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人物典故介紹

來源:才華庫 2.25W

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內容是人的活動,歷史學科是一門與“人”有關的學科,不同的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成長與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產生過重要影響,他們的相關事蹟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清朝歷史人物典故,歡迎閱讀借鑑!

清朝歷史人物典故篇一:雍正對道教的丹藥很感興趣

雍正對道教修煉的丹藥,非常感興趣,在宮中蓄養道士為他煉丹。他親自用硃筆書寫密摺數份,特諭一些地方心腹要員:"留心訪問,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如果能找到,一定要耐心開導,不可強迫,並相贈重金來安頓他的家人。對本人更要優禮榮待,迅速派車護送來京;朕有用處,一定要博問廣訪,竭力為朕尋找。"為了消除諸大臣的疑慮,他同時說"即使送來的人沒有本領,朕也不怪罪。朕自有試用的方法。"諸大臣接到如此上諭,又怎敢怠慢,紛紛推薦道士進京。

這些道士之中,他讚賞的是紫陽真人,說他所著的《悟真篇》,闡明瞭金丹的真諦,堪稱"神仙"。雍正還寫過許多歌頌道士採藥、煉丹、放鶴的詩句。在他的《御製詩集》中。就有這樣一首描寫煉丹的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描繪出一幅生動的宮中煉丹圖。

雍正服食丹藥,除治病外,更重要的是補充元氣的濟丹,從不間斷。他曾將濟丹賞賜給心腹鄂爾泰和田文鏡吃。說濟丹是"經過精心煉製,不論寒熱溫涼,效果殊異,確是一種有益無害的良藥,儘管放膽服用,不必有所懷疑。"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倉促駕崩。雍正駕崩後只隔一天,即八月二十五日,新君乾隆就下諭旨,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出宮,稱他們是"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謠出事"。並將所有煉丹原料清運出宮。

清朝歷史人物典故篇二:雍正治理亂收費

濫設名目,強收雜費,這是歷朝貪官汙吏慣用的發財之道,清朝尤其嚴重。清世宗雍正帝把禁絕地方官員亂收雜費作為治吏安民的內容之一,傾力整頓,頗見成效。

地方雜費有不少是相沿成習的。如奉天府,老百姓做生意的時候如果有車輛進出,就要到奉天府衙門領取照票,邊門驗票放行,小車一輛收銀十六錢,大車一輛收銀三十二錢,每年都收兩千兩左右,此項銀兩均被府尹、書吏、經歷司查驗等官員分掉。另外,有豬羊販賣進出也要按照每口三錢收費。由於官吏的勒索,致使邊口地帶物價騰貴。

此事被巡察奉天的'御史釋迦保查實之後奏報給了朝廷,雍正帝立即下令嚴行查禁。奉天府府尹楊超曾遵奉諭旨,立即將車輛及豬羊收費專案盡行革除,不許再索取分文,雍正帝誇讚他辦理得"非常及時,應該表彰"。在許多地方,給官員送禮長期盛行,如到任禮、端午禮、生日禮、閱城禮、盤庫禮等等,不勝列舉,這些東西上司一但收受,屬員勢必加徵稅課於人民,並且日後遇有請託便難拒絕,危害極大。在雍正帝的諭令下,各地規禮盡被裁革。

清朝歷史人物典故篇三:雍正立儲的新辦法

因為有感於爭儲鬥爭的殘酷,雍正即位後首先做的事,便是想出一個立儲的新法子。一天,他召集五大臣及滿漢文武官員去乾清宮商議hx事。他坐在龍椅上,對眾大臣說:"父皇在世時,曾立二阿哥為太子,後來廢而又立,立而又廢。父皇晚年,常為此悶悶不樂。朕想到,立儲乃國家大計,不立不好,明立又不好,你們有何妙策?"大臣們面面相覷,半晌,齊聲奏道:"臣等愚昧,憑聖上意願定奪便是!"雍正帝又說道:"朕以為,立皇太子與一般政事不同。一般政治須勞大臣們一起商量而定,立太子的事,做君王的理應獨斷專行。譬如朕目下有好幾個皇子,倘讓眾大臣議定,則眾口必不一致,讓朕難以定奪。何況,明立太子,免不了兄弟爭奪,惹出禍端,因此朕再三籌劃,想出了一個變通法子,朕私下擬定皇儲為誰,寫在詔書上,密封收進匣內。"說到這裡,雍正帝把頭向上一抬,手朝上面一指,說,"匣子就安放在這塊'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你們說這樣可好?"大臣們一聽,異口同聲回答道:"皇上思慮如此周詳,臣下豈有異議?"當下,雍正帝便命眾大臣退出殿去,只留下事務大臣在內,他親手密書皇太子的名字,封藏在匣內,又命侍衛攀緣木梯而上,把這錦匣安放在匾額後面。從此以後,代代清帝都照雍正的做法,把皇太子名字藏在"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於是清帝傳位才避免了宮廷內亂。

熱門標籤