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四字成語故事

來源:才華庫 1.38W

成語名稱:嘔心瀝血

嘔心瀝血四字成語故事

成語拼音:ǒu xīn lì xuè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教師等。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嘔:吐;瀝:滴。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成語來源: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成語造句:葉聖陶《未厭集·抗爭》:“我的舞臺,幾年來在這裡演嘔心瀝血的戲,現在被攆下來了!”

嘔心瀝血的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嘔字開頭的成語

嘔心瀝血

包含有嘔字的成語

嘔心瀝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