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彙編七篇

來源:才華庫 2.5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彙編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每年的端午節,在寶塔下面的撈刀河面,要舉行龍舟賽。比賽雙方是:靠山邊的袁姓村民與河對面的、我姑婆家所在村一帶的李姓村民。聽說久遠以前,這裡春季常發大水,“河伯”乘機將兩岸的禾苗都吃光,附近村常鬧饑荒,但自從有了龍舟賽,村民藉機拜祭河伯後,變為年年豐收。很多年以來,端午節的龍舟賽都沒斷過,既防發大水,又紀念了詩祖屈原。

我們沙山袁也是這裡袁姓的分支,共一個祠堂祖宗的,所以有時也會有身強力壯的大漢被選中做劃漿水手,其他人也會出錢或做啦啦隊擁躍參加。端午時節,是我們當地的雨季,撈刀河洪水高漲,堤邊只剩小部分青草和樹林,沙灘和泥沼地被大水封蓋住了,河面上被風吹起長又寬廣、泛黃的波瀾。節日上午十點左右,寶塔下面河邊的青草也不見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青壯年為主的人群,將兩公里左右長的兩岸河堤的斜坡和堤岸人行路擠得水瀉不通,數量有上萬人,一片歡歌笑語,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人群中有農民,學生和各單位的職工,他們上半身大部分是純白色的確涼襯衫或是白底花襯衫,下半身各有各的“精彩”,時髦一些的姑娘也有穿花裙子的,腳下有的穿涼鞋,有的打赤腳,手上有的拿把紙傘,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打“洋傘”的也有,也有帶草帽或斗笠的。既有眉飛色舞的小男青年,也有斯文害羞的山裡姑娘,還有很多小商販,有販賣桃李的、冰棍的,有現炸現賣油坨油條的,有賣熱肉包的,還有算命的,擺陣玩小遊戲的,擺殘棋局的。

天空中的遠處飄來堆堆雲彩,一時緊集在寶塔尖的四周,朵朵緩緩轉動,和岸邊的人山人海一起,倒影在早有寶塔身影的河水裡,像是“龍宮裡”盛大的慶典,蝦兵蟹將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有很多小男孩在擁擠的堤岸上被限制了活躍的拳腳,乾脆跳到寬鬆些的河裡去游泳、抓魚,更為痛快。我和二哥受到他們的“感染”,也來癮了,在相信自己不錯的“水性”前提下,也只脫了上衣,跳入有些生疏的急流中,奮力往河中心遊一段後,被急速流動的大水衝回到岸邊來。躲在河邊水草裡的小魚蝦,見岸邊如此多人,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被小孩們在水中追趕後,更加不知所措,亂衝亂跳到水草上和岸上來的都有,水草也有些“慌神”,是推動身邊的流水快速通過?還是挽留、截停在自己身邊?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一時伸直了“手腳”,一時又彎著“身子”。

突然河的上游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炮響,接著是鞭炮齊鳴和有節奏的鑼鼓聲,順著響聲望去,已見到遠處河中心有兩條龍舟出現了,慢慢鑼鼓聲漸漸增強,龍舟越來越近了,快到我們眼前才看清:每隻船上有二十個划槳的大漢分坐船的兩邊,船前頭一個在敲鑼,中間坐著一個打鼓的,後面站著一個掌舵的。水手們跟著鑼鼓的節奏,在奮力划槳刮水。袁李兩大宗族的船隻相隔很近,咬得很緊,經過我站著的正前方時,掀起巨大的波浪,拍打著河岸,游水的小孩們在岸邊追趕著龍舟,河岸上的男男女女們,被來自水上奮進中的一對龍舟上震憾心房的鑼鼓聲包圍了,都瞪大眼睛,盯著細長而華麗的龍舟,最大限度地看清和“映記”從前面飛速劃過時的每一個細節,緊跟著目送遠離。

龍舟經過寶塔下的深潭時,住在水底下的河伯也和他的“客人”一起,為人間的熱鬧場面喝彩,為水手們加油。龍舟繼續向前,一直衝到橋底,繞橋墩一圈後,又轉頭逆水往上游了,水手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韌性。完成了多次的來回表演,贏得兩岸河邊上萬百姓的掌聲,也贏得了河伯的稱讚。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裡,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裡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裡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裡,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裡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裡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著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裡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月5的早上,總是爭著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裡,5月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著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裡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裡,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裡煮時,水裡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月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裡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裡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月腳月脖子月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裡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裡,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裡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著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著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裡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裡,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DD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幼年時,我曾和媽媽、大嬢、妹妹在重慶老家龍水鎮生活過幾年。記憶中,那裡有一條寬闊的大河,河裡有漁船和渡船。聽媽媽說,龍水鎮盛產小五金製品,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實際上比縣城還熱鬧呢。

然而,給我留下深深的記憶的,還是龍水鎮過節時那濃濃的民風民俗: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船;中秋節打餈粑,放焰火;春節推湯圓,舞龍燈……其中,最熱鬧的當數端午節。

記得離端午節還早,大嬢就帶著我和妹妹去鎮外的鴨棚子,買上幾十個鴨蛋回家泡鹽蛋,說是端午節吃。

端午節前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做香包。大嬢帶著我和妹妹扯回一種叫香附子的野草,把草根洗淨、晒乾、磨成粉用來裝香包。媽媽和大嬢都是做針線的巧手,會用鮮豔的花布角做各種香包:一種是桃子形的,內裝香料;一種是猴子抱金瓜,內填棉花;一種是筍殼做的空心粽子,外面用彩色絲線纏出圖案花。每一種都吊著一個用彩色絲線做的穗子。我學著做了一個小猴子,媽媽和大嬢都誇我做得好。

端午節前兩天,大嬢就泡糯米,買粽葉(買來泡在水裡)。

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和大嬢一起包粽子:用青悠悠的竹葉包小粽子,用黃色帶麻點的斑竹殼包大粽子。大嬢會包各種形狀的粽子,但我最喜歡媽媽包的尖角粽:三個小角整齊地排成三角形,延伸出一隻細長的尖角,整個粽子顯得十分精緻、纖巧。鯰粽子最費時間,煮一下午後再利用灶中的炭?“憨”(燜)一晚上,就又茸又香了。人口多的人家粽子包得也多,用草木灰水煮粽子就茸得快。我吃過“灰水粽”,有一股鹼香味兒。

端午節那天早上起來,前一晚煮的粽子還是熱的。從鍋裡撈幾個粽子剝了,蘸著“漏水糖”(紅糖水)吃。甜膩了,就切煮熟的鹽蛋。那鹽蛋真好吃,蛋黃又紅又沙,直流油。

吃完早飯,全家收拾打扮。我和妹妹穿上爸爸從成都寄來的連衣裙,梳了雙髮髻,紮上蝴蝶結,脖子上掛了香包。媽媽穿上爸爸寄來的花襯衣,長辮梢上也紮了蝴蝶結。媽媽那一米六八的高挑身材,長及膝彎的一對大辮子,走在哪裡都會引人注目。大嬢穿上了平時捨不得穿的藍色綢衫,紐襻上掛了鮮豔的香包。收拾歸一,就去看“龍舟會”。

到了河邊,只見大河兩岸已擠滿了人,十里八鄉的人都來了,聽說還有從外縣趕來的。在岸邊,我們找到了媽媽的國小包租的綵船,船上扎滿綢花,彩旗迎風飄揚,好漂亮!登上彩船,上面有遮陽的頂棚,船上有整齊的座位,還有保溫桶,還有連環畫,真是太舒服了(幾年後,當我帶著妹妹在成都錦江邊擁擠的人群中,頭頂烈日看劃龍船時,不覺深深地懷念這一刻)!

“龍舟會”開始了,先是“綵船巡遊”。第一艘大船上站著一位高大的古裝男子,他長著鬍鬚,穿著大袍子,戴著高帽子。媽媽說他裝扮的是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後面那艘船的故事我知道,是《白蛇傳》。我看過川劇:白娘子端午節時飲雄黃酒現了原形,嚇死了許仙,被法海和尚捉拿,於是水漫金山寺。後面那些綵船的故事我就記不得了,反正都是與端午節有關的神話故事和傳說。巡遊完畢,“龍舟賽”開始了。一時,河中龍舟競發,你追我趕;岸上吶喊助威,歡聲雷動。我們跟著喊“加油”,嗓子都喊啞了。最後是“搶鴨子比賽”。從船上把鴨子拋入水中,誰搶到鴨子就歸誰。看著那些游泳高手在水裡圍追堵截,十分有趣。“搶鴨子”結束後,各單位觀光的綵船就可以劃到河中心去“巡遊”了。我們乘著綵船航行在河中,河風吹拂,十分愜意。

回家後已是半下午,趕緊準備節日午餐。飯桌上,紅燒黃鱔是少不了的,雄黃酒也是必喝的。當然我家例外,因沒人喝酒。

晚上,媽媽和大嬢照例熬了陳艾、菖蒲水讓我們沐浴。至此,端午節就算過完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題為《又聞棕香飄》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裡,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有近500人次的點選,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可能是快到端午節了,朋友們都已開始聞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國的重要民俗,在端午節包棕子、吃棕子應該說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實,我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歡度節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達,尤其中國的節日,濃濃的文化中與“食文化”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每一種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說,吃什麼“食物”就能知道在過什麼個節日;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包餃子,過年做年糕等等。

當然,在我們江南,端午節除了吃棕子,還要吃綠豆糕,不過,最普遍的最濃烈的最有人情味的,應該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當端午節來臨的前兩天,去河邊掰蘆葦葉的婦女,可謂是浩浩蕩蕩。蘆葦葉掰回來之後,水浸清洗,然後就淘糯米、泡紅豆等,接著就利用晚上的休閒的時間來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婦女的活,因為女性心靈手巧,包出來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當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於好奇,也來湊熱鬧,不過,也因礙事,常常被大人們笑著趕走了。女性們常常把對生活的愛、對家人的愛全都包進棕子裡,所以吃棕子,其實在享受濃濃的親情和愛。而綠豆糕之類節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從市場買回來吃,沒有多少情感情愫在裡面。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不僅在城市,就是在農村,家家包棕子的現象似乎不見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從商場裡賣一些現成的棕子回家,來應付一下過節的孩子,來解一下嘗吧;這是和我們小時候是不能比的了。記得那時,棕子也不象現在要從市場上去買,村前屋後的水邊河岸,到處是蘆葦,想掰多少蘆葦葉就想掰多少,而且,葉寬色深,味清香幽,沒有任何的汙染。母親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燒好的棕子懸掛在一個橫竹竿上,長長的一條龍,蔚為壯觀。

現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會包棕子了,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遺憾事。我和妻子都是農村出生長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裡手,經她手包的棕子,緊實精神,味道也是特別正宗。棕葉之間插不好,棕繩扎得又不緊,燒熟的棕子不僅外觀不美觀漂亮,而且棕肉還會水沽拉渣的,沒什麼香味,口感就不怎麼樣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這個樣子,結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吃自己包的棕子。當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當妻子包棕子時,只要我在家,肯定也會包幾個,也算是趕一個節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趕節時上吃了,一年到頭,商店或超市都有現成的賣,而且有各種緩式樣的包裝、棕肉的味道也多種多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許的紅豆或棗子什麼的,雖然做法很簡單,但吃起來非常爽口純淨,沒有油膩感;也有糯米里什麼也不放,這種純糯米包的棕子,吃起來有原始古樸的感覺,特別有勁道。

上個星期天,妻子說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去菜市場買些棕葉回來,準備包些棕子,嚐個鮮。我這時才感到又一個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讓節味慢慢地醞釀,待到節日來臨的那一天,節味就會濃的如陳年老酒了;倘若吃著棕子,再能看到龍舟競賽,聽著家鄉的龍舟調,再能讀一讀屈原的《離騷》這一傑作,我想這個節日就更加完美了,因為吃棕子、划龍舟的這些端午習俗的由來還是源於紀念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的。

端午,我們一邊在品嚐著清香的棕子,同時又在品嚐著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享受讓人特別的愜意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端午節頭一天,見一同學拿一束艾葉,說明天過端午節,剛在路邊買的。我開玩笑說告訴我,我上山為你採去。

但只是說說而已,既沒有買艾葉,也沒有做粽子,實際上根本就不會做,並不內疚。因為我對兒子說,明天過端午節,他在電腦前打著遊戲,漫不經心地說過唄,有什麼不一樣的。不僅僅是兒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節當回事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是鄉村很隆重的節日。我們不知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的那些傳說,只知端午節是個快樂的可以吃雞蛋的節日。

往往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就想象著穿新衣、戴鮮花、吃雞蛋的情景,高興地睡不著覺。頭天就在為端午節做準備了,去山上採艾葉、折桃枝,插在門框上,是辟邪的,預示著一年的好光景。去鄰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裡,用水泡著。端午節早晨,母親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雞蛋。天還沒亮,母親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於是眼還未睜開,就吃了母親遞過來的雞蛋。母親說,趁著太陽出來前吃雞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儘管知道太陽不會霎時就跳出來,但還是急急地吃雞蛋,很有點莊重神祕的感覺,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顧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臉,清香、潔淨,說是這樣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還要在頭上彆著月季花、篙木,滿頭的五彩繽紛,趴在水缸邊上,在水裡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後是吃米粽子,甜絲絲的。然後是分雞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雞蛋,早早地盼端午節,也是為了吃雞蛋。母親一般分給我們每個姊妹6個雞蛋,2個鴨蛋,2個鵝蛋。我尤其喜歡鴨蛋鵝蛋,鴨蛋是鹹的,蛋黃流油,香極了。鵝蛋大,蛋清玲瓏剔透,吃起來軟軟的,都不捨得吞下。現在吃雞蛋、鴨蛋、鵝蛋怎麼也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

我們分到這些寶貝後,都會各自找個隱祕的地方藏起來,留著慢慢食用,哪能像豬八戒一樣吞了人蔘果還不知滋味。我們也時常嚇唬對方,說知道雞蛋的藏身之處,嚇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對方不注意時掃描一下自己寶貝的方位,生怕被發現了,寶貝不翼而飛。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畢竟大我們幾歲,詐我們的技術高明。他常常突然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勢向某個地方奔去,嚇得我們趕快撲向我們的雞蛋。他一次次地詐我們,我們一次次地上當,一次次地絞盡腦汁地換地方。其實他並不打算搶我們的寶貝,他就是覺得好玩,老是嚇唬我們,我媽說他了,他還是不聽。天天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後來我也學會了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穩如泰山,笑眯眯地不當回事,使得我沒了興致。我說你也假裝怕一次,他說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當了,還有就是我的雞蛋、鴨蛋、鵝蛋都吃了。你們快吃,不然就粘了,壞了,不好吃了。真讓他說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學時,同學間一定會談論吃雞蛋的事,相互問分了幾個雞蛋鴨蛋鵝蛋,一般都是10個,成了約定俗成的數字了。有的家庭標新立異,讓孩子用手抓兩次,能抓幾個是幾個,同學說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來的手那樣大就好了。那時候我們不知別的故事,但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卻熟爛於心。我說你的手若有如來的大,全村的雞蛋也不夠你抓的。大家笑。

那個時候我們只知自己吃雞蛋,很少問母親吃過沒有。那個時候真讓人懷念,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這些節日給了我們多少的歡樂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一個雞蛋,先生和兒子拒吃,說天天吃,不稀罕。買來的粽子,他們說不好吃,不如吃米飯。晚上,我們包了水餃,這是我們全家一直喜歡吃的飯,也算是延續了過端午節吃水餃的傳統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大街小巷,在集市上增添了不少飄香的粽子,超市裡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粽包,濃濃的節日氣氛,自然會勾起我們無限的遐思!

端午節是為了祭奠一份忘卻的記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也漸漸成為了我們中國人傳統的文化之一!每年在這個時候,許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慶祝!

由於是文化,人們在其傳統的內容裡便不斷地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在中國有著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有的說是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紀念孝女曹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是唐代文秀《端午》,可見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之說由來已久!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於樑代吳均《續齊諧記》以及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中。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可是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等等!

這個故事我最早是在上國中時候,一個語文老師講到的,現在想起來老師講得不是那麼的生動,但是對於我的記憶來說,又恰恰是一份久違的心情,至少我懂得了端午節有一個涵義是為了紀念一位英雄!

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對於端午節的紀念方式也不盡相同,再加上眾多故事傳說,端午文化漸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方式,影響著我們中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關於端午節,幾年前我就查過一些資料,在那些遠去的故事裡,也曾給了我人生許多啟示,但是給我留下記憶最深的要從我小的時候開始!

每每進入農曆五月七年級,母親就會警告我們不要到河邊玩!自己也自覺不在這五天洗衣服!用她的話講,是怕髒水攪渾了喝水,起初我不解其意,甚至覺得母親的話有些玄乎,而後隨著對端午節的瞭解,對於屈原的認識,我瞭解母親在端午節不讓我們在河邊玩,自己不洗衣服的道理。但是畢竟是一個傳說,更讓我信服的是母親那一雙虔誠的眼睛!

在我們這裡,每每農曆在五月七年級,家家門前插艾,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我喜歡母親包粽子的樣子葉葉層層,米米緊貼,線線纏繞,水水相連,粽粽連線,再加上我們孩子在院子裡貪玩,好一個節日的記憶,給我的人生增添不了許多情趣!

端午文化在發展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人們在這一天也不斷地相互問候,不斷祝福……

昨天,我去市裡面辦事,在一家大型超市門口圍著一群人,我探頭進去,才知道,這家超市正舉行手工包粽子活動,在有限時間內,包的多的為這次活動的獲勝者,裡面有老人、小姑娘,還有小夥子,他們一個個快樂的身影久久的留在我的腦海裡,我想,這個活動我不知道商家是出於什麼目的,而這樣的舉動,也可以說對於端午文化內涵的一種延伸,至少也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份忘卻的記憶!在這個時刻,我想起一些往事!

生活是一張單程車票,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揣著這張單程車票踏上了人生之旅。這趟車上,我們無法走回頭路,誰都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就在某個回憶的瞬間,當駐守回望我們走過來的風景,也許還可以清晰的看清曾經踏過的腳印。但會有很多值得懷戀的事情,我們希望的重溫。當然也會有很多懊悔的事情,若我們想去彌補,如果能再來一次,也許一切都能過的更好……

窗外一陣微微的風,清涼清涼的,吹在臉上涼在心裡。我喜歡這六月風的清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