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成語故事

來源:才華庫 2.78W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通常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成語故事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成語故事 篇1

成語從善如登 從惡如崩出處:

這個故事出自《國語·周語下》。

從善如登 從惡如崩

這個故事出自《國語·周語下》。

春秋末期,周敬王有個王子名叫朝,興兵作亂,佔領了首都洛邑。周敬王逃亡到劉,又到滑,後來虧得晉軍援救,才進至成周t王子朝出奔楚國,但是他的同黨還控制著洛邑。周敬王不敢回洛邑,就在成周住下。周王的卿士劉文公和大夫萇弘,準備在成周築起城來,即以成周為首都。為了取得諸侯的支援,萇弘派人先到晉國去徵求意見

當時晉國的執政者,是正卿魏獻子(即魏舒),他同意萇弘的主張,並且願意聯合諸侯,支援在成周築城建都。這時,衛國大夫彪俱恰巧來到這裡,聽說築城的事,卻並不贊成。他就去見周王的另一卿士單穆公。彪偁對單穆公說:“萇弘和劉文公的一番苦心,看來是白費了。自從幽王以來,周朝就一代一代地衰弱下來。俗語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s朝從孔甲開始墮落,只四代就滅亡了,而商朝的興起,卻從玄王開始,經過十四代,直到湯王才正式建立;商朝傳到帝甲,開始下坡,也只七代就垮臺了。而周朝,從后稷開始積德,到文王取得天下,卻經過了十五代。可見向上發展是多麼不易,而向下敗亡總是比較快的。現在,周朝自從幽王走入邪路以來,已經十四代了,難道還可以挽救嗎?”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成語故事 篇2

循正道像登山那樣難,走邪道卻像崩潰一樣迅疾容易。與俗語“學好三年不得,學壞三日便成”意思相似。語出《國語·周語下》。

春秋末年,東周大臣王子朝反叛朝廷,舉兵作亂,攻佔了周朝的京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周敬王姬匄(gài)被迫逃亡。在晉國軍隊的幫助下,周敬王逃到成周(今河南洛陽東北)。周敬王的卿士劉文公和大夫萇弘建議在這裡高築城牆定都,並派人到各諸侯國徵求意見。派出的使臣來到晉國,晉國國君魏獻子表示同意。這時正巧衛國大夫彪傒也在晉國。他聽說後便持反對意見。他找到周朝的卿士單穆公,說:“從周幽王以來,周朝就一代一代地衰落下去了。有一句民諺說得好,‘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夏從孔甲開始墮落,四代而亡;商的興起,卻經過十四代。等到商朝傳到祖甲,只經過七代就滅亡了。如此看來,向上發展難,往下衰敗易,周朝從周幽王開始不走正路,已經十四代了,恐怕難以挽救了,在這裡建都沒什麼必要了。”

後人引用此語,比喻學好、走正路非常困難,學壞、走歪路卻十分容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