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10篇

來源:才華庫 1.7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10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姥姥的粽香——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

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姥姥包粽子認真細心。包好的粽子,養眼養胃又養心。

往年,端午節前幾天,姥姥就張羅買葦葉、糯米。葦葉買回,要“打”葦葉,所謂“打”就是把葦葉一片片碼齊,浸在水裡泡一天使葦葉更平整而有韌性。米得稍泡會兒,邊淘邊泡。等葦葉泡得了,米也淘好泡好了,才能開始包。包粽子也很有講究,姥姥包的粽子四個角六個面很標緻特立體。葦葉包成,麻繩捆綁,結結實實美觀大方。

粽子包好同雞蛋一起上鍋煮,通常煮兩三個小時,悶一宿。吃姥姥包的粽子得有耐心,忍得住饞,頭天煮的粽子,第二天早晨才能吃。可一旦開鍋就是色香味俱佳!

開鍋,清香四溢,綠色蒸騰。那種綠不像翠那麼耀眼,它平實柔和。粽身的深色麻繩是暗綠,蘆葦葉是深綠,雞蛋被葦葉的青綠塗染深褐色略有斑駁的綠。綠,水墨畫般渲染,瞬時使你的眸子清靈如水。葦葉的清香,濃郁的甜絲絲的米香、淡淡的蛋香撲鼻而來。忍得住,你就等到把粽子剝開放碗裡,撒上紅糖,用筷子夾開一小塊,仔細品嚐。饞得受不了,就用葦葉當碗,剝出一角咬一口,一口一口,葦葉全剝開了,粽子也吃完了,吃得嘴粘手粘。

粽子很大,吃完一個即飽。可那濃香讓人肚飽眼不飽,眼飽心不飽。此時,姥姥就把剩下的粽子分分,一些讓我們拿回家慢慢吃,另一些分給周圍鄰居們嚐嚐。

媽最愛吃粽子,姥姥每次分給我們家最多。她還特意給媽買了個大竹籃,年年包了粽子,都讓媽拿著籃子回家盛。我們給籃子取了名,叫“粽子籃”,而我們家的“竹籃粽”也出了名。媽常常遵著姥姥的叮囑,把粽子分分,讓身邊的人都嚐嚐。端午節時,我家的鄰居小孩看見我們的“粽子籃”,都感到無比興奮。

每年端午節,姥姥的鄰居、朋友們,她的兒女們,她兒女的鄰居、朋友們都多多少少能吃到她包的粽子。多少年,我們周圍的親友都脣齒留香。

姥姥的粽子香香糯糯“走四方”,姥姥的粽香散佈最廣最遠最深,在我們的記憶中常留不忘!

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成群走在街上的人,哪個不是深懷著自己的一份孤獨,或許一個人並不孤單,一個沒有回憶的人才是真正的孤單。

有時候我不是不想張口,我怕一張口,那些深隱的念便碎成了淚,那些令人心酸的感覺又浮上了心頭。

多年後的一天,刻骨的東西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你記不起曾經與某個人在一起的細節,只是感覺一切恍然如夢。

愛有時候只是某個階段,我們卻將其假想成了一生,我們的心啊,為何如此的彷徨,原來我們一直都在離別中。

我們可以做到對一個人放棄,卻做不到對一個人忘記,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時光的角落裡,零落了幾多無力詮釋的清愁,卻不能夠再與一個人重新認識,重新開始一次。

人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今天的親近或許就是明天的遙遠,如夢如幻的往事,只在心間留下一抹惆悵的真。

生命的故事裡曾經走失了誰,人生的河流裡淹沒了多少勇敢的執念,愛總在最深時落下交織的帷幕,我們已不敢向那個故事裡的人索要太多。

或許冷漠與薄涼,才是分開的兩個人最適應,最恰好的溫度,我們已經無法再醞釀出那些突然的溫暖,我們的心已經無力再承受那樣猛烈的撞擊。

錯過,卻不再期待新的遇見,多年後依舊在反覆問詢自己的心,我究竟愛過的是那段時光,還是那段時光裡用心陪我走過的人。

錯過的人,即使還在心底千百次的憶起,卻只能說與文字裡的天涯海角聽了,我已經不敢在一個人的心裡,拾取一份仿若當年的在乎……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每年的端午節,在寶塔下面的撈刀河面,要舉行龍舟賽。比賽雙方是:靠山邊的袁姓村民與河對面的、我姑婆家所在村一帶的李姓村民。聽說久遠以前,這裡春季常發大水,“河伯”乘機將兩岸的禾苗都吃光,附近村常鬧饑荒,但自從有了龍舟賽,村民藉機拜祭河伯後,變為年年豐收。很多年以來,端午節的龍舟賽都沒斷過,既防發大水,又紀念了詩祖屈原。

我們沙山袁也是這裡袁姓的分支,共一個祠堂祖宗的,所以有時也會有身強力壯的大漢被選中做劃漿水手,其他人也會出錢或做啦啦隊擁躍參加。端午時節,是我們當地的雨季,撈刀河洪水高漲,堤邊只剩小部分青草和樹林,沙灘和泥沼地被大水封蓋住了,河面上被風吹起長又寬廣、泛黃的波瀾。節日上午十點左右,寶塔下面河邊的青草也不見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青壯年為主的人群,將兩公里左右長的兩岸河堤的斜坡和堤岸人行路擠得水瀉不通,數量有上萬人,一片歡歌笑語,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人群中有農民,學生和各單位的職工,他們上半身大部分是純白色的確涼襯衫或是白底花襯衫,下半身各有各的“精彩”,時髦一些的姑娘也有穿花裙子的,腳下有的穿涼鞋,有的打赤腳,手上有的拿把紙傘,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打“洋傘”的也有,也有帶草帽或斗笠的。既有眉飛色舞的小男青年,也有斯文害羞的山裡姑娘,還有很多小商販,有販賣桃李的、冰棍的,有現炸現賣油坨油條的,有賣熱肉包的,還有算命的,擺陣玩小遊戲的,擺殘棋局的。

天空中的遠處飄來堆堆雲彩,一時緊集在寶塔尖的四周,朵朵緩緩轉動,和岸邊的人山人海一起,倒影在早有寶塔身影的河水裡,像是“龍宮裡”盛大的慶典,蝦兵蟹將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有很多小男孩在擁擠的堤岸上被限制了活躍的拳腳,乾脆跳到寬鬆些的河裡去游泳、抓魚,更為痛快。我和二哥受到他們的“感染”,也來癮了,在相信自己不錯的“水性”前提下,也只脫了上衣,跳入有些生疏的急流中,奮力往河中心遊一段後,被急速流動的大水衝回到岸邊來。躲在河邊水草裡的小魚蝦,見岸邊如此多人,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被小孩們在水中追趕後,更加不知所措,亂衝亂跳到水草上和岸上來的都有,水草也有些“慌神”,是推動身邊的流水快速通過?還是挽留、截停在自己身邊?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一時伸直了“手腳”,一時又彎著“身子”。

突然河的上游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炮響,接著是鞭炮齊鳴和有節奏的鑼鼓聲,順著響聲望去,已見到遠處河中心有兩條龍舟出現了,慢慢鑼鼓聲漸漸增強,龍舟越來越近了,快到我們眼前才看清:每隻船上有二十個划槳的大漢分坐船的兩邊,船前頭一個在敲鑼,中間坐著一個打鼓的,後面站著一個掌舵的。水手們跟著鑼鼓的節奏,在奮力划槳刮水。袁李兩大宗族的船隻相隔很近,咬得很緊,經過我站著的正前方時,掀起巨大的波浪,拍打著河岸,游水的小孩們在岸邊追趕著龍舟,河岸上的男男女女們,被來自水上奮進中的一對龍舟上震憾心房的鑼鼓聲包圍了,都瞪大眼睛,盯著細長而華麗的龍舟,最大限度地看清和“映記”從前面飛速劃過時的每一個細節,緊跟著目送遠離。

龍舟經過寶塔下的深潭時,住在水底下的河伯也和他的“客人”一起,為人間的熱鬧場面喝彩,為水手們加油。龍舟繼續向前,一直衝到橋底,繞橋墩一圈後,又轉頭逆水往上游了,水手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韌性。完成了多次的來回表演,贏得兩岸河邊上萬百姓的掌聲,也贏得了河伯的稱讚。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清晨,開啟窗戶,一股濃濃的艾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心中一想:今天不正是端午嗎?

我們家也照例把艾插在門上。然後,媽媽就到柴房裡拿柴火來做飯。今天是端午節,煮粽子是傳統的習俗。昨天晚上,媽媽就包上了許多粽子:黃米粽、糯米粽的二摻和的二米粽,當然以黃米粽為最多。一縷縷炊煙輕飄飄地升入天空,淡雅而溫馨。接著一股淡淡的粽香味瀰漫在整個小院裡,瀰漫在我們的心窩裡,滿院的粽香一下子將蒙朧的睡意... 展開

清晨,開啟窗戶,一股濃濃的艾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心中一想:今天不正是端午嗎?

我們家也照例把艾插在門上。然後,媽媽就到柴房裡拿柴火來做飯。今天是端午節,煮粽子是傳統的習俗。昨天晚上,媽媽就包上了許多粽子:黃米粽、糯米粽的二摻和的二米粽,當然以黃米粽為最多。一縷縷炊煙輕飄飄地升入天空,淡雅而溫馨。接著一股淡淡的粽香味瀰漫在整個小院裡,瀰漫在我們的心窩裡,滿院的粽香一下子將蒙朧的睡意驅散得無影無蹤。我狼吞虎嚥地吃下兩個粽子,吃完了,一股餘香在心窩裡盪漾。接著,我給奶奶送去了十個,再分一些給有小孩的左鄰右舍。

記得小時候,我們也會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可是那時侯姥姥包,而現在媽媽包。我姥姥包的粽子比我媽媽包的還要好吃,這手藝還是祖傳下來的呢!姥姥也是包黃米粽,因為黃米的黏度很大,粽子的餡兒也是三種,紅棗、豇豆和白糖。姥姥包的黃米粽不僅好看,而且好吃。開啟碧綠的粽葉,一顆顆金黃飽滿的半透明米粒兒像魚籽兒一樣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中間還嵌著一顆大紅棗兒,一口咬下去,細細地品味起來,那種深藏於黃米的馨香,便慢慢地於味蕾上浸潤開來。我還記得每到端午,姥姥還會做許多小香包,裡面塞著艾草,每人都給一個,掛在身上,小巧玲瓏,還挺吸引人呢!還有五線絲,用紅、黃、藍、綠、白五種顏色的絲線製成的,戴在手上,聽姥姥說還可以避邪呢!今年,我不能收到這些小玩意兒了,我也許再也不能吃到

姥姥包的黃米粽了。這麼好的姥姥離我而去,真是太可惜了。

包粽子、系五線絲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那麼,這裡面到底有個怎樣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著名的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才華出眾,憂國憂民。一開始,楚懷王很器重他,封了他三閭大夫。屈原盡心盡力,顯示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可朝廷裡一些人十分嫉妒他,想方設法陷害他,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地,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讒言,並把屈原流放到外地。

屈原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在流亡的生活中,他寫出了ㄍ離騷》、ㄍ九章》、ㄍ九歌》等許多傳世的名篇。而且,他始終對楚懷王忠心耿耿,希望能在為祖國做貢獻。

這天,屈原在汨羅江邊休息,忽然聽到投降秦國的故事。他徹底絕望了,知道自己再沒有機會為楚國效力了,於是縱身跳進了汨羅江裡,以表示自己對國家的忠心。據說,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人們聽到屈原投江後,非常傷心,紛紛仍了手裡的活兒,駕著大船小船來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最終也沒撈到,於是只好往江中投放飯糰,祈求江裡的魚蝦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

第二年端午屈原乘船現身,他說飯糰都被蛟龍搶走了,可蛟龍最怕五色絲線,包飯糰時用葦葉包,再留幾個角,這樣蛟龍就不敢吃了。漸漸地,吃粽子、系五線絲就成了傳統的習俗,並延續了20xx多年,一直到現在。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屈原雖然走了,可這種愛國精神的種子卻埋入我們的心窩,我們只有讓它發芽長大,屈原也就放心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端午節快到了,外婆在菜場裡買了許多粽葉,打算自己包粽子給我們吃。到了晚上,我跟在外婆後面看外婆忙裡忙外。

外婆先把米洗乾淨,倒上鹼水,然後把剛剛洗好的紅豆和紅棗拿出來,與米一起攪拌。接著外婆把早上洗乾淨並泡在水裡的粽葉拿出來,在中間圍了一個圓錐形,把拌勻的米和豆放進去。再把粽葉包成一個菱形,拿出剛剛從棕葉上撒下的細繩綁在粽子上。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著外婆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每次都不能成功。沒有多少時間,外婆已經做了二十多個了。她把那幾個粽子放進高壓鍋裡,放了一些水開始煮。過了半個多小時,從高壓鍋裡冒出股香氣撲鼻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外婆從鍋裡拿出了粽子給大家吃。我吃著又香又甜的粽子,心裡真高興。

在離鄉遊子的記憶裡,端午節是在河邊看龍舟競渡的熱鬧,是掛著五彩蛋袋與小夥伴撞蛋的歡樂,抑或是眼巴巴等著灰湯粽和薄餅上桌的垂涎……如今當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些傳統習俗被一點點簡化,乃至淡忘。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小長假的最後一天,不妨與親人老友在溫習舊俗的過程中懷念質樸的往昔。

“節日”班課開始了!隨著主持人精彩的講解詞,我們分別瞭解了一些關於元旦、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端午節和聖誕節的知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的介紹了,這個假日小隊讓我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因為屈原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哀思,一開始往水裡扔米粒等東西給屈原的靈魂吃,後來逐漸演變成了這種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

“節日”班隊課還有許多內容很有趣,我今天就不一一細說了,下次再說。

過了一個又一個充盈著歡樂而又顯得有些平淡乏味的日子,終於迎來了端午節。這天,街道上滿是來來往往的人和奔流不息的汽車,人們從公交車上蜂擁而下,都趕著買粽子、菖蒲,稚嫩的孩童脖子上掛著香袋,在陽光的照耀下,香袋顯得波光鱗鱗……一個個景象令我目不暇接。

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走著,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粽子攤,我和媽媽“百裡挑一”買了一些口味各異的粽子。便急匆匆地回家了。讒涎欲滴的我早已撲到桌子旁邊。媽媽可真是一個慷慨的人,我左數右數,一共有三十個。“買這麼多幹嘛?”我自言自語道。現在也管不了這麼多了,我不屑一顧,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賽龍舟便成了我們家關注的焦點,我們全家聚集在電視機旁,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螢幕,一個個槳手精神抖擻,一條金龍耀武揚威,在河面上緩緩浮動。一個壯觀的景象映入眼簾。

啊!今天的端午節可真是樂趣無窮。我希望下次的端午節也像這次一樣,充滿朝氣與樂趣!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每年家裡都要包粽子。看著大人們忙前忙後,我心裡真著急。今天我決心要學學包粽子。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照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包住了這邊那邊漏出來了。弄得我手忙腳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重新把粽葉包好。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小的時候喜歡過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不是喜歡吃粽子,是喜歡手腕上戴的五彩線。據說那五彩線是辟邪的。起初媽媽不懂,看到鄰居在五月節的早上,給每個孩子的手腕上腳腕上繫上五彩線,他們的歡呼引起我們的注意,媽媽好奇去問為什麼。

人家說,消災辟邪呀,你連這都不懂?媽媽好慚愧的去翻箱倒櫃,為我們找出五種色彩的線,我們的手腕上就有了五彩線。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沒有讓父母操心的健康地長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繫了那五彩線。

母親為了誘我們去吃她用黑綠竹葉包的整齊粽子,就在粽子裡面放大紅棗。我就是為了那顆大而胖的紅棗,不懈的把白而糯的粽子吃完,有的粽子在我們吃完最後一口也沒有發現大紅棗,在我們用疑惑的眼神望向媽媽的時候,媽媽笑著說,是不是吃的太快,把大棗吞下去卻沒有發現?於是,我們就仔細的回憶吃粽子的過程,想知道到底是哪一口把大棗吞下去,沒有感受到。其實不是每個粽子裡都有大紅棗,大人騙孩子總是有辦法。

五月節過後的一個月,在一個雨天,孩子們會把手腕腳腕上的已經髒得看不出顏色的五彩線用剪刀剪掉,扔的急雨中,泛著水泡急流的河水就把它衝跑了。大人們說,五彩線隨著雨水到了天邊,就會變成天上的彩虹。在雨後晴天的時候,我們若看到彩虹,就確信那是我們腕上的綵線變的,那時的孩子都堅信不疑。有時候許多孩子在雨後的清新空氣裡,爭說東天掛的那輪彩虹是自己腕上的五彩線,爭著爭著就打了起來。

其實,腕上的五彩線是一種迷信或裝飾,但無論它是否起到消災滅禍的作用,大人給孩子戴上,都是一種安慰,好象把健康系在了家庭裡,心底下。於孩子卻是一種喜歡的儀式和肅然的時刻,是平淡生活裡的一道彩虹,同時又與一種看不見的神祕聯絡在了一起。孩子們真誠的對待自己腕上的綵線,想起來就抬起手看看,有時候動作非常的誇張,就像戴了金珠銀鏈一樣的驕傲。每天晨起,第一件事是看手腕,如果綵線在,就會令我們十分振作,如果發現綵線不見了,就會慌亂的爬起來,在被窩裡邊找邊叫,媽媽,我的綵線,我的綵線不見了。等媽媽在枕頭下面幫我們找到,再為我們重新系在腕上,那慌亂的心才安靜下來。在我們把五彩線投向雨水的時候,其實也是對未來投下一種希望,盼望自己未來的天空絢麗一道彩虹。

我那時的玩伴中有個叫幹部的男孩兒,因為人長得瘦弱,我們叫他乾巴,乾巴乾巴的叫著就成了幹部。他因為在連雨天裡淌水,著了涼,感冒發燒,躺在他家的大炕上。他媽媽是瀋陽人,他大姨從瀋陽來他家,帶來多種顏色的軟糖,我們趟著水追逐著他,誰追上他,他就給誰一顆好看的軟糖。我們把糖放在嘴裡,有人問,這是什麼糖?大家把目光投向我,我展開包糖的紙,很仔細的看過後,大聲說,高粱胎(飴),他們就堅信不疑。幹部著了涼,燒得起不來,我們去看他,他獨自躺在大炕的一角,顯得那麼小,似乎更乾巴了,眼睛大的嚇人,臉色通紅,我感覺到他身上有灼人的熱。她媽媽沒有工作,爸爸是礦井的小頭兒。那些日子,他家正出事,他爸爸與別的女人好了,我們那時還不知道與別的女人好是怎麼回事,就覺得幹部爸爸做的事情不光彩,因為別的女人的丈夫來找他,他嚇得不敢出門。

幹部的媽媽出來告訴那男人,說幹部的爸爸不在家。我們分明從他家的後窗看到了幹部的爸爸,他在屋裡來回的走動,似乎有點害怕。幹部就是在他家人無暇顧及他的時候病倒的,他媽媽每天只讓他吃退燒的藥,雖然他的手腕和腳腕上也與我們一樣的戴了五彩線,五天以後,他死了。我們小孩子在一起議論,幹部怎麼可能死呢?五彩線不去他的病嗎?不肯保護他嗎?後來聽大人們說,幹部因為長時間發燒,燒化了肺,他臨死前做X光,醫生找不到他的肺。我們就開始恨幹部的爸爸媽媽,他們與我們招呼,我們也不理他們,背地裡吐他們的痰。幹部死了,我們再也吃不到那好吃的軟糖了,我們只知道懷念幹部的糖,那時我們還不知道怎樣懷念一份友誼。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薺是甜的,荼是苦的,薺和荼不可能生長在一起。蘭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長在幽深的山谷中。一個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貴的人格,他這一輩子,註定要走上一條不歸路。

我敬佩屈原,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精靈,身上綴著鮮花、披掛香草,寬大的衣袂,在風中獵獵作響,而那頎長的身軀,卻紋絲不動,他渾身散發著蘭花的芬香,即使是在兩千兩百八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散發著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偉人之一,但我懷疑他是否願意和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同坐在一個國際殿堂裡受大家的崇拜。許多人一說到屈原就會想到他的《離騷》、他的《九章》、他的《天問》,然後才會感嘆他是個愛國而又不得志的詩人。其實屈原不是詩人,他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力圖使國家政治修明,繁榮強盛,人們過著“大同”生活的愛國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國家強盛的道路上輾轉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擠,最後得到的確實流放在外的結局。我想那是在絕望的情況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筆,寫下自己那無聲的哭訴,一個愛國的政治家,卻不能在為官上有所作為,而在文字尋找寄託,而現在的我們只記住了他的文筆,卻忽略了他的愛國情操,對他而言,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絃聲已絕,如何獨生?”這是俞伯牙的絕唱,失去鍾子期這個知音,他選擇了絕弦。屈原在從政路上,始終一個人蹣跚獨行,沒有朋友,沒有知音,只有敵人,但他從沒有選擇絕弦。我曾無數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說的“輪迴”,我多麼想我曾生長在那個時代,我一定會跟隨著大夫的腳步,在背後默默支援他,成為這個偉大孤獨者的摯友,讓他知道,他不是孤單的,他的高潔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時代,他為什麼要那麼執著呢?“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他沒有必要抱著懷王這個剛愎自用的“空木頭”,他大可選擇到他國尋找其他聖明的國君,但他沒有,“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方能與世推移”這是賈誼與司馬遷對他的勸說,但他仍固執地選擇了留下來。我想那是他對楚國最真摯的愛,他義無反顧的精神讓他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他從來沒有後悔,在投入汨羅江的那一刻,我想他應該是笑著的,因為即使是死,他也要選擇在自己的國度裡。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獨的。為了心目中那個美好的楚國,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寧可選擇結束自己的一生,也不離開楚國,去苟且偷生,因為他對這個國家愛得熱切,愛得深沉。相比他的敢愛敢做,我覺得自己卻是一個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獨立不羈,卻又跳不出現實當中的框框條條,我患得患失,自因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卻發現自己早已“當局者迷”。我常常對自己產生懷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現實就是現實,容不下我太多幼稚無知的想法?面對現實,我無從適從,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個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獨具匠心經營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儘管別人不理解,但他始終堅持著,他漠視孤獨,漠視自己,或許他曾揚天大笑:別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別人看不穿。

我常常會想起屈原的《悲回風》,在夜深人靜的晚上,靜靜地撫摩著那古老的文字,心裡不禁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或許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卻是他最悲傷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裡最灰暗的時候寫的,每一句都是心裡血淚的哭訴,純然是一絲悲哀,一片絕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盡頭,他選擇了在同樣的五月五,跟隨伍子胥的腳步,縱身跳進滾滾汨羅江。那濺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濺滿了楚國大地,也濺滿了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也一直濺滿到我的`心裡。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著山的堅定與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著海的胸懷和坦然,我想只要我們這個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會綿亙不絕地傳下去。因為這樣一個愛國之人,我們不敢忘,我們也不能忘。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裡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粽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裡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裡,怯生生地試探著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裡的魚,感謝江裡的水怪……

為什麼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裡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裡現煮的);

二,嘉興城裡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著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粽小巧優雅,稱“秀才粽”,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說裡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么“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粽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粽子和賣粽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粽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粽子不再是季節性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所有的季節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裡指不定有多饞呢。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一個人孤身在外飄泊了好多年,始終不能忘記家鄉的味道,雖然不知道家鄉現在是什麼樣子,但那裡的山山水水時常在夢裡跳躍著出來,讓一個又一個孤寂的夜晚伴著家鄉的溫馨再次睡去。夢裡一片藍天,還有家鄉清清的河,河邊那些茂密的蘆葦,那些和蘆葦葉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於端午,來自於對母親的思念,來自於對家鄉難以忘懷的情結,異鄉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是懷念他的故鄉,其實還是有太多人在得意的時候依然深深的愛著他的故鄉,一切的一切,也許源自內心處深深的某種眷戀。

我的故鄉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飛舞著漫天的風沙,最美麗的時節莫過於端午前後,一群一群的燕子呢喃著從遙遠的天際像夢一樣飛來,落在那些或高或低的樹林子裡,歡快的尋找往日的舊巢,燕子是很戀舊的,每一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會翩翩的赴了來年的舊約,嫋嫋而來,尋找那些往日的相思和纏綿。就像某些事物總是在某一個時刻悄悄地來臨,襲擊你柔軟而又溫軟的心,讓你幸福的疼痛,這是異鄉人的話,啊,異鄉人……我也只是一個飄泊異鄉的人,總是在某一些時刻懷念我的故鄉。

時間就在我打盹的一瞬間悄悄地過去了好多年,闊別了家鄉好多年,始終不敢憶起,害怕觸及了心扉最深處的疼。但是,有些疼痛你怎能躲避,它也許就在那一霎席捲你脆弱的城池,令你潸然淚下。

這個季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雨絲纏綿著像一個又一個相思的結,把我牢牢地系在裡面,幸福而又甜蜜略帶憂傷,我總是在想著家鄉的楊梅,還有家鄉的葦葉,還有母親包的粽子。

母親包的粽子在我的記憶裡總是那麼的難看,就算在那些物質及其匱乏的年代我都不願意去咬它一口,甚至,連多看一眼我都不大願意。母親只是哄著我,多吃一口,再多吃一口,於是,我便像小鳥一樣張開大大的嘴巴,等待著母親餵食的樣子,吃完後,母親總是輕輕地拍著我的頭,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就在那種貧困而又幸福的日子裡長大。

總是不知道白駒過隙是什麼概念,歲月匆匆的流走,母親便是七十多了,不是那種不經意間霜染了青絲,而是滿頭的銀髮,母親,您垂老矣,只是,為什麼,我竟然覺得我還沒有長大。

每一個人都有著故鄉的情結,一種思鄉的病,只是現在的我不知道是思念家鄉的山水,還是家鄉的人,抑或是兒時的玩伴,這一切都已離我遠去。只是在夢裡,母親的顏容有著永遠不曾老去的青春,亦如那采薇的女子在夕陽下蘆葦蕩裡溫軟的迴音。

轉眼便是好多年沒有吃過家鄉的粽子了,也沒聞到過粽葉的那種幽香,家鄉的粽葉是有著淡淡的如竹子一樣的香味兒,很淡,很淡,只有在你凝神靜氣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它的那種回味餘長,甚至是山水之間的氤氳,還有那種愛的祥和飄渺著蕩氣迴腸。

這個季節,母親的粽子便是會如約而來,像極了樑間的燕,如期而至,那個時候,我便不知道是過節,只是知道在某一個時分有那麼些溫軟的令人膩味的粽子擺上我們的桌子。

不經意間,我已悄悄長大,也許早就忘掉粽子的模樣。思念總是在某個深處氾濫成災,當我在異鄉漂流的時候,拖著疲憊的身軀正欲躺下,快遞公司送來一個大大的包裹,我小心的撕開包裹,一大包的粽子裹著紅頭繩安靜的躺在那裡,正如幼年時的襁褓中穿著紅肚兜的我,包裹裡有一封信件,一看筆跡就知道是母親的親筆信,拆開信件,打頭兩句便是“我兒,粽子收到了嗎……”

頃刻間淚如雨下,朦朧的淚眼裡我似乎看到母親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安靜的一個一個的包著粽子,一個,又一個……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夾著黃沙般的風把我吹得臉在抽搐,但是,在這滿眼的青綠中,哪裡會有黃沙,噢,也許這是來我心中的吧!

抽劍扣舷,清清的河水在劍刀下劃過一道淺痕。突然,我把佩劍高舉過頭,用力地揮舞著划動。薄如蟬翼的水花,在船頭變化著,宣洩著心中的恕氣。

船伕看呆了,也許世人從未看過我瘋狂的樣子,但我能不瘋嗎?“固時俗之工巧,偭矩矩兒改措”世人都醉我獨醒,這和醉了有什麼區別!

當初我懷著八斗之才,把我的赤子般的愛國之心恭恭敬敬地呈上那個宮庭,換來只是一次次把我的赤誠全被抹殺。世人一次次罵我:“愚忠啊,愚忠”!而有誰知道,我那一夜長跪在雪門前的辛酸,我那一次次怒嘯在撕烈寒風中的崩潰,我這一桶桶水傾瀉到臉上時的狂喪!這些,都是為了誰啊?

為了楚王?不,我只是無法把我追求正義真理的心交結他們糟踏!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汩羅江水,還在洶湧著,日出日落佇立在江面,憑流水,淘不盡,我那無窮的愁緒。曲,是世俗之道,直,是我生命之本。“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夜,已深了,汩羅江,一輪明月清如水,呵,月亮也是圓的,曲的呀!但它卻是如此可愛。

抑鬱之園,這注定是我最後葬身的地方。莫負明月邀我飲,著我鐵衣映月銀。

那一身銀甲,在被十五年的掩蓋下,今天又照出了它的光輝。我雖是個文人,此時又開始重溫十五年前

的夢。月下舞劍,寒甲如冰,吐一口酒塗沫在劍上。佩劍陸離,你為誰狂,一身戎裝,明月照耀,我心瞭然

-無邊木葉蕭蕭下,一度春秋一分愁。歲月又從我身邊掠走了一年的時光,

無邊木葉蕭蕭下,一度春秋一分愁。歲月又從我身邊掠走了一年的時光,而陪伴著我的,依舊是那條亙古不變的汩羅。汩羅啊汩羅。我恨你如此無情,我妒你如此逍遙唉,算了,不跟你說話了,免得我又精神分裂了。

今天天氣陰涼,南山的雪峰上,總該有另一番樣子吧。我下了決心,帶上劍出發了,山麓是無邊的林海,半黃半綠的樹影間,依稀看到灰天和白雪。

蟲獸們也紛紛出來活動了,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都很不友善,腳上的傷口透過草鞋滲出了血。

走在南山的山腰中,隱約地聽到一陣歌聲:“山間何處有紅塵,指點桃花又一春。閒時惟有簫劍意,直教南山外”,而後有響起了如煙如縷的簫管之聲。這真是難得的灑脫之音啊,循聲而往。耳邊清泉之聲,這幾絲天籟洗滌著我的靈魂,安撫著我的心靈。泉在面前形成了一張明鏡潭,水在這稍作停留後注入山麓,小河,注入汩羅江。靠潭而立是一所門扉半開的茅屋,當我正要走近時,又聽到那個聲音:“林扉已足深,何有楚狂人?”

呀!這一定是位高人,我駐足不前,恭敬叫道:“在下楚人屈原,因被塵世煩繞,故向仙人請教”。

“凡鳥末世來,豈有挽回天下才”,從屋中走出一位峨冠博帶道人,卻右手握簫,左腰佩劍,發未有半點霜白,濃眉下的眼中表現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超然脫俗神色。他兩手抱拳道:“屈大夫,久仰!”

我驚訝於他的裝束竟與我如此相似,忙欠身道:“不敢不敢。”

他輕輕用劍在潭水間撥動,突然,一條條水柱從劍下劃出,直直地在空中向我灑來,我閉眼接受這撲面而來的水,頃刻間,我溼透了。

“這清泉潭的水能否滌盡你的汙垢?”道人問道。我昂著頭,說:“連汩羅江也洗不盡的痕跡,怎是汙垢?”“哈哈,汩羅江本來就已是濁世裡的一條江,哪有潭水清澈?”看著他淡然漠視的樣子,我憤然掉頭:“滿嘴濁世塵世,連蒼生都不顧的人,我還有什麼話和你說呢?”

正當我離去時,耳邊又響起他的聲音,“屈大夫,楚庭豈是你兼濟天下的地方,汩羅江邊領土,即將淪喪,你一心牽掛的君主,已成為階下之囚。”

這是我已經料到卻不能接受的呀!山路已記不清是如何走完的了。耳際的話語,讓心靈遭受刀割。走回汩羅邊上,我看到了百年的宮庭被鐵馬烈火延平的瞬間,我看到了蒼生萬姓在斷戟殘旗的土地上流離的情景。

明月清風下,遠處傳來馬蹄的聲響,我卻解下了佩劍與簫管,一步一步地走向江心,尋找我的靈魂歸宿。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0

中國有許多節日,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端午節……其中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用來懷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聽奶奶說:“到了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少不了包粽子這件事。”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的最愛。粽子的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有稜形的,還有正方形的……粽子的味道也有很多種,鮮肉的、板栗的、紅棗的……味道好極了!

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大早,我和媽媽從超市買回來了一些粽子,準備今天中午吃粽子。到了中午,我狼吞虎嚥的吃著粽子,媽媽在一旁說:“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說:“我不知道。”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因為知識淵博,所以受到楚王的重用,那些奸臣看見屈原受到楚王的重用,心裡非常嫉妒。沒過多久,懷王就去世了,屈原也被逐放到了長江以南,屈原想讓全國人民振作起來,就抱起大石頭跳河自盡。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指定為端午節。“

媽媽剛說完,從電視裡傳出一陣聲音,我就知道賽龍舟開始了。只見江面上十八艘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這時,黃色的龍舟加快速度,爭奪第一,觀眾一起大聲吶喊:”黃色的龍舟加油,黃色的龍舟加油。“終於,黃色的龍舟不負眾望,奪得了第一。

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可以看賽龍舟、包粽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和奶奶在包粽子,我在一旁看。

首先,我覺得挺好玩的,就把媽媽和奶奶包粽子看成一次比賽。媽媽先把粽葉捲成一個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又把一些豬肉、花生、綠豆等食物放進去,最後又用糯米把粽子填滿。而奶奶在一邊偷偷地瞄著媽媽,有時還向她發問呢!

說時遲,那時快,媽媽已做好八隻粽子,奶奶只做了兩隻粽子。我便宣佈:“這次比賽媽媽贏了,奶奶輸了,奶奶,要加油啊!”奶奶說:“嗯,知道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奶奶問。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楚王重用他,可奸臣嫉妒他的才能,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懷王死後,屈原被放逐到長江以南,他見自己的國家日益衰敗,就抱石跳進淚羅江自盡,以死相諫,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奶奶說。我終於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這天,我收穫很大,不但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還體驗到了包粽子的樂趣。

這個端午節在我和大姨的堅持下,我們全家決定:自己動手包粽子。姥姥提前把材料準備好了。

週五,吃過晚飯,我們就開始包粽子啦!姥姥準備的材料是:兩盆江米、兩包豆沙醬、一小盆棗和300片粽子葉。首先,我和大姨把粽子葉洗好、蒸好,再把兩包豆沙醬擠到碗裡,再把棗泡好,又把江米拿到桌子上,準備好了。

包粽子正式開始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包粽子

有人包棗的,有人包白米的,還有人包豆沙的,一共包了兩大盆。

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姥姥還煮了五香茶葉蛋。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趣。

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端午節當然要吃粽子。為了迎接這個我國的傳統節日,學校組織我們自己動手學習包粽子。

進了北樓,師傅先讓我們帶上帽子和口罩。然後我按照老師事先教的方法開始包粽子。先將粽子葉捲成漏斗狀,然後在底部放個紅棗,緊接著放一層江米沒過紅棗,一直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將漏斗填滿。接下來把前面的粽子葉捏個角,把後面的葉子包住,這個步驟我就失誤了很多次,好容易完成了,最後用細繩將包好的粽子繫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