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來源:才華庫 2.4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天下著細細的小雨,我們走在鄉間泥濘的小路上,雖然雨讓人感到一絲涼意,但我想到爺爺墳前祭拜的心卻更迫切了。

路上的行人很多,許多人都帶著祭祀品,我不禁想起晚唐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裡,大家風雨無阻,一年又一年,一輩又一輩去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此情,此景,無以言表……

山間不時傳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們趕路的步子更快了。爸爸一週前就打電話告訴在農村的么爸,今天大家要一起去給爺爺上墳。我們終於趕到了么爸家,早先趕到的大伯讓每家帶上各自的祭祀品馬上出發去給爺爺上墳。

大家來到爺爺墳前。么爸先用鋤頭把爺爺墳墓周圍的雜草剷除了,還給墳添了一些新土,使墳墓看上去更大了一些,么爸說:“這墳似乎比以前長高了一點,證明這個地風水很好,我們後人一定會更旺,說不定後輩中還會出個大人物呢。”這時么媽在墳前擺上他們家準備的“刀頭肉”,一杯白酒,幾個蘋果,還點燃兩支蠟燭和三支香插在墳前。么爸點燃了一圈大鞭炮,我們小孩趕緊用雙手矇住自己的耳朵,但仍然能感覺到那鞭炮聲巨大的威力,泥土飛濺,鼻孔裡鑽進的都是刺激的火藥味。在鞭炮聲中,么爸拿出他們買的一大捆紙錢,跪在墳前燒起來,嘴裡在默默地說著什麼。他們足足燒了20多分鐘才把買的紙錢燒完了。然後,大伯一家又去祭拜爺爺,大伯說爺爺生前最喜歡抽菸,於是他點燃一支香菸放在爺爺墳前,大媽把他們一家買的祭祀品擺在墳前,他們的祭祀品與眾不同,讓我們大開眼界,不僅有紙做的金元寶,一萬億一張的冥幣,還有紙做的手機,飲水機,膝上型電腦,冰箱,數字高清電視,更有不可思議的“天地銀行卡”,“天地居民身份證”,“天地通行證”。弄得我們暈頭轉向,眼花繚亂。大伯拿著紙手機說:“她爺爺,你老人家有什麼想說的,就給我們投個夢,我專門給你買了個手機,方便你老人家聯絡用,你可不要象生前那樣節約捨不得電話費,我們今天要燒幾萬億給你。”大媽拿著“數字高清電視”說:“她爺爺,你每天寂寞時,就把電視開啟看,別捨不得電費,我們今天還要燒好多金元寶和銀行卡給你,你用天地身份證就可以去取錢。”姐姐拿著“冰箱”和“飲水機”說:“爺爺,你口渴就放飲水機裡的礦泉水喝。夏天熱了,就拿冰箱裡的冰淇淋來吃。”他們一家說完這些,就把所有祭祀品堆放在一起,大伯用打火機把祭祀品點燃,然後一家三口就跪在爺爺墳前磕頭作揖,熊熊的火光把他們的臉照得通紅。燒的紙錢灰隨著熱氣漫天飛舞。最後,我們一家“閃亮”登場,爸爸手捧一大束鮮花站在中間,我和媽媽分別站在兩邊。爸爸說:“他爺爺,今天我們一家來看你老人家了,有我們在,你永遠不寂寞。”爸爸把鮮花放在墳前,我們一起跪下給爺爺磕了三個頭,把各自心裡想說的話,都默默地告訴了九泉之下的爺爺。然後,媽媽拿出精心準備的一株小樹苗,爸爸用鋤頭挖了個小坑,媽媽把小樹放在坑中央,我小心翼翼地用土把樹坑覆蓋好,我們一家用心種上了這棵“親情樹”,我們希望這棵樹在我們祖祖輩輩的滋潤和呵護下茁壯成長,早日長成參天大樹,成為爺爺墳前的"守護神",成為國家有用的棟樑。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又是一年清明。

獨自坐在教室,我與一個冷冽的中午相偎相依。這種時候照例是有雨的,細細的,輕輕地敲在薄薄的玻璃窗上,雨的形體被鏗鏘地擋住了,但那份靈氣和清氣卻猛地透了過來,像是傳說中的靈魂與軀體的脫離。雨也是有靈魂的,要不然它就不是我們數千年來所吟詠的那種氣息了。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一個“奇”字,蘇東坡先生!我拍案叫絕。

我從來就喜歡雨,喜歡雨同時帶來的那份朦朦的意境,因為雨的到來同時也與霧同行。霧的籠罩昭示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同樣的迷濛,霧迷在表象,生活迷在內層。這樣兩重的結合會使人徹底地放棄思想,只剩下了視覺,嗅覺和觸覺,人類自以為高深的思想再無用武之地。這也便是“奇”的所在了,奇在它的絕美,奇在它的無法參透。人對於神祕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嚮往,而這種嚮往便造就了美的存在。就像一曲神祕的紅樓夢,也許正因為後半部稿子的遺失,才掀起了一派的紅學去探究美的存在。人一開始就是一個謎,猜不透自身的謎底,面對這蒼穹奈若何?我們只消靜靜被它包容,滲透。

我喜歡雨,所以我並不拒絕雨。就像我對雨傘沒什麼特殊的感情。如果沒有街上沒有行人和疑惑注意的眼光,我會騎著我的自行車盡情地徜徉於雨的情意之中。用雨的溫柔溼潤我的頭髮,讓雨親暱地溜進我的襯衫,細細地拍打我的臉頰激起陣陣的涼意。衣服溼了又何妨?頭髮溼了又何妨?人原本便從自然而來,其他只是身外之物。

這樣一來似乎有些“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了。

雨是如此的詩情畫意,置身雨中,濛濛的雨絲點滴消融,周圍的喧譁開始盪漾朦朧,慢慢地便浮現了唐宋的西湖,湖邊的櫻桃綠柳飄揚而立。雨與霧的交融能拉短年代的距離感。因為現代的高度文明被淺化,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幻化成一片空白,等著我們的帶著情愫的記憶去彌補。記憶可以經過遙遠的遺傳。我們可以從遠古牽起西子的纖手,使其盪舟於眼前的河上。從五千年的積澱中請出偉大的詩人,在此高歌一曲。隨你的意,只要你願意,你儘管飄起一湖的青花瓷,撒起漫天的楊花,趁著我們什麼都沒看清,趁著我們難得的糊塗。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意境令我心馳神往。這種扁舟一葉的典雅與古樸自非飄揚過海的大輪船所能比擬。是夢中之雨乎?抑或雨中之夢?輕輕的雨絲拍打著甜甜的夢境,蕩起微微的漣漪。仿若遙遠年代裡的慈母,輕輕拍打著淺淺欲睡的幼嬰,從暖暖的氣息中緩緩馳入童話的古堡。夢中有位女子向你回眸一笑,那笑容像是冬日之陽,西湖邊的桃花,或者是濃濃的雨霧,沒有年代,沒有目的,只剩下美。你醒來,卻沒有遇見,只剩下滿艙沙沙的春雨。艙外,明月當空。於是你將她歸結為今夜的雨,在落滿浮萍的湖上邂逅。

雨有點憂鬱。難怪有霧。

雨開始在玻璃窗上瀰漫起了白氣。哦,要上課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愛爾蘭的咖啡還有它背後那個悽美的故事。威士忌加咖啡,交融了眼淚與思念的味道,可這愛情終究凋謝。像一句Farewell,以及杯上兩條平行的金線。或許雨也是呢?為了一個故事,她開始了一場持續千年萬年的哭泣。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裡,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這個清明節,媽媽帶我到泰山公園去踏春。

剛到公園門口,一陣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哇,真是舒服啊,初春的風就是這樣,它沒有夏日裡風的燥熱,也沒有寒冬裡風的刺骨,也沒有秋天裡風的差不多,給人帶來的是心情舒暢。人們在春風裡盡情地享受。瞧,那邊一群孩子正在歡樂地滑旱冰,一些技術高超的,在障礙物之間來回穿梭,一些初學乍練的,時不時摔個五體投地,但依然十分開心。看,天上的那一窩風箏在爭著高低,真是你唱罷來我登場,想必放風箏的人也快活極了。的人們在小道上悠閒地漫步,欣賞著美麗的春光,十分愜意。我一下子也被溫暖的春光感動了,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的手,繼續公園裡走去。

穿過一個大石圓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條色古香的長廊出現了,一些走累了的人們正坐在裡面休息。長廊它將元寶湖半包圍起來,就象是忠誠的衛士,元寶湖在長廊的護衛下波光粼粼更加靈動。桃花已經含苞欲放了,鼓囊囊的花苞似乎快爆開了一樣,湖邊柳樹上柳樹芽兒還沒有長全,先長出的一些也是又嫩又小,摸在手上舒服極了。遠遠望去,這些柳樹既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美麗演員,這湖面便是她們的大展身手的舞臺,她們在這盡情地表演,展示著自己優美的舞姿。又像許多愛美的公主,把湖面當成了梳妝鏡,各自欣賞著自己貌若天仙的面貌,還有幾位也許是太要漂亮了,身子都長到了湖面上,似乎是在想瞧瞧這身子,多優美,我這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摸樣,你們有麼?

咱們繞著元寶漫步,發現了一簇簇的生長著的迎春花。他們似乎和小草一樣,還沒有完全聽見春姑娘的呼喚,大多數還沉浸在夢鄉里。只有少數的一些已經伸開了懶腰,朝著咱們咧著笑臉,彷彿在說:哈哈哈,春天來啦,哈哈哈,大地醒啦!這些美麗可愛的小東西,稀稀拉拉的掩映在綠藤蔓之間,儘管不是金黃的一片,但每朵卻開的是那麼美麗,那麼動人,花瓣嫩黃嫩黃的中間點上一個黃裡透紅的小蕊,這種情景,不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麼?

元寶湖西面是依泰山而建的嶽王廟,山上栽種著茂盛的樹木花草。這泰山又叫鍋巴山,這還名字還需要從一個故事說起:有一年,岳家軍被金軍圍困在這,岳飛急中生智,讓軍士們趕忙建起一座土山,把剩下的糧食製成鍋巴,撒在上面,任麻雀來啄食,金兵發現麻雀肚子裡全是鍋巴!便認為岳家軍糧草充足,趕緊逃走了。所以每當看到這山,我對岳飛的敬佩之情總是油然而生。岳飛不光是泰州的英雄,更是國家的英雄。

在元寶湖北面咱們發現了幾尊明朝的石像,有石馬、石羊、石人等,聽媽媽這些石像代表了一位官員的生前職位,而這些石像的主人是一位兵部侍郎。泰州是個一個有著20xx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歷史人才輩出,這些石像就是一個見證。

我和媽媽暢遊在泰山公園這個充滿了生機的了綠色海洋,初春的綠是多樣的,有的綠的深沉,有的綠得欲滴,有的綠得耀眼,有的綠得嬌嫩,真是讓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初春,它就像春天這個大舞臺的一塊已撩開的幕布,看到了春天,可還沒有看透呢!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詩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初次邂逅竹林,就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裡。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裡,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就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著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脫籠的小鳥。嘴裡似乎還在哼著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裡。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就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裡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然而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裡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就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就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就是從巖縫裡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然而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然而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就是年幼吧,也或許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就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裡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就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就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然而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就是的,至少在我心裡就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甫的這首《清明》千古傳唱。不過於我家鄉來說,我記憶中的清明節大多是涼爽天氣,並不下雨的。過了那一天,蜀地的天氣才擺脫了冬的影子,開始逐漸轉熱起來。

蜀地的清明節有許多講究。我的家鄉是個小城,四面環山。城裡的人大多是從山上下來住的,祖墳大都在山上,死了的人也陸續在山上掩埋。所以清明時節,大家都忙著往山上趕。那山不高,步行也是可以去的,但為了圖方便,也有人坐車去。不過相同的是,你定可以看到大家都提拉著酒、水果或者一些已故之人生前喜愛的物品食物等。當然按照各地都有的習俗一樣,也用袋子裝了紙錢、花圈等祭奠已故之人的東西。

我母親做事常愛提前準備充足,她說那樣心裡才踏實。所以我們家去山上祭奠故人的瑣物想來都是清明前夜就已備好,第二天清晨趁著爽朗的天氣就上了山。

我家墳地在隔壁的小城裡,聽說我家以前住那兒。清晨坐車到了山前(那也算不得山,挺平緩的)的小壩,才開始步行。土地很軟,瀰漫著各種混雜的營養物質的香氣,道路兩旁長著高其它地方很大截的油菜花秧子,一眼望去那種黃澄澄、翠幽幽的感覺,我的笨筆是描繪不出一二的,只得親自臨境,才可知曉那讓人流連忘返的靜謐。

步行過一片稀疏的竹子叢,就到了外公的墳地。放下東西,母親就忙活開了,是不是還命令爸爸和我這倆風俗白痴也摻和進去。我人小,只用幫著把紙錢弄蓬鬆(以便用火點著)以及把那各種色彩都有的彩花圈插在墳頭,父親在一旁點火,紅的蠟燭上去。這些花花紅紅的定是為了圖吉利。而為什麼一定要把紙錢燒著呢?我問過母親,母親說那是為了讓死去的人看著光能夠找到回來的路,還有就是燒掉的東西,死去的人才能夠收到。最後就從墳地四周過去十米的地方捧土堆到墳頭上,這麼做說是壘土。

一切準備就緒,大概要上個十幾分鍾。再就是作揖。這個可是講究中的講究。通常先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幷包住右手,身體再向前彎曲,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夾角成90°。作揖時眼睛要閉上,心頭得有誠意,嘴上還得唸唸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等等。由於太麻煩,我們小孩兒大多趁大人們不注意就三下五除二地草草了事了。但大人們絕不如此,個個恭敬謙卑,頗有誠意,有時我望上他們這幾下子,還會出神。雖說並不全都很規範,但誠意是肯定足的。

祭拜外公過後,還有什麼近親、遠親的,只要是記得的,都得一一祭拜。這麼反覆下去,也不覺累。母親說只要心裡有誠意,儘想著“逝去故人安好”,這麼一來,花上半天時間也就不算得什麼了。

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多少個這樣的清明節,只記得後來有一次聽父親講“靈魂值二十一克”的故事,說是當一個要死去的人往生時,他的體重會減輕二十一克,而人雖死,但靈魂卻會飄蕩在空氣中。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做的一切,先人都是看得到的,什麼都看得到的,他們好壞皆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