子睡得正香,便輕輕地合上門出來。昨晚已經告訴她我們要去開會的訊息,也算是告別了吧,我這樣想著,中國教&育文摘.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像往常一樣安心地上了車。

哪裡料到,這一次告別,竟成了永別!阿婆稍微弓著身子睡在床上的模樣,竟是活著的阿婆和我訣別的模樣!

當我聽到噩耗,和愛人一起趕回家時,我們的阿婆已經睡在冰棺裡,永遠地睡去了,再也不能睜開眼看我們,再也不能張開嘴和我們說話,哪怕是瞭解我們的工作情況,哪怕是詢問她最關心的我們的身體狀況。

再回家,看到空蕩蕩的房間,看到鏡框裡阿婆和藹的笑臉,我只有無盡的思念。

清明節到了,花花綠綠的紙球在風中搖搖擺擺,那是天人永隔的思念嗎?

我只有無盡的思念了!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由得想起了爺爺那清晰的臉,想起了他那純真的笑,想起了他那舊時的模樣,想起了他的好,想起了他的壞,想起了他……

爺爺是一名懂醫術的人,是一名正宗的土醫生,爺爺醫治了很多的病人,可是他卻無法醫治我心中的傷疤。爺爺給我的印象一直不好,他始終在我心裡留下了陰影,我無法忘記他們的迂腐,無法放下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原諒他們所做的一切。

事隔多年,回憶往事依然歷歷在目,我多想忘記曾經的事情,去勇敢的生活,可是它卻像噩夢一樣的時時纏著我。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裡,爺爺一家人除了和媽媽爭吵與不和之外,沒有其他的。或許一直就是冤家吧!記得以前他們曾經爭論不休,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媽媽好幾次做了走的打算。與此同時,我想起父親,想起了他的迂腐,想起了他的殘忍,想起了他的絕情,想起了……這一件件事情,清清楚楚地烙在了我的心裡,腦海裡,從來不曾模糊過,現在回想起來就彷彿發生在昨天一般。往事一件接一件,一環扣一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一陣冷風吹過,我不禁打了個哆嗦,頓時感覺好冷,好淒涼。一陣風把我吹出了回憶,吹回了現實,一陣風吹乾了我臉頰的心酸淚,卻無法吹走我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吹走那噩夢般的記憶。

回憶往事是多麼令人心酸,回憶往事多麼令我心痛,我多麼希望爺爺的走能帶走所有噩夢,可是轉眼凝視著他的墓碑,他卻什麼也帶不走。最後只能高歌一句“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對於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眾不同又節味十足。...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為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著喜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前夕,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岱山公園門前,開展了“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清明節主題大隊會活動。主題大隊會開始了,經過出旗後,一位大哥哥向我們講述了陳岱山同志的事蹟。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為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是否因為悲傷,天也陪著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我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裡,依山傍水,算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我奶奶。靜靜地佇立陽臺,任由清涼的春風撫著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著讓人心碎的溫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我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部隊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著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國小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為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是那樣醇厚深切。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大家住在鎮上,爺爺我奶奶則住在村裡。每逢週末,就是大家的相聚日。到了那天,我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裡的集市給大家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說,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大家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我奶奶又會把大家送到村口,揮著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我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著,叨唸著,大家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我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部隊四年,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我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裡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我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著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著,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說:女兒,這是我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著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著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著,我分明觸控到了我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溫暖與熟悉呀。顫顫地開啟它,和著迸流的淚水,我吞嚥著,吞嚥著我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我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我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是沒能見著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說著,我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著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我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抬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我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當夕陽收拾起潑灑在花間的那一抹蒼涼晚照,暮色茫茫,夜幕徐徐降臨。在您的世界是否還有白晝之分,我只恐白天的嘈雜與浮躁打擾您的安寧,乘著夜色,伴著從樹梢上冉冉升起的月亮,踏著佈滿青苔的小徑,靜靜地來到您的身旁。

說是來到您的身旁,眼前展現的只有一個山坡,一叢樹木,一塊草地,一抔黃土。星光閃爍、流螢飛舞,枝頭鳥叫、田壠蛙鳴,樹木和野草也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尋尋覓覓,可就沒有您的身影。母親,您在哪裡?

靜靜地來到您的身旁,點一注心香,獻一束鮮花,我匍匐在地,塵封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家裡姐弟四人,我最愛吃您包的肉丸子。年少的時候,每逢過時過節,您都要先把瘦豬肉剁成肉泥,然後與茴餅、八角、茴香和在一起,包成丸子,作為上菜。我還拿起刀剁肉泥,幫您打過下手呢。

當知青下鄉後,每次從家裡回生產隊時,都要帶上一瓶您做的蒸油渣,裡面放有豆豉辣椒,雖算不上美味佳餚,卻開胃可口。在農村的幾年裡,蒸油渣幫我熬過多少個餓肚飢腸。大學聯考前,我白天做功夫,晚上覆習功課,累得精疲力竭,黃皮寡瘦。您看在眼裡,急得流淚,想盡辦法擠出了壹塊五毛錢,買了一包鹿茸粉,給我營養營養,滋補滋補。

吃了母親包的肉丸子,我度過追夢的青春年華;吃了您做的蒸油渣,我在蹉跎歲月中奮起;吃了您買來的鹿茸粉,我揚起人生的風帆,開啟了新的航程。每每想起這些,總會在我心中綻放幸福的花朵,蕩起愛的漣漪。

有一句歌詞叫“沒媽的孩子是根草”。過去聽起,不以為然。當您真正離開我們之後,我也有過一番心靈上的掙扎。從年齡的概念說我不屬於孩子的範疇;溫馨的家庭和知足的事業,也給我帶來其樂融融,我怎麼會是一根草呢?但面對現實,我不得不承認對歌詞的全部認同。

不管年齡性別,不管貧窮富貴,在母親眼裡永遠都是孩子。沒有了母親,孩子就失去了根,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命的力量。就象路邊的小草,烈日炎炎下枯萎,風霜雪雨中夭折,只有在春風母親的輕撫下,才顯得蔥綠欲滴,生機盎然。我逐漸理解了草,也理解了自己常常陷於悲傷和鬱悶的情感本源。

總想把這些記憶撕成碎片,留向永恆,而又總是撕裂著自己的心。四年,一千四百個日日夜夜,牽扯出一種綿綿的痛。承受苦難需要一個過程,在歲月的流水清洗下,很多痛苦的傷口會慢慢地癒合,很多痛苦的記憶會漸漸地遺落。

可失去母親的悲傷和思念母親的苦楚交織而成的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會磨滅,而會變得愈加強烈,愈加深刻。我深深地意識到,這種痛苦已經成為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所經歷的過程,必將是我的一生。

最近閒讀時看到一篇名為《藏羚羊跪拜》的散文,裡面敘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那個槍殺、亂逮野生動物而不受法律懲罰的年代,有一個老獵人活動在青藏公路附近。

一天大清早,老獵人正準備喝一碗酥油茶,突然發現兩步之遙的對面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前一亮,舉槍瞄準,奇怪得是肥壯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著他,衝著他前行兩步,撲通跪下,兩行長淚從它的眼裡流出。

老獵人感到蹊蹺,懷著忐忑的心情用顫抖的手對那隻藏羚羊開膛扒皮。腹腔在刀刃下開啟,他驚訝地叫出了聲,手中的刀咣噹一聲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裡,躺著一隻小藏羚羊。

當天,老獵人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兩隻藏羚羊掩埋。從此,老獵人消失在藏北草原。看到這裡,我感到震撼,我為母愛而震撼。動物的母愛,尚能如此,那麼,在這個物慾橫流、世淡炎涼的紛繁人世,還有什麼比母愛更偉大、更無私、更聖潔呢?

我默默地坐在草地上,坐在您的身旁,仰望長天,手捧黃土,想想您,想想那隻藏羚羊,久久不能釋懷……

——謹以此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今天是四月五日,我們一家與大伯、二伯以及兩位伯母約好到山上祭拜爺爺奶奶。

在門口等了一會,二伯的汽車便開來了,大伯他們也已經坐在裡面。我向車裡的親戚一一打了招呼,不久,父親便拖著一袋泥土走了出來。大家一年沒見,都有很多話要說,於是父親便首先和兩位伯伯聊起天來了,我也和堂哥說笑著。聊了一陣子後,時間已經不早,大家便都開始準備出發。按照以往的慣例,由於二伯的車子裝了不少東西,車子最多可容許坐六個人,所以在我上車之後車子便滿座了,父親和母親只好另外騎車去了。

鄉間的小路雖算不上崎嶇,但卻因為昨晚下了一場大雨而變得坑坑窪窪。所幸過去的一些小路都已經拓寬了,並鋪上了水泥,所以經過一小陣顛簸之後,我們便順利地把汽車停在了山腳,不久父親和母親也到了。似往常一樣,大家分配好各自需要攜帶的東西,便開始上山。在所有人之中,最輕鬆的自然是我了,我被分到的是兩個很大的袋子,裡面裝的都是一些紙做的冥具,所以我的步伐是最輕快的,一會兒我便把大家甩在了後面。微風迎面吹來,帶來了一陣泥土的芳香,走在山路上,腳下踩著樹上落下的松子簌簌作響,讓我感到一陣的輕鬆。就在我認為自己已經走在最前頭的時候,卻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在我前方慢慢的前進著。好奇地,我加快了步伐,跑近一看,啊,竟是父親!父親此刻正扛著那滿滿的一袋泥土不快不慢地走著,背後的衣服已經打溼了一大片。因為山路比較崎嶇,父親走得很踏實,並沒有發現身後的我,而我也放慢了步伐,緩慢地跟在他的身後。路上零零散散地散落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父親幾次被絆到,搖搖欲墜的時候,我都緊跟在他身後伸出攙扶的雙手。幸好,每一次絆到了石頭,父親都能十分迅速地找回平衡,擦一擦汗,便又繼續前進。

終於,父親第一個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墳前,把肩膀上負荷往旁邊一摔,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我亦隨之跟到,當我再次看到那一袋似乎比我還要重的泥土時,我忍不住問了:"爸,你扛這袋泥土上來做什麼啊?"父親看了我一眼,說:"待會你和我一起給墳和上這些土。"我雖有些不滿,但還是點了點頭。不久,大伯他們也到了,於是大家便忙著一起給爺爺和奶奶的墳除草,我和父親還給墳和上了新泥,兩位伯母也點燃了蠟燭,分別給爺爺和奶奶上了香,我母親也在墳前擺好了杯子,並一一給倒上了茶和酒。接著,大家便一一跪在墳前,給爺爺奶奶"敬酒"、"敬茶"。似往年一樣,就在我認為一切都快要結束的時候,一聲細微的抽噎傳入我的耳朵,接著令我吃驚的一幕出現在我眼前:二伯突然跪倒在爺爺墳前,埋著頭哭了!山林一片寂靜,樹上的枝葉也停止了搖擺,蒼綠的四野只剩下斷斷續續的悲慼的哭泣聲。聽著那抽抽搭搭的哭泣聲,我望著二伯一臉的不相信,我從未想到,在我眼中高大堅毅的二伯竟會有如此的一面。氣氛在此刻變得更加嚴肅了,似乎連空氣也變得十分凝重,看著二伯埋頭低泣的樣子,我心中充滿了不解:"爺爺都已經逝世這麼多年了,二伯怎麼還……"

想到這裡,我無意間瞥見了父親那斑白的兩鬢在烈日下正滲出一顆顆碩大的汗珠,就在那一剎,我一下子便怔住了。下一刻,我突然理解到了二伯的心境。

當我們開啟那塵封在腦海深處的記憶時,我們將會看到,父親用他那堅強的臂膀為他的兒女撐起一片成長的天空,而在這片天空之下,我們將永遠都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小孩。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