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四篇

來源:才華庫 1.5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四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自唐宋以來,清明節是整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一個大節日,其習俗活動之豐富在中國傳統節日中足以和春節一比高下。這裡我們把其傳統習俗分為三大部分:祭祀、春遊、飲食。

(一)清明節的祭祀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鬼節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祭祀的物件。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於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併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祭祀的時間。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裡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範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祭祀的場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物件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祭祀的方式或專案。清明祭祀的方式或專案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包袱裡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用他的詩句,表達出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每年的清明節,春回大地,草木長出嫩芽,滿目蔥翠,一派生機,人們便趁著這美好的春光,上山掃墓,拜祭祖先。印象中,幾乎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下著濛濛的小雨,三五成群,爭先落後地從天上飄下來,落在手上、身上、臉上,清涼清涼的,散發著春的氣息。 依稀記得小時候,是很喜歡過清明的。因為過清明節,就意味著有好多好東西吃了。那天早上,一家人會早早地起床,大人就在廚房忙活開了,因為在外出掃墓之前,是要先在家裡拜祭祖先的。滿桌子的菜,有魚有肉,還有很多粿類。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樸籽粿了。據說,粕籽粿是為記念先人在鬧饑荒之時用粕籽充飢,對粕籽感恩之情。香噴噴的樸籽粿,呈現出嫩嫩的綠色,那是用艾草的嫩葉和米舂粉,發酵配糖,裝入桃形陶製粿印或小碗蒸熟後吃的粿品。每咬一口,就能感覺到春天蓬勃向上的氣息。每一次吃粕籽粿,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滿滿的充實感。那是大米的清香夾著樸籽的甘甜,還有獲得成果的喜悅。

清明的.前幾天,總是我到樸籽樹那裡把嫩嫩的樸籽葉摘下來,滿滿的一籃子,細心地洗淨、晾乾、切碎。然後不遠萬里提著它和白花花的糯米到隔壁村磨漿。那個時候,老是覺得路那麼長,東西又那麼重,彷彿走不到盡頭似的。由於磨漿的石磨不是每家都有的。所以那幾天,石磨前每天一大早就排起長龍,大家都早早地起床在那裡等著了。去的時候是樸籽葉和糯米,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濃濃的綠色的漿水。回來的時候,還要用白糖和發酵粉調和,一勺一勺盛在陶粿盞裡下鍋蒸。對於所乘的漿水的量的多少,也是很有講究的,少了,就不好看了。多了,等它們蒸完發酵,就全部都溢位來了。每次家裡蒸樸籽粿時,我喜歡伸長脖子望著灶臺,總覺得等待粿蒸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媽媽說,做得最好的時候就是在上面的粿都剛好裂開了,那是咧開嘴笑了。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咧開嘴笑了。

吃過豐盛的早飯,就要去掃墓了。天空中總會飄著無數的雨精靈,平時總是撐著傘的我們,這時候卻把傘給收了起來。難得可以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這時候就別帶著傘煞風景了。踩著自行車一家人從家裡來到山下,一路上有說有笑,真是神清氣爽。

到了山下,不用說,接下來的事情便是掃墓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別有一番情趣,山上有很多花都開了,大大小小,奼紫嫣紅的。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選擇在掃墓的時候踏春吧!

走了一段時間,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墓碑,開始準備祭拜了。其實,我們將掃墓稱為“掛紙”。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 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只見爸爸鄭重其事地從袋子裡拿出香燭,然後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 滿,再上香致意,接著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白桃粿也是其中的祭品之一。聽爸爸說那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所以把桃粿做成白,然後點紅點。

小時候常常幫著媽媽做桃粿,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溼香菇、蝦米、豬肉、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白桃粿餡。粳米粉衝開水做成白桃粿皮,把白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其實,一般我們吃到的都是紅桃粿。唯一的不同之處只是把粿皮做成紅色的,因為紅桃粿是辦喜事的時候要用到的,所以比較常見。

另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蔥薄餅了。

潮汕地區,清明有食薄餅的習俗,據說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沿變而來的。潮汕薄餅分餅皮、餡料兩部分,食時用餅皮卷餡料成圓筒狀就食。餅皮是用麵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鑊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麵皮,其薄如紙。餡分為鹹、甜兩種。鹹餡,是用豆芽、韭菜,配蛋絲、肉絲、香菇絲混合成餡;甜餡,是用“糖蔥”為餡,具有潮汕獨特風味。糖蔥,又稱蔥糖,是用白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而成的,雪白松脆,入口即散。

祭拜的時候,要重新整理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綠色油刷外,其餘的字都用紅色油塗寫。祭祀將畢時,就要壓紙鏹,分別壓於碑頂和墳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節後才修的新墳,碑石頂端要壓下十二張宴幣,若為閏月則壓下十三張,作為給亡人陰間花費之用。墳身上也要壓上五至七層紙鏹。今年壓多寬,明年就多寬,不能擴大和縮小,據說這是死者還“地租”的範圍。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墳今年掃墓就稱作為“新社”,要壓紅白紙鏹,以後每年壓的便用白紙條。

另外,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掃墓完畢的時候,要把冥紙小心翼翼地在墳前燒完。然後,一家人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去踏青了。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很久你已經不曾入我夢裡了,昨夜,我又夢見了你,夢見我還在是個孩子,你歡天喜地地給我包包子吃,我吃完,轉身去尋你就再也尋不到了,猛然醒來,看見窗外點點的繁星,整個天空都像是你灼灼的目光在凝視我。

轉眼你離開我們已經有五年了,五年中我對你的思念由濃到淡,由淡到慢慢忘卻。期間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曉。

那年的正月八年級我回去看你,你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猶如風中的油燈,隨時可能熄滅,我卻固執的餵你水餃吃,餵你牛奶喝,給你打點滴補充能量,並決絕的以為你還是很會像以往一樣慢慢就好起來了。正月初八我要上班了,到你的床頭和你道別,我無語,你卻安慰我說回去吧,我沒事,會好的,但說著說著就有淚滴落在你的被褥上,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多年後當我再次想起你的眼淚和臨別的不捨,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你心裡很清楚自己撐不了多久了,只是你不想讓我帶著牽掛上路,所以你選擇了帶著遺憾離去。

正月十八,早上起來心口沒有由來的痛,下午父親打來電話說你剛剛落氣了,突然我就明白心口痛是因為你的離去,急急的趕回家中,望著躺在大紅棺木中的你,慈祥、安寧,就像剛剛睡著,讓人不忍打擾,只是你再也不能起來叫著我的乳名,再也不會給我做我喜歡的臘肉燉粉條,再也不會在夕陽的餘輝中等著我的歸去,再也不會為我的愛女烘乾打溼的衣褲…輕撫著你冰冷的面頰,為你整理好凌亂的白髮,一如每次回家我都會給你做的常規課,彷彿你不曾離去。

之後是悲傷,守靈,是追悼,是送葬,你的葬禮龐大而又氣派,在方圓十里首屈一指,只是你靜靜的躺在

棺木中,默默接受者每個前來弔唁的人的膜拜,再也感受不到那份熱烈與尊重,再也不會和我們親卻的打招呼,再也不會為兒孫們的相聚忙前忙後,當你的棺木重重合上,由專業的人閉棺,然後由八大金剛抬到事先選好的墓地,當你大紅的棺木緩緩落入大地,當你的棺木被厚厚的塵土覆蓋的哪一剎那,我才明白你是真的離我而去了,一去不回,背後再也沒有了你殷殷的目光,再也沒有了那個被我叫著奶奶的人。於是我遠離了熱鬧的送葬的隊伍,任憑淚水奪眶而出。

參加完你的葬禮回到宜昌,獨自坐在電腦前,很想為你寫點什麼,只是手指在鍵盤上起起落落,心中卻被淚水淹沒,寫不出半個文字,聽著一曲《離別》,歌曲如排山倒海將我掩埋,在隨後的無聲的夜裡,我淚流滿面,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和你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想起夏夜的星空下你的蒲扇為我送涼驅蚊,回想起你85歲到宜昌一口氣爬上8樓沒有絲毫的喘息,回想起你這一生,回想起自己一直為了所謂的理想泊在他鄉,為了所謂名利掙扎生存,卻不曾想過多在你健在時抽空回去多陪陪你。黑暗中我任憑淚水縱橫,卻不曾抬手一擷。

因了曾祖父的開明,加之家道殷實,你有過一段頗為快樂的童年時光,你7歲被送去讀私塾,學堂裡就你們姐妹三是女孩子,兒時在夏夜的星空下,你時常給我講述那段光輝歲月,你一襲旗袍,一匹白馬闖學堂,令很多紈絝子弟都刮目相看,曾祖父特別反對女孩裹腳,所以只要曾祖父一到家,就幫你把腳上纏著的裡三層外三層的白布給謝了,當然背後傳來的是曾祖母的一片責罵聲,所以你雖是舊時女子,但有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領著一群孩子,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代東躲西藏,躲了日本鬼子又躲國民軍,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忙了田間地頭又忙鍋碗瓢盆,硬是把一家老小的生活打理得豐衣足食,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讓你邁過舊社會步入新社會。享受你們那代人不曾享受過的幸福時光。你像一個小女人一樣洗衣做飯、餵豬把狗,轉頭又像一個莊稼漢一樣插秧割谷、耕田犁地,你永不停歇,你永不疲倦,彷彿永遠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勁。

16歲的你已經出落得娉娉婷婷,高挑的個子,白皙的面板,江南女子的典雅俊美在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招了做裁縫的爺爺為上門女婿,爺爺個子矮小,家中兄弟眾多,但有著極好的心腸和一身好手藝,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爺爺用一雙巧手給東家縫給西家補,養活了7個兒女,沒讓你受一點委屈,如果單純從身高的角度你們是極不般配的一對,女人高大男人矮小,上大學時讀到一篇文章叫《高個子女人和她的矮個子丈夫》,我彷彿覺得那就是專門寫給你看的,我拿回家去給你看,那時爺爺已經離世多年了,你拿了老花鏡一字一句的讀著,讀後是長久的沉默,彷彿又回到了你和爺爺相濡以沫的那些年輕的歲月。

你一生共生育了12個兒女,由於疾病和戰亂的原因,最後只有兩男5女養大成人,其他5個大多長到2、3歲便夭折了,很多次你獨自掩埋了兒女的屍骨,等著在外做工的爺爺回家告訴他孩子沒了,那份淒涼與無奈是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無法讀懂。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清明節前夕,我回了趟鄉下老家。祭奠父親去世38週年。

鄉下的空氣實在是新鮮。踏進即將離別40年的故土總有一種依舊的感覺。雖然這裡衣帽換新顏,高樓林立,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兒時的村莊、兒時的故土還在,自然有一種迴歸故里的主人翁思想,下車走進綠油油的麥地,路邊的油菜花送來陣陣撲鼻的香氣,頓覺神清氣爽,這和城裡的鋼筋混凝土、渾濁的霧霾天空相比,簡直就是一片淨土,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花紅柳綠的大地,讓人陶醉、讓人羨慕,讓人嫉妒。置身在這綠色的原野裡,放飛的思緒在腦海裡盤旋,兒時的記憶在眼前展現,捧一把泥土,掐一朵鮮花,聞得正香,被來接我們的二弟打斷了思緒。“大哥,快走吧!母親還在家等你呢?”

這個清明節我們回去的特別早,清晨6點從阜陽出發,9點多趕到家,鄉下還正在吃早飯,拜見母親大人,和家人寒暄一時,便提著草紙鞭炮去給已故的家人上墳,母親不時的嘮叨著:“元寶、大錢、上百的多帶點,別讓你爸在那邊受苦,告訴他,現在政策好,鄉下可富了,我還想活幾年,享享清福才去見他。”說著母親哈哈地笑了。

清明的天氣真好,陽春三月桃紅柳綠,微風吹來,麥浪起伏,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真是世外桃源,我們邊走邊欣賞著這無與倫比的的春景,無意間,抬頭望,遍地是煙火,鞭炮聲不絕於耳,清明祭奠的人們拖拖不斷,道路旁停了好多私家車,城裡人、鄉下人都往墓地走,由於家鄉地處礦區,有些地方塌陷了,找不到自家的祖墳,有的就在相應的地方燒點紙錢,表達一下哀思,有的乾脆就在路邊的十字路口燒紙放炮。

我們在父親的墳前跪拜禱告,說些吉祥如意的話,臨走前,告訴父親起來收錢吧!看著一座座新墳,二弟告訴我,這是誰誰,那是誰個,都是我熟悉的面孔,兒時的玩伴,不覺心裡一陣心酸,我也是奔六的人了……。說話間回到老屋,本打算吃過中午飯回阜,母親說啥不讓走,大老遠的難得回來一趟,便留下來了。

一陣陣動人心絃的嗩吶聲驚動了我,“這是誰家娶媳婦。”我問二弟,“前莊的二大娘去世了,我剛燒過紙回來。”“是八毛的母親嗎?”二弟點點頭,那我更要去了,八毛是我小時候的最好的玩伴,八毛家是大戶,弟兄八個,姊妹十個,八毛在男孩中最小,排行老八,一家人行善積德,從不欺負弱小,我們家在鄉下單門獨戶,要不是八毛家的保護,常挨打受罵,二大娘對我有恩,一次放學回家路過他家門口,我肚子疼得直叫喊,要不是他喊人把我拉到公社衛生院,掛急診,闌尾炎肯定要切除。我拿了幾刀紙,一掛鞭炮,孝子賢孫迎了過來,靈堂內二大娘面帶笑容,是那樣的從容安靜。二大娘熬得值,子子孫孫上百號人,是個大家族。靈堂外打牌的打牌,玩的玩,說笑的說笑,好像沒事似的,哭喪的是個女的,二弟告訴我,是請的,一天200塊錢,女的可真能哭,一會是男腔,一會是女腔,一會是娃腔,旁邊的高音喇叭播放著哭喪的音樂,很有節奏感,聲聲訴,聲聲淚,哭的人心酸落淚,悽楚悲涼,此情此景,我也不自覺地灑下了淚水,可我真的不理解,為啥一大家子沒有悲傷,知客告訴我說是老傷變喜。二大娘活到102歲,無疾而終,沒有受罪,沒有痛苦,確實值得慶賀。

一聲聲嗩吶動人心絃,三拜九扣行禮之後,我要走,八毛說啥也不讓我走,說晚上要耍獅子舞,我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你們咋能這樣奢侈,這樣悲中取樂辦喪事呢?。”八毛說:“你放心,我們絕不會違背中央的八項規定,孬好我也是村幹部,母親生前最愛熱鬧,特別最喜歡龍燈獅子舞,正好這時家裡人到齊了,我們一家就夠手,玩起來不發錢不費勁。

華燈初上,嗩吶聲、鞭炮聲、鑼鼓聲混雜在一齊,引來四鄰八鄉看熱鬧的人。雄獅一聲吼,一抖舞毛,上場,那動作,那氣勢。真似一頭剛睡醒的獅王,傲慢地在自己的領地上巡視。一條條長板壘疊起來,雄獅或挑或躍、上下起舞,或撲咬、或站立、或搖頭擺尾、動作嫻熟驚險,表情神似誇張,迎來陣陣喝彩聲。此時,鑼鼓齊鳴,方桌上的獅子野性十足,,伴隨著狂如暴雨的鼓點,一雄一雌的兩頭獅子攪咬在一起,頭尾呼應,高高立起,歡呼雀躍,難捨難分,是親是愛,是比武,是玩耍,不分高低,不分上下。

獅子望月,不知是誰高呼一聲,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又一次高潮迭起,壯觀的場面,壯觀的結局,使人從悲哀中解脫出來。去掉獅帽,八毛露出嘴臉,衝我笑笑,50多歲的人了,真行,我豎起大拇指誇讚。

清風明月,又一次勾起我的回憶和思念。年年的清明歲月,年年的紙飛花開,悲哀、躊躇放不下感恩的情懷;留戀、哭啼、嚎叫擋不住前進的時空;躺下去的也許沉浸在夢裡,站著的更應堅強的面對生活;清明的黃昏總有孤單的飛燕,清明歲月放飛生命向上的風箏,來來去去,生生死死,這自然規律,誰能抵擋,想想這個清明節是悲是喜,我真的不知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